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要给你点颜色看看......

JiangXue

2019-05-08 16:52:57

你知道颜色中有哪些秘密吗?色彩不仅是艺术家们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美学元素,更是其传递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媒介,甚至还能成为引发艺术圈开撕的导火索。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为你揭秘艺术家专属颜色背后的故事。

安东尼·凡·戴克《self-portrait with a sunflower》,布面油画,1632年

画家安东尼·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宝藏男孩”。他不仅是英国皇室首席画家,同时也是艺术圈的弄潮儿,以他名字命名的胡须样式、骑装样式以及深棕色都受到人们的极力追捧。

凡戴克棕是一种深沉而温暖的棕色,它的原料是一种极其日常又普通的物质——泥土。安东尼·凡·戴克在其作品中大量使用这种颜料,后来人们干脆以他的名字命名该颜色。

安东尼·凡·戴克《Portrait of King Charles I in his robes of state》,布面油画,1636年

安东尼·凡·戴克《Portrait of Sir William Killigrew》,布面油画,1638年

威廉·胡克所作的植物插画

19世纪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威廉·胡克(William Hooker)同时也是一位植物插画师,他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就职期间完成了一系列精巧的植物插图。这些作品形象逼真,完美地还原了植物原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威廉·胡克所作的植物插画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作插画作品时,威廉·胡克发现市面上的绿色颜料与植物枝叶的真实颜色存在着较大差异。于是他便自己DIY,将普鲁士蓝和藤黄色混合,得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绿色。这种绿色与烟绿色接近,是描绘苹果绿叶的不二之选。后来这种以他命名的绿色一直被人们沿用至今。

乔治·莫兰迪的照片

近些年,大火的“莫兰迪色”以其低饱和度和性冷淡风被人们所追捧。但是也许人们并不知晓,这种充满高级感颜色的背后实则蕴含着艺术家对于时间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大利艺术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以其笔下的瓶瓶罐罐和灰蒙蒙的颜色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仿佛拥有一种魔力,能使身处浮躁社会的人们感受到内心的安抚。

乔治·莫兰迪的工作室

从他作品传递出的宁静的力量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青年时期他就经历了弟弟与父亲的早逝。他一生未婚,终日里画着千篇一律的瓶瓶罐罐。对于自己人生,他更像是一位冷静的旁观者。

乔治·莫兰迪《Paesaggio》,布面油画,1943年

过早经历亲人的离别造就了他性格中的忧郁气质。从他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岁月沉淀的厚重感与他略带悲伤的内心温度。在创作时,莫兰迪会将鲜艳的颜色上覆盖一层灰白色,经由调和后的颜色不仅成为他独特的符号,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

乔治·莫兰迪《静物》,布面油画,1962年

莫兰迪曾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出一种宁静和私密的感觉。这种情绪的表达正是通过其平衡的构图手法以及和谐的色彩运用得以实现。他在许多作品中都选用了相似的器皿,但是却呈现出了不同效果,原因就在于艺术家对于光影的细致观察以及色彩的独到运用。透过他的作品,观者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与沉默的品质。

乔治·莫兰迪《静物》,布面油画,1950年


“莫兰迪色”的独到之处也源于艺术家对于细微之处的敏感捕捉。那些在其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器皿有时会堆积尘土,他将这些微不足道的尘土真实而不做作地呈现在作品中,使得看似普通的器皿具有一种被时间封存的别样美感。正因如此,观者可以在他塑造的视觉世界中,感受到返璞归真的力量。

伊夫·克莱因《单色IKB 1》,1960年

艺术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曾说:“当线条还在奔跑,试图趋近极限时,色彩本身已经成为了无限。”因此,他笃信世上存在着能够超越语言、直击灵魂深处的颜色。通过不断的探索,克莱因终于找到了这唯一与他灵魂契合的颜色——克莱因蓝。1960年,他将这种充满想象力、与灵魂共舞的颜色注册成为国际克莱因蓝(IKB)。

伊夫·克莱因与蓝色浮雕地球仪,1961年

伊夫·克莱因《Jonathan Swift》,1960年


伊夫·克莱因与蓝色之间的缘分可以追溯到青年时期,热爱航海的他对于天空与海水的颜色具有一种别样的亲近感。在与好友躺在沙滩上幻想如何“瓜分世界”时,19岁的他选择将蔚蓝的天空“据为己有”。后来,蓝色的纯碎与虚无缥缈的美使其彻底折服,他希望用这种颜色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觉察与无边的想象。

伊夫·克莱因《Anthropometry of the Blue Period (ANT 82)》,布面油画,1960年


“蓝色是天空,是水,是空气,是深度和无限,是自由和生命。蓝色是宇宙最本质的颜色。”克莱因蓝的纯净之美与独特的精神内核使得人们不得不缴械投降,尽情沉沦于这种颜色独特的美。

锡纸上的Vantablack

安尼施·卡普尔雕塑作品


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也是一位对色彩具有执念的艺术家。2014年,英国一家名为Surrey NanoSystems的公司开发了一款号称是世界上最黑的材料“Vantablack”。随后,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买断了该材料在艺术领域的独家创作权利,这一色彩垄断行为一时间引发了艺术圈的热议。

安尼施·卡普尔利用Vantablack创作的装置作品

这波“招黑”的操作使得安尼施·卡普尔受到许多艺术家们的斥责。英国一位硬核艺术家Stuart Semple更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艺术家可不是好惹的。他发明了一款“世界上最粉的粉色”,并明确禁止安尼施·卡普尔使用这种粉色,以此来回击卡普尔先前的霸道行为。

“世界上最粉的粉色”颜料粉末

不仅如此,他还在Vantablack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款更黑的颜料Black 2.0。这位追求极致的艺术家在“复仇”这件事上绝不含糊,此后他又花费了两年时间对这款颜料进行升级,不久前推出了更优版本Black 3.0。他再一次明确地指出,这款名为Black 3.0的黑色颜料除了安尼施·卡普尔不能用,全世界都可以用。


文章来源:时尚芭莎艺术微信公众号

文章作者:李天伊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条评论

    离散、漂流与再生:伦敦华人艺术社群新叙事

    Asymmetry Library 摄影:Christine Constantine“这里有整个伦敦
    特写 0评论 2024-04-07

    看与被看:视线交织中的当代文化景观

    2024年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参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4-07

    朱新建:绘画激发你身上很美的冲动

    朱新建,江苏南京人,由于对文人画的革新,成为文人画的反叛者;被誉为新文人画艺术家代表。他的画备受争议
    朱新建 0评论 2024-04-07

    邬建安和他的神秘怪谈

    中国神话传说,是当代艺术家邬建安艺术创作重要的灵感来源与素材。他说他读《山海经》,越来越觉得那里面讲
    中国审美100人 0评论 2024-04-07

    英国艺术家、植物学家和园艺家

    Cedric Morris塞德里克·莫里斯英国, (1889-1982)— ArtYou
    玖月画社 0评论 2024-04-06

    法比安·特雷伯(Fabian Treibe):清醒的梦境

    我对现实的表现不感兴趣,至少对纯粹的复制不感兴趣,我的图像不需要正确的视角,这无关紧要。相反,它更清
    Galle 0评论 2024-04-06

    何多苓:我的画任由观众解读,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距离何多苓那件被写入美术史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完成,已经过去了四十二年,很多人知道何多苓都是因为这
    刘军 0评论 2024-04-03

    万物皆可波普,罗伊·利希滕斯坦诞辰百年大展

    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流行的、短暂的、可消耗的、低成本、大量
    漫雨 0评论 2024-04-03

    古道具坂田:“垃圾”,作为一种美学宣言

    “古道具坂田:你我的选择”展览部分作品,照片由三嶋一路拍摄“古道具坂田”是已故的日本古道具店经营者、
    翁家若 0评论 2024-04-01

    乔治·巴塞利兹:2011-2015年雕塑作品

    雕塑是一种奇迹般的存在。它被堆砌出来,加以装饰,不是作为思想的标志,而是在形状限制范围内被任意制作出
    NATIONAL ARTS 0评论 2024-04-01

    最美的春天,住在梵高的画里

    1889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私人收藏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梵高的一生,短暂而潦倒。在生命里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1

    杨沛霖个展宁波白美术馆举行:漫游“无意之境”

    “无意之境”杨沛霖个展现场沿着鄞州公园的绿荫步道,穿过仲春时节的轻风,人们惬意地进入自然之境,亦能漫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31

    安妮·莫里斯:伤痛让我比我更爱我

    2012年,因为一次流产的经历,艺术家安妮·莫里斯(Annie Morris)将“堆叠”(Stack
    BAZAAR ART 0评论 2024-03-30

    青蛇:停留在表面的“女性中心”讨论

    自然和女性都再次沦为一种背景墙式的展示,被抽象化、扁平化,无法对其复杂性进行更全面更深层的讨论。Yu
    石雨桐 0评论 2024-03-29

    喻红:作为生命直觉的女性凝视

    《ARTnews》中文版2024年3月刊以“女性被看见”为封面专题,特邀国际著名艺术家喻红拍摄独家封
    shun 0评论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