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新媒体艺术

邱岸雄

2023-05-21 16:46:00

关注

在上篇讨论绘画的文章里,开始写岔出去一段谈到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一些情况。但是没有深入的展开。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只是新媒体艺术家,其他的艺术家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就着这个话题说说。


我记得2019年一位新媒体艺术家姚清妹写了一篇文章《空缺的艺术家费用》,引起艺术圈的广泛讨论。这篇文章很准确的提出来在今天的艺术生态中新媒体艺术家面临的困境。很多艺术家参加展览没有费用。这在中国是一个常态,一个艺术家一年参加了很多展览,从履历来看是不错的,但实际上艺术家可能是零收益甚至负收益。尤其是新媒体艺术家,作品的制作费用都不低,如果作品是特别为某个展览制作的话,都会有制作费产生。如果参展的艺术家没有费用,就是自己掏钱做,那么艺术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可能最后很难继续,上篇文章里也提到了,新媒体艺术在国内收藏的非常少。作品很难卖,参加展览还贴钱做作品。那怎么维持下去呢?艺术家怎么生存呢?


图片

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水体》展览现场


全球的双年展、三年展、文献展、以及当代美术馆里的展览都以新媒体艺术作品为主。新媒体艺术从2000年以来在中国当代艺术界逐渐成为主流,比如看上海双年展从最初以绘画为主到到现在基本是新媒体艺术,各大美术学院的教学也都开设了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已然成为主流。但是很多艺术家参展没有费用,还要倒贴钱做,长期看最后新媒体艺术很难发展,最后就是劣币淘汰良币的情况,新媒体艺术家难以生存就不做新媒体艺术,甚至不做艺术了,我知道有些新媒体艺术家最后转去做商业,活的比艺术家体面多了。


我到今天参加的很多展览也是没有参展费,你不提也别人也不提。你提费用搞得好像是提出了什么非分的要求,好像是乞讨要饭一样。但是我想任何一个展览都是有经费的,不管是谁出钱,总有人出钱这个事情才能做,那么一个展览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是艺术作品。看展览肯定不是看个前言或者文章就完事了吧?没有作品就没有展览。但是今天做一个展览,策展人肯定有策展费,价码不一,但肯定是有的,布展的也有布展费,也是明码标价的,就是做清洁的阿姨你也得付人家清洁费吧,你让阿姨免费干活,遇到厉害的阿姨估计会被骂个狗血喷头。奇怪的是唯独展览里最不能少的参展艺术家经常是免费干活,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剥削艺术家?老板剥削员工那也不是一分钱不给啊。连法国这种资本主义国家都立法了不给艺术家参展费算违法,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艺术家经常处于免费打工的状态,这连去工厂打工的都不如,工厂再黑也要给工资,去招工不谈工资招得到人吗?杜尚说艺术家就是不愿意去上班的人,但是他说中了一半,艺术家的确是不愿意去上班的人,但却是愿意免费干活的人。


图片


艺术家为什么愿意免费做展览呢?


有一种说法是,展览是给了艺术家展示的机会,展览是给艺术家增加了宣传和曝光的机会,某种意义上是给艺术家带来了价值。的确,有这样的展览,那也要看是什么展览,威尼斯,卡塞尔,圣保罗...这些展览或者大都会,MoMA,蓬皮杜,泰特这样的大美术馆,包括国内的一些重要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对艺术家来说的确有这样的赋予价值的意义。但是有些展览显然没有这样的意义,相反有些展览是需要艺术家给它增添份量,对艺术家来说谈不上有多大意义,而且从根本来讲没有艺术家的作品,展览还是展览吗?有一个这样的展览还行,每次都唱空城计,诸葛亮也不行啊。话说回来克莱因的空展览虽然没有可见的作品呈现,但那个概念也是作品。


图片

伊夫.克莱因的空展览


当然很多艺术家没有参展机会,如果能参加展览就要感谢策展人的青睐了,哪里还敢提费用,你不参加有的是人愿意参加,缺了萝卜还成不了席了?展览里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有什么影响,特别是大规模的展览,更加无所谓了。这也算是一种市场选择吗?低价竞争?但是商业竞争里也不能无休止的打价格战,如果低于成本价大家都没活路,最后就把行业作死了,艺术这个行业难道可以独善其身吗?何况艺术家不是低价竞争,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竞争。


就我的参展经验来说,在国外绝大多数美术馆甚至一些小的非营利机构都会付给艺术家参展费,多少不一,从几千美元到几十欧元的都有,不管多少,都有这笔费用。不会说让艺术家免费做事。有一次一个加拿大的小影像展拿了一件动画去展,然后策展人过了几年了还记得要给我费用,拖了几年看来他们确实很困难,终于有一次他到上海来了,跟我约了在他酒店见面,把几十块加元给了我。其实我请他吃个饭也都不止了。但是我觉得他们有态度,言必行行必果。还有一次也是加拿大的一个大学学策展的研究生邀请我参加她策划的一个展览,各方面也是捉襟见肘的,最后她还是付给了我900美金的费用。我开始都说你是学生,费用紧张的话就算了吧,她还是坚持要付给我,让我很感动。我觉得她所在的那个环境这样做事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她告诉我并不是,以前加拿大的艺术家也没有参展费,后来是艺术家不断地争取才立法的,看来权利还是要自己争取的。


最让我吃惊的一次经验是,越南有一个小的非营利当代艺术机构邀请我参展,他们只有一台投影仪,所以告诉我展览因为经费不足只能用唯一的一台投影仪轮流播放几个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另外也没有经费邀请我到越南去参加开幕,希望我谅解支持,当时越南还不像现在这样经济高速增长,在我们眼里是穷国家,我说没问题,我完全理解。但是到开幕后我收到一封邮件,问我要银行账户,说是要给参展艺术家参展费,很抱歉不多只有100美金,希望我包涵谅解。我当时差点掉泪了,当时我在国内参展很少几乎没有收到过参展费,而一个穷得只有一台投影仪的越南非盈利小机构居然还要给我100美金参展费。这让我对他们产生了敬意,他们可能比中国的很多艺术机构穷,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穷就觉得不用付给艺术家费用了,相比国内白嫖艺术家的很多展览和机构,他们对艺术家的尊重不是口头的尊重而是真实的尊重。


图片

The Factory 越南胡志明市当代艺术机构


国内的很多展览我有这样的感觉,主办方他们要的就是要有排面,有大咖,也要有规模,就是看起来很热闹就行了,其实展览具体给艺术带来什么影响?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是否真的促进了艺术的创造?他们可能就不一定知道了,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只要看起来场面好看就行了。而策展人或者说操作展览的人能达到甲方的目的就可以了,学术不学术,who cares?刚真,现在有几个人会认真的看展览学术文章呢?特别是那些作品看着就很差的展览,文章写的再深奥玄妙我都知道那是胡扯。胡扯的确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通常会胡扯的人挺能混得,反而太认真的人都不太吃的开,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吗:认真你就输了!看来还真是。这种状态下,展览很多,看似一片繁荣的景象,但其实是空转,很多展览里充斥着貌似学术其实毫无创造力的平庸之作,艺术家也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能省则省,展览尽量参加,尽量少投入,否则饭都吃不起了。大家都这么凑活着弄,但是最后当代艺术就是一般散沙,没有真正的学术建树,忙活了半天最后什么也没有留下来。


当然主办方有主办方的苦衷,策展人有策展人的难处,很多时候都面临经费不足的情况,但是无论如何这不是艺术家就应该免费做事的理由,前面说了连越南那么穷一个机构都要给艺术家一笔费用,这是给艺术家尊严,也是给自己尊严。我也有这样的经验,策展人邀请我参展时就直接告诉我经费不足,可能参展费不多只能给两三千,希望谅解支持。这样还是有一个态度,我觉得也是一种起码的尊重吧。


这几年国内的情况也有些改善,有些展览也会给艺术家参展费,制作费,尽管有的不多,但是比完全根本就不提那还是有面儿的,或者说讲规则。很多展览一方面义正辞严地反思批判着深刻的社会问题,但是一方面白嫖艺术家,这逻辑不自洽吧。相反商业项目一般上来就会跟你谈费用,谈不谈的成是一回事,但是至少人家是知道请你做事是要付报酬给你的,而不会认为可以让你免费干活。商业最基本的关系是交易,交易是双方对交换价值达成一致才会实现,没有白嫖这件事情。而批判商业批判资本的艺术家却经常被白嫖,这算是报应吗?这些艺术家还真是纯洁,为爱发电?但是为爱发电能发多久呢?这样能创作出好作品吗?别人我不知道,至少我知道我的作品尤其是新媒体作品会因为经费不足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经费充足时,那就可以让想象力起飞。


其实自古以来,艺术发达的地方一定是商业发达的地方。西方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威尼斯,巴洛克时期的西班牙、荷兰,现代的巴黎、纽约、伦敦都是最富庶商业最繁荣的地方,同时也就是文化和艺术最有活力的地方。中国原来这么鄙视商人的传统价值观,艺术发达的地方不也是苏州杭州扬州这些商业发达的地方吗?为什么有扬州八怪啊,扬州那时候有钱啊,盐商们附庸风雅追捧艺术家啊。为什么有海派啊?那时上海有钱啊。无论是教皇、公爵、国王、还是盐商、资本家,都是拿着真金白银给艺术家去创造伟大的作品,贫穷的地方、贫穷的时代,连贫穷艺术都不会产生。


图片

贫穷艺术代表人物马里奥·梅尔茨作品(Mario Merz,1925-2003)


来源:邱岸雄邱岸雄STUDIO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