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创新

杨慧慧,张馨友

2022-12-28 15:21:00

已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中,大家都喜欢追求与众不同,尤其是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使用网络化的检索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信息化的发展为各个行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视觉传达设计也不例外,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创新为基础,提升受众者的认同感。视觉传达设计属于一种特殊的设计方式,需要以观察者的思维模式为导向,不断地转变设计的面貌。从当前形势看,视觉传达设计延伸出了更多的艺术形态,并且从二维的静态向着三维的动态实施转变,表达出真挚的内在关系。在不同的视野中,完成思维和灵感的超越,根据不同思维模式,形成理念创新。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少设计师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时候,更加倾向于模仿,而缺少自己的创新性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形成自己的视觉传达思维,甚至无法满足创新的发展需求。鉴于此,如何在设计中突破传统视觉传达模式,如何合理地运用视觉思维模式进行创新,就成为了当前状态下,众多学者需要细致分析的重点与难点。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新思维要点

当前,不管是视觉传达设计,还是其他设计内容,更新速度较快,如果不能满足创新思维的发展需求,那么就无法在整体的框架中,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一,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在视觉中心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视觉创新思维,将主观思维观察图像的主体呈现出来。进一步强化视觉中心,有效地突出重点部分,关注次要部分。抓住大众视线的焦点,并且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传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对于大众来说,基本上都是停留在视觉中心的位置,会忽视其他部分的诠释。此时,设计者就需要结合现实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分析视觉传达的内涵,采用有效的作品方式,从而给大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盛宴。第二,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地掌握设计的比例和尺度。从本质上看主要以人的视觉为基础,运用合理的比例方式,保持内部关系的层次感,表达深刻的寓意,保持视觉的和谐之美。从另外一个视角看,“三庭五眼”属于大众认可的基本比例,符合这个比例即最为完美,此时,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时候,也需要根据这个比例进行思维的创新。第三,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关注视觉比例的和谐统一。在大部分作品中,需要使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有效地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整合起来,统筹发展,加大基础建设。在对比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把握好对应的尺度,保持独立的同时,还可以将两者的相互依存呈现出来,把持视觉的整体性,可以更加直观地表达出主题内容。第四,视觉传达设计还需要保持设计的对称性与平衡性。也就是说,这两者属于基本的设计方式,也是观察事物主要的思维方式与内容。此时,就需要找到一种天然的美感,在稳定的建设中,保持有序的发展。例如,欧洲哥特式建筑就是将对称与平衡的艺术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五,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关注整体和局部的统一。不管是局部的设计,还是整体的设计,都存在自身独有的特点,并且这些特点可以在直观的基础上,保持相互交集的艺术效果。例如在进行视觉传达海报设计的时候,就可以整合内容的前后关系,加大整体布局建立,合理地对图形进行搭配,在整体的导向中,诠释思维的内涵,在深层的基础上表达主题,达到视觉的和谐,给人一种艺术的美感。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创新路径

(一)联想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需要在个人思维的发散中建立多元化的联想思维。艺术设计需要先有效地思考其中的因果关系,建立合理的建立路径,分析作品的立意,探究不一样的思维选材。使用联想的思维方式,也需要先寻找素材,融合更多的创意思维方式,表达更为真挚的理念。例如在视觉传达中国雾霾主题公益广告的设计中,其中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就是以“胎记”为设计理念,将婴儿的脸作为主体部分,合理地将口罩轮廓烙印到孩子的脸上。该作品展现了不一样的发展理念,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引发了思维的联想,在一种反差美的作用中,将口罩和雾霾之间的痕迹表现出来,深化主题,保持内容的视觉效果,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

(二)逆向性思维

对于视觉传达设计来说,并不是一味的正面联想就可以完成设计的创新,很多时候,需要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才可以给受众带来更多的感官刺激,为艺术作品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在不同的群体中,还需要结合其思想的差异性,分析艺术发展的瓶颈期,使用逆向的思维,才可以将素材与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艺术的灵感与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关系,设计者需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且学会收集资源,整合方向,达到思想的共鸣,提高艺术认知,为以后的逆向思维创新奠定基础。例如娇兰美妆公司,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利用粉丝经济时代的优势,聘请男性代言人,风靡一时的“杨洋色口红”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带给大家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三)发散思维的使用

视觉思维模式中使用发散性的思维进行创新,需要先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之后,就需要明确设计的理念,并且在生活的基础上,发散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诠释作品独有的意义。在发散的时候,并不是进行绝对的自由设计,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思维发散的创新。例如在《梦幻西游》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就是以四大名著《西游记》为原型建立人物角色,整合思维逻辑。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联想,将各路人物角色面目狰狞、虎背熊腰的视觉感受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并且还有效地诠释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在视觉思维的对比中,根据历史的服装特色,给使用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体现了文化艺术的特色性,还可以在思维的发散中,向着趣味性的视角进行发展,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战占领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视觉语言的培养

在众多的视觉动感中,视觉语言的内涵需要以艺术文化的内涵的方式进行添加。艺术设计者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的发展需求,将视觉语言和艺术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创新的力度,保持科学的发展动力。设计人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学习先进的思想理念,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增强对视觉语言的敏感性。例如麦当劳《秋千宝宝》的广告,就是在视觉语言的基础上,在上下的动态中,一会哭一会笑,体现了脸部的表情转换。最后大家才可以看到,在孩子荡秋千的时候,看到麦当劳的广告就笑,看不到就会哭。在这种视觉语言的对比中,让快乐和忧伤得到诠释,并且满足了大众的情感诉求,帮助麦当劳树立了品牌,合理地契合了不同年龄段的喜好。

(五)实现视觉设计数字化发展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为各个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也需要统筹发展,使用信息化技术,向着数字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创新。此种创新的理念主要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符合当前的发展需求。使用检索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收集高质量的素材,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统筹规划,加大基础建设,保持科学的发展动力,呈现更加丰富的内涵。在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大诱导式创新性思维训练,这样长久下去,才可以满足商业化的建设需要,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水平。例如在进行酒品包装设计的时候,就是使用数字化的方式,将不同的字体以艺术的美感体现出来,笔墨配合,虚实有序,传达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视觉传达设计在使用视觉思维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调动敏锐的视觉观察力,整合思维方式,在多元化的基础上,保持作品的整体和局部的统一,保持平衡感,建立全新的理念。不同类型思维模式可以展现不一样的设计点,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延申空间。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加大创新的力度,提高应用价值,给大众传达更加直观和具有内涵的信息,保持科学的视觉“盛宴”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莉亚,胡涓华.产教融合视域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05).

[2] 毕瑞芳,刘彩军.传统民俗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评《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J].热带作物学报,2021(01).

[3] 李东娜,赵思琪.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及教学探究——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0(02).

[4] 严万祺.深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的启示——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

[5] 刘丽.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思维模式创新——评《视觉传达的设计思维(原著第二版)》[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

[6] 林一,陈靖,周琪,刘越.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的信息可视化和交互式设计[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7(02).

[7] 林笑,陈靖,刘越,王涌天.基于心智模型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混合式移动导览系统的用户体验设计[J].计算机学报,2018(02).

[8] 胡卫军,华思宁.视觉传达教学设计的创新探索——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