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的呈现与文化的浸润 ——《景观·山悟》两岸学术研讨会(摘录)

摄影世界

2021-10-19 10:26:41

已关注

陈小波(研讨会主持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图片编辑、策展人):我问王达军,为什么要让我来做他的主持人?他说我很了解他。我曾经给他写了一个两万多字的口述史,我发现他是非常善良、坚持的一个人,于是“天也助他”,也成就了现在的王达军。所以,我希望今天是一个特别丰富、特别立体的研讨会,而不只是从理论上的分析和探讨。


那日松(《景观·山悟》王达军摄影艺术展策展人,北京 798 映画廊艺术总监): 说到风光摄影,在中国这些年有很多的争议。其实每个时代审美是不太一样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的风光摄影是非常前卫的。从陈长芬到“三军”(袁学军、王达军、王建军)、于云天、王苗等,他们的风光摄影作品与后来常说的“糖水风光片”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一直把那个时候的风光摄影认为是中国的观念摄影。


中国的风光摄影完全是原生的,它跟国外的景观摄影不太一样,不是模仿国外的某种流派、某种类型。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风光摄影是特别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中国的风光摄影应当在世界摄影史上有自己独特的位置。


图片

景观·山悟 006。王达军 摄


李楠(《景观·山悟》王达军摄影艺术展学术主持,《南方周末》图片总监、评论家、策展人): 我们评价一个摄影家的时候,一定要把它放在坐标系里面评价。一方面,从唯美风光和冷峻景观的简单的二元对立和持续争论中,我们在寻找一条更新的道路;另一方面,在对文化传统的拟古似的模仿和眷念,与对现代数字技术的渴望和依赖的矛盾混合中,我们同样在寻找新的探索之路。王达军先生《景观·山悟》就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诞生的。


纵观王达军所有的风景作品,我觉得他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摄影家,而且无论外界对风景摄影如何评价,虽然他也有对自己作品的反思,那么在反思之上他并没有因为潮流的摆动去改弦更张,而是执着地在风景摄影领域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并用自己的回答去启发我们所有的人。


图片

景观 · 山悟 033。王达军 摄


林路(《景观·山悟》王达军摄影艺术展学术主持,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策展人):40多年来,王达军从风光起步,今天又回到风光,这里面经历了很多对社会、人文不同的拍摄方式,最终回到四姑娘山的时候,我们肯定会想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他怎么样突破?这个突破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突破自己,要超越自己,一个是要突破别人已经成就的所有的一切,也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他的变,不是简单的为了变而变,而是发自内心的,从自己的体验中所感受到的一种冲动。这种变除了对来自山的观察,也来自他人生的修养,对新的观念和形态的吸收。


图片

景观 · 悟 034王达军 摄


黄文(中国图片社副总裁,三届荷赛评委):好照片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个美丽的瞬间真的是转瞬即逝,能拍就拍到了,拍不到就错过了。


我看王达军作品的时候,有一个特深的感触,他特别快乐,那是一种不管多苦多累,他都很享受的快乐。我觉得标题里这个“悟”字用得很好,拆这个字,就是“吾心”,就是他的心境,在我看来,王达军拍的不是风光,而是他的“自拍像”。他只是用风光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中最受触动的那一部分。至于结果,有的人特别喜欢,有的人也可能提出自己的质疑,大家见仁见智,其实都没有关系。


图片

景观 · 悟 036王达军 摄


杨越峦(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达军是个苦行僧,在四姑娘山创作非常艰苦;同时他又是个活神仙,思想特别的自由,特别的有激情。在今天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问道”的成果。这是对中国美学、中国哲学的一次艺术实践。


线云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艺术家、摄影家对自然最伟大的观看,对当代哲学的思考,还有很多文化积淀的洞察。所以看王达军的作品,能够让我们看到静静的带有个人主观和情感的对四姑娘山的洞察。他跟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对话,对山的敬畏全部在作品中。


图片

重庆市綦江区石角镇白云村白云观。王达军 摄


柳军(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达军一直在路上。他出名非常早,但一直在创作,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思考怎么样突破自己。他把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吸收融入到对四姑娘山的理解之中,借助于四姑娘山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表达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什么第二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会选择他的作品?我觉得就是印证了现在国家强调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醒。


高琴(中国摄影家协会秘书长)王达军一辈子就喜欢摄影,不断的全力以赴,非常的执着。花甲之年,还是在不断的追求,真的非常让人感动。四十多年的持之以恒和不断的积累,他现在达到了厚积薄发,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高度上,都有了他的光彩。


图片

三台县安居镇云台村云台观。王达军 摄


王小川(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看的展览是“景观·山悟”,研讨会的角度则是“悟山·观景”。首先,山是怎样的悟法。拍山水,有虚有实、有山有水、有云有树,但呈现方式是一个整体,始终是统一的。这体现了中国人对山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认知,也蕴含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民族意识。这是中华文化骨子里面的东西,这与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的内核是高度一致的。


中国关于山水的影像,也有着从“文献式的记录”到现在“内心的表达”这样一个变化历程,这个历程也正好在王达军老师的创作中都表现了出来。

 

张国田(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送王达军先生一句话: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更高层”。你已经在不断的思考自己,“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托物言志,寄情言志。这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凤凰涅槃,总要重生,所有的作品不要听从别人,市场和时间才是最好的诠释和表彰。我们身在其中,不知道摄影的未来,但是我们回望过去才能看到中国的摄影史,也许你可能会在那儿有一笔。


图片

大地系列一,西藏芒康县觉巴山,1989 年 1 月。王达军 摄

 

林添福(中国台湾摄影家):台湾风光摄影所面临的创作瓶颈,跟大陆的风光摄影大同小异,也面临“风光难突破”的现象。改变,是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对成名比较早的人,要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这是非常困难的。我很敬佩王达军有那么大的勇气可以转变。而且转变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钟维兴(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法国法兰西学院“威廉·克莱因摄影奖”评委会终身主席):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这组作品时,我被震撼了,因为我看到了他把西方当代语言和他自身的中华文化底蕴、多年积累的东方审美有力地结合在了一起。


段岳衡(知名摄影家): 今天看王达军老师的作品,我的感觉是,首先内容上更多的是一种“表达”,而非“再现”;另外,展览的呈现方式,特别在尺寸上,让人耳目一新。大尺寸的作品在观者面前,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在视觉呈现方面多一些研究。第三是王达军老师求新求变的表达方式,这更加重要。


图片

大地系列二,云南省澜沧县,1990 年 4 月。王达军 摄


曾星明(《摄影世界》杂志社总编辑): 摄影术是西方人发明的,摄影的语境,一直是西方语境。而近十几年来,中国以东方哲学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照的影像作品层出不穷。这也包括了首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的主推展览——段岳衡的《墨影》和本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的主推展览——王达军的《景观•山悟》。


在这些实践的基础上,这一门类摄影的标准,由中国人来制定,有了可能。庄跃成先生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提出了“摄影审美的中华语境”这一观点,并通过旨在推动两岸交流的“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来实践之,为这一功能性的影像活动竖立起了“摄影审美的中华语境”这面学术旗帜。


图片

大地系列三,青海省青海湖,1990 年 6 月。王达军 摄


谢子龙(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馆长):我参与这次活动感觉特别不一样,感觉到我们中国摄影界有一股新生力量在推动着摄影事业的发展。当前,各方的力量都在积极推动中国影像事业的发展,虽然不都是职业摄影人,但都爱好摄影,站的位置不同,但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推动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今天,看王达军老师这组作品,我觉得其中既有风光影像的观念,还有他内心对摄影的尊重,甚至还有这么多年问道的感悟。


鲍利辉(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这两年,庄主任在浙江美术馆举办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在摄影成长方向和选材方向,做出了标杆性的东西,这非常值得我思考和学习。另外,王达军 30 多岁时就已成名了,现在还在孜孜不倦的创作,把自己的内心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这个太难了,这让我发自内心的尊重王达军老师。   


图片

大地系列四,西藏拉孜县,1989 年 11 月。王达军 摄


庄跃成(浙江省台办主任、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组委会主任): 余光中先生 1972 年所写的《乡愁》,在写作方法上没有什么技巧,就是有韵律感的大白话,但是为什么这首诗在两岸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因为它表达了一个主题:家国情怀,邮票,船票和坟墓是家事,两岸由家事延伸到国事。这种家国情怀就是中华文化中的底色、底蕴。这让我联想到艺术品,虽然也有孤芳自赏,给某个人看的,但是绝大多数的艺术品,应该是符合大众审美心理的,是能够在大众心中引起共鸣的。


这样,大众才会对这个作品赋予高度的认可。而打通大众审美心理的很重要的一把钥匙就是文化,文化相通是引发共鸣的关键。所以,我觉得影像作品要进入到艺术领域,特别是要成为艺术品的时候,让人觉得值得收藏,让人愿意收藏,一定要在文化层面上有所追求,在文化层面上进行雕琢。王达军在对道家文化进行一番沉浸式触摸后,再回过头拍摄自然景观,立意、视角、风格等都产生了变化,我们从中不仅看到风光再现,更看到了文化的浸润!










文章来源:摄影世界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现代舞发展史上10位著名的现代舞者

white G 守则艺术中心 0评论 2023-03-22

舞蹈家背后的辛酸往事

舞蹈网 0评论 2023-03-22

欧思维丨以当下之眼寻盛唐之印

欧思维 舞蹈中国 0评论 2023-03-22

张爱玲谈舞蹈丨舞蹈是民族的记忆

MT 舞蹈中国 0评论 2023-03-21

杨丽萍当选为国际舞蹈日2023献辞人

中舞网 0评论 2023-03-21

中国青年舞蹈家

陈思源Ronchan 0评论 2023-03-21

“太惊艳了” 演员谢幕三次,观众仍不愿离席!《咏春》全国巡演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舞蹈中国 0评论 2023-03-20

世界十大舞蹈家之伊莎多拉·邓肯

少儿星光大道 0评论 2023-03-20

舞蹈现象丨关于舞蹈家的传说

舞蹈中国 0评论 2023-03-20

中国舞蹈家系列之杨丽萍,舞出极致,皆为灵魂

山西工科大音乐舞蹈学院 0评论 2023-03-17

103岁的舞蹈家,她的美惊艳世界!

舞蹈网 0评论 2023-03-17

中国青年舞蹈家 | 郭娇

陈思源Ronchan 0评论 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