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博伊斯:绘画与观念交织的40年

艺术中国

2023-02-08 12:13:00

已关注
图片 展览现场


编译_台馨遥


2023年1月19日,来自约瑟夫·博伊斯家族收藏,汇聚有近100件博伊斯纸本作品,展览“约瑟夫·博伊斯:绘画40年”在伦敦Thaddaeus Ropac画廊展出。作品跨越了艺术家逾40年的艺术创作成果,从1940、50年代早期的代表性作品到60年代中期反映其艺术创作实践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概念草图和平面绘画,这些草图和平面绘画后来也成为他在1970和1980年代所从事的行为表演和装置、雕塑等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视觉元素。


在对待绘画的态度上,博伊斯从未将绘画视为其它媒介创作的前期研究或材料准备阶段,而是通过对绘画的身体行为体验具象化、具体化其观念思维。


为纪念本次展览,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受邀为博伊斯的这批作品专门策划了一个独立空间,同时展出葛姆雷的纸本作品与博伊斯隔空对话。以“感觉:博伊斯/葛姆雷”为对话主题,突出了博伊斯所留下的艺术遗产对当今众多艺术家的持续影响。 葛姆雷与博伊斯的作品间有着强烈的个人关系,对此,安东尼·葛姆雷曾说:


“博伊斯和我在绘画中找到了一片沃土,它使我们相信对这片沃土的开垦和探索与这个世界上正在进行中的其他改变世界的行动同样重要且富有意义。”与博伊斯一样,葛姆雷同样将绘画描述为一种“身体思考的形式”,这是他更广泛的艺术创作过程的基础,对他来说,“没有绘画的一天就是迷失的一天。”


图片 展览现场


在战后艺术的前沿,博伊斯当之无愧地占据了一席之地。他明白绘画可以支撑他作为雕塑家、先驱行为艺术家、理论家、教师、环保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等多方面的艺术实践。他尝试用绘画、拼贴画和水彩画为他的想法赋予实体形式。1993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举办的艺术家基础绘画展览时,联合策展人安·特姆金 (Ann Temkin) 回忆道:他边旅行边画画,边看电视边画画,边讨论边画画,边表演边画画。博伊斯对绘画的态度暗示着绘画对他来说就像呼吸一样的存在。


在博伊斯看来,绘画是可见的思想形式。“素描是我作品中的第一种可见形式……第一种可见的思想形式,从不可见的力量到可见事物的转变点……它是一种呈现于‘表面’的特殊的思想形式,不管这个表面是扁平的还是圆形的,是像黑板这样的坚固支撑物,还是像纸张、皮革这样柔韧的材质,或是任何一种表面......它不仅是一种思想的描述......其中也融入了感觉......对绘画的广泛理解对我来说是十分深刻和重要的。”——约瑟夫·博伊斯 (1984)


图片 1993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举办的艺术家个展“思想即形式”现场©MoMA
图片 1993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举办的艺术家个展“思想即形式”现场©MoMA
图片 1993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举办的艺术家个展“思想即形式”现场©MoMA


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一系列作品,向我们呈现了博伊斯艺术创作过程中对绘画媒材的广泛涉猎和处理,尤其是对非传统绘画材料的使用:铅笔、水彩画、现成物拼贴,还有他标志性的混褐色颜料“Braunkreuz”。正如毛毡和动物油脂在他的雕塑作品中所积累的丰富的象征意义一样,在博伊斯的纸本作品中,这些充满物质感的材质同样具有特殊的隐喻。含铁的色彩让人联想到血液和重生,而金色的水彩颜料又让人想到炼金术。


绘画在博伊斯长期艺术创作中不断演变的作用成为本次展览重点希望向观众传达的内容。1940年代中期,博伊斯进入杜塞尔多夫国立艺术学院学习雕塑,毕业后,他经历了一段人生的困境,到50年代末在母校获得教职,此时他也确认了自己的艺术观念。


图片 展览现场


展览展出了博伊斯创作于1940年代的绘画和植物拼贴画,显示出艺术家早期对人类、动物和自然环境之间深层关系的思考和兴趣。许多动物,如雄鹿、麋鹿、海豹和蜜蜂,被高度抽象化为种种视觉符号,成为基督教、凯尔特神话、德国浪漫主义和自然科学的隐喻,并被视为博伊斯对在二战中所遭遇的个人和国家创伤经历的疗愈。


20世纪50年代,博伊斯开始以女性裸体为主题,进入探索战后重建的精神形态。典型的女性形象,用稀疏的铅笔线条和薄薄的水彩画勾勒,跃然纸上,成为艺术家出入精神与尘世状态的桥梁。这些人物通常被描绘成抱着孩子或在类似双耳瓶的容器旁边,容器的外轮廓线与人物夸张的臀部线条相映,成为个人和国家“重生”的象征。


1960年代标志着博伊斯绘画方式的重大转变。他开始积极投身跨学科的激浪派运动,摆脱画笔画布,用自己认可的材料去创作,并创作了他后来十分热衷的行为表演艺术的概念草图。手绘被博伊斯当做思想观念的来源和艺术创作项目的蓝图,展览中展出的部分被称为“音符”的图文结合的手绘作品记录了多次行为表演的点滴痕迹。


图片 展览现场


博伊斯曾说:“在我工作的不同阶段,我做环境空间艺术,同时我也做行为艺术,我认为我的绘画并不是孤立的东西,是与我所有接下来的作品密切联系的。我的绘画预示了我后来所实施的艺术行为。这里面有许多的主题,但它们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的主题:人,完全意义上的人。我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方式中发现,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非常不适宜人类的。这个问题出现在我早期的作品中,完全是一种本能的方式,渐渐地它变成了清楚的和有意识的。有时动物也会出现,因为我认为动物和人之间有一种联系。”


纵观博伊斯的整个艺术生涯中,他都在持续性地为他的绘画与艺术实践注入创新和变革的力量。在 70 年代,他将行为演绎的空间扩展到公共场所,以展览中的黑板为代表。黑板是艺术家向现场观众发表演讲时使用的工具。博伊斯一边说话,一边用白色粉笔在黑板上画画。在课堂、访谈等场合,博伊斯用在纸张和黑板上所做的图解,阐释他的新社会愿景和“社会雕塑”理论。这些手绘并非对视觉形象的单纯勾勒,而是记录和探索世界与人的内在规律,描绘个人社会理想的方式,由此也清晰地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思想脉络。


展览将从2023年1月19日起持续至3月22日。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