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剪纸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情感设计研究

张璐鑫

2022-12-19 14:23:00

已关注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与多民族的繁荣发展为世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东方文化的重要来源,是后辈对文化创新,进行现代化转型、树立文化自信、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内蒙古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及本地区特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诞生了丰富独特的非遗文化。

非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外在的物质载体,又内含抽象的精神意义,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放愈演愈热。但有学者指出,国家非常重视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各项政策法规、具体项目,均有力推动了我国非遗的保护。由于介入者的主体范围广,知识背景差异大,就出现了数字化保护手段能否兼顾非遗发展的规律、能否满足非遗研究人员的不同需求以及在技术实施上的可行性等诸多问题。非遗项目的急救过程中是否设身处地的考虑到使用群体的情感需求,还有待商榷。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民间剪纸艺术(以下简称和林格尔剪纸)是优秀的民族传统美术,2003年起,和林格尔县先后收获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国际剪纸艺术之乡”等殊荣,和林格尔剪纸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项目”,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本文将对和林格尔剪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目前所存在的痛点问题,论述和林格尔剪纸艺术数字化的意义,提出和林格尔剪纸数字化展示与情感设计策略,在前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对传统文化进行可持续性保护与开发的同时兼顾情感化设计,促进和林格尔剪纸艺术的当代转型,为今后地域文化的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发展道路。

一、和林格尔剪纸发展现状与问题

历史上的和林格尔是一片绿洲,南倚长城,北亘阴山,西望黄河,东临岱海、蛮汉山,境内三山五丘二分川,秦属云中郡、西汉时置定襄郡、北魏时建都盛乐、唐朝迁渤海都护府至此改称为单于都护府或称单于大都护府,从那时起,和林格尔成为了内蒙古中部地区的重要政治军事中心。和林格尔曾先后有土方、鬼方、猃狁、楼烦、林胡、匈奴、突厥、鲜卑、乌桓、契丹、女真、蒙古、满等北方民族驻牧生活,由于地处内蒙古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独特地理位置与历史上的“走西口”事件,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此繁衍不息、和平共处、安居乐业,太平盛世孕育了和林格尔地区各类民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而和林格尔剪纸(图1、图2)就是其艺术领域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和林格尔剪纸历经各族人民数代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独具地域特色的剪纸艺术。同样,和林县的人民只要提起剪纸,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大众对和林格尔剪纸艺术的珍贵性有所共识,但这门艺术仍然呈现出濒危衰弱的势态,在保护与传播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传承困难与需求衰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不断的冲击,传统的剪纸艺术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和林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进城务工,和林格尔剪纸在技艺传承方面出现断层,面临着传承人迅速减少,传承困难的问题。逢年过节人们张贴窗花春联的习俗并未更改,但受机械化影响,市场上窗花剪纸绝大部分是由工厂代工,以产品的形式出现。手工远不如机械的效率,自然而然会被市场所挤压。和林格尔剪纸反映的大多是农牧文化、草原文化,故对和林格尔剪纸的需求更是寥寥无几。

(二)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通过调研发现,因为和林格尔剪纸是特定地区的民间艺术,和林格尔县内也多以农户妇女在继承这一项艺术门类,由于纸的特性,加上农户人还要忙于耕作,不少作品难以保存。再者对和林格尔剪纸理论研究部分成果依然较少,人们日常的关注度也不是很高,所以对和林格尔剪纸艺术的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

(三)传播方式有待提升

虽然和林格尔相继成立了剪纸协会与和林格尔剪纸产品研发中心,也有如段建珺等人的努力保护与传播,但效果并不理想。目前的和林格尔剪纸依然依托于线下保护与传播,大众也只是通过喜好来对和林格尔剪纸进行泛泛了解,无法深入地学习,更难创新。如何保证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即和林格尔剪纸通过某一渠道传播得更远更广,让更多人了解熟悉并且学习,是需要思考的。

二、和林格尔剪纸保护与传播的意义

(一)剪纸艺术数字化意义

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西方就已经开始重视对数字化的研究,并且做出了一些成绩。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出现了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革新,数字化生活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经过几十年不断探索,现已成为后起之秀。《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庞大数据的背后是数字时代下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此外,“3D打印”“5G”“人工智能”等技术领跑世界,令人振奋,为之骄傲。

非遗是各个民族留下的灿烂文化,国家也同样认可与重视对非遗的数字保护,如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面对民族民间的艺术濒临灭绝,致力于非遗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和开发,是对民族民间艺术抢救和保护较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鉴于上述和林格尔剪纸艺术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数字化的保护与传播是适宜的。

和林格尔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是拯救这一濒危项目的关键,与传统的保存方式相比,数字化保存是有利的。不仅可以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保存下来,而且数字化存储还可以轻松地进行管理和分类。如,成千上万件文物存世,与和林格尔剪纸艺术有关的工具、材料以及记录相关的艺术特征如构图、刀法等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的不断融合,创新才能永葆生命之力。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不是单一的记忆储存,而是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讲究一物多用,老少皆宜的理念让产品适应阶层的口味,更加有利于和林格尔剪纸的传播与发展,也更加促进了艺术的传承。

借助数字化的手段来挖掘的是和林格尔剪纸艺术的本质。一方面,致力于将这种根深蒂固的艺术形式以数字化传播推向“外面”,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内蒙古的独特文化、向世界传递出这一深深根植于民族的情怀;另一方面,数字化为展示与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更加彰显和林格尔剪纸艺术的魅力。

(二)剪纸艺术情感化意义

在日益现代化、智能化的今天,情感设计已经成为设计研究中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人们的情感和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设计的东西是感性的、人性化的、情感平衡的。剪纸艺术的发展已经广泛被运用到视觉、服装、展示等设计之中,成功的设计作品与项目重复地印证着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植于骨髓的深厚情感,情感化设计依旧是当今与未来设计专业发展的方向。

Donald Arthur Norman在其《情感化设计》一书中谈到:设计涵盖“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三种体验层级。在设计作品中若要将上述三个层级相互交织地实现,那么设计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其设计作品外观。不仅如此,产品的使用同样要合理且让人感到愉快。用户本能层和反思层面的需求实际上是用户的无意识行为,而这种无意识行为又来源于天生的直觉和后天形成的过往经验。本能层面与产品的造型、材质、色彩有关,这些是用户直觉产生的源动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对用户的刺激。反思层面与用户的情感记忆、社会经验、思维习惯有关。

内蒙古悠久的历史与广袤地域酝酿了独特的和林格尔剪纸,在面对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对和林格尔剪纸艺术在设计上的应用如果可以涉及上述的情感体验层级,做到合理、智能、愉悦,做到受众爱不释手,相信不仅可以解决目前此项非遗发展的难题还可以充分带动非遗项目的商业化发展。每件古老的艺术品都有直接属于时代的精神,每件旧物都承载了一个故事。现代设计与之融合,被赋予艺术的灵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这种理念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时,古老的艺术才会迸发出新的活力。

三、和林格尔剪纸数字化情感设计策略

(一)建立数字档案馆

相较于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在当下显现出极大优势,通过对数字资源的系统梳理分类,将数字资源永久保存与传播展示是可行的路径。数字档案资源,即把文字、声像、图片等多种有形的档案信息经过序化和加工后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光、磁、云等无形的载体上,经过计算机与网络处理后再传播给用户的资源。和林格尔剪纸作品多为纸质,所以它们的储存环境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另外,和林格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艺术家作品的艺术性也有所差异,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相继离世,许多剪纸技艺面临失传的窘境。所以通过数字载体将和林格尔剪纸的艺术作品、制作技术等进行记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扭转这一现象,起到积极的传承作用。有研究者指出,位处和林格尔的盛乐博物馆虽然设置了专门展示和林格尔剪纸的“剪纸艺术展厅”,但出现了“闭厅不展”的现象,再者,盛乐博物馆自身地理位置偏僻,受众面其实不是很广,更多去参观的其实是学者学生等人群。建立数字博物馆,可以满足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不仅把和林格尔剪纸艺术带给了更多钟情于它的群体,还可以把和林格尔剪纸带到天涯海角热爱民间剪纸人群的眼前。

例如,敦煌研究院数字博物馆(图3),馆内涵盖了敦煌石窟公共网、敦煌学信息资源网、敦煌石窟旅游网。三位一体的设计涵盖了敦煌学术研究、信息资源、景区风貌等内容,可让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不仅如此,馆内还设有数字敦煌展,可以在线观展,各个展区极大地还原了莫高窟的原貌。其中,复制洞窟-220窟(图4)宛如天工的壁画令人惊叹,作为初唐的代表作,220窟的壁画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其墙壁上高级的色彩、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声势浩大的场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不禁驻足观赏,品味盛唐的博大胸怀和繁华富丽的景象。

(二)利用数字媒体设计进行融合创新

数字化涵盖了广泛的领域,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重新定义了展示方式。和平世界的发展催生了更多元的情感需求,人体内在的情感需求使当代的设计风格也烙上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林格尔剪纸每一件作品都有其文化内涵或是故事背景。传统的和林格尔剪纸基本以静态展示为主,本文认为剪纸的文化与情感及数字化结合,可以将剪纸“动”起来,可以对剪纸背后的故事进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设计,以动画、影视的形式进行创新与转型,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传递文化。情景交融的环境设计不仅让人眼前一亮,值得注意的是,情感与细节的渗透会给观众在参观时带来更多的共鸣,从而让人沉浸于环境,成为设计作品的一部分。

数字媒体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宣传平台。通过数媒手段,非遗的制作过程以及非遗产品各式各样的形态可以被广大网民所认识,这样无形中扩大了非遗的需求与市场。例如,teamLab无界美术馆。teamLab展览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球十大必看展览”之一,他们通过艺术来探索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以数字技术让其作品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无界美术馆(上海)是其代表之一。无界美术馆分为无界世界、水晶世界、呼应灯森林与茶馆,场馆设置了大量电脑、投影仪。在没有边界的互动空间中(图5),季节会改变、花朵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花朵会呈现诞生、生长、开花,到不久后的凋谢、枯萎、死亡的过程。流水会绕过参观者的位置,观者手脚所到之处会随之生长花朵,使观众达到能够完全沉浸于环境之中的效果。

(三)利用数字平台进行传播展示

“互联网+非遗”可以让文化更好的传承,其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新技术外壳相结合,制造当下流行,并吸引大众,尤其是促使年轻一代去懂得、去关注、去欣赏、去汲取传统文化之精髓,从而激发新的创造力。

在媒介融合与新技术应用的共同推进下,媒体产业的全程、全员、全息、全效“四全”趋势愈发明显,加快建立开放共融的智能化非遗文化传播生态迫在眉睫。人与人之间的线上的交流模式日趋成熟,利用如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大众主流社交APP与短视频APP开展线上传播展示与教育交流,将和林格尔剪纸艺术作品的图像与视频上传进行分享展示、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进行录像轮播或直播、通过直播平台适当开展线上教育课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撰文推广和林格尔剪纸艺术等。从QQ、微信社交到淘宝、京东购物再到快手、抖音综合摄影与短视频,甚至是外国的Facebook、Twitter,不难发现数字平台的传播潜力巨大,其不仅是年轻人的聚集地,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开展和林格尔剪纸的线上传播展示,一方面可以帮助和林格尔剪纸艺术传播得更远更广,另一方面,有利于传承人的招募。如中国国粹京剧,其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中注入新鲜血液,在短视频平台常作为视频伴乐的形式出现。不仅如此,微博认证号“国家京剧院”经常更新一些经典剧目供人欣赏,微信平台上各式各类的认证公众号也在积极地宣传这一文化,毫无疑问,这些保护措施具有榜样力量。

(四)游戏创新连接情感层级与共鸣

艺术就是因为可以表达情感,传递美,才被人所推崇。伴随着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的爆炸式发展、中国的移动游戏市场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像腾讯、网易等大厂都是这一市场内的佼佼者。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统计,中国游戏玩家在2019年已达6.4亿人,居世界首位;2019年中国游戏市场总收入2308.8亿元,仅次于美国。随着游戏画面越来越高清、人物模型细节越来越完善,玩家们对于游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情感需求。只有当游戏刺激到玩家的心,才会与众不同、出类拔萃。艺术输出情感,而游戏作为一种产品需要情感输出,二者不谋而合。将和林格尔剪纸艺术中精髓的特点抽离出来,在本能层次就开始考虑情景带入,在行为层次让玩家可以有舒适良好的交流体验,反思层次需要把细节完善,让玩家可以产生联想与情感共鸣,以情感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才可以有效驱动设计创新。

例如腾讯旗下的移动端5v5竞技游戏《王者荣耀》,其属于典型的MOBA游戏(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从其诞生之际即迅速风靡全国。其从登陆界面、交流界面以及游戏角色采用方面都涉及到了对于情感化三个层级的思考。《王者荣耀》确实影响了玩家对历史人物的态度和认知,尤其是情感态度和认知意愿,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英雄使用偏好。

四、结论

和林格尔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地理环境独特、各民族融合发展,是贴近和林格尔民俗生活的艺术瑰宝。其作品呈现出抽象、夸张而不繁琐装饰的特点,同时又是研究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的宝贵资料,是中国的亮丽名片。因此,对其传承和传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和林格尔剪纸的发展现状以及数字化保护与情感设计的意义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这些策略还有许多需要补充及研究的地方,期待今后有更加深入的发现,也希望本文对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发展路径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璐,唐嘉闻,薛璐瑶.呼和浩特五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播现状调查[J].科技传播,2019,11(5).

[2] 成欣欣.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研究——以和林格尔剪纸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4).

[3] 谈国新,张立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刍议[J].图书馆,2019(4).

[4] 于朝晖.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网信军民融合,2020(5).

[5] 段建珺.论和林格尔民间剪纸艺术[C]//中央美术学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处.中国非

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6] 彭冬梅.面向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7] Ying Li.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motional Design in Brand Image Desig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2020,7(4).

[8] 〔美〕唐纳德·诺曼.情感化设计[M].何笑梅,欧秋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9] 李翠玉,蒋伟,李文慧.基于用户隐性需求的无意识设计方法[J].戏剧之家,2019(11).

[10] 郭晓路.基于情感设计下的旧物再造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27).

[11] 王昀.浅谈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策略[J].兰台世界,2020(5).

[12] 边雅婷.和林格尔剪纸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J].西部皮革,2020,42(7).

[13] 赵越,张宁.论数字媒体视野下的非遗传承人保护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

[14] 韩昭.剪纸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运用中的“情感”探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9).

[15] 李贞.“互联网+”激活非遗生命力[J].决策探索(上),2020(5).

[16] 聂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能化传播实践与发展[J].四川戏剧,2019(11).

[17] 魏绮思.情感化设计的趣味性特征[J].西部皮革,2018(15).

[18]许畅,吴祐昕.基于情感体验的移动游戏交互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20(8).

[19]Teresa Alaniz, Stefano Biazzo. Emotional design: the development of a process to

envision emotion-centric new product ideas[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9(158).

[20]何威,李玥.戏假情真:《王者荣耀》如何影响玩家对历史人物的态度与认知[J].国际新闻界,

2020(7).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