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型体育赛事临时设施发展趋于规模化,在赛事中被赋予复杂性、多样性的功能特征,有效促进了赛事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而言,其在前期设计与赛后利用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文章从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北京冬奥会中的临时设施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大型体育赛事临时设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今后的相关临时设施设计与赛后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临时设施;可持续发展;北京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后,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汕头亚青运会等体育盛事接踵而至,这些节事活动成为推动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随着举办各种规模、级别体育赛事活动机会的不断增加,临时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临时设施在这种短期大规模的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作为赛事保障的关键一环,高效满足了大型体育赛事突增临时性功能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了赛事的顺利运行,还作为资源集约使用的实践成果,为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性参考。但出于可持续办赛理念而引进的临时设施,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部分临时设施不仅在赛事期间无法满足既定功能目标,而且在赛后面临市场范围狭窄,有货无市的现状。为了实现临时设施全寿命周期内的高效利用,对临时设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大型体育赛事临时设施概述
临时设施本指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临时搭建的各种临时性设施,而大型体育赛事临时设施的定义与其有所不同,是指在永久设施所能提供的基础设施条件上,在赛前以满足赛事运行的需要而临时搭建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大型体育赛事临时设施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我国举办的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均没有提出临时设施的概念,导致大量临时性需求使用永久性的设施来满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北京奥运会中第一次明确了临时设施的概念,多种类型的临时设施如临时用房、临时看台、特殊座席等被广泛投入使用,为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大型体育赛事临时设施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相关规范,产品标准不一
目前,临时设施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缺乏统一的规范,且临时设施的系统庞大,分类复杂,国内尚无能为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完整临时设施方案的企业,多厂商、多渠道的供货方式导致了同一产品在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条件和设计模数等众多方面无法统一。在大型体育比赛中,由于对临时设施的需求量大且时间迫切,单个厂商生产效能、运输时效不足,同一种类的临时设施往往需要多家厂商协同生产,但结果却是厂商工艺不同导致了产品在样式、质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别,为产品投入使用埋下隐患。
(二)运转周期有限,前期设计缺失
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过程中,留给临时设施从设计到施工建成的时间十分有限,并且临时设施作为现有功能的补充,赛事运行方确定需求种类与总量的时间往往在整个赛事运行准备阶段的后期,并可能处于不断的修改之中,这进一步压缩了临时设施的设计、生产、运输和安装周期。由于必须得为生产、运输、安装预留充足时间,厂商常以牺牲设计时间追赶工期进度,使得临时设施缺少以需求功能为导向的系统设计便投入建造与使用,致使其不能完美适应赛事运行的需求,不仅需要额外增加其他临时设施或人员辅助,还会增加赛时运行保障维护的难度,造成了经济与资源的浪费。
(三)赛后设计空白,资源大量浪费
大型体育赛事临时设施多以租赁形式提供至体育赛事运行方,由厂商提供生产、运输、安装、运行监测和回收等服务。临时设施在赛后由于失去了赛时的功能需要,通常面临全部或大部分拆除的结果,厂商回收后,其在赛后的再利用市场却十分狭窄。以临时用房为例,厂商再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将其作为施工现场工程管理类用房,但售价低廉,再考虑到仓储、运输、安装和运行监测等费用,整体运转难以为继。
三、北京冬奥会临时设施案例研究
北京冬奥会在赛事组织之初便考虑到临时设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确保临时设施在赛时能够稳定运行,同时实现赛事结束后临时设施的功能转化而实施了一系列举措。
首先,为了解决临时设施欠缺相关规范、产品标准不一的问题,在2022北京冬奥会中,北京冬奥组委联合多部门签发共计7本涉及多种临时设施的有关规范,为冬奥会、冬残奥会中的临时设施提供设计与验收依据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其次,采用装配式临时建筑的方法来满足大量快速安装的需求与达到尽可能小地破坏生态环境的目的。北京冬奥会的临时设施中,以结构类型复杂、功能内容多样的临时建筑最为典型。在位于河北张家口市崇礼区的云顶滑雪公园场馆中,服务于赛事运行的业务领域达到34个,室内功能空间需求则超过25000㎡,其中临时用房的面积约为22000㎡。装配式临时建筑施工进度快,各构件由工厂统一制作再运到工地上装配,不需要另外搭外架等,节省了临时设施设计、安装时间。其次,装配式的临时建筑便于赛后的拆卸,减少临时设施对场地的破坏,为持续运营的滑雪场保留空间不断发展变化的可能。(图1)
最后,针对临时设施赛后去向问题,在崇礼的云顶滑雪公园中,就地利用成为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冬奥会之前,在云顶滑雪公园举办的测试赛、世界杯等多个比赛活动留下了约15000㎡的临时建筑,这些临时建筑以80%的转化率直接应用到了冬奥会中,实现了就地利用。在冬奥会以后,考虑到拆除带来的物资损耗,将临时建筑作为滑雪场的功能补充则更加合理。由于滑雪场地大,远端与永久建筑的联系相对较弱,临时设施的出现可以提供卫生间、商业售卖和休息处等功能,解决远端功能缺失的问题,约10000㎡的临时用房得以保留,继续留在云顶滑雪公园为后续的雪场运营提供服务。此种方式考虑了经济与功能等多种因素,保证了各方的利益,既节约了成本,也实现了资源的就地转化利用。
总体来说,北京冬奥会通过编制规范、使用装配式临时设施、就地利用临时设施等方法,不仅解决了不同厂商产品标准不一的问题,也满足了临时设施快速安装的需求、达到减少环境破坏的目的,还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临时设施赛后难以继续利用的困境,为临时设施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做出了指导。
四、大型体育赛事临时设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一)编制规范约束设计质量
目前国内尚无关于大型体育赛事临时设施的规范,业内没有规范引导,最终导致了临时设施产品设计的标准与质量不一。北京冬奥会中颁布的7本临时设施的相关规范标准,以寒冷、严寒气候条件作为背景,且适用对象仅针对冬奥会级别的顶级体育赛事,包含的临时设施种类也不够齐全,在行业内不具有普适性,难以进行大范围的推广。相关规范的编制计划必须尽快启动,为更多大型体育赛事临时设施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二)赛前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
1.装配式设计与模数统一
针对临时设施赛后再利用的诉求,临时设施应优先考虑装配式设计,不仅能实现生产、运输、安装、回收的高效便利,同时也可以节约时间成本、降低临时设施对场地的破坏。目前临时设施的产业在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生产链条,国内单一厂商无法实现各类型临时设施的设计与生产,对于同一种类型的临时设施,其设计模数应统一,这既方便现场的施工,也让临时设施在赛后具有更大的再利用空间。
2.选材用料结合实际考虑
临时设施需求量大,对于材料的选用需要经过精细的考量,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材料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应选用耐火耐高温的材料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此外应在满足整体景观色彩、纹理搭配合理的前提下,优先选择耐撞击、耐磨的材料,确保在使用后便于回收与再次使用。最后,当处于不同气候分区时,临时设施也需要注意受气候条件影响的材料需求,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有保温性能、绝热性能或防冻胀性能等材料。
(三)赛后可持续发展策略设计
1.服务日常运行与相关活动
大型赛事的持续时间远小于临时设施的使用寿命,在赛后,大量临时设施使用状态依旧良好,此种情况下对于临时设施再次利用是合理的选择之一。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对地区与城市而言都具有刺激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业发展的作用,赛后由于群体效应势必会衍生出新的商业消费、社会服务和文化展示等功能需求,这些功能需求依旧需要临时设施对其进行物质空间上的满足。临时设施完全可以应对场地需求进行对应的改造,应用于日常运行中,继续创造新的价值,服务至它的使用寿命后再进行拆除。此外,临时设施在赛后还可以服务于相关活动,应用于体育比赛、演唱会、建造工程等活动之中,但需要提前考虑活动之间的时间间隙过长导致的临时设施仓储成本问题,且因大宗物品调运产生的资源损耗过大,需要考虑运输成本与运输时效后综合确定其必要性。
2.优化改造后增色场地景观
近年来国内外较为流行将集装箱改制房应用于空间场所的营造中,临时建筑中出现的集装箱房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组合与色彩搭配形成新的景观效应,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为场所创造共享的价值与意义。此外,部分临时设施因其自身属性,本身就可以为场所增添景观效应。以北京冬奥会为例,大量的冬奥会吉祥物雕塑、体育精神雕塑等临时设施,其依靠赛事发酵已形成一定的IP效应,将其保留作为场地景观的一部分,形成新的“网红”场所,能有效吸引人群创造价值。
五、结论
大型体育赛事临时设施被赋予功能特征,有效促进了赛事的可持续发展,它的价值不仅存在于服务赛事的短暂周期内,更存在于自身全寿命周期的运转之中,因此大型体育赛事临时设施应该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现存问题,参照北京冬奥会中对于临时设施的可持续性实践,提出将编制规范、赛前设计、赛后利用作为大型体育赛事临时设施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为实现临时设施全寿命周期内的高效利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荣钦,李世冲.临时的遗产:冬奥会装配式临时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J].世界建筑,2021(07):32-35+126.
[2]浦茜.2014年南京青奥会临时设施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4.
[3]伍孝波.从北京奥运会需求看我国临时设施行业的发展[J].城乡建设,2008(02):61-62.
[4]马俊峰.北京2008奥运场馆临时性景观的建设与利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5]刘玉民.进一步发挥临时设施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J].北京观察,2021(03):11.
[6]胡洁,吴宜夏,郭峥.北京奥运村北部地区临时设施投标方案[J].风景园林,2006(03):64-69.
[7]张利,张铭琦,邓慧姝,等.北京2022冬奥会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态度[J].建筑学报,2019(01):29-34.
[8]朱志华,龚海杰.大型赛事活动中临时设施建设的组织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6).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