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不再

菲利普·德拉莫尔

2023-10-26 12:53:00

已关注

时尚作为动词而非名词存在

在我们开始之前,让我们定义一下我们所说的时尚,并决定是否应该继续使用这个词。这是我思考了20多年的问题,是允许这个词语演变还是舍弃它,采用其他词汇?什么是时尚,它意味着什么?我喜欢将时尚与它作为名词和动词的定义联系起来。时尚或时尚产业都将时尚作为一种事物,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位置。时尚是一种商品化的东西,通过制造地位、符号、稀缺性、赋予奢侈品标签和设计师的价值而存在。

这个名词我希望舍弃——它与“过时”紧密相连,试图将我们拖入深渊,远离光明。也就是说,它嵌入在一个让我们通过时间的叙事方式不断消费的系统中,我们总是害怕远离时尚。要保持流行,我们必须不断向前推进,永远不断地重申自我。

当前的时尚系统建立于约150年前,旨在刺激材料消费和工业化制造。彼时中产阶级兴起,有一定可支配收入。这一系统与按需生产和从“制作”向“时尚”的过渡有所不同。它标志着从注重印制个性到流行的服装的发展初期。

这种模式在技术领域也得到了体现,并且在当前非常普遍。通过不断提升“被感知”的性能,产品的过时性被设计进去,这与“快时尚”和发展迅速的技术淘汰相似。我们还看到了复杂性的增加,从相对简单的时尚系统发展到了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无论是在全球供应链方面还是在影响力、覆盖范围、微观趋势和亚文化方面。

考虑到这一点,可以合理地说当前的时尚系统应该重新思考或替代。传统的展示周期、季节性系列、独特性和奢华概念应该进行彻底的重新考虑和现代化,考虑到新的开放系统、协作和可持续性模型。科技评论员贾伦·兰尼尔(Jaron Lanier)认为,我们已经抛弃了网络的理念,创建了预格式化内容的信息孤岛。这种做法不是解放个体创造力,而是扼杀创造力,将其降低为“点赞”文化。

最近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在生成时尚图像方面的爆炸式应用,这为创造一个现代的“衔尾蛇”(ouroboros)提供了潜力。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大量的人工智能内容涌入网络,并被其他人工智能获取,那么原始的“非人工智能”内容会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缺乏独创性,直到最终自我复制。

我们如何打造运用技术为创造力提供新形式的时尚模型或范式,同时具有联系和体验关怀,从个体自我的角度转变为协作集体的方式呢?作为一个不断增长的策展空间和场所,这样的系统应该鼓励我们以个人和集体的方式归属、联系和交流,以创造具有背景、意义、重要性和价值的新叙事,无论是数字化的还是物质化的。与“体验”相关的新型时尚范式将为我们提供不同的体验方式,从而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体验自己。

现在,服装将如何制作?使用什么技能/技术,由谁来制作?时尚如何在参与性文化中演变?在相对有限的商业框架中,现在有着令人着迷的机会来讲述新故事(或以新方式讲述旧故事),并采取新的更负责任和可再生的行为。时尚可能创建新的职业分类,吸引那些专家。这将使设计师转变成系统架构师、发起者和策展人,制造商转变为材料与工艺工程师,零售商转变为教育者和体验设计师,消费者转变为公民、合作者和研究者。

交织:时尚与计算

让我们回顾一下时尚和计算共同起源的地方,通过探索艾达·洛夫莱斯(Ada Lovelace)、约瑟夫·玛丽·雅卡尔(Joseph Marie Jacquard)和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的贡献。

19世纪初,法国纺织工人约瑟夫-玛丽·雅卡尔通过他的打孔卡片系统彻底改革了纺织业。他的发明通过使用一系列打孔卡片控制织布机,自动化了制造复杂图案的过程。雅卡尔的发明将手工劳动转化为机器控制的机制,使得能够大规模生产高度复杂且一致的设计,为巴黎的华服体系的崛起提供了推动力。这个体系由沃斯(Worth)和派肯(Paquin)先驱创建。

查尔斯·巴贝奇是一位数学家和机械工程师,他通过设计差分机和分析机奠定了数字计算机的基础。然而,正是英国数学家艾达·洛夫莱斯预见了巴贝奇发明的真正潜力。洛夫莱斯意识到分析机不仅可以处理数字,还可以处理符号和文字,使得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她的开创性见解展示了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可能性,有效建立了计算机科学领域。

洛夫莱斯也是浪漫主义诗人和政治家拜伦勋爵的女儿。拜伦勋爵与他的女儿形成了鲜明对比,他是卢德运动的支持者。卢德运动是19世纪初由一群被剥夺权力的纺织工人发起的,他们反对自动化和工业化。这个运动以传说中的人物尼德·卢德(Ned Ludd)命名,据说他曾摧毁机器。卢德运动的目标是新开发的纺织机器,这些机器使他们的技能变得过时。在这个运动中,拜伦勋爵意外地成为卢德运动的倡导者,甚至为他们写了一首抗议歌曲,并在议会中为他们辩护。

拜伦勋爵参与卢德运动是因为他对技术对人类劳动和创造力的影响表示担忧。他对卢德运动者的困境表示同情,并在他们的行动中看到了保护人类精神免受工业化异化影响的意义。拜伦相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在侵蚀工人阶级的尊严和个性,威胁到他们的生计,将他们贬低为没有灵魂的机器中的螺丝钉。

一个多世纪后,这仍然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因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同样的焦虑,我们担心创意工作的丧失和更多的自动化,科技的进步超过了监管和道德。

随着技术的进步,时尚产业采用计算机技术重新定义了设计、生产和营销。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到优化供应链的算法,计算机已成为时尚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创建数字原型、模拟面料的垂坠效果并分析消费者偏好,同时定义了新的数字空间、虚拟世界和多样化的化身,供人们去探索。

我清楚地记得,在2001年在日内瓦的MIRALab看到了纳迪亚·塔尔曼斯(Nadia Thalmanns)的作品,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到3D计算机模拟时装,它在短片《乌托邦》中以美丽的方式呈现。在2007年,Prada呈现了《颤抖的花朵》,一个在神秘的世界背景下以美丽的布料呈现的三维动画。而Second Life成为第一个展现数字时尚生活并迅速蓬勃发展的开放世界。然而,与时尚的物理世界相比,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空间,我想强调一些差异:这是第一个由互联网驱动的数字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人们进行虚拟商品交易,而这也是时尚“存在”结束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摧毁了时尚长期以来依赖的时间和空间的线性关系。我们进入了一个“多元宇宙”,其中原子变成了比特,虚拟和增强空间与物理空间共存,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享受“按需”的内容。在这个空间中,我们可以向前或向后调整,或者暂停。我们成为了时间旅行者。

首先,在这个空间里,时尚的技能并不能迁移,为了在Second Life中做出出色的时装,你需要掌握一些非传统的3D技能;其次,这个社区也不一样。它起源于游戏和开源开发文化,而不是时尚文化。因此,进入Second Life的大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排斥,甚至有些大品牌的虚拟商店遭到了Second Life解放军的攻击。这是一个有趣的例子,说明不同领域内的不同社区和文化争取保持自身身份,就像之前的卢德派一样。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一点,一些大品牌通过代理机构介入游戏空间,而不是与现有社区进行合作,这显示出了某种误解。我们必须吸取教训,如果我们要更好地理解如何寻找“杀手级应用程序”的技术人员和通常处于好奇前沿的创意人员进行有意义的合作,创意人员往往是第一个掌握和利用新工具的人。

在那段时间里,我被邀请在伦敦时装学院建立一个数字时尚工作室,并在那里担任研究员(2003-2012),我的同事们参与了Size UK项目的3D身体扫描工作。我对此深感着迷,因为它为创意表达和自由提供了机会,而且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一切都可以以3D的形式存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致力于研究该项目,重点是布料模拟和渲染、3D打印和制造,以及数字定制和大规模定制应用的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我还参与了数字时尚和增强现实(AR)方面的创新项目的咨询工作,在2010年为伦敦时装周制作了第一场AR演示,不久之后创立了一家名为“Change of Paradigm”的混合现实时尚公司,为时尚界生产VR和AR的应用程序和内容。在此期间,社交媒体的出现以及对数字内容的需求使时尚品牌转变为媒体公司,并将时尚发展为一个娱乐渠道,后台和直播变成了常态。这实际上揭开了时尚行业的帷幕,并在分化中有效地摧毁了现有的时尚体系。“时尚已死”,我在2012年报告中如此写道,作为开场白。

随着我们融入数字世界,我们的身体和自我意识又会变成什么呢?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我定义的“数字身体”和“数字自我”。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DNA的全部基因编码进行测序,到“自我量化”运动、“身体黑客”和生物监测,所有这些都指向了数字身体的出现——身体作为开放源代码,一个物理和生物的应用程序接口。这一点还通过对我们身体的图形映射实现,从X光和MRI到3D身体扫描和移动电话深度传感器和摄像头的各种扫描技术。传感器和可穿戴技术越来越多地从设备转向纳米技术和薄膜电子技术,这些技术嵌入在我们的衣物甚至是我们的身体和头脑中。通过这一切,我们正在完全重新定义我们对私人空间、公共空间、信息和身份的概念。在将时尚视为服务而不是产品的背景下,这为自我技术带来了新的机会,通过“健康”来实现,包括医疗监测、饮食和健康应用、基于位置的服务、量身推荐和定制尺寸和合身度。

正如数字身体把我们还原为数据流,数字自我则代表了我们在虚拟世界中的身份。雪莉·图克尔(Shelley Turkle)用模拟和网络空间来描述这一点,她认为身份分裂成了多个自我,我们可以从游戏中的化身、虚拟世界、增强现实和沉浸式体验中找到类似之处,我们在这些体验中再现自己的图形化表达,成为类神的存在,追求不朽和永恒。

那么我们现在身处何方呢?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他1992年的小说《雪崩》中定义了元宇宙(Metaverse),它描绘了一个未来的反乌托邦景象,被边缘化的人们逃离到一个由未来互联网驱动的持久化虚拟世界中。最近,我们在Web 3.0的金融化中已经瞥见了这一景象——NFT和加密货币的繁荣与崩盘。但我们也已经瞥见了另一种可能的未来,即“多元宇宙”,它有潜力通过包括物质世界在内的一切事物的联系来拓展和丰富人类,这种联系充满了多样性,并且对其进行了赞美,这是真正关心他物共荣的世界。作为皇家艺术学院的系统导师,我的许多学生正在探索并挑战时尚行业,要求其变得负责,透明和周到。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考虑与我们未来自我和所有物种共荣的世界之间关系的时刻,要同等重视无形的和精神的、物质和数字的因素。正如列宁曾经写道,“伦理是未来的美学”。(编辑:九月)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