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匠与橙厨,从“完美” 到 “不完美”(下)

童慧明

2021-10-22 13:43:41

已关注


创业思维的进化


东匠与橙厨,从“完美”到“不完美”(上)》,郭珩、杨万里两位创始人最后都一致认为:


当谈到设计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方设法去“为了不同”而创新,但就关于体验而言,反而是需要更细腻的观察和打磨。


匠到橙厨的两段创业,郭珩将其表述为:不仅是一个从设计师思维到经营者思维的转变,更是一段漫长、伴随众多煎熬与痛苦的历练,但我们两人“做产品”的初心始终未变。

图片


“初做东匠时,我们只想做什么产品,出于设计师的兴趣拍脑袋选定了用紫铜打制、挺有逼格的香炉、香盒、香座等高端产品,完全没想过‘如何销售?走什么渠道?’这些商业问题,等产品做出来后才考虑‘怎么卖?去哪儿卖?’,从2015到2017年期间一直在跌跌撞撞‘踩坑’中调整思路。后来发现虽花大力气把匠产品推入了不少toC零售点,但销售业绩并不理想。反而是当初没太在意的礼品订单不错,甚至有不少大牌企业主动找上来下大订单。

图片

东匠合作品牌(部分)



我们做产品的细腻程度和品质要求已注定不可能走低端路线,而高端香器作为零售产品非常小众,但作为‘文化礼品’则会让那些寻觅有文化感、品位感、高级感的大企业客户感兴趣。所以2017年之后东匠就专注朝toB方向专心拓展。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了这种生意的短板——拿到大订单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比如今天可能接了某大公司1万套定制订单,但下次订单就不知是什么时候了。这种‘过山车’式的模式令人非常不安,不仅对团队而且对上游供应商来说,都不是一种健康的经营模式


反思‘做产品’ 的初心,我们始终认为做好产品一定要触达真正的消费者,但toB定制却隔着采购商,收不到任何用户反馈,与‘做产品’的初衷有很大一段距离。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俩最终决定跳出去,做普通消费者都能买得起、用得上的好产品,于是创建了现在的‘CHANCOO橙厨’。


前面提到因为这些年公司员工一直女性居多,所以长期接触会发现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更热衷于高品质消费、且频率远高于男性。我们判断女性一定会是未来的主力消费群体,女性天生具有比男性更敏感的颜值敏锐度。设计创新恰好是我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最直观体现就是擅长打造‘高颜值’和‘高品质’


定义了这个用户群体后,我们围绕女性消费者做了相关产品的深度挖掘,发现在基数非常庞大的‘厨电’赛道众多品类中,榨汁机非常贴合都市年轻女性的需求。而作为新品牌选择第一款产品极其重要,既要能鲜明代表品牌的立意——专注精致年轻的生活方式,又要能体现出品牌的产品定位——将具有强功能性的厨电去工具化

图片


巨大的市场则意味着更剧烈的竞争。但放眼整个厨电市场,真正做到从整体体验到产品外观、甚至到图文呈现和表述都只为年轻女性打造的厨电产品少之又少。我们之前还觉得这也许只是大公司要权衡男女老少更大众的‘刚需’罢了,但经过一段时间深入接触后才发现,很多大公司相关负责人嘴上说重视女性需求,但饭桌上只喝白酒、手机里只刷股市的他们,注定无法真正读懂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这是我们的机会



打造橙厨的这两年,大大开拓了我们团队的视野,学到很多新知识,获得很多商业经验,成长速度也极快,令我俩对团队的能力更自信。我们认为‘做好产品’本身是最没太大难度的,有难度的是你能不能真正站在用户立场去考虑!这个‘真正’不是靠嘴说出来的,不能自己去评价,见证我们整个开发过程的供应商最有发言权。这些知识、资源与经验还可赋能匠,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同步开发更适合零售模式的匠toC的高性价比新品,让两个品牌可以并肩奔跑。并且东匠多年积累的礼品客户中,很多现在开始采购橙厨的产品,橙厨开拓的渠道下一步也将销售匠的新产品。”


杨万里也分享了自己 “从东匠到橙厨” 的感受:
“以前做匠时是一种一味追求100% 完美的状态,甚至连一片提示产品功能的贴纸都会吹毛求疵打样两个月。虽然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那是过度夸张的,但我个人总喜欢看到有价值的一面。就像当初备考美院学画时一样,老师会要求你对着一块破砖头画三天,锻炼对细节的观察、把控与深化能力,只有先掌握了极致刻画的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创作时收放自如。

图片

·观山香插」珍珠银版


所以,做过东匠,才让我们做橙厨时有能力对产品做适度收放,把精力聚焦在跟用户体验关系最紧密的触点上,而跟用户较远的触点则会采取一种‘放’的策略。比如对橙厨榨汁机 ‘水桶包’ 主机身的曲面,一些刚见到产品的行业内人士甚至会问:它的外壳是塑料的吗?表面做了什么特殊处理?梅森杯是玻璃的吗?看起来那么通透?......


其实我们没做任何特殊处理。首先是在设计阶段就已开始着眼效果的呈现——什么样的形态能强化光影反射;其次在反复试模、试产过程中结合工程师的经验判断,通过‘设计智慧巧妙解决问题’方式,将一些工业化生产中必然存在的工艺痕迹弱化,或‘移位’到一些用户不会在意的地方,避免需要通过二次加工来掩盖工艺痕迹而导致的工序增加和成本上涨;再次是在最终量产时仍深度参与全流程每个环节,在大多数人都建议 ‘解决不了就妥协’ 的问题点上不轻易妥协既要把好质量关也不盲目坚持。


这取决于设计师的快速成长和解决问题能力。你必须在此之前就已对每个加工工艺都非常了解,如压力、速度、冷却时间、排气等对每个部件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只有如此你才能及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甚至说,只有这样其他人才愿意再陪你试下去,毕竟谁都不想一直失败。


图片


图片


而在匠时期,我们会从设计师角度非常硬性要求表面效果,包括‘熔接痕’等必有的任何工艺痕迹都不能出现。而现在我们已能从公司、设计师、工程师多角度看问题,揣摩女性用户看一件产品时最注重什么、先看什么、不看什么,在此基础上做收放取舍,毕竟一款工业化商品涉及的资源要素众多,需要多角度权衡利弊,单一方面的任性必定会损伤另一方的利益。



还记得橙厨榨汁机刚上市时,一位在国内头部品牌工作的男性朋友收到产品后,由细节设计到表面工艺处理,从纯专业角度非常友好且理性地提出了不少意见。我建议他拿给公司的其他女生看看,得到的回复截然相反——‘一致认为很好看,而且都是抱起来说很漂亮’,完全不和你进行任何专业讨论。他从中感慨道:确实之前在产品中做的很多自认为很细节的处理,在用户眼里根本不‘感冒’

图片

聊天记录

从榨汁机销售过程中陆续收到的大量真实用户反馈中,我由衷感到这两年的学习和改变没有白费。从橙厨立项开始,为了做到真正读懂目标用户,夸张点说甚至希望能 ‘变成’ 她们中的一部分,我从聊天语气、用词、表情包到喝什么、看什么app都尽量和她们一样,甚至还会经常就一个事件、一款商品的看法倾听她们的意见,后续还会时常了解她们最近又买了什么东西和为什么买,然后去看和深入了解她们买过的每一样东西,从中去感受她们的感受,在此过程中我自己有了很多变化。

图片

聊天记录

可能因为本就出于内心的尊重,我开始懂得如何成为一位合格的聆听者——即便她们说的和我原来的认知相反,我也不希望去 ‘纠正’ 和辩论。她们让我更清楚以前总希望在辩论中胜出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最让我感动的是,自己的良心用苦终于被她们感觉到了,我觉得这是最高的评价



从另一角度看,多数大公司的部门领导人普遍是年长者,资历深厚是好事,但对年轻用户的了解甚少却又不放权就是大问题,甚至社交圈里根本没有年轻人,也不愿花精力并放低姿态向年轻人学习新事物,还老是一副 ‘不知道现在年轻人为什么喜欢这玩意儿’ 的态度,在做关键决策时自然很难与用户间产生 ‘审美共情力’。”


郭珩把东匠与橙厨的两段创业归纳为:匠是一个从无到有满足我们“做产品”的梦想过程,但因“高定礼品”的属性是“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所以我们无法触达真正的终端消费者;橙厨则让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做产品”商业链条——从前期产品规划到设计开发、库存及生产管理、推广营销与渠道选择、直至售后服务和消费者反馈等等


而对这连续7年的创业经历,郭珩觉得是犹如 “置身一场真枪实弹的生死战”。最难忘却的是2017年夏天,大范围的经济下行让匠与几宗大额礼品订单失之交臂,潮头落下,自营零售的窘境迅速显露出来。郭珩破天荒头一次 “借钱发工资”——作为老大的他绞尽脑汁想办法,偶然翻手机发现从手机银行的“信用贷” 可贷几万块钱。这让他百感交集——做了几年产品,悲催到要借钱给团队发工资!最后还是借钱把工资发了,之后还经历过几次垂死边缘,让他逐渐释然——这就是创业者的“日常”, 是极重要的心智磨练。


不喜欢谈论设计

杨万里口中说出这句话,令我有些愕然。他细细道来自己的感悟:

“以前我只看重设计本身,但现在不管是自我要求还是跟公司的同事、设计师常说的话是:不要谈论设计虽然我们是一家设计驱动型公司,设计是最重要的竞争力,但正因如此,我们才不应再谈设计,否则就很容易仅从设计角度看待事情,当设计师还只谈论‘设计’时,就还是在谈论自己尤其是在产品定位时,是否为用户做了足够多的考虑,决定了用户是否投给你她口袋里的那一票。你为用户做了什么,用户就会反馈给你什么


我跟不少朋友聊过,虽然我不是CEO,但我现在都会站在CEO角度去拍板有关产品的问题。我希望公司每个同事——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刚入职的新员工,都要抱持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努力接触更多新事物,不管是营销、设计、生产、工艺、售后,甚至是摄影和现在最流行的短视频拍摄等等,它们只会强化你本身的能力,让你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更立体、更具有全局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家更有竞争力的企业。”


而两位创始人均为设计师的背景,则令品牌基因中会深植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从产品研发到营销传播的所有员工都在彼此相互学习、相互融合、推进产品落地过程中,普遍拥有了对“设计”更本质的认知理解。


郭珩谈到,不少曾在比匠、橙厨规模大很多的制造型企业里工作过的生产端同事,刚来东匠时都很不习惯,因为对品质的要求极其苛刻,每一个有小瑕疵的产品都不能交付,尽管100个客户中都不会有一个觉得这是“瑕疵”,后来这些同事逐渐觉得自己的眼睛 “变毒了”。


与此同时,两位设计师创始人则吸收了这些同事的许多建议,学会如何在不降低品质标准前提下,通过“收放”决策各种产品要素的最佳平衡点。比如在你入场之前,大众消费者对某款产品的品质最高要求就是80分,且市面上大多数产品只是做到60-70分,若你能做到90分就足以让用户获得超预期的惊喜。但若一定执拗地做到100分,将会大幅提升产品制造成本与用户购买的支出。


这种对 “设计创新” 更加平实的认知变革,也体现在两位创始人对 “设计奖”的态度上。杨万里说:

“大三进入生活工作室后,我与同学们一起在张剑老师指导下拿了很多奖项,作为学生的我们动机很简单,是‘为了获奖而设计’——参赛前会琢磨上届的获奖作品,了解评委是欧洲的还是美国的、在哪个公司任职、喜欢什么设计风格等信息,创意思维潜移默化地迎合评委的喜好。毕业写求职简历时才感到价值其实没那么大,拿1个红点、10个红点、100个红点没有本质区别,理解了张剑老师的那句经典名言(之一)‘设计奖项只是你进城时的一双崭新皮鞋,穿上它,大家会正视你,但不要依赖它’ 的深刻含义。


自从东匠创业以来,我再没有主动申报过任何设计奖(除了最近被推荐参加的DIA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走过这段路,我深知‘拿奖’心态会对产品思维产生什么严重影响。而我也确实不再依赖这些 ‘皮鞋’了,现在去哪都是运动鞋,毕竟更自在哈哈。用户的认可和赞赏才是最高奖项,当在评论区读到用户对橙厨给自己生活带来美好和惊喜的赞美时,感觉比当年获得设计大奖还要兴奋、还要激动!

图片

用户评价

当然,从公司发展角度来说设计奖项也很重要,至少对年轻设计师的荣誉感和自我认可、包括营销传播端来说也是有意义的。但这不会是品牌目标,只是前进中顺带做的事。成熟的设计师要有‘超越设计奖’的成长态度,初‘入城’ 时设计奖算是自己的‘一双皮鞋’,长远来看还是要根据 ‘现实情况’ 选择最适合的鞋子,总不能在需要奔跑的时候还惦记着皮鞋吧。


实物必须好于效果图

谈到品牌核心竞争力,两位创始人一致认为当然是“设计把控”,但这不是一句空头口号。把一个出色的设计方案落地成商品时保有极高“还原度”,甚至实物产品比设计方案更精彩——“实物必须好于效果图”,是橙厨内部最坚持的产品达标要求。这也是他们7年创业长期积累的“口碑”—— “没想到收到产品实物时很惊喜,比照片好太多!”很多用户的反馈无形中提升了品牌的溢价能力。

图片


图片


杨万里忆起大学时一位老师的话:专业设计师的真能力,在于他能保证设计方案在落地过程中能被百分百还原出来,而不会被改的面目全非。他当时还不太懂,做过橙厨之后理解了——只有知识面与认知程度足够宽、深,才能在设计产品时做到如何实现每一条曲线、每个形面的结构与工艺心中有数。夸张点说甚至连装配工人的心情也要考虑进去——即便装配工哪天失恋不开心了也不至于装配错!只有对生产知识的了解足够饱和,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每个细节都能原封不动在量产中以合理的方式实现出来,否则当然会被改的面目全非。


在做橙厨之前,他对榨汁机完全不了解,直觉判断零部件数量肯定是东匠产品的10倍以上。所以他先从学习入手,先根据自己的专业经验从市面上的产品倒推绝大部分结构设计的逻辑,推演工艺极限,再买来绝大部分同类产品,通过“拆机”了解各款产品从整体到零部件的优劣,深入考虑如何以更好的设计合理超越。


所以,他可以在正式设计之前,即就在文档上详细记下了诸如 “用什么料?能不能用那个料?各个料的特性、成本、工艺极限?料的最厚可达多少?最薄多少?最大薄厚差多少?模具如果这么开加多少成本?能否倒扣?模具寿命区别?分件的话零件成本增加多少?组装成本是否增加?进胶口有几种方式?这里进胶的话熔接线会在哪?拔模角度在不同高度、不同表面效果下的极限数值是?假如喷涂的话哪种质感附着力更好?耐磨保证次数是?” 等等近100多个疑问点,进驻供应链工厂后连续数日与技术人员开会消化,然后带入设计中。甚至在产品设计完成后的开发过程、最后的量产过程中,仍会将蹦出的各种已和该产品无关的疑问也会记录在档,闲暇机会就和技术人员探讨并记录在档。


这种 “只怕少、不嫌多”的学习诉求已成为他的日常工作方式,正如他说 “我从不依靠灵感,我只相信时间的付出、逻辑和工作方法”。也正是用这种 “笨办法”,即便是从东匠跨到橙厨,依然确保了量产后的成品高度还原了最初的设计方案。

图片


这种对“还原度”的坚持,令产品上市后一些行业头部供应商主动找来希望合作时都特别提到,在购买、使用、拆解了橙厨榨汁机后,惊讶其整体设计的完善,完全没想到它出自第一次接触榨汁机的设计师之手。所以,杨万里认为,脱离了对技术的认知与学习,狭义的“设计” 肯定会流于片面,令设计师无法真正把产品做到极致,设计则不能真正成为核心竞争力


省心、省事的供应链

两位设计师带领的是一个只有十几号人的小团队,操盘两个品牌设计研发、生产运营,更利于扁平化管理,具有很强的创业公司特点。


生产供应链外包、仓储代运营,是最适合设计驱动型创业公司轻量化管理的典型模式,但橙厨选择供应链的标准是 “找行业一线品牌的代工厂”,初始门槛会高一点,却会令你省心、省事,不仅节省很多沟通、管理成本,而且有足够的品质保证,可以进行深度合作。所以设计团队可从立项开始就进驻工厂,花很长时间与工程师、生产部门深入交流沟通,确保设计方案不仅能合理实现,还可有效控制成本,使量产、出货阶段很顺畅、很轻松。


重视“外脑”,是橙厨学习技术知识、提升综合解决生产问题能力的另一重要机制。他们在这些年做产品中,接触、认识了一些技术方面的“大拿”,邀请为长期合作的技术顾问,一旦遇到代工厂解决不了、或拿不定主意的技术问题时,就会请他们出山,站在品牌的立场给出技术建议和解决方案。


从做产品到做生意

从做产品到做生意,是设计师创业做品牌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郭珩认为:

做产品理论上是要不惜代价追求完美,做生意则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利益最大化,所以学会用做生意的眼光看待做产品,是对设计师创业来说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儿设计师创业做品牌初期,都会有一种“精神洁癖”,先入为主地框定自己的产品只能这样卖、不能那样卖。但蹚过很多坑后发现,只有先放下很多东西,才有可能把产品真正变成能流通起来的商品


橙厨的产品非常注重颜值,当然功能、品质一样重要,但从消费逻辑来说,颜值决定了用户对你的第一印象,有好感了才愿意去了解和触碰,才会有后面的更多可能性。颜值也分 ‘好看’ 和 ‘有特点的好看’,后者更能缩短触达消费者的距离,更容易在品类中脱颖而出,节省了更多营销成本,同时更容易增加用户对产品的记忆度,为品牌不断累积价值。”

图片


橙厨榨汁机上市一年来,产品已销往国内外,营收也已进入正循环状态。但两位创始人认为,这一年的运营只当做试水,更大的价值在于证明了他们所判断的方向、方法与模式是可行且可持续的,为他们的转型迈出了成功、坚实的第一步。通过一年多来在市场中的摸爬滚打以及更深度接触用户,橙厨团队正以更加充沛的信心开发新品、打造品牌全新形象,当它们亮相时才算真正的 “火力全开”。


杨万里补充说:“其实现在外界看到的橙厨,从logo到整体品牌都还不是最终形象。产品上市一年多来,我们一直在不停通过市场反馈规划和修正未来几年的方向——橙厨是谁?橙厨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重新分配好已经在规划内的十多个产品方向,再根据这一连串规划,定义出未来几年内最能体现橙厨整体形象、价值观、使命的logo形象。这个形象从18年中旬橙厨立项起一直到今年7月,一直在陆陆续续不断更新进行,普遍都是在产品设计时、新品构思中、聊天过程后或刷小红书有感而发的零碎间隙完善,现已经定稿封存在电脑里。Ta不只是一个好看的图形,而是橙厨对未来的定位诠释,将配合后续新产品的陆续问世而揭开面纱,属于橙厨的完整品牌形象即将开始呈现。”


生意里的一点理想主义

截至目前,橙厨的全部资金投入都来自两位创始人。产品发布后,一直有资本方找上来谈投资,但两人冷静地认为,只有发展到一个合适阶段时才适合融资:

盈利模式和方向验证清晰之后,我们才能更清楚布什么局、需要多少钱、如何花这些钱,甚至是合作条件也要提前明确好。资本的进入能帮助我们加速产品的同步开发,但同时,开发和经营策略也会受到影响,毕竟拿了别人的钱就要为人家获取利益,但我们现阶段会做很多看似‘亏本’和 ‘费力不讨好’的事。比如我们在出口市场也坚持做自己的品牌,这就意味着商标注册、检验认证等成本都要自己承担,无形中会增加很多成本,相反如果是做贴牌,这些成本都是客户承担,甚至初始订单量也会更高。


但我们还是坚定地选择自主品牌的道路,坚信未来一定是中国品牌的时代。中国不缺华为、海尔等国际巨头,它们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但同时,我们缺少像SMEG、Alessi、Mini Cooper 这种体量不算巨大、却能彰显一个国家审美追求的品牌,我们想做这样小而美的品牌。因此从创立伊始,我们就坚持做中国的原创品牌,虽然很多前辈劝我们 ‘租’个国外牌子来做,说这样的设计贴上外国牌子肯定会大卖,确实在家电行业里,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发展捷径,从市场角度来说会轻松很多、容易赚更多的钱。现实中大家在市面上看到的众多 ‘外国家电品牌’其实都是国人这么运作的,官网上贴满了不知从哪下载的外国人照片。”


杨万里补充道:

我们做不了这种崇洋媚外的事情,而且内心里也非常鄙视这种谄媚行为。我为自己的国家自豪,虽然深知我们现在的品牌体量还渺小,这种坚持还不会形成任何影响力。但受益于中国这片深耕了几十年的制造业土,我们这代人应该有责任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微不足道一小步。


不久前和一位年轻用户聊到此事,在自我调侃这种 ‘吃力不讨好’的做法时,对方却很激动的认为 ‘这很有意义和必要,如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渺小没有意义,那么现状就不会有改变。如果每颗渺小的水滴都相信推动的意义,当越来越多的水滴参与进来时,就会形成溪流、江河,最后汇集成海,再在时代的风口下,形成浪潮!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天生就有非常强的民族自豪感,这些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在社交媒体上自发传播和支持国货,她/他们相信自己,也相信我们这些年轻品牌,是她/他们让我们有了成长起来的机会。”

图片

某网络平台的部分留言截图


郭珩强调说:“但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国内市场,我们希望通过设计,让国货站着走进其他国家、地区的池子里去。


中国制造业靠出口代工方式发展了二三十年,到今天在有能力打造自己品牌时如果还是“给他人做嫁衣”,我觉得不是长远的道路。在生意场上赚钱肯定重要,但除此之外还是要有一点点理想主义,所以我们在接触资本的时候会有这一层的考虑,不是只关注短期利益冲量圈钱。如果连那么一点理想都丢失了,我不知道应该靠什么来支撑信念以应对这一路的坎坷。


好消息是在这种方式下,我们的产品已经卖到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台湾地区,而且反响不错——不是以贴牌的形式、也不是低质低价的方式,这让我们非常欣慰。

图片

橙厨榨汁机上市后,不仅为品牌敲开了进入厨电领域的大门,而且吸引了很多头部供应商、渠道品牌主动找上来洽谈合作——其实之前橙厨被他们拒过n次,连电话都被直接挂掉。尤其是头部渠道资源的加入,除直接带来 ‘卖货’绩效外,也为橙厨开启了包括用户数据在内的营销数据积累,验证了当初由ToB转向ToC的决策是正确的、可行的,鼓舞了整个团队的士气。


橙厨的线上营销主要有天猫、京东、抖音等自营店铺以及代理商分销,线下则有诸如一条等线下体验店。尤其是一条线下店,去年入驻时天气已转冷,本以为这种比较“文青”的店不会太热,没想到热度远超预期。在众筹方面,橙厨榨汁机迟至2020年8、9月才在台湾、日本完成海外认证后开启,虽然最好的周期已过去,日本甚至已是“淡季”,但用户的支持度却异常热烈,尤其是台湾一直有人在下单且订单量越来越大,导致众筹截止日延后了5次。”


郭珩用开设橙厨天猫旗舰店的小故事,说明平台渠道其实对好设计有很大的期待——当初运营端的信息是:只有一个单品想在天猫开店根本无门,除非找“中介”购买,但要多花十几、二十万。我们说试下吧,就把申请开店的资料提交了,没想到很快收到回复,不仅批准橙厨开旗舰店,而且没收任何额外费用,甚至今年618的淘宝官方开屏广告,用的就是橙厨产品的官方照片。

图片

「淘宝&天猫 618 购物节」开屏广告

而一些线下的头部卖场都在等待橙厨丰富品类,一旦开启合作将会大量铺开线下销售。对线下渠道来说,一个新品牌的进驻需要推广成本,若只有一款产品,成本分摊会比较高,只有能销售两、三款以上的产品时才会卖力推销。


郭珩说:“做产品是一个挺吃现金流的行业,不仅前期研发与开制模具需要投入,还要准备一笔更大的稳定现金流用于大量备货,我们在前期也是饱受这个问题的困扰,供应商出于对新品牌的风险顾虑也是不见现钱不做货。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产品销路的打开和品牌知名度的逐步建立,现有供应商已主动提出账期合作。与此同时我们还收到了很多远超我们体量、为一线大牌代工的供应商投来的橄榄枝,均是提出免模具费用+账期的合作方式,这都是对我们莫大的鼓舞。”


期许未来

郭珩与杨万里的 “做产品” 创业征程已经驶入快车道。他们希望榨汁机只是橙厨做高颜值精致厨电的第一个解决方案,伴随一步步建立对品牌的认知度,忠实粉丝用户群体的日益壮大,一定会外延出诸如厨具、餐具、甚至耗材等相关产品,最终创造一种更好的餐厨生活方式,并构建出一套完善的运行体系,在新兴家电品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未来5年,他们更期待以用户为中心、有温度、有情感的品牌价值观依然能贯穿公司的每一个环节,因不断创造新体验的“真正产品”而深植用户心灵,让用户不仅是因为“好看” 而买橙厨,而是热衷于在拥有很多高频互动内容的橙厨社区分享生活乐趣,令橙厨成为与用户之间具有高粘度情感联系的品牌


同时,因为橙厨发展计划的急剧增加,他们也期待着更多抱有共同愿景、价值观和做事态度的能人设计师加入进来。他们坚信,这是一个自己有能力去做且具有很大想象空间的事业


结语
追求 “极致完美”,是设计师的天性使然。“完美”与“不完美” 是一种价值评价的动态关系。从致力于高端礼品定制的“设计师品牌” 东匠,到精准定位都市年轻女性刚需的“设计驱动型品牌”橙厨,在7年畅泳创业商海中,两位共同创始人实现了由单一的设计师视角向复杂多维思考问题的企业家能力升级,学会了使用一切可行的工具与方法,从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过程中获得品牌及多方利益的最大化,最终悟到了——“不完美” 才是驱使自己向前的永恒动力



文章来源:BDDWATCH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智能机器人这样设计,有点可爱

国民设计师老工 0评论 2023-03-16

三重野龙“气势汹汹”的设计作品

Designcola 0评论 2023-03-16

有多少平面设计师,在迷信黄金比例?

超级设计工作室 0评论 2023-03-16

2023“WBDS 包装设计奖”公布

古田路9号 0评论 2023-03-15

奥斯卡海报设计也很惊艳

BranD 0评论 2023-03-15

可持续包装产品设计

YANG DESIGN 0评论 2023-03-14

原来灭火器还可以长这样?

国民设计师老工 0评论 2023-03-14

简约又好记的酒包装设计

字体设计 0评论 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