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的插图

美的考古

2023-01-10 12:46:00

已关注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


由于写刻时间、地域、形式等的不同,古籍版本异彩纷呈,成为独特的研究领域。中国古籍在重视内容的同时,也讲究字体、版式、装帧样式诸方面的美观,特别是插图的普遍运用,许多古籍图文并茂,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和版画艺术的奇葩。本文试就中国古籍插图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的描述,以期引起学界对这笔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视。


寻根究底,文字原本从图像演变而来。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图文并重,“左图右史”一直为古之学者们所推崇。南宋郑樵《通志·图谱略·索象篇》云:“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故人亦易为学,学亦易为功。


图像作为一种世界性共同语言的交流传播媒介,既具有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价值,又具有客观性、直观性、证言性、写实性、易明性等特征。可以与文字相媲美,彼此独立存在;又可相映成趣,互为诠释、补充和引申。在公元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法,并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携带式伸缩木箱照相机,首开摄影艺术先河之前,绘画是人类记录历史场景,写貌人物形象,传递视觉信息的主要载体。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指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作用。


我国古籍及史书中载有大量实例可作佐证:比如,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云:“余以为其人(张良)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班固《汉书·苏武传》有“上思股肱之美,乃画图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官爵姓名”的记录。昭明太子萧统“历观文囿,泛览辞林”,在其编选的《文选》序中如此评说:“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象则赞兴。”而刘晌修《旧唐书·阎立本传》称:“立本虽有应务之才,而尤善画图,工于写真。《秦府十八学士图》,及贞观中《凌烟阁功臣图》,并立本之迹也,时人咸称之妙。”《秦府十八学士图》后佚,清朝初年还有人见过此图,称人物均为立像,神情生动。如许敬宗扭捏不安,苏世长秃头多须而矮胖丑陋,无不栩栩如生。


以图为主,辅以必要文字说明,专门收录图像资料的工具书称为图录或图谱。宋元祐七年(1092年)吕大临编《考古图》,著录当时宫廷和私人所藏古代铜、玉器224件,开创了古器物著录的体例。宋宣和五年(1123年)之后,王黼撰《宣和博古图》30卷,著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古代青铜器20类,839件,绘图翔实,考证精审。明嘉靖、万历间,王圻与其子王思义撰《三才图会》106卷,分14门,每一事物,写其图像,加以说明。《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釆摭浩博,亦有足资考核者,而务广贪多,见杂特甚。”明万历间,章涅辑类书《图书编》127卷辅以图示,其中不少反映明代政治、社会情况;清戴震著《考工记图》2卷,对先秦古籍《考工记》中宫室、车舆、兵器、礼乐诸器,列图详释;清乾隆年间梁诗正等编《西清古鉴》40卷,著录清宫所藏古铜器1529件,皆摹绘其形制、款识,附《钱录》16卷,著录历代货币。之后,王杰等编《西清续鉴》甲编20卷,著录古铜器975件,又乙编20卷,著录古铜器910件。此外,尚有《宁寿鉴古》16卷,著录清宫所藏彝器600件,镜鉴101件。三书收录真伪杂糅。清代类似著名图录还有阮元编《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王昶汇纂《金石萃编》及吴大澂的《古玉图考》等。乾、嘉年间所刊《皇清职贡图》是专门绘录外国来使和我国少数民族的人物图谱,形态生动,服饰精细。而流传甚广,从初编、增补,到一版再版几乎跨越整个清王朝的《芥子园画传》则是涵盖山水、花鸟、虫鱼、人物等中国画各艺术门类的国画技法图谱大全。图谱、图录无疑为人们按图索骥,査检有关历史背景下具体事物的形象,提供了便捷。


图书古时曾指地图和法令、户籍等文书。战国时,荆轲刺秦王“奉燕督亢地图以进,秦王拨图,图穷而匕首见”。《史记·萧相国世家》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市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陀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地图制作为列朝所重视,其中精品有西晋裴秀的《禹贡地域图》和唐中叶贾耽的《海内华夷图》等。明嘉靖年间,罗洪先在元代朱思本所绘《舆地图》的基础上,增补修编成《广舆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本地图集。清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八年(1708—1719年)编制的《皇舆全图》则是采用近代方法绘制的第一张中国全图。


私章亦可称为图书。清云间派篆刻名家鞠履厚在乾隆年间所著《印文考略》云:“古人于图画书籍,皆有印以存识,遂称图书印。故今呼官印仍曰印,呼私印曰图书。”我国现存最早的印章学专著是宋 王厚之的《汉晋印章图谱》。


综上所述,我们则可以理解古籍无图不成书的确切含义了。拙文探究论及的集中于以文字为主,辅以图像的古籍中之插图。从阅读功能上讲,文字叙述是诱导读者想像力来展开内容;而插图则是通过可视的形象,直接刺激人们的感官,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并且加深 对文字的理解。鲁迅先生曾在《南腔北调集》中精辟指出:“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种宣传画。”下面,笔者试图以时间推移、朝代更迭为经,以图书的出版付梓为纬,来探索我国古籍插图演进之轨迹,难免挂一而漏万。



图书并称,源远流长

我国最早出现的书籍是写在竹简或木版上的,称作简册版牍。木牍相对于竹简来看是方形的,常被用来绘制地图,故后世有版图之称。在竹简木牍流行的同时,还出现了写在丝织物上的书,称为帛书、缣书、素书、缯书等。1942年发现的战国时期楚国的缯书,上面有文字也有图画。叶德辉《书林清话》援引徐康《前尘梦影录》云:“吾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汉书·艺文志》论语家,有《孔子徒人图法》2卷,盖孔子弟子画像。武梁祠石刻七十二弟子像,大抵皆其遗法。而《兵书略》所载各家兵法,均附有图。《隋书·经籍志》礼类,有《周官礼图》14卷。又注云:‘梁有《郊祀图》2卷,亡。’又载郑玄及后汉侍中阮谌等《三礼图》9卷。论语类有郭璞《尔雅图》10卷。又注云:‘梁有《尔雅图赞》2卷,郭璞撰。亡。’晋陶潜诗云‘流观山海图’,(笔者注:古本《山海经》,附有插图,又称“山海图”,晋代郭璞曾为之作注,并写《山海经图赞》一卷。)“是古书无不绘图者。顾自有刻板以来,惟《绘图列女传》尚存孤本。”叶德辉补充道:“而徐氏所未见者,有元大德本《绘图列女传》、元板《绘像搜神前后集》、明仇英《绘图列女传》、明顾鼎臣《状元图考》、《增编会真记》等。


图片

《绘图列女传》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大量插图本书籍。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秘书丞王俭上奏所撰《七志》,其中一志即为图谱,突破了刘歆《七略》收书不收图的旧例,原书已失传。南朝梁阮孝绪撰《七录》,收录图书62818种,44520卷,内篇有图770卷,外篇有图100卷。原书已佚,仅有序目保存于《广弘明集》中。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由长孙无忌监修的30卷《隋书志》完成,附于《隋书》之后。内含《经籍志》4卷,为东汉至唐初古籍流传的总结性著作。《隋书·经籍志》将各项图书分为四部,直接标明《经》、《史》、《子》、《集》四大类。其中著录的插图本不下百种,尤以经部《孝经》,史部杂传、地理,子部天文、历数、医方等类为多。唐以前文字未刻印,插图本也均系写本,配图直接画于纸上。


我国历史上关于雕版印刷最早的文字记载,是隋开皇十三年(593年)一道诏书中提到的“废像遗经,悉令雕版。”明胡应麟《少石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云:“余意隋世所雕,特浮屠经像,盖六朝崇奉释教致然,未及概雕他籍也。唐至中叶以后,始渐以其法雕刻诸书,至五代而行,至宋而盛,于今而极矣。”出自敦煌藏经窟、唐咸通九年(868年)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上的扉页画《说法图》,据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幅木刻艺术品。版画墨色均匀,图形繁而不杂。


图片

《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苏敬、长孙无忌等编纂《新修本草》,首次引进药物图谱,开创药学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 含正经20卷,药图25卷,图经7卷,目录2卷,遗憾的是药图、图经宋代后失传。唐元和八年(813年)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40卷,以唐代10道47镇分篇,每镇有图,列于篇首,可惜宋代后,插图亦亡佚。鲁迅先生在《木刻纪程·小引》中说过:“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 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


宋代是我国印刷出版史上的重要时期,雕版印刷趋于普及,活字印刷也在北宋中期出现。官刻、私刻、坊刻均呈繁荣之势,盛况空前,而且制作考究。孙从添《藏书纪要》云:“若果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之妙尽之矣。


因此,宋椠洛阳纸贵,深得藏书家的欢心。宋代版画除大量运用于宗教经卷外,也散见于其他各类书籍。例如,开宝年间刻印的5000卷经史书籍如《毛诗》、《周礼》、《尚书》、《论语》、《荀子》、《道德经》、《南华经》等都有木刻插图相配。吴翚飞、黄松年等编《六经图》有插图 309幅,被誉为“图象具精,字纸兼美”。


宋庆历四年(1044年)经宋仁宗核定出版《武经总要》分前后2集,各20卷。其中营阵和武器两部分,附有大量插图,为探讨我国中近古时期军事学发展及物质文明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形象佐证。嘉祐八年(1063年)建安余志安勤有堂刻《古列女传》有图123 幅,“字体流动,绘图尤精”。宋元祐三年(1088年)天文学家、药学家苏颂组织制造水运仪象台,并著《新仪象法要》,阐释其结构和制造,描写了150余种机械零件, 附图60多幅。书中5幅星图也是我国留存至今最早最完整的星图之一。


宋将作少监李诫奉敕编《营造法式》36卷,初修于熙宁中,元祐六年(1091年)成书。再修于绍圣四年,元符三年成书,崇宁二年(1103年)镂版颁行。分《法式》28卷,《图样》6卷,《看详》1卷,目录 1卷。堪称我国古籍中最完善的 一部建筑技术专书。宋国子监镂刻经、史外,最重医书,且听人购买。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代医书插图最多。如《孙思邈芝草图》、《崔氏产鉴图》、《图经本草》、《证类本草》、《黄帝明堂灸经》、《铜人针灸图经》、《察病指南》等。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宋慈编撰插图本《洗冤集录》5卷,开创法医学。宋代农学昌明,涌现了《乐谱》(曾安止论水稻品种专著)、《菌谱》(陈玉仁著)、《桐谱》(陈翥著)、《耕织图》(楼王寿及刘松年均撰绘过)等以图文并举方式推广农业知识的书籍。南宋末年陈元靓编《事林广记》是一部日用百科全书型的民间类书。胡道静在影印《元刻事林广记》前言中指出:“《事林广记》在各种古代类书中,是别树一帜的。它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包含着较多的市井状态和生活顾问的资料,二是开拓了类书负载插图的途径。”“真正有插图的类书其实是陈元靓创造的。《事林广记》中有谱表,有地图,但也有很多的形象与动作的插图……尽管这些图绘刻甚粗,但还是有胜于无。


图片

《尚书》

图片《武经总要》


金代的平水是我国北方的刻书中心,不少插图本书籍从这里问世,诸如书轩陈氏刻《铜人臉穴针灸图经》、张谦刻《新刊图解校正地理新书》、姬家刻《四美图》、徐家刻《义勇武安王位》等。金熙宗完颜亶于金皇统八年(1148年)令平水刻工崔法珍在山西解州天宁寺开雕《大藏经》,直到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完成,共刻印佛典6000余卷。因1933年金刻《大藏经》在山西赵城县发现,故称《赵城藏》,经书每卷前都有扉页画,线条生动,风格豪放。


图片

《铜人臉穴针灸图经》

图片

《四美图》

图片

《赵城藏》插图

元代雕版印刷业进展长足,并开始出现彩色套印版画。在雕版印刷的《磧砂大藏经》、《妙法大藏经》等佛教经典中都有不少工整的版画。刊于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的无闻和尚所注《金刚经注》,用朱墨套印。以黑色印经文,以红色印批注和插图,比欧洲第一部带色雕版书《梅因兹圣诗篇》早170年。其他重要插图本有,元初中统四年(1263年)薛景石编《梓人遗制》,绘图形象描述各种织机的结构、部件和名称;元皇庆二年(1313年)王帧编撰的《农书》刊行,全书重点部分《农器图谱》配有插图306幅,详释所列农业器具的来源、构造、演变、用法及优缺点;建安虞氏在至治年间(1321—1324年)刊印《全相武王伐纣平话》、《全相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平话》、《全相秦并六国平话》、《全相续前汉书平话》、《全相三国志平话》等5种平话,每种3卷,上图下文。刻工为吴俊甫、黄叔安等人,画面有连贯性,可谓我国连环画的前身;元至顺元年(1330年)蒙古族医学家忽思慧总结多年宫廷饮膳经验,编就《饮膳正要》,倡导营养学和饮食卫生。全书附图168幅;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刘鉴写成《切韵指南》,共列16摄、24图;元至正元年(1341年)刊行的《敖氏金镜录》,绘有36 幅舌象图。


图片

《农书》

图片

《全相三国志平话》

明代插图,登峰造极

明代书籍版画插图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渐入佳境。明正统九年(1444年)刻印的《圣迹图》以图画表现孔子一生的故事,被郑振铎评为“在中国版画史上是一部珍奇的大作品”,“每一幅版画里,人物、背景和器具等等,相当的繁多,却井井有条,毫不见得繁琐”。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呕心沥血,集本草之大成编著的《本草纲目》,收辑药物图,为我国医药宝库增添了异彩。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称赞《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明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成书于崇祯十年(1637年),全面系统论述了我国农业和手工业的1892种,并配上1100多幅药物形态实生产技术与经验,书中的大量插图与文 字珠联璧合。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天工开物》用科学方法研究食物、被服、用器,以及冶金、制械、丹青、珠玉之原料工作,绘图贴说,详确明备。”明皇太子用的教科书《明解增和千家诗》则系手抄彩绘本。


图片

《圣迹图》

图片

《天工开物》

从宋元到明清,社会意识经历了从展示心境意绪到热衷于世俗人情的过程。刻书业也随之从典雅的儒家经典和正统的史学名著的殿堂,走向世俗化的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


明代中叶,由于著名的画家投入创稿,加上版画工艺的进步以及市民与民俗文学的勃兴,木刻版画好风凭借力,尤其在戏曲小说插图中获得巨大发展,成为一个时代的艺术风尚,步向其鼎盛时期。明代坊刻主要集中在建安、苏州、南京、新安、杭州、北京等地。


版画向来和各地刻书业关系密切,刻书业的中心往往是版画的产地,所以明初定都南京,后又迁都北京,南北两京便都成了版画生产的中心。而曾为宋元刻书中心的福建建安和浙江杭州也依然是版画的重镇。明南北两京流行的是元代的建安风格,内容多是戏曲传奇,构图具有舞台效果,风格质朴,线纹劲硬,布景简洁,人物生动。南京刊于万历九年(1581年)的《王商玉玦记》中的插图颇具代表性。建安书坊中最著名之一的余象斗三台馆,以编刊带插图的《四游记》、《列国志传》、《英烈传》、《岳王传》、《皇明诸司公案传》等闻名于世。郑振铎先生在《西谛书话·列国志传》中,称余象斗刻的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继承了宋元以来建安版书籍的形式,特别着意于‘插图’,就像现在印行的‘连环图画’似的,上层是插图,下层是文字,图文并茂。”《水浒传》在万历时代的诸种刻本开始配有插图,建安版的简本是上图下文,而从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天都外臣序刊本起,为全页大幅插图,多达100至120幅。


明代万历年间插图艺术达到巅峰。这一时期徽派版画异军突起。徽派版画自15世纪以来即闻名于世,其代表是黄应麟、汪忠信两人及其家族。明清两代新安黄氏一族刻书达200余部,刻书者多达数百人,推动了版画艺术由粗略臻于精美。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刻的《养正图解》、《古列女传》、《人镜阳秋》等开始,徽派已进入了成熟的黄金时代。其风格精细秀美,线纹柔细,人物修长,表情生动,布景兼及室内外,细节刻画更为繁密精丽。代表作有丁云鹏绘、黄憐刻《程氏墨苑》,黄一楷刻《浣纱记》,黄真如刻《盛明杂剧》,黄一凤刻《牡丹亭》等。


在徽派风格典雅、工巧、生动的影响下,南京、杭州、苏州等刻书中心的版画插图艺术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杭州版画以秀丽华贵著称,苏州版画以小巧纤弱见长,南京版画开始较古朴,后因地近徽州,其作风也类乎徽派了。当时,还因徽派版画的绘画、镌刻与印刷精美,各地书商均用重金聘用徽派刻手、画家。


徽派书商、画家、刻手们也到宁、苏、杭设肆工作,在交流与竞争中创造了更为成熟的风格。其特点是人物表情与相互关系更加自然,善于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并以景物烘托气氛。典型作品有:新安黄一彬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刻于杭州的《青楼韵语》;明末崇祯四年(1631年)苏州人瑞堂刊本《隋炀帝艳史》,8卷,40回,作者齐东野人,姓名无考。其插图精致,其《凡例》特作说明:“坊间绣像,不过略似人形,只供儿童把玩。兹编特恳名笔妙手,传神阿堵,曲尽其妙,一展卷而奇情艳态,勃勃如生,不啻顾虎头、吴道子之对面。岂非词家韵事,案头珍赏哉!”崇祯九年(1636年),镌刻高手项南洲刻于杭州的《孙庞斗志演义》,书前插图20页,40幅;徽派刻手洪国良与项南洲崇祯十一年刻于杭州的《乐府吴骚合编》的插图也非常精到。


图片

《水浒传》

图片

《隋炀帝艳史》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明末清初的人物画家陈洪绶(号老莲)对于书籍插图倾注心血,贡献奇伟。如,《西厢记》、《楚辞·九歌》插图及《博古叶子》、《水浒叶子》、《归去来辞》等,均由他构思稿本,勾勒图形后,交由当时的能工巧匠上板摩刻。例如,《西厢记》由项南洲刻,用线圆润流畅,描绘了张生、崔莺莺、红娘等鲜活的艺术形象;《九歌图》由黄镌中刻,线条方圆互用,大诗人渊淳岳峙忧国忧民的丰釆跃然纸上;《博古叶子》由黄子立刻,爱憎分明地塑造了一些风貌、品行各异的高人逸士。《水浒叶子》则以过人的胆识讴歌了农民起义英雄群像。


画家设计匠心超凡,刻手技艺精工传神,相得益彰。插图把握准确,人物鲜明,章法奇妙,线条遒劲,增添了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如果说,屈原、陶渊明、王实甫等大家,妙笔生花,字字珠巩;那么,老莲则镂月裁云,满纸霞蔚。此类图书称得上是图文并茂的典范。清代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高度评价老莲的人物画:“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公麟、子昂之妙,设色学吴生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三百年无此笔墨也。”如此丹青大家钟情于插图艺术,何等难能可贵!


图片

陈老莲绘《西厢记》插图

明代中叶后还刊刻了不少带有专题性质用以课徒的画谱。最具代表性的是《唐诗画谱》,全书8卷,分8个专题刻印。正面是画,背面是诗。其中,《五言唐诗画谱》、《六言唐诗画谱》、《七言唐诗画谱》各1卷,为集雅斋主黄凤池所辑,蔡冲寰等绘,刘次泉等刻;《梅竹兰菊四谱》1卷,集雅斋刻,孙继先绘;《唐解元仿古今画谱》1卷,清绘斋刻本,唐寅作序;《张白云选名公扇谱》1卷,清绘斋原刻,张成龙(字白云)选绘;《草本画诗谱》、《木本花鸟谱》各1种,集雅斋刻本。


图片

《唐诗画谱》

清承明风,踵事增华

清代版画插图本,从清初到乾隆年间,承袭明风,亦颇为繁盛,正如钱泳在《履园丛话·艺能》所说:“雕工随处有之,宁国、徽州、苏州最盛,亦最巧。”戏曲插图本有《秦楼月》、《桃花扇》、《天马媒》等;小说插图本有《隋唐演义》、《三国志演义》、《忠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图版繁复密致,刀刻爽健明净。但其艺术功力和精细程度总体上较明代稍逊一筹。乾、嘉以后,西洋的铜版和石印技术传入,小说、戏曲一般就不再用版画插图了。


图片

《隋唐演义》

值得称道的有,顺治二年(1645年)萧云从绘,歙县名手汤复刻《离骚图》,构思巧妙,镌刻流畅;顺治十七年(1660年)刻本《续金瓶梅》64回,插图精美,出自清初著名版画家胡念翌、黄顺吉、刘孝先之手。虽文学价值较之崇祯本《金瓶梅》(插图100叶)相距甚远,但其插图水平却高出一截。康熙初年刻印的李渔著《无声戏合集》,萧山蔡思璜镌,胡念翌画,有陈老莲遗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张潮在扬州撰刻《虞初新志》20卷。第19卷收录了顺治十六年(1659年)来中国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的《七奇图说》,不仅用文字介绍了世界建筑上的七奇,还刻示了图像,包括宙斯像。乾隆年间还付梓内府刻本《南巡圣典图》、《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江南名胜图》等。乾隆三十年(1765年)方观承撰绘《棉花图》,提倡植棉和棉纺织技术,共有图16幅及文字说明。乾隆大为称赞,并在每幅图上题诗,遂成《御题棉花图》,广为流传。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本《红楼梦》插图24幅,以内室或庭院作配景衬托人物;嘉庆五年(1800年)屠绅撰《蟫史》20卷,卷前有图61页,绣像第一幅为作者像;嘉庆涛音书屋刊本《瑶华传》,卷首也有作者丁秉仁像并自赞。嘉庆二十年(1815年)荆石山民蟾波阁本《红楼梦散套》,插图仿程伟元本;道光十二年(1832年)《王希廉评本红楼梦》插图64幅,以花草衬托人物;此外,道光年间有张应麟编纂传略,孔继尧绘《吴郡名贤图赞》20卷,刻有李白、文天祥等570位名人半身胸像;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有魏源受林则徐之托,编成的《海国图志》50卷,倡导“开眼看世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他能收集到的全球地理和历史知识,配有大量插图;咸丰年间有任熊绘制的版画三传《剑侠传》、《於越先贤传》、《高士传》,造像生动。


图片

《离骚图》

图片

《续金瓶梅》

图片

《虞初新志》

图片

《红楼梦》

要胪列清代古籍插图还必须涉及两套卷帙浩繁的鸿篇巨制:其一为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目录40卷,康熙中陈梦雷等原辑,后经蒋廷锡等奉敕重辑,于雍正四年以铜活字排印。分6汇编,32典,6109部。内容繁富,区分详晰,而且插图宏博,其山川地志名物图录均为良工刻木,极为精细。其二为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开馆纂修,历10年始成,蔚为大观的官修丛书《四库全书》。任命纪旳、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下设纂修官、分校官及监造官等360余人,多为饱学之士。还征募抄写人员3800余人,要求“字画工整”,必须“如期蒇事”。


《四库全书》收书3503 种,79337卷,168000余册。至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第一部缮写完毕,之后续抄六部,分藏七阁。所收图书,凡有插图者,均以手绘照录,弥足珍贵。缮写《四库全书》工程浩大,其誉录人员均遴选 “字画工致者”,“择其字画匀净,可供钞录者,酌取备用”。某些专门书籍,如有关礼器图式及《西清古鉴》一类“应绘图样颇多”,《说文》、《汉简》、《汉隶字源》等“系篆隶字体及钟鼎古文”,天文算法各书也涉及专门知识,则一并选择通晓画法、六书及推步图像者充作眷录,以专责成。一些古书的夹注、眉批、插图等,视其具体情况,分别使用墨、朱、蓝、黄各色缮录或描摹,使其醒目美观。


我国古籍插图宏富奥博,是浓缩、凝聚、标志中华民族灿烂传统文化的奇葩瑰宝,亟待我们发掘整理,含英咀华,取精用弘。古人云,源清流洁,本盛木荣。我们呼唤图文并茂的好书层出不穷,播扬知识,传承文明,造福于社会。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