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两款文献计量工具,对2001—2021年期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所发表的动态图形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该领域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得出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视觉语言、新媒体传播、信息可视化、MG动画和交互设计等方向。
关键词:动态图形;信息传播;知识图谱
新媒体语境下公众审美观念、行为习惯和情感需求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同时,图形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符号语言表达能力。将图形结合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绎,使得原有的视觉元素变得具视觉冲击力与情感引导力,能够快速与受众建立情感交流,实现信息传播价值的有效提升。因此,结合计量化软件建立可视化知识图谱,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后续该领域的设计研究提供便利。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输入“动态图形”“动态设计”“MG动画”,时间跨度为2001—2021年选取精准匹配进行检索,经筛选后将965篇文献作为有效数据来源。首先,在CNKI生成发文计量图谱,得出不同年份的发文数量与态势。其次,将已筛选数据导出为Refworks格式,并导入Citespace软件中生成发文作者、机构、时间和关键词突现的可视化图谱,分析该领域中的研究历程、研究团队及作者合作情况。最后,结合VOSviewer软件,将数据中具有高度相似的对象之间形成节点,分析该领域国内学者们的整体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二、动态图形信息传播发展概况
首先,从近20年发文态势可见,动态图形的研究热度持续增长。其中,2001—2006年发文量200篇左右;2007—2014年发文量420篇左右;2014—2021年达到峰值540篇。研究发现该态势与新媒体发展具有直接关系,媒体技术和媒体环境的快速发展,使图形设计具有符号化、篇幅小、节奏快和信息密度高等特征,结合新媒体的开放性、广泛性、交互性和复合性等优势,实现信息传达的高效传播。可见,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热度递增,并从单一技术性理论过渡到多元化创新应用,一定程度上源于媒体技术为动态图形设计与传播带来新的表现形式与传播途径。
其次,该领域研究者处于上升趋势,发文量排名较前的研究机构和作者之间存在较强关联。据研究者发文量排序:李濯缨5篇、安娜4篇、孙梦灿4篇、周鹏3篇、李潇3篇、姜在新3篇等。核心合作团队有:安娜、刘健、曾嵘研究团队,主要对文化视觉符号做出了研究,并对动态图形在应用载体上做出创新应用。以孙梦灿、陈艳、郑园研究团队,主要对动态图形设计中的转喻和隐喻进行研究,并探究在新媒体中的运用表达。可见,该领域头部研究者主要以高校学者为主,合作关系呈现出以单位为主的小集中和大分散特征。
最后,该领域研究机构之间的学科属性差距不大,学科中实力领先的高校,成为推动该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Citespace软件选择Node Type面板中的“institution”,将“Years Per Slice”数值设为1,得到机构共现知识图谱。研究发现,部分发文机构合作相对密切,如湖北美术学院和武昌理工学院,说明地理位置是影响机构之间合作的重要因素。其中,同地区的不同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同机构的不同作者之间存在合作、跨地域的机构与跨学科的作者之间合作微弱。此外,发文较多的机构为鲁迅美术学院14篇、江南大学设计学院10篇、成都大学8篇、四川美术学院7篇、齐齐哈尔大学5篇等。可见,上述院校以前瞻性视角,为动态图形领域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推进作用。例如,成都大学的阿缨艺术工作室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协同动画设计领域前沿问题与热点,探索科研转化、数据共享和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实现高效率、高水平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三、动态图形信息传播发展脉络
通过Citespace控制面板中的Burstness功能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图1)。将该领域中主要发展脉络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年至2014年,此阶段作为该领域的起步阶段,此时动态图形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第二阶段为2015年至2018年,该阶段的关键词突变为动态图形、动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为该领域的探索阶段,基于网络技术、社会经济和审美价值等多方面的变迁,该领域的研究重心转移到对图形视觉语言的探讨与应用方面,以满足公众多元化的情感需求。第三阶段为2018年以后的研究,此阶段中新媒体语境的置入,使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形成质的飞跃,研究热点主要是围绕交互形态设计、新媒体广告、动态海报、媒介融合和传播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四、动态图形信息传播研究热点
(一)新媒体为该领域发展提供条件
在多篇文章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则可断定为该领域内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依据关键词频次排序:动态图形(132)、动态图形设计(50)、新媒体(39)、动态设计(33)、视觉传达设计(21)、图像与图形(14)、MG动画(11)、新媒体时代(10)、数字媒体(9)等。通过对高低频关键词的亲疏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新媒体为动态图形设计提供了视觉性、互动性和感知性的传播优势。动态图形设计融合了新媒体技术手段,采用图形动态运动变化来创造视觉焦点;采用音频、动画和媒体装置来调动受众情感;采用运动变化节奏来引导受众感知。因此,多元化的融合设计为该领域创新发展提供成熟条件,并由此产生MG动画、数字媒体和动态海报等相关研究热点与分支。
(二)可视化图谱归纳主要议题
通过计量化软件VOSviewer对主要关键词进行聚类,可清晰得出研究领域中的主题结构和研究热点内容(图2)。首先,动态图形的节点圆环的直径最大,直径的颜色域块较深,这表明其研究热度较高且研究时间较早。其次,动态设计、动态图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等节点的圆环直径相对较大,这表明近年来相关研究围绕这一领域中的不同分支进行研究。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动态海报、视觉语言、MG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对象所形成的节点虽小范围显现,整体也形成了一定的词频共现,并且偏向于2018年后的色系,这意味着该领域未来的新的研究方向。经数据分析后将主要聚类中心归纳为“动态图形设计”“新媒体”“MG动画”主要议题。
动态图形设计是随时间流动而改变形态的设计,即通过传统图形设计中的文字、色彩和构图等元素,融合影视、声音和艺术装置等媒介,实现视听语言与信息传播的有效提升。因此,动态图形设计是静态图形在新媒介语境下的延伸设计,具有表现形式多元化、信息传递迅速化、图形语言趣味化和受众范围普遍化等显著特征。通过图形的动态演绎引导画面的节奏韵律,使得画面中所包含的故事、概念、介绍等信息得到有效传播。从研究热点内容来看,较多集中在对动态图形视觉语言要素的研究上。从动态图形信息传达理论、技术和案例层面,论述其传达方式、传达特性和视觉感受中的表现形式,并结合其空间性、时间性、运动性、时代性和独特性等特征进行设计实践,提出动态图形的传播优势和应用价值。
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传达能力和视听感受,能在短时间内吸引用户的关注度,更符合受众群体获取信息的主流形式。因此,动态图形设计立足于空间与时间基础之上,将图形设计融入新媒体语境进行动态化演绎,赋予传统静态图形新的视觉张力和叙事能力,实现传播效果和传播价值的有效提升。从研究热点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将新媒体特性与图形创意进行融合设计的研究。将新媒体语境下动态化、立体化、互动化、虚拟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等方面特征,结合受众的感知情感体验进行设计实践,完善语义表达与情感沟通的传播价值。
MG动画设计应用。随着文娱产业的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升,传统单帧图像形式,已无法满足受众碎片化获取信息的需求。同时,MG动画具有篇幅短小精悍、趣味与时效性相结合、创作成本低、大众参与度高、传播效率高和受众与应用范围广等特征。从研究热点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艺术语言表现和传播价值走向的研究方面。将动态图形融合动画、图形、色彩等艺术元素,结合叙事结构和信息传达特点,使图形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促进传播等特征,促进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所传达的知识体量。
五、动态图形信息传播演进路径与发展趋势
(一)关键词的路径分析
通过梳理动态图形设计发展脉络与发展趋势,得出高低频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和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关键词路径划分为三条发展路径。可见,动态图形设计发展脉络与信息技术、受众习惯和审美需求等方面的变化紧密相关,其研究视角趋于多维化,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特征。
第一条路径为新媒体—动态图形—视觉表现—用户感知的路径研究,学者们主要围绕媒介融合设计进行相关探讨。基于新媒体语境下动态图形与色彩、声音、文字等视知觉相结合,其图形运动方式传递讯息、运动过程引导视觉方向、运动速度表现画面节奏等特点,可以充分让受众接收到图形所传达出的认知和情感信息。
第二条路径为动态图形—设计方法—受众需求—传播效果的路径研究,学者们主要围绕创意表现和用户需求进行相关探讨。动态图形设计依据时间轴进行动态演绎,建立空间形态的情感表述,结合动态规律、图形创意、色彩情感和空间构图等方面刺激受众感知,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观念,增进受众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情感的体验,提升视觉信息传播效果。
第三条路径为动画—视觉表现—交互设计—信息传播的路径研究,学者们主要围绕MG动画如何高效传播信息进行相关探讨。新媒体语境下动画本体具有拟动性、拟在性和拟构性的特征,并通过动态展现张力效果、文字层次传达信息、色彩辅助表意、造型升华形象、构图丰富画面、景别进行多样呈现主题,使得动态图形设计具有视觉传播、互动传播和信息传播等优势。
(二)关键词时区路径与趋势分析
关键词时区图也称为主题路径图,将关键词加入时间因素进行分析,可清晰得出不同的关键词与时间阶段之间存在的隐性关联和发展趋势。将已筛选文献的Refworks格式导入Citespace软件中进行分析,得出动态图形设计领域的主题路径图(图3)。由于关键词采集时间为2001年至2021年,因此首次在2001年出现的动态图形、图形符号、动态化和图像与图形等关键词,并不代表这几个关键词之前没有研究热度,而是在这些关键词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信息可视化、动态表达和媒介融合等方面的探讨研究。
通过分析关键词时区路径发展趋势,可清晰看出动态图形发展态势。其中,2001年—2014年该领域研究正在探索多学科交叉的发展路径,研究对象从信息可视化转变为视觉语言的研究,并结合动画和交互设计等设计方法进行图形视觉语言表现。2015年—2018年研究热点从创意图形、信息传达、新媒体广告转向MG动画、媒介融合和交互形态设计。其主要受信息传递速度、受众审美意识、接收信息方式等方面转变的影响。2018年之后,基于多媒介互融的语境下,动态图形设计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并且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片头、界面交互设计、互动装置、商业广告、网络表情符号、品牌形象宣传等领域。
从时区路径分析可以得出,未来动态图形与媒介进行深入融合设计,将使原有图形视觉语言具有视觉张力和深层次的叙事能力。同时,动态图形发展历程与数字媒体技术密切相关,是由媒体技术结合图形设计创作出的综合性视觉语言,具有视觉动态感知、平面空间延伸、互动情感体验的多维视觉设计。
六、总结与展望
基于文献计量的知识图谱分析,对动态图形领域的发文态势、机构合作、作者合作、关键词突现和热点词聚类等内容进行梳理,分析该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发现:1.近年来国内动态图形设计的发文量逐步提升,但整体发文质量还有更大进步空间。通过分析高质量发文作者和机构,发现其学科背景差距不大,并以学科实力较强高校为主,合作关系呈现出小集中和大分散的特征。2.通过关键词突现和热点词聚类分析,将动态图形发展脉络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作为起步阶段,动态图形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第二阶段作为探索阶段,更加注重对图形视觉语言表现的探讨和应用研究;第三个阶段作为发展阶段,媒介技术为动态图形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可行条件,并快速衍生出MG动画、动态海报、交互设计和新媒体广告等研究热点方向。3.通过关键词的演进路径与发展趋势分析,得出动态图形演进路径与信息技术、受众的行为习惯和审美需求等方面的变化紧密相关,其研究视角趋于多维化,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特征。因此,未来可在动态标志设计、动态交互设计、MG动画和虚拟仿真技术等诸多前沿领域做进一步探讨。同时,在科技的助推下,动态图形研究领域将会与新媒介结合进行不同的革新与创作,或许视觉和听觉或其他感官元素的融入,使受众有更加多维度和立体化的感受,动态图形设计将在未来信息传播中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瑶族服饰文化在旅游文创产品中创造性转化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18BMZ138);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瑶族节日文化与新媒体互嵌式的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CSW2022334)
参考文献:
[1]朱永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符号与语言[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1):58-62.
[2]李濯缨.论新媒体传播语境下图形动画视听语言特征[J].当代电影,2018(08):171-173.
[3]安娜,刘健.辽海文化视觉符号的动态设计研究[J].戏剧之家,2019(26):117-119.
[4]孙梦灿,郑园.动态设计中的转喻与隐喻初探[J].美术大观,2019(09):132-133.
[5]龚毅.艺术设计中动态图形信息的传达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18):211-214.
[6]黄炜杰,汪泓.汉字七体动态化字体设计[J].装饰,2020(06):63.
[7]王艺茹.新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评《新媒体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02):97-98.
[8]严琰.“微时代”的MG动画网络传播[J].传媒,2017(07):78-81.
[9]李鹏.新媒体语境下数字技术对传统动画的解构——兼与武小锋先生商榷[J].装饰,2020(06):106-109.
[10]刘翠林.新媒体语境下标志的动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08):233-238.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