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波:持刀舞墨,敢能跃马长城

JiangXue

2019-04-17 14:35:21


黄新波,具有诗人的气质。他的版画如同他的诗那样深邃含蓄,他的人生也如诗一般奇妙绚丽。

聂耳(版画) 1935年

1916年黄新波出生在广东省台山县一个华侨工人之家,3岁随母亲到香港,在道传学塾念初中,由于参加抗日宣传活动被学校开除,后来他像苏联作家高尔基那样走进了他的“人间大学”,17岁与鲁迅相识,18岁在上海美专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岁东渡日本与聂耳同属一个共青团支部,聂耳不幸在海上溺逝,黄新波万分悲痛,撰文《致亡友》,之后奔波于香港、广州、曲江、桂林、昆明等地。他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元老,是“人间画会”和“人间书屋”的发起人,曾任东江纵队的营指导员,是接管广州美院的党代表,长期主持广东美术工作,他的人品赢得艺术界的尊重,在广东,尤其在港、澳、台享有极高的威望,他的艺品又获得中外人士的高度评价。

胜利的人民(版画) 1963年

在黄新波的艺术人生中有两个特别耀眼的闪光点,1936年在“全国第二届木刻流动展览会”八仙桥青年会展场内,黄新波与曹白、白危、陈烟桥等一群木刻学子围坐在鲁迅身旁,这一难忘的瞬间被摄影家沙飞抓拍定格下来,成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史上极为珍贵的文献。

1936年10月8日,鲁迅在“全国第二届木刻流动展览会”八仙桥青年会展场内与青年木刻家会面。左起:黄新波、曹白、白危、陈烟桥 沙飞 摄

黄新波对鲁迅生命最后时刻的形象作了这样的表述:“宽大的袍子越发显出身躯的瘦削,清癯的脸上,一缕黑胡子显出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眼角的皱纹比过去更深,呢子帽下露出的鬓角有些斑白⋯⋯但是,他步子是稳健、轻快有力的。我们意识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位年逾半百的老人,而是一位威武健壮、率领我们冲锋陷阵的战士!”黄新波一生遵循鲁迅的教诲,在艺术上一丝不苟,在他的刻刀下一切都具有诗的浪漫和深沉的力量!

他并没有死去(版画) 1941年

黄新波第二个闪光点是他在香港与“人间画会”的情缘。在那“风雨中华”的年代,他前后在香港与友人同甘共苦生活了十年,这十年是他创作的高产期,创作了大量的漫画、木刻、油画、连环画、插图、散文、小说、美术评论文章。这一时期他的木刻代表作有:《他并没有死去》《卖血后》《香港跑马地之旁》《孤独》《控诉》《码头》等版画作品,油画作品有《铁丝网》《都市的人》《归侨》《都市的动力》《观音土》《来了》等。当时有人对黄新波的创作思想倾向提出质疑和批评,认为他的作品“有一股洋酸味”“有小布尔乔亚的情怀”,对于这些批评他不能苟同,只是淡然一笑。黄新波在早期受苏联和德国版画的影响,后来他喜欢上了美国的肯特,他大胆吸收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手法,拿来表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创造出独具寓意的作品,他在艺术上不愧为是一位勇敢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铁丝网(油画)1946年

黄新波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他无私的奉献,他为人诚恳、善良、坦率、正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位极富幽默感的人。黄新波被友人称为“波仔”时,总是露出灿烂的笑容,他被同仁称为美术界的“及时雨”,为友人两肋插刀,排忧解难,他常与友人在香港“爱莲咖啡屋”相聚,探讨艺术,传递情报,在他周围相伴的有张光宇、特伟、王琦、陆无涯、关山月、廖冰兄、黄永玉等人,他们个个朝气蓬勃、时尚潇洒,他们热爱人间,热爱生活,个个是艺术的精灵。


我曾在广州他的家里住过几天,亲身感受到一个版画大家的简朴生活。不大的工作桌上放着他的木刻画稿,在画稿上只有几道简约的线条,他告诉我:“要画眼睛看不到的事物,这样世界就变得宽阔了,像在你脑中跑马,好像大海流水一般发挥着无穷无尽的想象。画有它的哲理,应该含蓄而不是一览无余。”他是一个道行高深的智者,他指着那张工作台说,桌子好不好没关系,作品好不好才是最重要的。他是一个艺术学养十分广博的人,他告诫我,一个画画的人,不仅应该懂得画画的道理,还应该懂得音乐、戏剧、电影、天文地理、孙子兵法、原子弹⋯⋯黄新波的艺术充满着奇思妙想,他看重人的精神意志,他在他的《创世纪》附记中写道:“画今天的理想,也就是画明天的现实。但是,把理想、幻想变成现实,都要经过人的意志,归根到底我的画赞美人的意志。”

走出温室的玫瑰(版画) 1980年

黄新波短暂的64年人生中,历尽艰辛、痛苦、迫害、逃亡、迷茫⋯⋯然而他执着追求光明、自由,他不掩饰内心的“迷茫”,敢于正视内心的“孤独”和“苦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宁可让自己承担苦难和牺牲”。他始终保持青春的活力和阳光健康的心态,正如他生命最后创作的那幅《走出温室的玫瑰》,让生命在风浪中绽放出鲜艳的花朵。在那阴霾的日子里他仍对未来和现实充满了虔诚的感悟,仍能写出如此豪情满怀的诗句:

持刀舞墨,敢能跃马长城。

穿云破浪,壮岁重生。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微信公众号,作者:王炜


0条评论

    离散、漂流与再生:伦敦华人艺术社群新叙事

    Asymmetry Library 摄影:Christine Constantine“这里有整个伦敦
    特写 0评论 2024-04-07

    看与被看:视线交织中的当代文化景观

    2024年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参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4-07

    朱新建:绘画激发你身上很美的冲动

    朱新建,江苏南京人,由于对文人画的革新,成为文人画的反叛者;被誉为新文人画艺术家代表。他的画备受争议
    朱新建 0评论 2024-04-07

    邬建安和他的神秘怪谈

    中国神话传说,是当代艺术家邬建安艺术创作重要的灵感来源与素材。他说他读《山海经》,越来越觉得那里面讲
    中国审美100人 0评论 2024-04-07

    英国艺术家、植物学家和园艺家

    Cedric Morris塞德里克·莫里斯英国, (1889-1982)— ArtYou
    玖月画社 0评论 2024-04-06

    法比安·特雷伯(Fabian Treibe):清醒的梦境

    我对现实的表现不感兴趣,至少对纯粹的复制不感兴趣,我的图像不需要正确的视角,这无关紧要。相反,它更清
    Galle 0评论 2024-04-06

    何多苓:我的画任由观众解读,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距离何多苓那件被写入美术史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完成,已经过去了四十二年,很多人知道何多苓都是因为这
    刘军 0评论 2024-04-03

    万物皆可波普,罗伊·利希滕斯坦诞辰百年大展

    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流行的、短暂的、可消耗的、低成本、大量
    漫雨 0评论 2024-04-03

    古道具坂田:“垃圾”,作为一种美学宣言

    “古道具坂田:你我的选择”展览部分作品,照片由三嶋一路拍摄“古道具坂田”是已故的日本古道具店经营者、
    翁家若 0评论 2024-04-01

    乔治·巴塞利兹:2011-2015年雕塑作品

    雕塑是一种奇迹般的存在。它被堆砌出来,加以装饰,不是作为思想的标志,而是在形状限制范围内被任意制作出
    NATIONAL ARTS 0评论 2024-04-01

    最美的春天,住在梵高的画里

    1889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私人收藏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梵高的一生,短暂而潦倒。在生命里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1

    杨沛霖个展宁波白美术馆举行:漫游“无意之境”

    “无意之境”杨沛霖个展现场沿着鄞州公园的绿荫步道,穿过仲春时节的轻风,人们惬意地进入自然之境,亦能漫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31

    安妮·莫里斯:伤痛让我比我更爱我

    2012年,因为一次流产的经历,艺术家安妮·莫里斯(Annie Morris)将“堆叠”(Stack
    BAZAAR ART 0评论 2024-03-30

    青蛇:停留在表面的“女性中心”讨论

    自然和女性都再次沦为一种背景墙式的展示,被抽象化、扁平化,无法对其复杂性进行更全面更深层的讨论。Yu
    石雨桐 0评论 2024-03-29

    喻红:作为生命直觉的女性凝视

    《ARTnews》中文版2024年3月刊以“女性被看见”为封面专题,特邀国际著名艺术家喻红拍摄独家封
    shun 0评论 2024-03-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