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集不同时代的技术以及观看与创新方式于一身,其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像车轮,不断推进着整个西方艺术史向前行进。素描是随着人们观看方式的变化与表达方法的演进而不断发展的。也就是说,素描始终代表着西方造型领域中最为基本的思考方式。不同时代的艺术家通过素描形式的创新和突破来呈现个体的感知,甚至通过素描把握世界的内在本质。由此可见,素描语汇是极为特殊的。其在不同时代所建构起的视觉体系中,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了我们的所视与所感。
意大利 达·芬奇 《女孩头像》
18.1cm×15.9cm素描 1483年
西方艺术家进行的素描训练与实践立足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随着技术革命与观看方式的更迭而不断发展、更新自己的创作语汇,最终建构起一整套自洽的造型体系。从被探索、被建构、被固化到被超越,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通过素描的语言和方法拓展着造型艺术的边界,从中激发出了无尽的创造力。不过,素描并不是孤立的、形而上学的学科与绘画语言,在笔者看来,它是一种丰富且自由的感性表达形式。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中出现得最早的绘画为素描形式。这种绘画介于壁画艺术与宗教符号之间,使我们看到了史前时代的人类是如何通过绘画语言建立起一整个信仰系统的。这些绘画都是为宗教仪式准备的,画面中的动物既是原始人捕猎的目标,也是他们崇敬的对象。整个壁画饱含着仪式的热情且充满着对自然生灵精细灵巧的刻画。
在这些绘画中,我们没有看到解剖学和科学知识对艺术的“校正”,而是看到了早期人类是如何直接用眼睛和心灵来描画他们所看到的富有神性的生命的。这些壁画本身的美和精神性超越了绘画最初的宗教功能与实用目的。这就是素描与绘画最本质的内涵——用最简单的材料去表达个体对世界的感受,将心灵的图像映射在不同形式的视觉媒介上,使之成为承载精神的某种“容器”。
意大利 达·芬奇 《跪姿人物衣褶研究》
21cm×28cm素描 1472—1475年
素描一直扮演着心灵记录者这一神圣的角色,且这一角色属性甚至先于“素描”这一概念的出现。无论是拉斯科洞窟壁画中用线表现的野牛、李公麟的《五马图》,还是伦勃朗的速写、毕加索的线描,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不同时代的艺术家那简单直接的表现手法。如何用朴素、本质的形象去实现对现实的超越、让精神得到升华,即用艺术对抗命运的多变,是许多艺术家一直在追寻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使用最简单的材料——毛笔、炭笔和铅笔在纸上涂画出记忆与形象就成为艺术最本真的形式。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素描不再是简单的记忆再现,而是一种思考与表达的方法,能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与观念展开对话,进而参与到历史的共建当中,并超越时代限制,成为一种永恒的表达方式,实现与人类心灵之间最为直接的对话。这是我们从拉斯科洞窟壁画中能够得到的关于素描的启示。
素描训练不应该只被理解成是基础性的训练手段,它其实是拓展造型艺术自身边界和思维认知的一种本质手段。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素描蕴含着巨大的创作潜力和能量。素描不只是技术与材料层面的绘画语言。它始终是造型艺术最核心的一部分,与色彩一起构成了绘画艺术的表达根基。因而,素描的历史也是绘画的历史,虽然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存在,但其作为思考和表达方法的本质这一点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意大利 达·芬奇 《维特鲁威人》
34.6cm×25.5cm素描 约1487年
进入20世纪后半期,素描的概念和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既不像古典时代作为油画的底稿或者作为艺术家造型训练的基本手段而存在,又不像现代主义时期那样,开始更多地扮演起媒介实验工具的角色。在当代艺术体系中,素描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方法和手段。它是表达和呈现的最终结果,而非过程或中介。素描作为一种承载艺术家观念、思想和表达方法的视觉形式,被赋予了与其他绘画、影像或装置等艺术同等的地位。
在当代艺术版图中,素描形式的独立也使得素描本身的功能和语义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与演化。同时,作为素描语言衍生出来的创作手段,插图与绘本中的图画也被囊括在“素描”这个大的概念之下。这一新的划分方式与波普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关系。素描由此变成了当代艺术谱系中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和形式,不再是附属于绘画的工具性媒介,而是借助铅笔、炭笔、纸张甚至其他媒介材料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其核心即绘画的书写性和表达的直接性、即时性。
当代素描更加强调个体的感知性,朱莉·梅雷图是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美国艺术家,她的素描往往用半三维抽象的图形构成纷繁复杂的社会空间,同时也呈现出多元文化的视角,这是一种既综合又高度分裂的体验与表达。出生于德国的美籍艺术家奇奇·史密斯亦对素描有着非凡的理解力。在她的笔下,平凡的材料焕发出了魔幻般的效果。
美国 朱莉·梅雷图 素描习作
55.9cm×76.2cm纸上钢笔 墨水 2004年
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当代素描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更加强调观念性并加入了各种多媒体元素。南非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就是一位擅长运用影像的素描大师。他的很多动画作品是用炭笔来表现的。这些作品往往有着独立的情节,以一个或数个人物为中心,具有宏大的史诗风格。美国当代艺术家吉姆·肖则把素描和亚文化、剧场等元素结合在了一起。他的作品《隐藏的世界》展示了一个由书籍、传单、T恤和其他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插图组成的丰富宇宙。
南非 威廉·肯特里奇 素描习作
120cm×160cm纸上炭笔 粉彩 1995年
当代素描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与其他媒介一起构建起了当代艺术的丰富景观。当代素描更加追求造型的多元性和创新性,强调各种形式与语言的交叉融合,同时也更加注重艺术家的个体经验与不同材料相互交叉的可能性。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从来没有“过时”,只不过由于学院绘画传统根深蒂固的影响,我们在界定素描这一创作方法和媒介时往往会受限于以往的思维定式。基于此,只有拥有更宏观、更全面的视角和良好的艺术方位感才能对素描语言本身建立更为深刻的理解。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