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任设计的范式与实现路径探究

丁少骅,田梦曦

2023-11-10 14:09:00

已关注

摘要:负责任设计通过其输出物对社会、经济、环境及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做出回应,旨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艺术范式,负责任设计的性质和特点还处于发展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设计学科的健康发展。文章探析了设计范式的转换,并研究了负责任设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负责任设计的类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从好的设计师、好的设计过程、好的设计结果方面探究了负责任设计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负责任设计;范式;内涵与外延;实现路径

将责任纳入研究和创新政策及实践中,其目的是恢复公众对科学和创新的信心,通过社会理想的创新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的未来。负责任创新可定义为“一个透明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行动者和创新者相互负责,并着眼于创新过程及其适销产品的道德可接受性、可持续性和社会价值”。负责任创新在研究和创新过程的一开始就将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包括在内,且用明确的价值观对它进行评估,明确它是如何影响健康、幸福、安全、权利、需求、义务或责任等价值的。但是,责任也是一个设计问题,更高层次的设计则是为责任而设计的。对于许多设计从业者和学者来说,设计是造成社会弊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克服这些弊病的最佳途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系列文化形式、进程和社会理解,这些文化形式、进程和社会理解在历史上将“设计”和“制造”的含义区分开来。设计是一种创造更为合理生存方式的行为,设计也必然被人类的道德、伦理与自然生态所约束。为了解决我们目前面临问题的复杂性,设计的边界已经部分扩大,负责任设计的出现是更加进步和积极的议程之一。


一、设计范式的转换


范式被视为“公认的科学成就,在一段时间内为实践者群体提供了模型问题和解决方案”为定位负责任设计的讨论,有必要对设计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并区分过去200年中出现的两种主要的设计范式。第一种范式是“审美或市场驱动的设计”,即在市场经济中,以消费者为主导的设计远远超出了满足人类需求的意图,它寻求创造并不断刺激人类的欲望,并从中获利。它还与工业经济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相联系,这种模式通常是由技术驱动的,它寻求为基本上被动的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第二种范式可以理解为与第一种范式相对立,即“对社会有用的设计”。这种设计由社会变革的力量或社会需求主导,通常(尽管不总是)与社会经济相关,即那些不适合私人盈利的经济领域。在考虑设计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设计倡议中的作用时,在设计的许多目标中提出需要避免消费者的被动性。当人们面临减少消费、更好地保护和分配资源的压力,促进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时,对当前关于设计的作用和责任的讨论其实已超出了帕帕内克和怀特利提出的“对社会有用的设计”的论点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设计范式中,任何专业设计师或设计团队都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提供“负责任的设计”。帕帕内克声称设计是“塑造我们的环境、社会和我们自己的最有力工具”,设计对社会和环境负有责任的理念是帕帕内克的基本主张,他告诫设计师的角色必须根据这一责任进行修改。然而,帕帕内克所宣称的卓越设计没有考虑影响设计生产的权力结构,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环境中,设计师无法控制资源,无法制定和实现自己的议程,因为他们通常交付的设计是服务于市场、股东而非利益相关者或社会的利益。现今,许多设计思想家、设计实践者和理论家正在探索超越上述市场主导的设计范式,研究设计在实现社会创新中的作用和潜力,即以可持续的方式提供“有助于实现社会目标的新想法”。他们致力于创造过程、服务,赋予社区权力,塑造行为,以实现新的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实现他们创造更美好世界的愿望。总的来说,这些趋势旨在将价值驱动活动作为变革的工具来更新设计,证明设计是克服世界挑战的一种手段,这些趋势可归结为“负责任的设计”。设计经历了诸多的变革,但这一过程并不是“新兴的设计”取代了“传统的设计”,事实上通过向不同学科、工作领域的渗透,设计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这在客观上扩展了设计的疆域。“放大了的设计”背后是新的生态系统,这让经典设计有了更为宽广的领域和更为自由的应用空间


二、负责任设计的概念解析


当前的社会挑战给设计学科和设计专业人员带来了压力,要求他们在盈利之外整合目标和成功指标。这些挑战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环境危机、老龄化和人口过剩、人类和技术紧张等。总的来说,这些趋势旨在通过积极参与价值驱动的活动,使设计能够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


(一)负责任设计的内涵与标准


“负责任”与“设计”的结合代表着以一种开放、包容、互动的态度来看待设计的良性发展。将对社会、自然及人类体验的关怀纳入设计的整个过程之中,克服传统设计创新的价值困境,这使得设计成为一种以善为中心的方法论,在这种方法论中,设计师的认知方式成为一种关照社会、环境、伦理等的负责任引导创新的方式。根据概念的内涵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负责任的设计”可定义为所有广泛而异质的设计领域、方法和活动,旨在确定设计的应然状态,它包含三方面的责任:避免伤害的责任,善的责任以及设计过程的负责任治理。面对全球挑战,所有形式的负责任设计最终都反映出需要重新考虑成功设计的标准,以及设计师在实现这一成功方面的责任


对于负责任设计成功的评价,梅勒斯等人提出了相关的标准:用户或社区是否需要此产品或解决方案?设计在文化上是否合适?它是否创造了当地或地区就业机会并发展了新技能?它是否灵活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是否授权社区开发和拥有解决方案等。除此之外,负责任设计的标准还应包括:所有用户是否能从这个设计中获益,同时尊重他们的多样性了吗?解决方案在社会和环境方面是否是可持续的?它是否代表了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体系?负责任设计应该是我们对当今世界挑战的专业态度的改变,责任应该嵌入到严格的纪律中。设计师应该积极响应,而不是仅对工作成果负责。这意味着设计师应该接受复杂现实世界问题中的不确定性,避免采取家长式的立场。设计责任还意味着在其所在的地方行动,也就是说,在他自己的区域内以共同负责和对话的方式行动,遵循对话的伦理规则。总的来说,负责任的设计背后的前提是,有必要重新考虑设计纳入伦理问题的方式,即设计师必须遵守限制其专业活动的道德规范、规则、法规。


(二)负责任设计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指涉在该概念范畴之内的个案。可持续设计、包容性设计、参与性设计和价值敏感设计等设计领域都试图改变设计在社会中的角色,各类设计在实践中也往往会相互交叉、重叠。借鉴“负责任创新”的结合多种社会因素及多学科的综合伦理实践创新框架,可以将这些领域归为“负责任的设计”的范畴。


1.全纳设计


全纳设计、包容性设计、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或面向所有人的设计是一组设计趋势,旨在使设计的产品和服务可供所有人或至少更广泛的用户平等地使用,包容人类的多样性,不受他们的年龄或能力的限制。2012年,布法罗大学包容性设计与环境准入中心的施泰因费尔德和梅塞尔合著的《通用设计——创造包容性环境》一书中提出了八个关键词用来总结通用设计的目标:合身、舒适、觉察、理解、健康、社会融合、个性化、文化适宜性。这些目标并不涉及具体方法,但指明了设计在多个维度所应努力的方向。


2.协同设计/参与式设计


参与式设计和协同设计方法是一种广泛寻求将所有相关利益相关者纳入设计过程的设计趋势,旨在实现相关者的平等权利。这类型的设计特点是集思广益、协作和迭代,迭代指一遍又一遍地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想法来完善设计并达到理想的最终目标。


3.社会设计/社会责任设计


社会责任设计、社会设计等关注的核心更侧重于社会问题。社会设计通常可以追溯到帕帕内克、怀特利和马戈林,尤其是帕帕内克的书《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对社会负责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同样的原则,并进一步扩展了这一原则,因为它意味着设计师不仅应该为社会变化而设计,而且最终应该对其创作的社会影响负责。社会责任设计通常寻求整合可持续性、普及性和参与性设计的原则,因为所有这些方法都被视为社会变革的组成部分。


4.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设计是设计学科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就工业和人类行为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担忧,许多学科以及它们之间的设计成为讨论的中心。虽然人们认识到工业为社会带来了重要的利益,但它也产生了诸如自然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社会不平等的负面后果。为了从设计角度应对这些问题,首先出现了减少这些负面影响的方法,最近又出现了在社会和环境方面创造价值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生态效率、可持续产品服务系统、可持续性设计和最近的循环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持续设计已经超越了设计的范畴,成为一种宏观战略思维,是绿色设计或生态设计理念的现代演化


5.价值敏感设计


价值敏感设计是弗里德曼开发的一个设计框架,旨在以系统的方式将人的价值纳入新技术的开发,尤其是在信息系统设计和人机交互领域。价值敏感设计拥有前摄、互动、迭代和关涉利益相关者等显著特质。对价值敏感的设计框架强调方法,并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已定义的正式方法论基础上。价值敏感设计使用迭代设计过程,采用三方调查:概念、经验和技术,以及一系列设计行动,致力于使新技术和利益相关者的文化生活形式中嵌入的人类价值可见并加以管理。


三、负责任设计的实现路径


(一)好的设计师:教育培养


在设计思维中,设计表现为“隐性知识”“设计师式的认识方式”“设计师意识和能力的特殊知识形式”,是直觉和理性的调和,包含创造性和逻辑性等。设计师被视为是理论与实践、人与材料、客观与主观条件的枢纽。设计师也是“增值者”,他们通过美观的造型、改进的可用性、增强的用户体验、更低的制造成本、更高的期望值等来提高产品的感知或市场价值。负责任的设计师可成为向善的力量,可以人性化的方式将技术融入我们的生活,努力在人与他们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系。但是,是什么让设计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答案是优质的设计教育。首先要提高未来设计师对负责任设计价值的认识,培养其责任感。其次,创新教育方式,加强负责任设计的教育。21世纪的设计教育需要培养学生新的能力和技能,包括以更复杂的方式进行产品和系统设计的能力提升。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更多地了解社会需求,他们还需要更扎实的社会学、心理学和公共政策背景,学习如何同时解决环境、材料和社会问题,了解社会责任设计工作的必要性和后果。因此,设计教育需要以培养负责任的优秀设计师为主要任务与目标,不断完善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的教育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新时代的设计师。第三,设计师应加强自我教育,与时俱进,自觉将责任意识与设计行为结合起来,自觉践行负责任设计。


(二)好的设计过程:协作协商


历史上,设计过程由不同的模型表示,如在思辨设计、批判性设计和虚构设计等领域出现了新的表达和指导设计过程的方法,其中一些比其他更规范,一些非常详细,而另一些则更抽象地描述了该过程。然而,传统的设计观点仍然有效,并在工业和独立实践中广泛使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生成和信息搜索构成了设计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创造性设计的本质是在信息、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形成互动。这些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最终设计结果指明了路线,并反映了设计团队的思维过程。社会、环境、政治和文化趋势影响了人工制品的设计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当在设计过程中追求社会和环境目标时,现在考虑了更多超出经济效益的标准,但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与仅以经济目标为动机的传统方法的阶段和逻辑相同。例如,当产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设计时,通常的方法是从可持续设计领域引入原则和考虑因素,并在设计过程开始时理想地注入这些原则和考虑因素。负责任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体现出透明度和针对性。透明度的方向应确保考虑到所有可能的行动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以建立一个确定干预领域(机会)的环境。这些行动者之间所有可能的关系都应加以规划,并应预见到任何潜在的冲突,这些参与者和涉众将参与解决方案。相关性是指根据界定责任设计(如可持续性、包容性、适用性、安全性等)的领域定义的一组标准,评估所构建环境的目的和相关性,具体取决于每种情况。如在现阶段,不仅应根据经济问题,还应从社会和环境角度评估设计所处环境的相关性。


(三)好的设计结果回应高层次需求


设计师最终的目标是改变行为,通过他们的设计方案,设计师旨在通过不同的机制改变用户行为,例如邀请或诱惑(如公共场所的指示牌)、抑制和胁迫(如我们车上的强制安全带)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即行为改变)是设计的直接影响。然而,设计不仅对用户有直接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和环境系统也有直接影响。设计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硬影响指因纳入技术而显露出的可观察到的风险/收益相关的量化影响;软影响指由于技术的结合而产生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分配、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或社会身份的微妙变化。就设计的最终结果而言,足够好的设计师并非无所不能。优秀的设计师只能对社会挑战作出反应,而不是对其负责,他们会利用现有资源(包括人力和社会资本)与社会行动者合作,找到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社会目标的方法。他们以有效的方式开展工作,共同设计“基础设施”流程,涉及来自不同社区、学科和部门的个人和组织。这些共同设计过程的重要产出不限于作为最终产出交付的产品、系统、服务和环境,这些最终产出旨在实现社会效益,对用户产生影响。设计师可以寻求评估设计解决方案如何影响直接用户行为以及它们在整个系统中产生的硬影响和软影响,以此作为一种手段,决定是否有责任维护当前的设计、加速、调整、更改、修复、重新考虑,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阻止它。最终呈现出科学合理趋于完善的设计,以回应社会、环境与人的高层次需求,实现社会创新,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满足用户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结语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行为,是人类生存并与大自然共生得最早的本能,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社会关系进化的智慧。随着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因素社会环境的转型,物质化的设计环境已经转向了“非物质社会”。负责任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范式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负责任的设计旨在开发符合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文化需求等的创新,与其他设计范式相比较,负责任设计倡导优质、健康的设计行为,并且将那些仅仅在知识层面、语言层面讨论利益相关者之间伦理关系的文字和主张转变为设计的需求。作为一种创新方式,负责任设计还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地方,在开展新的设计中也面临许多的挑战,如新的设计项目需要纳入哪些新的责任维度(例如环境、伦理问题等相关性和透明度),哪些参与者需要对设计的哪些要素负责,需要创建哪些设计工具来调节和促进负责任设计等,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主题。

注释

①Von Schomberg R.Towards 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security technologies fields [M]. Luxembourg: Publication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11:9.

晏萍.负责任创新、价值设计与人工智能伦理——访范··霍文教授[J].哲学动态,2020(09):121-127.

③ThomasS.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④Adam ThorpeLorraine Gamman. Design with society:why socially responsive design is good enough [J]. CoDesign,September–December 2011,7(3-4):217-230.

⑤Papanek V.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M].London:Thames and Hudson,2019.

娄永琪.设计的疆域拓展与范式转型[J].时代建筑,2017(1):11-15.

⑦Ricardo J. Hernandez,Julian Goñi. Responsible Design for Sustainable Innovation:Towards an Extended Design Process[J]. Processes,2020,8(12):1574.

GavinMelles,Iande Vere,VanjaMisic. Socially responsible design:Thinking beyond the triple bottom line to socially responsive and sustainable product design [J]. CoDesign,2011(7):143-154.

⑨〔加里格尔茨.阙天舒编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J].比较政治学前沿2014(1):273-296.

王国胜.设计范式的突破[J].设计,2015(18):69-73.

刘宝杰.价值敏感设计方法探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37(02):94-98.

安丛,李洪海.设计的价值、范式及知识:社会设计语境下的设计生态转向[J].工业工程设计,2021(6):23-28.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