中国当代首饰溯源之旅

王克震

2021-07-07 12:50:04

已关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的“当代首饰”(Contemporary Jewellery)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在西方各大艺术院校中的发展呈蓬勃之势。自“当代首饰”这个名词诞生至今,人们对它的看法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性质,其归属,其表象,其内涵,在不同的个体或者群体中都有各自的观点或者认识。当代首饰除了在一定的形式上被披上了传统首饰的外衣外,其内在结构其实早就脱离了原有的俗套,转而投奔于轰轰烈烈的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洪流之中,成为“当代手工艺”抑或是所谓“后工艺时代”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成为艺术与设计之外的第三种选择,成为沟通艺术与设计、传统与未来的奇异的桥梁。


图片

《紧拧》 曹毕飞


当代首饰作为一个特殊艺术种类,在艺术、手工艺以及设计的边界上游离。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当代首饰在不断地拷问首饰本体性的同时,也在一个更加广泛的领域中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领域。首饰作为人体的装饰物,在其漫长的历史中被人类赋予了诸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内涵与外延。由此,在当代社会的特殊语境下去看待当代首饰,显得尤其重要。相较传统意义上的首饰或者商业类型的首饰注重于材料和工艺的稀缺和精美,当代首饰将我们引导到“对全部物品所表现的个人和社会价值的更深理解上”。


图片

蜕变系列 郭新


如此庞杂而新型的结构自然也带来其定位的多元,单就设计首饰(design jewelry)、当代首饰(contemporary jewelry)、创意首饰(creation jewelry)、艺术首饰(art jewelry)、艺术金工(art goldsmithing)和工作室首饰(studio jewelry)等不同的分类命名,也能明白看到分类逻辑里毫不掩饰的“新”意图,不同以往的不妥协以及对于批量生产和商业首饰的明确拒绝。


图片

《照妖镜》 黄晓望


当代首饰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断以挑战人类对于首饰概念的极限为己任,大量吸收各种后现代主义风格,跟随现代手工艺和当代艺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开疆辟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代首饰是一种反首饰,它具有强烈的批判与重构的精神。就像一切优秀的艺术一样,它经常会超出其定义的局限。其总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越来越注重抽象性、雕塑性而胜过其功能性,越来越具有复杂的智知性内涵以及对新材料的实验与探索。从这种观念的取向中,我们不难解读出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对当代首饰的巨大影响。


图片

《空城》 倪献鸥


二十年前,中国的首饰设计还身处襁褓之中,无论是在艺术设计领域中还是在市场中都难寻其踪影。反观今日,首饰设计专业在中国艺术高校中的发展却是蔚然成风。首饰与其相关的金属工艺专业成为继纤维、玻璃之后又一个热门的专业。全球性的首饰设计比赛和展览在中国频频出现。这其中的主要力量还是来自当代首饰范畴的艺术家和学者,他们与有话语权的群体在意识和审美上达成了诸多共识,将当代首饰的理念逐步推广并形成具有一定特质的中国当代首饰格局。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曾经把首饰专业归置于地质学院,其教学的主旨是专注贵重金属和宝玉石的材料研究,而非现在所谓的设计。1993年,中国第一个首饰与金工专业——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北京服装学院的工艺美术系成立,当时的创始教师是自日本留学归来的唐绪祥。在其之后,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也都相继开设了首饰专业。不得不提的是,虽然诸多艺术学院都设立了首饰专业,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院校还是把首饰当作一种材料和工艺来看待,更多关注于首饰作为一种产品在商品市场中的革新与设计,或者着重传统的首饰技艺的传承与发扬,这些并非本文所写的所谓当代首饰的范畴。


图片

山水系列 汪正虹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由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滕菲为主导,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独立的首饰专业。自2000年之后,更多在海外学习首饰设计的留学生,从各自留学的国家把当代首饰的概念带到中国,他们其中有一部分人被各地的艺术学院录取成为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在各自生活的城市里开设了工作室或首饰画廊。“它山”展览中所邀请的艺术家都来自这个不可小觑的艺术家群体。他们都具备中国与西方学院派教育的背景,是当代首饰在中西方的桥梁与使者。他们一方面传播和教授自己所学的首饰教学体系以及理论,一方面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当代首饰在中国的“内化”。作为这次的展览的策展人同时也是参展者之一,我对参加这次展览的艺术家的这种双重性尤为关注。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当代首饰在中国这块曾经孕育了世界上流传最悠久的古代首饰的国度,绽放出奇葩一朵,并且方兴未艾。自2012年开始,北京国际当代首饰双年展、上海国际当代首饰双年展、杭州当代国际首饰与金属艺术三年展相继举办,其力度与规模都预示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成为当代首饰领域中的一极。


图片 图片

《天下》 王克震


当代首饰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块“它山之石”。借用苏轼的思辨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山”展览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与设计师对当代首饰的理解作为互为参照的“它山”,如此的观点互换,可以为新生的中国当代首饰艺术带来一个更加精准的定位。


内容节选自《中国艺术》2021年第2期

《中国当代首饰溯源之旅》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