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展览里看到当代男装的实践

卷宗Wallpaper

2023-03-11 11:29:00

已关注

2018年,位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牙校区院内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在筹备开馆之时,华裔时装设计师朱钦骐(David Chu)决心将个人收藏的数万件服饰类设计品,均捐献给了这家以保护、展示和研究全球卓越设计为宗旨的新建文化机构。


拥有丰富服饰收藏,或定期举办服装展览的本土博物馆机构并不多见。朱钦骐捐赠藏品中的数件,先是伴随着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开幕,化为馆内楼下展厅中的常设展览“颠覆与重塑”,集中展示着意大利设计师,Stone Island、C.P. Company等服装品牌创始人Massimo Osti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左右,对于全球男装创作做出的贡献,如大幅改良男装材质、结构,以适应时代更变和人们生活需求等。



图片

2022年英国版《GQ》3月的专题:当代男装的50座圣杯——Chanel、Prada、Craig Green等传统女装品牌、设计师品牌等皆被囊括在内。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策展人、研究员们并未就此停止对馆内服饰藏品的梳理和调研。从2022年末起,一场名为“实用与摩登:20世纪男士时尚生活”的新服装展览于馆内拉开帷幕。区别于早前献给单一创作者的常设展览,“实用与摩登”以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以及部分出自同在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藏品为脉络,主题划分式地展开一幅20世纪西方男装演变发展的图景。



图片

展览主视觉海报



展览名字取为“实用与摩登”,即是策展人们希望观众理解男性时尚的两重角度。实用既指代着长久以来,公众对于男装的固有印象:侧重功能性,弱化装饰性,以较为理性的姿态,满足着装者社会活动的实际性需求。“而这也是我们馆内服饰收藏的特点之一,即功能性服饰占据了更大比例。”展览策展和我们解释道,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收藏的服饰是以功能性男装为核心而展开的。


图片

展览空间规划图



而另一方面,尽管比起女装的样式繁多,男装在视觉和审美层面看起来似乎稍显逊色平淡,但服装始终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折射着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身份认同的变迁,以及西方社会在上世纪快速现代化演变的进程。摩登即可理解成服装作为现代性的某种实际诠释。当然,在策展团队看来,这个词也寄托了他们对展览的某种希冀,希望“观众们同样觉得展览足够摩登,是场无论是内容深度,还是视觉有趣程度都让人印象深刻的体验”——这或许对于一场展示男性衣橱的展览来说更为重要。



图片

“实用与摩登:20世纪男士时尚生活“展览现场



曾几何时,男装展览常常被全球时尚策展人们忽略——人们更倾向于似乎更加包罗万象的女装设计。但随着过往十年间全球男装市场的不断繁荣,以及以Craig Green、Jonathan Anderson、Palomo Spain等为代表的新生代男装品牌推陈出新、打破传统背景下,男装的审美和社会价值也开始被博物馆从业者重视起来。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率先在2015年推出了“Reigning Men: Fashion in Menswear, 1715–2015”展览,用宏观历史角度梳理了西方男装三百年间的形貌进化;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2022年“Fashioning Masculinities: The Art of Menswear”展览更是完全侧重男装设计的华丽一面,反映出男装和身份于性别政治之间的联系。



图片图片

男装发展的历程中,服装形式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在不断的变化,希望将观察者置于折叠的时空之中,而不是历史的边界之外,搜寻时尚演变的踪迹。于是在展陈设计时多用了镜子、半透明材料等元素。



男性和时尚之间有着复的渊源。和时尚走得过近,总会莫名让人质疑男性的专业能力和踏实秉性,因此,男性着装变成了某种一定要为现实目的和实际效益不得不做的事。上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John Flügel曾造出“Great Male Renunciation”一词,指代西方男性放弃追求服装审美和装饰的历史转折。而这倒是给了策展人们对展览内容的新切入点。“我们在组织展品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围绕着功能这个关键词,特别是功能是如何被塑造的?又是如何被消解的?”高原补充道。



礼仪的象征:西装绅士



因此,策展人们选择将西装这一如今全球通用的标志性男装款式作为整个展览的叙事起点,就显得格外顺理成章。步入展览的第一单元“礼仪的象征:西装绅士”,即是探索西装如何既塑造,又打破着人们对于男性气质的不同认知。作品时间跨度和涉及人物也从爱德华时期的君主等,发展至20世纪后期,新兴演员、职业时装设计师等人对于这一现代男性制服的改造和推广。在布展上,策展团队也为穿着笔挺西装的人台模特们搭配了考究和充满时代氛围的老式家具道具,呼应着单元标题中的礼仪和绅士字眼。时尚史学家Christopher Breward的著作《Suits》显然对这一单元的策划起到了理论支撑的作用(引用话语同样作为装点图案出现在展陈设计上),而风度翩翩的政客、演员的影像(如美国前总统John F. Kennedy)也极大程度帮助渲染了男性西装等同优雅的氛围。



图片图片

第一单元“礼仪的象征:西装绅士”展览现场



如果说有一点遗憾,是这一单元未能触及到围绕着西装的一些额外延伸议题:西装代表着礼仪的背后,是西方主流文明在上世纪全球扩张下,对其他文化的介入、吞并以及殖民化打击。如果要讨论西装,代表黑人族群反叛运动的“组特装”(Zoot Suit),甚至是西装在上世纪末和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民着装发生的碰撞(如摄影师Michael Wolf 90年代在中国拍摄的照片)等,都会让这一单元更显增色。



图片

第一单元“礼仪的象征:西装绅士”展览现场



纯粹功能:特种服装的应用



尽管是按照不同主题划分成各个单元,时间线的由及近同样作为隐形线索串联起展览的编排,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对于历史时间线的切割,及对男装设计的影响十分显见。第二个单元“纯粹功能:特种服装的应用”把时间快转带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频繁导致男性军装需要更多体现处于军事环境下的特种功能性,以解决其在极端天气与环境下的使用问题,而这也直接和间接影响着战争结束后的主流男装形貌,军装制服融入寻常生活,成为了日常便装和工作装。



图片图片

“纯粹功能:特种服装的应用“单元展览现场



另一方面,工人着装也因政治运动下,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升高而获得社会认可,融入成为休闲着装。“功能性服装并不一定就代表它比较无趣。很多时候,男装的有趣部分并非是它轮廓有多么夸张,而是在种种细节上,”策展团队以这一单元的多件展品举例解释,“比方说,同样是加固服装,是用绳扣还是拉锁,是用明扣还是暗扣,目的全然不一样。飞行员服装就会尽可能使用拉锁,避免扣子;而战地上拉锁的可靠性则并不强。”额外的策展人推荐亮点展品还包括了数件连体工装,推荐原因不仅仅是出于它的审美和功能,还有符号意义。“连体工装带有一种意识形态的想象,是20到30年代,一批乌托邦式的知识分子倡导平等社会时的首选着装,因此服装本身已经是相当符号化的象征。”这对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这家和包豪斯设计运动有着深远渊源的文化机构来说,更是挑选展品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图片图片

“纯粹功能:特种服装的应用“单元展览现场




解放束缚:都市运动与休闲



名为“解放束缚:都市运动与休闲”的第三单元展示着体育运动如何对男性时尚起着同样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样有着较强的功能特性,运动着装元素融入寻常男装后,反倒淡化了运动一事的沉重感,男装少见地流露出较为轻松和活泼化的一面。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匹配场合着装一事的仪式感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消解,此刻的展区如同糖果盒子一般颜色丰富的展陈设计,在视觉上也和早前展区有着明显区别。丰富的色彩也延续到下一单元“自由反叛,摇滚精神”。亚文化运动(如上世纪60到70年代的西方嬉皮士运动)带给男装新的冲击,年轻人们则用独树一帜的新审美,大声宣告着要与父辈的着装习惯划清界限。流行音乐偶像们在唱出一个又一个时代精神之余,他们灵活大胆的着装风格和反叛精神,也给年轻观众们梳理了新着装榜样。



图片图片

“解放束缚:都市运动与休闲“展览现场



大众时尚:波普与消费



展览的最后一个单元“大众时尚:波普与消费”里,策展团队反倒展出的是形式化无比一致的白色T恤。仅胸口图案不同的上装被搁置在一个个标准化的格子间里展示,铺满了一整个上至天花板的墙面,反映着80-90年代以来,服装产业和时尚观念的趋同化和大规模工业复制化。在这里,策展团队选择用波普艺术来对男装发展新阶段解读:“波普艺术以世俗的角度拥抱商业文化、大众文化,它们采用了平庸的物品与大家熟悉的商业文化符号,并以大胆的色彩与夸张的形式进行包装。”这虽然反映着男性时尚一定程度的事实情况,但或许有点过于简化。若是想把展览结论的落脚点放在男性时尚消费的兴起,似乎“都市美型男”(metrosexual)这一最佳总结西方男性依靠消费主义寻找身份认同的概念会更适当总结此刻男性时尚的演变。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与开场整齐划一的西装联系在一起,结尾同样整齐划一的T恤展陈也让整个展览做到了首尾呼应和更显完整性。就如同展览设计的巧思一样,设计师们特地安排观众们先沿着长走廊走入最深处展厅(沿途展墙上放开的孔洞得以让你在此时率先一窥接下来的展览内容,而泡沫铝和半透明纱的大量应用也给展览视觉观感增加了许多透明的剪影效果),再慢慢回溯百年发展。“这也让整个观展体验就像是一种时空的折叠。”



图片图片图片

“大众时尚:波普与消费”展览现场



从原本仅限上流社会的西装,到如今人手一件的T恤,这当然不仅是西方男装的直线形演变,而是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努力借由服装这一载体,梳理出西方现代社会和生活方式发展逻辑的结果。不同于常见的商业属性时尚展览,“实用与摩登:20世纪男士时尚生活”更有一种朴实稳重的气质,极具说服力地帮助观众们理解时尚除消费主义之外的更多层面(以这个展览为例,它证实了时尚绝对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的重要设计组成),而幕后团队对于视觉呈现细节的各种推敲也让展览得以最优状态呈现。“当然,这个展览展示的只是男性时尚的几个维度,”采访的最后,策展人们说道,“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服饰馆藏可讲的故事没有结束。”



图片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