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纺织余料在传统羊毛毡工艺中的设计研究

赵晓艳,王教庆

2023-10-26 16:04:00

已关注

摘要:传统文化的长足发展需要与社会生态的文明进步同步才能相得益彰。将现代创新思维融入传统文化中,在一定程度上,这是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生命的基石。文章基于传统羊毛毡工艺的工艺原理和现状,分析废旧纺织余料的属性特征,探究传统羊毛毡工艺与废旧纺织余料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案,最终得出材质混搭、造型维度、解构重组、破坏性、装饰性的设计手法,从而提升废旧纺织余料的内涵与价值,拓宽传统羊毛毡工艺的设计视角,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传统羊毛毡;废旧纺织余料;湿毡工艺;设计手法


引言


现如今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加快了纺织品的更新换代的频率,使得未消化的纺织品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生态污染源。废旧纺织余料作为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如影随形的产物,无疑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绊脚石。毛毡工艺作为最古老的纺织技艺和实用性的工艺手段,伴随游牧民族人们的诸多生活轨迹流传至今,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印迹,这种传统手工艺对游牧人民的影响可见一斑。但随着现代机器化生产的普及,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生存受到威胁,可以说,在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如何创新开发传统工艺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无疑成为日趋急迫的议题。


传统的毛毡技艺是借助羊毛材料在物理手段作用下,使羊毛纤维鳞片断裂而交织在一起,并通过铺毛、洒水、擀毡、冲洗、晒干一系列工序,将羊毛从纤维状态转变为织物。本文基于这种传统工艺原理和步骤,为其注入当代的设计思维,使其从原本单一的技艺层面转变为技术、艺术、设计三者并存的层面,从而赋予传统毛毡工艺新的生命力和转机。除此之外,借助传统工艺来缓解当前社会纺织品堆积的压力,从而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


本文试图将废旧纺织余料与毛毡工艺进行设计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面料形态。在利用传统工艺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两者结合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手法,为废旧纺织余料在传统毛毡设计中的运用提供新的思路。


一、废旧纺织余料与毛毡工艺结合方案


主要分为以下步骤:1.对回收的废旧纺织余料进行初步分析;2.不可设计利用的转换为化学、物理、能量等,可设计利用的需对材料进行二次设计分类;3.针对可设计利用的废旧纺织余料,具体从传统工艺中的两个环节进行循环再利用。4.一个是在湿毡工序中加入纤维、纱线、面料等废旧纺织余料;另一个是在形成毛毡面料的形态上,利用设计手法及多种工艺对其再造。5.最后将结合而成的新型面料进行分析与预判并应用于各类产品、服饰、艺术创作中来。(图1)


由于废旧纺织余料自身的属性不同,其与毛毡工艺结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大不相同,所以对废旧纺织余料进行分类与分析,考虑其影响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分别按纤维、纱线、面料三种状态分类;在每个分支下再具体分析其材料属性。(图2)


二、基于湿毡工艺的设计方法


从现有的研究和实践来看,羊毛可以凭借自身纤维特性和毡化原理与各类废旧纺织余料进行复合,如亮片纤维、花式纱线、丝绸面料等都可以实现艺术创作。不同面料的属性差异使得毡化而成的新面料产生色彩、质感、肌理的多重效果,这与当下人们追求时尚美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此过程中,湿毡工艺本身的因素也不容小觑,如羊毛的支数、羊毛量、铺毛率、力度大小、时间、水温等等都会影响结合的呈现效果,需要不断地尝试,得出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设计。


材质混搭


由于废旧纺织余料的材料状态、属性、色彩、肌理大不相同,与羊毛纤维融合的碰撞也是丰富多彩的。不同材料与羊毛毡复合会表现出复杂性和统一性,复杂性是在形态和视触觉方面的丰富多样、变化多端;统一性是通过设计手法使其趋于统一的秩序美。通过运用材质的差异,增加除毛毡外的综合材料外在属性特征,提升面料肌理感、塑造感、触感、视觉感、层次感等视觉美。


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最佳的羊毛支数、相同的力度、时间等,通过对废旧纺织余料的大小、面积、比例、色彩的改变,整个毛毡表面肌理也会变化。从而在增加材质的同时,对于纵向空间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为面料带来了节奏和韵律之美。废旧纺织余料种类丰富、风格多样,如粗糙的、细腻的、光滑的、柔和的等特征,两者结合形成材质间的对比。如将丝绸质感的面料与毛毡结合,利用羊毛的绒缩性,面料会在工艺的挤压催成下形成特殊质感的状态,体现材料间粗糙与纤细的融合美,自然而又和谐(图3)。充分把握多种材料间的协调对比关系,形成新的形式空间美感,设计师在对废旧织物进行升级利用时可局部进行点缀、跨材料组合等,以展现出不同的装饰风格,从而收获触感和视感的双重乐趣。(图4)


(二)造型维度的设计手法


在设计过程中,不仅可利用废旧纺织余料的状态属性进行重塑,而且还可运用点、线、面的构成、空间与结构等要素完成造型维度的再设计。赋予毛毡新的表现形式,产生细腻的结构肌理和丰富的装饰图案等视觉特征的表现效果。充分利用废旧纺织余料点状、线状、面状的属性,来组织排列成有规律或无规律的纹样样式。如用纱线状废旧纺织面料与毛毡结合造型维度的设计可圈纹排列、或是交错叠加线条排列形成自由流动的纹路感受(图5)。同样废旧纺织余料在毡化前可以进行褶皱熨烫、缝线抽褶、折叠堆积、局部形状防毡等来实现造型维度的改变,另外还可以运用色彩的交叠融合、染色、扎染、渐变而产生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时亦可将具有印花的废旧纺织余料毡化在毛毡上,印染的光泽感和毛毡的质朴感形成鲜明对比,富有美感。(图6)


三、基于毛毡面料的设计手法


除了可以在湿毡过程中实现废旧纺织余料的二次利用外,也可以将废旧纺织余料通过解构重组、破性设计、装饰性设计手法巧妙地运用于毛毡面料上,实现多重风格的羊毛毡面料再设计,使原本的面料呈现视觉触觉的双重美感,从而发挥出废旧纺织余料的价值。在这种设计手法下需要考虑废旧纺织余料在结合设计手法中的难易程度,即需要考虑其属性、特征、状态等(图7)。材料特征方面则考虑废旧材料的蓬松紧实、柔软硬朗、粗壮纤细、轻盈厚重、光泽效果等物理属性;材料状态方面考虑材料的色彩鲜艳度,造型是线状、点状还是块状,以及有无立体状态和半立体状态强弱等视觉因素;在制作过程中则考虑材料技法使用的强度如何、粘合度如何、是否可堆积、堆积程度如何、是否可染色等影响因素。一方面便于在装饰设计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选择和使用,另一方面可供制作者对比材料组合之间的视觉关系,发挥废旧纺织余料的最佳属性。


解构重组设计手法


将原本的面料通过设计的手段进行拆分重新组合成新的样貌,采用不规则的手法处理,形成新的构成形式。这种新的构成形式是对常规结构、主题表达以及面料肌理的打破。对于废旧纺织余料而言,面料的种类丰富,属性多样,可发挥创造的条件充足。在毛毡面料上运用废旧纺织余料解构重组的手法主要有以下方法:第一为排列组合,将原始面料重新裁剪,按一定的形式美要素排列重组于毛毡上,是对废旧纺织余料的重塑和构思,突破原有面料结构的束缚,体现面料间的穿插、扭曲、重叠、堆积;第二是主题元素的解构,在进行废旧纺织余料创作时,往往会有传统的、现代的主题的引入,对主题元素进行提炼,有意识地突破固有元素造型,突出解构的设计理念,再运用余料来进行表达;第三是多样化的废旧纺织余料拼接,单纯用同种面料的组合,无法达到创新的视觉艺术和解构的意味,而多种废旧纺织余料的重组,包括材质的差异、色彩的反差及构成形式的差异等可产生新的视觉空间感。运用这些方法所得到的新面料,可区别于传统的临摹和照抄,是主观表达的设计手法及现代化的表现。


(二)破环性设计手法


面料的破坏性设计是一种旧料新用的思路,而废旧纺织余料本身就具有“旧”的属性,可通过剪切、撕扯、磨毛、抽纱等手段加强破坏感,丰富原有的肌理效果,形成可被利用的最佳状态和全新的视觉感受,从而使毛毡面料更具层次感和造型感。在一定程度上,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规矩”,由多种艺术风格结合制造出的个性奇特的美感。主要的方法有:第一减法的处理而形成的残缺美,采用切割、镂空、烧灼等不同的手段改变余料的表面肌理,并遵循形式美原则,产生一种支离破碎或是松散的“不完整”成效;第二是增加法的处理,其中采用堆叠、粘贴技法是将不同质感、不同色彩的废旧纺织余料堆叠排列,试图破坏毛毡面料的表面平整。小块废旧纺织余料可变换材料的状态,褶皱、点状,可呈现半立体浮雕的感觉;亦可借助褶皱手法,增加堆叠的美感使其呈现花边效果,使整个面料饱满、生动,形成薄厚面料的对比。


(三)装饰性设计手法


装饰性设计手法是指在将废旧纺织余料与毛毡面料结合时,可运用绗缝、刺绣、串珠、簇绒、拼贴等手段,使得毛毡面料锦上添花,丰富增强装饰语言。同时在毛毡面料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废旧纺织余料和技法,为设计增添亮点,补充在毛毡工艺过程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主要表现形式为抽象语言的装饰和具象语言的装饰两种,如运用绗缝技法是以针代笔,选择强度较大、质感相同或相异的线状面料加以塑造。毛毡的粗糙感与绗缝线迹的细腻感互补,或是勾勒细腻的纹样感,绗缝的纹样可以是运用稀疏的缝线绗缝出规律具象的图形,也可以是紧密的缝线绗缝的无规律的抽象图形,从而体现肌理美。利用缝线的疏密依附在毛毡上,呈现出立体感和立体的变化感,使毛毡的可塑性和造型能力都有了新的飞跃空间。此外还可将抽象肌理的装饰手法进行反复使用,展现出重复的韵律之美,使整个面料既有细节又富有变化。


四、废旧纺织余料与羊毛毡结合的应用


在湿毡工艺过程中通过加入废旧纺织材料可以扬长避短,弱化羊毛毡亲肤的刺激感缺点,发挥所添加的棉、麻、丝等废旧纺织余料自身的优点。将传统毛毡与废旧纺织材料结合的思路与成果应用于服装、饰品、家居软装等生活产品中,来增强纺织产品的艺术感受;同时也可融入拼布艺术、编织艺术、刺绣艺术、扎染艺术、装饰艺术等艺术作品中,拓宽其表现形式和创作思路。目前已出现不少毛毡产品,大都雷同化,根据上述步骤,将结合制作完成的面料替换成现有的传统毛毡产品或是局部装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使用率(图8);或是将结合之后的新型面料借助多元化工艺运用于艺术设计中,如拼布艺术中的创新应用可根据艺术表达和设计构思将原本单一的面料替换成新型毛毡面料,使其区别于传统的面料拼接,增强材料给予的艺术感染力、创造力与生命力(图9)。在源于传统的基础上,用符合当代审美的符号和语言去表达与废旧纺织材料相结合而成的新型面料,为现代设计拓宽了道路,贴近了当代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结语


传统的毛毡工艺是游牧民族古老的艺术创造,凝聚和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传统羊毛毡提供了工艺支持,而废旧纺织材料满足了材料需求。将传统工艺文化与废旧纺织余料相结合,希望通过创新传统毛毡艺术形态的同时,能够探寻废旧纺织材料循环再利用的新途径,缓解当前纺织品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推动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1]王婕,李国栋,梁宝仁.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2020,34(05):16-24.

[2] [2]许栋樑.基于羊毛毡工艺的服装面料创意设计[J].服装学报,2018,3(3):230-234.

[3] [3]官君.羊毛毡工艺在服装中的创意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4] [4]邓晓珍.游牧民族传统羊毛毡在时尚语境下的多元化创新设计[J].毛纺科技,2019, 47(10):66-70.

[5] [5]宋晓薇,詹炳宏.基于羊毛毡传统技艺的现代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06):37-41.

[6] [6]肖希.羊毛毡在服装中的实验性研究与设计应用[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7.

[7] [7]王婧婧.羊毛针毡工艺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上海:东华大学,2016.

[8] [8]吴微微.服装材料学.基础篇(第二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003.

[9] [9]刘丹,任祥放,刘哲同.基于解构手法的当代女性羊毛毡服装设计[J].毛纺科技,2019,47(1):71-75.

[10]明悦.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美与时代(上旬刊),2020(2):109-110.

[11]梁惠娥.服装面料艺术再造(第二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8.

[12]吉如凡.浅谈羊毛毡与多种材质工艺结合在现代手工品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8(21):91-92.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