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阿贾耶:建筑的独白

tonghaobin

2019-04-24 20:51:07

作者:楚琦


史密森美国非洲裔国家历史和文化博物馆


自古以来,建筑的发展犹如一部从未终止的纪录片,没有倒退,也没有暂停。其中,每一座建筑都在用自己的存在诠释着自己的那份记忆,既回忆那段时光发生的事件,也记录经历那段岁月的人。


早在2016年9月史密森美国非洲裔国家历史和文化博物馆在美国华盛顿落成开馆时,这座由非裔美国建筑师大卫· 阿贾耶(David Adjaye )设计的纪念碑式的博物馆建筑就已经开始通过这位建筑师本身的经历来讲述该国的故事,就像是历史背景中的一段独白一样,娓娓道来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点点滴滴。最近,伦敦设计博物馆宣布将于 2019 年2月2日至5月5日为这位被授予过大英帝国勋章奖章的建筑设计师举办主题名为“大卫· 阿贾耶:创造记忆”的建筑作品回顾个展,让公众进一步了解这位建筑师,了解建筑师背后的建筑独白。


大卫· 阿 贾耶自幼跟随 外交官父亲游历各国,并在九岁时告别了非洲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定居英国。长期的英式思维训练,让他的后期建筑带有一种思考的特性。抛开理性的思考之外,这些建筑又在传播一种更深远的文化,无论是非洲的,还是英国的。2017年,史密森美国非洲裔国家历史和文化博物馆荣获了该年Beazley 年度建筑类别的最佳设计奖,为阿贾耶再添佳绩。他曾经说过:“建筑师应该为社会带来正能量,我将继续为英国和全球文化传播助力。”


史密森美国非洲裔国家历史和文化博物馆


大卫· 阿贾耶本人是一个对客户相当“挑剔”的人,若理念不合或因为商业利益而妥协的,他就不接。他曾经在平衡理想和现实时,坦然地提到“我们对每个项目都会倾注百分之百的热情和努力,有些项目会耗费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什么要把生命浪费在不想做的事情上呢。”然而,对于美国非洲裔国家历史和文化博物馆这座特殊的建筑而言,大卫· 阿贾耶在决定赢得方案之初,就已经开始搜集各种关于非洲历史、人文和黑人奴隶那段血腥时期的资料和文物,甚至那些同父亲一起参与“外交”的经历也给予了他许多帮助。可以说,他对于这个项目满怀激情,他希望这座承载历史故事的建筑应具有它该有的样子,用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来讲述这段早已被许多人遗忘的历史。


在设计非洲裔国家历史和文化博物馆外观时,阿贾耶受到西非传统约鲁巴女像柱的启发,将外立面设计成三层叠加的造型。从日上三竿到夕阳西下,建筑表面铝板的色彩随着光照的变化而散发出明暗交替之感。博物馆内甚至最大程度的还原了早期非洲奴隶的真实人生,而沉思馆中唯一的光线穿过一个圆柱形水帘瀑布,让人切身体会到奴隶们对现状的无奈和新生的渴望。建筑从外部的造型到内部的设施以及空间区域的划分上,都在叙事层面做了一定的处理,将参展者一步步带入到历史氛围之中,完成阿贾耶打造的一次历史与情感的旅途。建筑一半位于地下,一半立于地上。地上无柱式的室内空间构造结合玻璃、铜拉丝的立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光照,界定出画廊、表演空间、行政办公室以及展览品收藏室等功能空间,地下空间则以营造“沉思式”空间氛围为主旨,展示了黑人奴隶史以及追求平等权益的斗争史。


光州亭


与此同时,阿贾耶也接受了韩国光州一街区的委托,在光州河畔为当地居民打造了一座阅读亭——光州亭(Gwangju Pavilion)。这座亭子选址在 20世纪80年代韩国影响深远的“光州事件”的发生地,临近全南国立大学。在考察了地域、文化、历史后,阿贾耶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设计中,使这座阅读亭成为兼具阅读、休憩功能的“纪念亭”。光州亭以深灰色的混凝土与木材为主要材料,奠定了整个亭子庄严肃穆的设计基调。混凝土的地基构造在考虑到立于斜坡之上亭子的稳定性的同时,兼顾了河水涨潮时的侵蚀作用。混凝土之上的木制结构则呼应了韩国传统木亭的设计。亭内四壁精心设置了200 个独立的书槽用来存放该社区居民阅读的书籍,以“独立书槽”的形式纪念在“光州事件”中牺牲的200 名全南国立大学的学生。


光州亭


阿贾耶也非常喜欢与艺术家合作,可能是一场展览,又或者为他们设计房子,艺术可以启发他的建筑灵感。儿童时代的阿贾耶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少年时的他花费了大量精力,以漫画的形式创作了很多天马行空的作品。“我热爱艺术,喜欢各种形式的艺术。在我眼中,建筑运用了许多艺术的元素,所以我最终选择建筑设计这份职业,我认为这是符合我最初的期待的,甚至是完美的。”2005年,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上,阿贾耶与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 )合作,推出了参展作品“你的黑色地平线(Yo u r black horizon)”。阿贾耶受邀为埃利亚松设计承载其装置艺术的场所,他们的共同努力合作,力求使建筑和艺术在一开始便能合二为一,就像阿贾耶所形容的——“一个联锁的综合体”。这件作品被别具匠心的放置在克罗地亚岛上,独特的地理位置给了艺术家和建筑师特殊的空间展示他们的作品。通过因地制宜的艺术和空间创作,两位不同领域的明星擦出了“地平线上的火花”。这个临时场馆在那一年也变成了当地最火爆的旅游项目之一。2002年,阿贾耶为艺术家夫妇提姆· 诺贝尔(TimNoble)和苏 · 韦伯斯特(SueWebster)设计了他们的家兼工作室——脏房子(Dirty House)。


阿贾耶与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合作的作品“你的黑色地平线(Your black horizon)”


这一建筑由厂房改建,下面两层为艺术工作室,顶层为带露台的生活空间。黑色的油漆与屋顶的亮白油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内部空间同样以选材的不同界定了不同的功能,使居住者得以在工作与生活之间顺利进行角色转换。

如今已经有50多个项目陆续在全球落地生根,阿贾耶早已成为一名国际建筑设计师。与坚持一种建筑风格不同,阿贾耶旨在将区域历史文化背景与周边地理环境融入新建筑中。从他的作品中不难发现,阿贾耶始终坚持以建筑向世人展示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与地域环境。可见,对于阿贾耶而言,建筑的内在含义就像片头提到的纪录片那样,是影片中缓缓推进的独白。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条评论

    离散、漂流与再生:伦敦华人艺术社群新叙事

    Asymmetry Library 摄影:Christine Constantine“这里有整个伦敦
    特写 0评论 2024-04-07

    看与被看:视线交织中的当代文化景观

    2024年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参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4-07

    朱新建:绘画激发你身上很美的冲动

    朱新建,江苏南京人,由于对文人画的革新,成为文人画的反叛者;被誉为新文人画艺术家代表。他的画备受争议
    朱新建 0评论 2024-04-07

    邬建安和他的神秘怪谈

    中国神话传说,是当代艺术家邬建安艺术创作重要的灵感来源与素材。他说他读《山海经》,越来越觉得那里面讲
    中国审美100人 0评论 2024-04-07

    英国艺术家、植物学家和园艺家

    Cedric Morris塞德里克·莫里斯英国, (1889-1982)— ArtYou
    玖月画社 0评论 2024-04-06

    法比安·特雷伯(Fabian Treibe):清醒的梦境

    我对现实的表现不感兴趣,至少对纯粹的复制不感兴趣,我的图像不需要正确的视角,这无关紧要。相反,它更清
    Galle 0评论 2024-04-06

    何多苓:我的画任由观众解读,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距离何多苓那件被写入美术史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完成,已经过去了四十二年,很多人知道何多苓都是因为这
    刘军 0评论 2024-04-03

    万物皆可波普,罗伊·利希滕斯坦诞辰百年大展

    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流行的、短暂的、可消耗的、低成本、大量
    漫雨 0评论 2024-04-03

    古道具坂田:“垃圾”,作为一种美学宣言

    “古道具坂田:你我的选择”展览部分作品,照片由三嶋一路拍摄“古道具坂田”是已故的日本古道具店经营者、
    翁家若 0评论 2024-04-01

    乔治·巴塞利兹:2011-2015年雕塑作品

    雕塑是一种奇迹般的存在。它被堆砌出来,加以装饰,不是作为思想的标志,而是在形状限制范围内被任意制作出
    NATIONAL ARTS 0评论 2024-04-01

    最美的春天,住在梵高的画里

    1889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私人收藏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梵高的一生,短暂而潦倒。在生命里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1

    杨沛霖个展宁波白美术馆举行:漫游“无意之境”

    “无意之境”杨沛霖个展现场沿着鄞州公园的绿荫步道,穿过仲春时节的轻风,人们惬意地进入自然之境,亦能漫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31

    安妮·莫里斯:伤痛让我比我更爱我

    2012年,因为一次流产的经历,艺术家安妮·莫里斯(Annie Morris)将“堆叠”(Stack
    BAZAAR ART 0评论 2024-03-30

    青蛇:停留在表面的“女性中心”讨论

    自然和女性都再次沦为一种背景墙式的展示,被抽象化、扁平化,无法对其复杂性进行更全面更深层的讨论。Yu
    石雨桐 0评论 2024-03-29

    喻红:作为生命直觉的女性凝视

    《ARTnews》中文版2024年3月刊以“女性被看见”为封面专题,特邀国际著名艺术家喻红拍摄独家封
    shun 0评论 2024-03-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