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伦·史密斯:我们留下了什么?

Life and Arts集锦

2023-03-18 15:41:00

已关注


人可以留下永恒的印记吗?


有人期待以爱和家庭传承, 有人渴望建立话语权而不断攀登金钱与权力的阶梯, 也有人通过追求知识和真理从而挣脱桎梏追逐自由。 然而时间藐视一切,时间不会因为你的消失而发生任何改变,时间才是永恒的。 


对于艺术家而言,他们在这个世界,来到、创作、然后离开。但是他们的艺术痕迹,如何从离开(Left),转变为被留存下来(Left)?


当生命到了尽头,怎样才能证明“确有此人”, 谁又会继续讲述你的故事?


3月16日至3月18日,《Life and Arts 集锦》特别策划《来到过,创作过,留存过|Came, Created, Left》系列专题,深入探讨在当代,一位艺术家离开时,我们可以做什么从而留存与继承艺术家的创作,还原与重塑艺术家在这个世界留下的痕迹。


图片


策展人和艺术写作者凯伦 · 史密斯(Karen Smith)向每一个艺术工作者发出如上问题。


今年她与艺术家杨振中合作策划了展览“他是谁?”,这是艺术家耿建翌去世五年后第一个作品回顾展。展览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流动至了北京,即将于3月18日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再度开幕。我们的专题从她发问开始——


图片


和诸多从事艺术及艺术史领域工作的同行们一样,我们尽职业生涯里的时间精力去梳理各种理念、艺术形式,以及艺术诞生时间及地点相关叙事的演变。在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30年研究经历中,产生了大量的相关材料,其中还发现了许多奇怪的事物——这些事物看似无关紧要甚至只是些边角料,但每件都传达了某种时代情绪,展现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图片

耿建翌作品《交叉光素描》,1993,纸上钢笔手稿,21x29.7cm。私人收藏。


这些事物给人留下的印象各不相同,如何组织整合它们是最常见的挑战。如果把这些事物和艺术作品放在一起,原本单一简洁的叙事往往会变得令人困惑,因为就算我们能够观察到艺术家工作时的一举一动,我们也永远无法了解他们创作的真正全貌。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接触其他艺术作品和其他思维方式、看到和表达某一理念,对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有着怎样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时间是更重要的批评尺度。


艺术的力量在于,即便时代和品位变化,艺术依然有其意义和吸引力。但是,为了我们的后代有可能从未来回溯过去、揭示社会艺术的发展路径,艺术家毕生创作以外的其他一些事物也必须得到传承,这样人们才能了解、更充分地理解它们对于艺术家整体艺术创作的贡献。 


图片图片

上图:耿建翌作品《无题》,1993年,纸上水彩 © 私人收藏。

下图:耿建翌作品《重叠受光部 之四 (160)》,1996年,纸上水彩 ©Shanghart Gallery


极少数的情况下,艺术确实是完全独立的,仅仅只代表其本身及其创作者。但对于历史学家和策展人而言,艺术家所积累的、启发他们艺术作品创作方式的事物,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笔记本、草图、明信片、书籍、影像、照片、物品……每一件事物都有可能帮助我们讲述艺术家的故事。


或许正因如此,艺术家耿建翌曾将我们认为是“历史”的故事称为“不健全的资料加上个人的想象力”。他认为,就像每位年轻人离开父母家一样,艺术品从艺术家手中诞生后,就必须凭借自身的价值在世界上存活下去。一件艺术品和它的创作者之间并不能画上等号。这种观点也许有些理想化。艺术家是人,身为人类,我们都受限于我们面对世界时产生的某些情感和心理反应。因此,艺术家选择积累的背景材料提供了一些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以及艺术家通过艺术探索解答那些令他们好奇、困惑或感到有趣的问题时的思考。 


2017年去世的耿建翌在同辈艺术家中颇具影响力。他热衷验证激发其艺术创作的问题的可能答案, 并由此建立了自己的美学理念。耿建翌是中国观念艺术(198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期的一种艺术流派,认为观念是艺术作品本身,而非启发绘画内容的东西)的先驱,同时作为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师,他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也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策划一位重要艺术家的回顾展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乐趣。策展人不仅要研究伟大的艺术作品,而且当艺术家本人无法再解释自身想法时,要想解读艺术家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讲好艺术家的故事,策展人需要围绕艺术家个人的艺术作品展开大量研究。尤其是那些只提出或设计了观念和形式、仅存在于构思阶段的“作品”,它们或是因为太过巨大、或是因为太过昂贵而未能实现。 


图片图片

 上图:耿建翌作品《交叉受光部》,1993,纸上水彩 ©Shanghart Gallery

下图:耿建翌作品《交叉受光部》,1993-1996,布上绘画,©Shanghart Gallery


艺术家去世后,他本人的缺席让一切看起来都不一样了。二手资料变成了碎片化的信息,每一片信息碎片都与艺术家原本的意图有着微小的差距。然而,艺术家去世后,我们仍有机会展示他们不仅在现在、而且永远有意义和吸引力的作品。就这样,新的故事篇章开始了,艺术家会继续存在于这世间。


图片

耿建翌(1962 - 2017)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