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烨:书法是传统文化最好的“敲门砖”

苏州艺术志

2022-12-17 12:56:00

已关注


明明是个书法家,却总让人记住他的酒量和戏曲。

明明是个东北人,却对精致的要求比谁都高。


十几年前机缘巧合来到苏州,流连忘返于各种精巧的技艺和文化,一不小心他“玩儿进去了”!


图片


宋烨,对中华传统文化爱得深沉,却也从不排斥“一些很新的东西”,也正是因为尝试过“新鲜”才更加明白传统的精深和伟大。他善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触类旁通,对传统自有一番理解和造诣。


图片


他大抵是有些清高在身上的,却也不是针对谁,一些必要的“眼高”,才能“手低”。

所谓“水墨”,所谓“时代”,并非纸上谈兵,而要做一个“践行者”,那么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图片

宋烨 陈文 《书法缂丝屏风


艺术志 X 宋烨



1. 您这次展览上的作品是一幅和缂丝传承人一起合作的书法屏风,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尝试呢?


要想将书法融入到生活,不能仅仅是在墙上挂一幅字,这样太浅、太简单了。苏州有很多很多的非遗文化,我自己又很喜欢这些传统的手工艺,所以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点让它们结合起来。


图片


不仅仅是这次的作品,我还写了很多苏州园林里的匾额、楹联,自己刻成印章,或者找文人竹刻的手工艺人做成竹刻……我希望将书法、非遗以及苏州文化结合起来。况且,非遗手工艺原本也都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事物,试想找一个契合点,让它更具有表现力,更加丰富,形成一种对比和平衡。


2. 那么这次合作有没有什么难度呢?


难点就是书法在从纸转移到缂丝作品上确实会流失一些效果,但也会有另一种味道,这时候缂丝才是表现的“主体”,书法是它的一种表现元素。虽然现在的形式还比较简单,仍旧在摸索中,去更好地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缂丝的纹理和笔墨的浓淡。


图片


图片


3. 我们一直都在说“笔墨当随时代”,那么您认为书法家要如何去迎合当代的审美呢?


不同历史时期书法的风格、表现方向上都是有变化的,所谓时代审美不是我们书法家去主导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如今的环境受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装修风格都有变化,从实用角度来说也不适合在室内直接挂一个条幅之类的书法作品。


图片


从艺术角度上来说,只要用宣纸、毛笔、墨这些基本材料表现出来的都是水墨,无论是依托于汉字,还是汉字之外的,也都能表现浓淡干湿的意蕴。


图片


而单从书法的角度来说,现代书法其实还都在探索的过程中,但是这个探索需要有一定的传统功底作为基础。一定是在技法有一定造诣了才会去尝试,去跳脱传统书法刻在肌肉记忆里的束缚。


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在触发着不同风格的生发,最终这些风格的留存需要历史的验证。


图片


图片


4. 作为普通观众来说,我们是否有必要去学习或者进一步了解书法?


如果说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或者其他文化有兴趣的话,那么书法是一个最好的敲门砖。书法里讲究的浓淡、疏密、高矮关系,对应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阴阳关系,互斥然后互生。


图片


历朝历代官方字体作为凭证追求平正,但书法则讲究静中求动,字势有正有斜、笔画有粗有细,这些也都和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从中国人的审美和哲思来说,在看待这种艺术表现的时候就会用这样的思想去表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宋烨

字游叶,别署蕴庐,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美术教育学硕士。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绿野印社副社长,南京印社社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东吴印社社员,苏州新文艺联盟理事,蕴庐书社创办人。


图片





文章来源:苏州艺术志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