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凝固的诗 ——卡洛·斯卡帕建筑空间诗性初探

陶涵瑜

2023-10-27 15:41:00

已关注

:文章从诗性设计的诗性空间为出发点,探究城市空间及历史建筑空间中诗性的存在,从诗性空间的历史建筑空间、空间细部节点、城市空间三个层面进行初步的阐述。由浅入深分析城市公共空间及城市历史建筑空间的诗性空间设计的必要性。从诗性设计的角度对卡洛·斯卡帕的建筑空间中的设计语言进行解读与感受,关注城市空间及历史建筑空间中人们所获得的诗性感受,发掘城市空间中的诗性,进而分析城市发展中的诗性空间。


关键词:诗性;空间;城市文脉;历史感;细部


有学者认为:“诗性是农业社会的产物”,高科技快速发展下,设计已成为深入城市建筑文化核心的工具,每座城市都在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但大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仍处于被忽视或是更新设计缺乏独特的诗性设计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境况。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历史建筑的更新设计是深刻凝结城市历史文化的新表现。


一、空间中的诗性


(一)诗歌中的诗性空间


《人,诗意地栖居》出自德国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歌,而后哲学家海德格尔对此进行哲学研究,他以“作诗”“运思”和“筑造”“栖居”作为他构建“诗性空间”表现手法,并在其著作《筑··思》阐述: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唯有如此才能与工业文明的同质化和人文主义的缺失相对抗,防止人的精神世界迷失后来,巴什拉的著作《空间的诗学》从现象学角度详细阐述了建筑的诗性空间,使原有西方建筑注重的物质空间设计开始向场所精神塑造的方向转变。


(二)历史建筑空间中的诗性表现


诗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诗,而诗性是建筑空间的场所精神。从某种角度上讲,诗歌创作就像是在思维中建造一座建筑,而现实中建造一座建筑也就是在物质条件基础上创作的一首诗歌。正如路易·康曾说:“建筑即精神。”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不仅是物质行为上的建造,也是当诗性作为一种媒介介入,使得建筑产生了诗性空间的精神层面上的建造。


建筑空间中的诗性如诗歌语言想表达的精神空间,由于人们的感受各有不同,其中存在着诸多解读和感受的可能。而如何更好营造诗性空间是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这种多因素多可能情况下,使得建筑空间的诗性并非一个非此即彼的恒定概念也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建筑空间的诗性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使原本仅仅强调功能性的建筑空间有了更加诗性的空间体验。


建筑的诗性空间是建筑师传递情感的物质化表达,也是建筑空间中的场所精神。在历史建筑空间中,建筑本身的时间感、历史感也是历史建筑特有的诗性空间。建筑师在此基础上运用材料、色彩、光影、细部处理等不同的设计手法,使建筑营造出不同时间、空间中的诗性空间,从而满足历史建筑空间的独特的诗性表达。同时,建筑的诗性空间也需要将观者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元素。一方面,这种具有建筑空间的诗性体验往往也要建立在观者感官的基础之上,如人的触觉、视觉、嗅觉等感官,当观者进入到建筑空间之中,才会有诗性空间表达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当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灵活动融入到空间之中,使得人与空间产生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仅表现在行为上,也体现在观者自身情绪的不断变化,这样才能从诗性空间中感受到建筑空间中流动的诗性。


二、历史建筑空间中流动的诗性美


卡洛·斯卡帕在史学上又被称为“诗的建筑师”,似乎“诗”在斯卡帕的设计领域中曾被以不同的角度理解。正如评论家曾说:“斯卡帕建筑的一切,就是威尼斯的一切。”正如斯卡帕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威尼斯,深受威尼斯地理特征、历史传统、艺术文化及人文情感等方面影响。在斯卡帕长达几十年的建筑生涯中,他参与修复和建造了许多历史建筑项目,并将他对威尼斯城市建筑中所感受到的空间层次、历史层次、时间层次的理解映射到其作品中,使得历史建筑中带有深厚的威尼斯情结。


(一)塑造空间层次感


在斯卡帕的建筑诗歌中时间感是诗性的延续。时间本身所带来的厚重感,时间本身所带来的丰富的层次感,这些都成为他设计的关注点。“水”元素既是一种代表威尼斯的文脉历史感,也是斯卡帕最喜欢用的元素之一。在史丹帕立基金会项目设计中,他将建筑一层地面抬高至冬季最高水位线以上,使得新地面与旧地面从高度上分层区别,并通过可以抬两者边缘分界线来强调处在同一空间的不同时间感。每当威尼斯冬天雨季来临时水会漫进室内,此时从建筑空间的一层走向二层的楼梯便是水上之路,就如同威尼斯城市风貌中的沿河巷路,让人们随着水势变化感受着威尼斯的时间变化,将威尼斯的时间感精炼表现在建筑空间之中空间中保留着那些经过压缩的时间痕迹


(二)挖掘地域历史感


在斯卡帕的建筑诗歌中历史感是诗性的印记。斯卡帕说:“历史总是跟随并且在不断为了迈向未来而与现在争斗的现实中被创造,历史不是怀旧的记忆。”在斯卡帕的设计中,大量关于威尼斯的历史感记忆都被作为多种手法反复描绘使用,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其深厚的历史地域特色及个人设计特点,在空间中呈现出一种诗性空间的形式存在,在精神上给人丰富的历史感和故事感,这种沉重的历史感就是斯卡帕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三)路径组织片段式空间


在斯卡帕的建筑诗歌中路径是诗性的组织方式。卡洛·斯卡帕说:“所有建筑师都喜欢路径。”在斯卡帕的建筑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空间魅力这是因为威尼斯的本土文化形成了斯卡帕设计的精神内核,维也纳分离画派以及普鲁斯特征都对他产生影响。斯卡帕建筑空间中的路径即是将“片段性”的建筑空间或者构造节点进行串联,成为连接整个空间氛围整体性的主要方式。例如在古堡博物馆设计中,斯卡帕利用三种不同的路径组合方式将建筑空间和塔楼相连接,使观者在其中能够感受到古堡在不同时期的空间诗性。


三、细部节点刻画空间的诗性


在斯卡帕的建筑诗歌中,时间交织在历史建筑的材料于细部节点中。诗性的特征存在于它的含蓄表达,它有着勾起记忆与延展想象的魅力。传统手工艺作为威尼斯的城市历史文化的代表在斯卡帕的建筑设计中更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音符在建造过程中,与工艺匠人们交流协作,形成了手工制作方式和现代建造的有机结合,融合传统元素的同时体现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建筑作品,从而形成了细部形式上的视觉体验与表达。斯卡帕的诗和其他建筑诗歌作品唯一不同是他的诗是以石头混凝土木头、铁为物质基础,以细部、色彩、材料为意象表达创作的。而诗歌的旋律也成了斯卡帕建筑观者心中的回音,当观者踏入斯卡帕设计的历史建筑时,充满历史感与时间感的诗便开始被重新翻开,并延续到离开这些历史建筑之后的许多年,这些诗歌和旋律仍在耳旁回响。


(一)建筑空间的褶皱诗性美


在斯卡帕的建筑诗歌中,褶皱是空间诗歌细节中诗性的抽象表达。褶皱般的细部节点是斯卡帕常用的设计手法之一,他运用新材料混凝土结合褶皱的形式赋予建筑新的含义,以层层退叠的方式,形式上调和了同时期现代建筑中的单调感,展现作为本土建筑语言逻辑的传统手工艺,同时也赋予本土建筑一种和谐的古典美感褶皱在建筑中主要起到隐喻和分割的作用。


是威尼斯城市中的典型元素。威尼斯任何水道、街角以及建筑物似乎都被时光刻印过具有独特的痕迹。斯卡帕非常熟悉威尼斯的这种城市语言,而他的建筑也凝结了这份特有的文化情感。维罗纳银行扩建改造项目中,斯卡帕运用威尼斯传统的抹灰工艺再现了威尼斯特有的建筑立面表层,也是威尼斯的历史象征,保留最适合形容威尼斯的时光感的建筑表层。斯卡帕对维罗纳银行进行的立面改造中,他将原有建筑与扩充的建筑的立面进行统一的立面形式处理,利于这两个建筑统合两个广场空间,同时表达立面上的连续性。而在立面改造上的这条11厘米宽凸出在窗下面的看似笔直的、剖面却很曲折的理石排水槽1),看上去像被附着在抹灰工艺墙面下的一种贴条,而在断面上它是先伸到了圆窗背后,并在背后形成一个收集雨水的地漏,而后再回到墙面表皮上把水排出。这种细部处理手法不仅是在立面与圆窗形成了构成美,同时当雨水下排时也是暗示雨水在建筑物表面留下的一条时光线条1、2),再现建筑与城市历史特征之间的历史感与回忆时间感


(二)建筑空间中材料的诗性体现


在斯卡帕的建筑诗歌中,材料是空间诗歌细节中诗性的物质体现。在斯卡帕的建筑修复改造中,这些象征着威尼斯历史感的建筑材料都被保留下来。以意大利维罗纳的古堡博物馆的修复改造为例,它的历史传承过程比较复杂,自古罗马时期作为军事建筑,部分城墙是石头砌筑而成的,19世纪初期拿破仑军队占据后在居住院落建造了一座“L”形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作为营房,1925年开始作为博物馆先是陈列意大利中世纪艺术作品,又在1956年将该馆作为市博物馆。古堡砌筑材料以石头和砖为主,卡帕喜欢石头上留下的历史印记,透过这些印记可以感触到历史中流淌的时间的意义。面对深厚历史的古堡博物馆,斯卡帕选择用“保旧”的方式留住这座建筑中历史感的痕迹。


斯卡帕将材料的显现运用在楼梯的细部设计策略中。他采用混凝土、钢、木材等现代材料对古堡进行修筑他在空间内部改造中利用钢材做钢板悬挂楼梯(图3)。斯卡帕利用钢材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的特点,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以及有着极高的设计加工水准的钢板楼梯结构,再在其表面进行烤漆处理,钢材锻造成的钢板悬挂楼梯与古典厚重的历史空间形成呼应,与一侧墙壁上的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强调现代改造的痕迹,形成与历史传统的对比,突出建筑空间的厚重感和历史层次感。不仅如此,其最为著名的混凝土修筑的楼梯(图4),它的宽度不足1200mm,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第一阶台阶是从楼梯中延伸出来的,当观者踏上第一步台阶时,就会发出与脚踏在地上不同的声音,紧接着另一只脚踏在下一阶台阶时,也会发出第三种不同的声音,通过人与台阶的互动发出的这三种声音,从而以触觉、听觉来界定历史、空间之间的切换,这些细节的处理体现了斯卡帕对材料运用微妙之处。不难看出混凝土、钢材等现代材料与建筑本身具有历史感的砌筑材料石头和砖在空间中形成历史对话,也能感受到材料之间在历史对话后的和谐共生。这样的对话不仅是将新旧材料相结合,同时也塑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从空间感受中体验建筑的历史与传统,也建筑空间中与未来对话。


材料作为一种空间性的载体,运用材料显现性特征的对比体现建筑中的诗性空间。他对材料的看法以及他在建筑中使用的材料,足以证明他对威尼斯的情感。威尼斯又被称为“水上之都”,其城市建筑的砌筑材料坚固石材为主,所以这座城市就像一块浮在水面上巨大无比的石头,而石头作为一种砌筑材料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斯卡帕强调建筑的空间性是材料重力呈现的结果,而石头表面、木头、铁件、混凝土这些材料所呈现的重力感受中,建筑会清晰传达出空间中的场所精神这种空间中的场所精神是威尼斯特有的城市历史文化。


(三)建筑空间中色彩的诗性表达


在斯卡帕的建筑诗歌中,色彩空间诗歌细节中诗性的情感表达在斯卡帕的建筑中,威尼斯的情感色彩与材质也成了历史建筑空间的主旋律。斯卡帕说:“直线象征无限,曲线限制创造。而色彩则可以让人哭泣。”在威尼斯守护神圣马可的安息之处——圣马可大教堂中,建筑内的主要穹顶中泛着由金色所点亮的光芒,黄金祭坛屏则闪着令人敬畏的金光。受威尼斯传统色彩的影响,在斯卡帕的建筑设计中金色也成为了一种威尼斯特有的语言象征,斯卡帕对金色有着无言表的热爱,在其设计的维罗纳银行内双柱柱顶的金环,以及史丹帕立博物馆内墙面的金色线条,都彰显着威尼斯的金色传统。


斯卡帕不仅有着金色情结,他的建筑中不断出现的色彩还有蓝色、绿色以及橘色。蓝色似乎又可以与威尼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venetus”是指“威尼斯般的蓝”,在拜占庭时期,蓝色是用来区别亚德里亚海的帝国统治区域,根据当时的文献资料,人们被以颜色进行区分,蓝色几乎成为所有威尼斯大家族家徽中必有的颜色。蓝色似乎也暗示着威尼斯的水,象征着那段被人们记忆于心的历史诗歌,也象征着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城市色彩语言


(四)光影与展品塑造空间的诗性


在斯卡帕的建筑诗歌中,光影塑造空间中的展品空间诗歌细节中诗性的精神塑造斯卡帕说:“有的时候,我是说在历史建筑改造中,为了新空间的形成而不得不改变窗的形式。光影对斯卡帕来说是连接空间与展品之间的直接媒介,空间中开窗的形式会随着空间的需要而改变形状,以至于在卡诺瓦雕塑馆扩建项目最具代表性的极具构成感的角窗。这里的角窗(图5)是内凸的形状,它在转折处并不是一个直角,而是用一个斜切面去抹掉了直角带来的尖锐感,将照进来的光调整成更加柔和的光束,确保每束光都能洒在雕塑展品身上光的存在似乎将每件雕塑展品的灵魂重新点亮,光束又将雕塑展品重新塑造,光束也构筑了空间中的场所精神。


光影也在空间中不断刻画着诗性空间的浪漫。光影卡诺瓦雕塑馆中,不仅使每件雕塑展品都有了专属的聚光灯和舞台,也生动地将整个陈展空间串联起来,一步一景的历史舞台剧不断在眼前上演着,斯卡帕的设计创造了一种与历史故事同样重要的空间叙事方式。在这里,整个雕塑馆就像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历史片段现其新的价值,任由观者在作品中穿梭,感受每个戏剧性的瞬间背后历史的震撼和场所中的诗性精神。


四、城市空间与场所精神的诗性体现


在人们与城市空间产生共鸣时,人们听见城市空间中的诗;在回响中,人们言说城市空间中的诗性,最终城市空间中的诗性也成了人们自身的一部分。


(一)城市空间与历史建筑的关系


建筑城市空间的意志实践,建筑空间则是人城市空间的诗性表达。每个城市的历史建筑都是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城市缩影”。每个城市都有着它独特的城市文脉、城市肌理以及城市色彩,而建筑就是将这些特征直观展现在众人面前。城市的历史建筑、水系路网、道路等客观物质条件都塑造着不同的城市特征,博物馆将城市历史进行梳理整合成一个叙事性建筑空间,所以博物馆就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物质性体现,观者能够在馆中感受到属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并置身其中切身地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变迁所以博物馆对于一个城市文化建设与延续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诗性空间中的文化地域性体现


历史建筑空间的诗性设计的起点是延续城市自身的历史文脉。历史建筑又是每个城市不同其他城市的诗性化的物质体现,城市历史文脉对于城市来说又是城市空间中流动的诗性的精神体现。城市如何营造和呈现城市特有的场所精神是诗性空间所需要肩负着的历史感使命责任。每个城市都具有其地方特色,在历史建筑的更新保护中更要注意将其特有的文化进行“保旧”,不是将文化符号进行简单处理再堆砌,而是对历史建筑中的文化进行深刻解读,重新构建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新方式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三)诗性空间重塑城市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的诗性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体现。诗性空间不在于重视建筑空间,城市的公共空间也需要进行诗性设计。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例如街道、广场、公园等场所,是人们日常居住生活的公共客厅,例如街道空间因为与人日常驻足互动而充满生机与活力。城市空间的界定由不同的界面、空间节点、功能、尺度、形态等众多元素组成,结合每个场所的现实需求和精神追求的不同组合成不同的城市场所,人们通常喜欢在这些场所进行交流互动。从宏观视角看,城市公共空间的诗性表达会使得整个城市焕发城市活力,促进城市内部各组团空间之间的区域联系;从中观角度来看,例如两个社区区域之间有一块提供给附近居民日常娱乐的公共场所,其场所能够满足附近居民日常文化需求,那么整个城市的居民的文化满足感可以得到满足,城市空间的诗性也就由此体现。


五、结语


在这个科技至上、工具理性的科技时代,人们的情感关照常常被忽视,诗性设计作为人们情感的外在表达更需要得到体现。诗性设计在当代社会中体现于内在的城市文脉、城市精神,外在体现在城市历史建筑、城市公共空间等场所,而城市博物馆则是城市文脉、城市精神的集中体现。诗性空间是建筑的精神存在的体现形式,营造诗性空间是保证城市历史建筑和城市公共空间中历史感和时间感的设计策略。分析卡洛·斯卡帕的建筑更新设计策略,对我国部分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如何更新、如何发展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城市空间的诗性不仅体现在当代建筑上,也表现在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中。在历史建筑保护过程中,在更新设计的同时,更需要重视营造诗性空间即城市特有的文化精神。在城市发展中,还需要重视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的诗性营造即场所精神,提升城市整体文化风貌,构建每个城市独有的诗性空间氛围,这也是展现每个城市所特有的风貌特色,更是未来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


注释

①马丁·海德格尔.人,意地安居[M].郜元宝,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②张焕,王艺彭,丁豪,刘侯森,宋璐.建筑空间诗性初探——从诗歌的诗性空间到建筑的空间诗性[J].住区,2019(03):141-145.

褚瑞基.卡洛·史卡帕——空间中流动的诗性[M].台北:田园城市出版社,2007:137.

④Interview with Carlo Scarpa,Conducted by Martin Domingurez in May 1978 in Vicenza.


参考文献

[1]马丁·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元宝,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焕,王艺彭,丁豪,刘侯森,宋璐.建筑空间诗性初探——从诗歌的诗性空间到建筑的空间诗性[J].住区,2019(03):141-145.

[3]褚瑞基.卡洛·史卡帕——空间中流动的诗性[M].台北:田园城市出版社,2007:137.

[4]Interview with Carlo Scarpa,Conducted by Martin Domingurez in May 1978 in Vicenza.

[5]〔挪〕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6]〔法国〕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吴景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