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的银饰与盛装丛谈

唐天

2023-11-02 13:07:00

已关注


要:中国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服饰,其文化深厚,历史悠久,服与饰共同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璀璨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中国许多民族都有佩戴银饰的习俗,其不仅美化了生活,更是与各民族的社会历史、民族信仰、经济生产、婚嫁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承载着各民族古老而辉煌的历史、博大而精深的文化。众多民族的迁徙、流变,以及南方和北方地区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情境和心理审美模式,形成了中华民族纷繁多姿的服装造型样式和装饰风格。恢宏而丰富的民族服饰文化传统亦展现出文化的多元性与永恒的魅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银饰;服饰文化;装饰特色;文化内涵


中国民族服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璀璨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中国民族服饰不仅织绣染工艺精湛,图案内涵丰富,银饰装扮更是丰姿多彩。中国许多民族都有佩戴银饰的习俗,其不仅美化了生活,绽放出格外夺目的光彩,更是与各民族的社会历史、民族信仰、经济生产、婚嫁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承载着各民族古老而辉煌的历史、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历经数千年形成的中华民间传统服饰,如今在汉族地区大多已成为一种文化遗存,而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则还保留着它的精彩。


正如杨源教授所言:“中国民族文化在传统上分属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北方民族属于游牧民族,其文化特性为游牧文化;南方民族属于农耕民族,其文化特性为农耕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和文化特性不同,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显示出迥然不同的银饰风格,甚至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之间,银饰装扮也有很大差别”186。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的银饰风格和制作工艺都具有不同的特色。


一、华贵富丽的北方民族银饰


北方民族银饰装扮最为突出的民族有蒙古族、藏族等。蒙古族银饰多镶嵌珊瑚、翡翠、珍珠、松石、琥珀等珠宝;藏族无论男女都佩戴镶嵌有珊瑚、蜡玉、九眼石等珠宝的银饰,堪称银装盛彩。


蒙古族服饰多雍容华贵,鄂尔多斯蒙古王妃银镶珊瑚头饰的重量远超平常首饰,数十颗硕大饱满的红珊瑚珠与金银、绿松石交相辉映,重约十公斤,珠色红润,极为华美(1)。巴尔虎蒙古王妃银盔头饰,珊瑚珠色泽纯正,银质花丝工艺极为讲究,雅致精巧,纹样以盘长纹、卷云纹、万字纹为主,寓意吉祥如意,反映出藏传佛教与蒙古文化的关系187


蒙古族服饰保留着古代蒙古部落服饰的特点,如巴尔虎蒙古王妃佩戴的银镶珊瑚牛角形头饰,特色鲜明;鄂尔多斯蒙古服饰讲究穿绣工精美的吉服袍,戴极为华贵的银镶珊瑚头饰,以王妃的服饰作为部落的标志。这种银饰装扮习俗世代相传,至今准格尔、鄂尔多斯、察哈尔、巴尔虎、乌珠穆沁等蒙古族银饰仍然保持着部落元素风格


藏族盛装时佩戴众多银饰,其头饰、呷乌(护身符)、腰饰、奶钩、佩刀、火镰等均为精美饰物,镶嵌红珊瑚、绿松石,以银鎏金錾花、雕刻镂空等工艺精制而成,从造型到工艺都十分讲究188。即使到了现在,藏族很多工匠依然能够熟练地运用传统金属技艺来进行饰品的打造,尤其擅长使用唐代风格的装饰符号,将唐代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居于四川和青海的康巴藏族服饰最为奇丽和富贵,崇尚华美贵重之物,佩戴金银珠玉、黄金白银打造的呷乌、曲玛、银盾(马尔顿)等饰物,使藏族盛装少女的佩饰奇丽华美。康巴藏族男子佩戴金银呷乌、腰刀、火镰及珊瑚珠串等饰物,头挽英雄结,神采奕奕。(2)


裕固族和满族的服饰在北方民族中也很有特色,崇尚华丽之美,其银饰装扮亦表现出各自的风采。裕固族女子服饰极为讲究,身着锦缎长袍,头戴红缨帽,两条“头面”垂至长袍下摆处,其上缀银饰及珊瑚、海贝,银耳坠与珊瑚珠串相连,胸前佩戴錾花银盒(图3)。颀长而华丽的“头面”是裕固族女子最突出的装饰,也是已婚的标志。清代满族女装以氅衣、旗头为经典服式。满语称旗头为“达拉翅”金银点翠“达拉翅”是满族妇女特有的角状帽冠,形如鹿角,其上缀金银点翠花饰,并插以金银大扁方展示其华贵和美丽。


新疆地区各民族亦崇尚佩戴银饰,在众多金银饰品中,花丝点珠工艺得到了完美的演绎,贵重且精致的维吾尔族金银饰品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文化气息(图4)。塔吉克族的银饰以银鎏金,其上嵌红蓝宝石,缀珊瑚珠,装饰丰富。柯尔克孜族的银镶宝石胸饰、项饰、耳饰以及镶有银牌、宝石的腰带等,样式别致。哈萨克族银饰主要有银镶宝石头饰、辫饰、腰刀等。塔吉克、哈萨克和柯尔克孜族的银饰都具有典型的游牧民族风格特色。(图5)


二、瑰丽多姿的南方民族银饰


中国南方的许多民族,习俗各异,服饰纷呈,其服饰工艺精湛,服装款式之多和装饰物之丰富可谓瑰丽多姿。与北方民族不同的是,南方民族佩戴的银饰皆以纯银打造,不鎏金,也不镶嵌任何珠宝,但南方民族银饰以其神奇的艺术造型、精湛的手工技艺和丰富的内涵表达而闻名于世。


南方民族中,若论饰银之风盛行,以苗族为最甚。我国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的苗族服饰约百余种,按服饰颜色不同大致分为“白苗”“红苗”“黑苗”“花苗”“青苗”五个类型。湖南凤凰地区的苗族女子衣饰以图案优美的胸围兜、银披肩和云肩最具特色。姿态万千的银饰不仅是识别不同地区苗族的一种标志,而且还蕴涵着不同的审美观念。贵州黔东南黄平一带的苗族少女盛装头饰以银花冠为主,其上插满耀眼的银花,银项圈下还挂饰一排银瓜子,银饰与刺绣相互辉映,美不胜收。雷山西江苗族少女在发髻上插饰牛角形大银角,上雕二龙戏珠纹,发髻用银链缠绕,拢以簪花银梳(6)。各地苗族的银角头饰,虽形如牛角,但却象征着龙角(图7)。这是因为牛在农耕民族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牛是力量和富裕的象征,而龙在农业民族的信仰中是保佑丰收之神。从古至今,龙在苗族民俗信仰中皆是吉祥之神。湘西地区苗族的银帽上用银制的鱼、虫、兽、牡丹、葡萄等纹样插在银丝上作为装饰,帽顶上还插有银花束,帽沿前吊缀有银飞蝶等,很有特色,堪称苗族银饰中的华美之作。丹寨白领苗盛装时穿左衽衣、长裙,领肩及袖部饰有精致蜡染,女子长发挽髻,插饰山字形银角。苗族的银冠、银饰装扮,是苗族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需求。苗装银饰主要有:银角、银凤钗、银花梳、银牌、银手镯、银耳饰、银项圈、银链、银指环、银花、银蝶、银披肩、银纽等,丰富多彩


贵州台江、凯里、雷山、三都等地民族盛装时佩戴的银饰种类众多,成套银饰重达十公斤左右。三都水族女子的银饰以花丝工艺声名远扬。每逢节日时,她们都佩戴银头花、银项圈、银压领、银腰吊等,与青衣黑白辉映,相得益彰。黔东南侗族也是一个崇尚银饰的民族,“以多为美,以多为富”的银饰观念流行于广大侗族地区,其银饰装扮各有特色。(图8)


云南红河彝族服饰除熠熠生辉的银帽外,还在袖口及随身的挎包上饰银泡和银制流苏,襟边挂缀数条银链,再配以华美的银胸饰。小凉山彝族青年女子皆喜佩银质雕花耳坠、银链珠,下垂五彩线穗。滇南彝族的经典头饰鸡冠帽,用布壳剪制成鸡冠的形状,再钉缀大大小小千余颗银泡,刺绣精致的花纹,饰以珠串,是当地姑娘最美的装饰(图9)。滇中哀牢山下红河河畔的新平、元江以及玉溪的傣族妇女服饰绮丽多姿,被称之为“花腰傣”。花腰傣女上衣为无领短袖衫,上缀饰数个三角塔形银泡群,组合有序,排列规整,做工精湛。后腰三角巾繁缛华丽的图案处吊缀花篓,以缨子、红绿流苏装扮,小巧玲珑,纤丽奇特。花篓之上,是两层银制芝麻响铃,在行走中,叮当作响。花腰傣最为讲究的是在其高耸的发髻上饰以红色的髻箍,其上缀满银光闪烁的珠泡,下坠簇簇银响铃。云南哀牢山的哈尼族是支系繁多的民族,其中僾尼姑娘身着饰有光彩夺目珠串的黑裙,胸部裹有银泡、银牌的胸围为衣饰特征(图10)。僾尼妇女头饰主要以自织自染的藏青色土布、竹片、刺猬刺、银币、银链、银泡、彩色飞禽羽毛、贝壳、野花为主。尖头僾尼头饰的主要特征是,高耸的帽顶上饰多层银泡,下垂数个珠串。银牌、银币也是云南民族喜爱的银饰物,其寓意着富有和美丽


三、精彩神奇的银饰装扮


中国少数民族佩戴银饰的历史悠久,其种类繁多,技艺高超,造型美观,蕴含着中国各民族的智慧,融汇了中国民族特有的艺术追求。祈盼吉祥平安、生活美满,许多民族都视银饰为吉祥之物。


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银衣片錾刻纹饰精美,有龙凤、花鸟、蝴蝶、舞狮、麒麟、仙鹤、罗汉、仙童等。雷山苗和施洞苗少女上衣皆刺绣精美,称作“花衣”,在花衣上缀满银衣片,称作“银衣”,绚丽的花衣和银衣构成了苗族服饰的独特风采。盛装银衣是苗族服饰中的精品,也是少女未婚的象征,华丽的银衣是她们出嫁的嫁衣。11)


在中国民族服饰着装习俗中,最美的或最有特色的装饰均由未婚男女,主要是未婚少女来体现,人们把最美的色彩和最美的装饰给了待嫁少女,所以她们的装扮总是最漂亮的。各民族都有为步入青春期的少年男女举行成年礼的传统,通过成年礼使其成为族群中的正式成员,并获得恋爱结婚的权利。成年仪式中,女孩子接受银饰和纺织工具,男孩子接受佩刀,这些珍贵礼物标志着少年男女从此拥有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


少数民族女孩穿戴银饰盛装表示:1.穿戴者已进入青春期,初次佩戴银饰有成年礼之意;2.穿戴者尚未婚嫁;3.穿戴者欲求偶。此文化现象在南方民族中尤为突出。


雷山苗少女佩戴的银冠由排马、花鸟等饰件组成,佩戴银冠时还要加饰凤钗或大银角(12)。银冠上的银排马表现的是勇士骑马挥刀渡江,其记载了苗族先民迁徙的历史,此世代传承的戴银冠习俗,亦有铭记先祖、不忘历史之意。


中国传统民俗信仰中的“万物有灵”观反映在南方民族银饰的造型上,以鼓钉象征闪电和光明,具有辟邪功能,于是有了鼓钉银额带、鼓钉银镯、鼓钉银梳等银饰物。广西融水地区花瑶男子的盛装头饰展示了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他们将长长的青布帕缠绕在头上呈高筒状,插饰羽毛和银饰,戴鼓钉银额带。(13)

四川凉山彝族也是崇尚银饰装扮的民族,其银饰极有特色。彝族先民曾是甘青高原的牧羊人,后南迁至云南地区定居。唐代时,云南历史上出现的“南诏国”就是以彝族为主体的部落政权。其后,部分彝族人沿着美姑河从云南迁徙到四川大凉山地区。至今,生活在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人仍然保留着牧羊习俗,善于纺毛织布,制作毛毡衣物,服装样式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银饰纹样中也多有羊角纹装饰。(14、图15)


结语


当今中国进入“文化回归”时代,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觉醒”。“传统文化”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高,以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华,已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大趋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靠经济,后三十年靠文化。此言体现了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中央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倡导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见》特别强调了要加大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


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银饰彰显的是我国民族杰出的文化艺术,其手工技艺及文化内涵既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体现。因此,保护民族银饰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传承银饰制作技艺就显得非常重要。银饰制作是重要的民族传统工艺,需要保护和传承、振兴和发展。保护之道在于振兴,振兴之道在于创新。利用市场、开发产业,设计创新民族银饰产品并满足当代时尚生活之需,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注释:

①杨源.中国民族服饰之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②明锐.中国蒙古族服饰[M].呼和浩特: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14:763.

③杨源.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M].成都: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239.

④杨正文.苗装服饰文化[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79.

⑤《云南少数民族图库》编委会:云南少数民族图库·彝族[C].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3:41.

参考文献:

[1]邢莉.中国少数民族服饰[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

[2]李洪琴何伟.民族民间服饰设计的审美特性[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6)180-182.

[3]邓启耀.衣装秘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4]孟燕.羌族服饰文化图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苏小燕.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6]杨源,何星亮,主编.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7]白永芳.哈尼族服饰文化中的历史记忆[J].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8]邹涛.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文化特色探微——以土家族苗族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4):121-123.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