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心理风景”:从女性视角再看卢西恩·弗洛伊德

Artsy官方

2023-01-09 15:43:00

已关注

索玛雅·克里奇洛(Somaya Critchlow)以她通常是情欲萌动、带有烟熏色彩的半虚构裸体女性形象绘画而闻名。她最近在伦敦 Maximillian William 画廊的个展中,一套小尺幅绘画结合了从让·热内(Jean Genet)1947年戏剧《女仆》(The Maids)到戈雅(Francisco de Goya)的“战争的灾难”(Disasters of War)版画系列(1810-20)的文化指涉。这场题为“午后的黑暗”(Afternoon’s Darkness)的展览,是残酷与美丽的混合体。


克里奇洛参与了策展,呈现了一系列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的作品——她自觉与这位艺术家在情感上有诸多共同点。2022年,也就是弗洛伊德100岁诞辰,英国各地举办了一系列专门针对这位英国画家的展览,其中许多展览似乎将焦点从他广为人知的性生活上移开。


例如,伦敦的花园博物馆(Garden Museum)举办了弗洛伊德的植物画展,而位于艺术家祖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故居的伦敦弗洛伊德博物馆(Freud Museum London),则展示了亲密的家庭画像。



图片

MAXIMILLIAN WILLIAM

Sold



Somaya Critchlow

The Maid, 2022


通过一位年轻女艺术家的眼睛来体验一位年长男性绘画大师的视角,这是很罕见的。从伦敦市中心乘火车半小时,小镇沃金(Woking)的光之盒画廊(Lightbox)里,克里奇洛用自己的个人的以及绘画的视角,施展了她对弗洛伊德的理解。她与弗洛伊德有着共同的表现主义情感,以及对人类状况的持久兴趣,她将自己的作品称为“心理风景”。


克里奇洛描绘了弗洛伊德在六十年间艺术实践的演变,引出了这位已故艺术家作品中的奇异和质询的元素,包括他与其描绘主题之间有争议的相互关系。弗洛伊德经常描绘他最亲近的人,包括女儿、恋人、同侪,但他的作品通常被认为是强烈地暴露了他的绘画主体。模特们的处境常常是残酷的,需要几个小时坚持摆出姿势,直到他们坚持不住而乞求休息。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把这些经历写成了书;许多人对弗洛伊德的绘画结果感到不满意。


当我们看他的画时,我们被排除在他所描绘的亲密关系之外,但他的坦率却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克里奇洛在接受 Artsy 采访时说:“他的作品是如此具有心理色彩,每个人都会注意到它。他是如此精湛,如此真实,但在作品中,他掺杂了自己的个人视角与想象。



图片

Palazzo Monti

Permanent Collection

Somaya Critchlow

Slippers, 2019



也许最有力量的作品——也是光之盒展览中唯一的全身画像——是《裸女与蛋》(Naked Girl with Egg,1980-81年)。女性柔软、粉色的身体在她躺着的深色床单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她身边桌上放着一个盘子,上面有一个切片的煮鸡蛋,这个细节散发着一种阴森的气质,同时也向启发弗洛伊德最早作品的超现实主义者点头示意。


被描绘的裸体女人是艺术家西莉亚·保罗(Celia Paul),弗洛伊德以前的学生和十多年的情人。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她只有20多岁。保罗曾说过,她在为弗洛伊德做模特的过程中感到不适,她的姿势和艺术家的手势笔触一样,都体现了她的脆弱程度。从这幅作品中散发出来的强烈的精神力量,似乎代表了克里奇洛对弗洛伊德的核心兴趣点:感觉如何能被转化为绘画?


展览通过一组弗洛伊德工作室的照片提出了这个问题,其中许多照片中没有艺术家在场。对于克里奇洛来说,这些照片表明“工作室里的事情可以变得多么狂野”。她补充道:“这里如此迷人,因为充满了艺术家的种种痕迹,弗洛伊德真的把环境带到了工作室里。


“这些照片还指出了弗洛伊德的绘画技术与实力。“我看到他是如何将颜料涂在画布上、如何处理尴尬的部分、如何增加光影;同时,潜意识也在努力工作。”克里奇洛说。


从画家的视角出发,克里奇洛对弗洛伊德作品的策展并没有深入到欲望或隐私的话题中去,而是向弗洛伊德对媒材的掌握致敬——正如评论家彼得·康拉德(Peter Conrad)曾写道,“把身体从内部剥离,让神秘的东西暴露在阳光之下”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