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下沉浸式商业空间设计的趋势及应用研究

刘宇,徐子荃

2023-11-13 12:44:00

已关注

要:随着智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以及体验经济的到来,人们的消费方式及需求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商业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智媒体与商业深度融合的态势,创造沉浸式商业空间体验,引发受众在空间中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其参与感、互动感和体验感,并最终升级营销策略促进消费。文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沉浸式商业空间设计的关键要素,如声光电互动、全息影像、VR、AR、MR、XR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场景、情境、感官等元素的融合。最后,通过对沉浸式商业空间设计应用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智媒时代下未来沉浸式商业空间设计的展望和建议。


词:智媒体;体验经济;沉浸式;商业空间设计;空间消费


智媒体(Intelligent Media)是一种结合人工智能(AI)和媒体的概念它指的是利用AI技术来增强、优化和改善媒体内容和媒体交互的方式。智媒体可以应用于各种媒体形式,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智媒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智能化和媒体技术的融合,以及互联网和数字化媒体的发展。在学术界和商业领域,很多人都在探索和研究智媒体的概念和应用。智媒体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2003年,由美国科技专家Paul Saffo提出。他认为,未来的媒体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并能够适应用户的需求和兴趣,同时也能够根据用户的反馈来不断改进和优化。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王鹏教授和其他研究人员提出了“智媒体技术与应用”这一研究方向,旨在通过智媒体技术来构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在商业领域,很多企业开始将智媒体应用于营销、广告、客户服务等方面,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媒体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从数据采集和分析到内容推荐和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智媒体的起源是多方面的,其发展也是不断演变和完善的。


在智媒时代下,智能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随着消费者对购物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沉浸式商业空间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沉浸式商业空间将科技元素与空间设计融为一体,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新型的交互技术来感受商品和品牌,从而提升购物体验和消费满意度。体验经济下的沉浸式商业空间重视身体感受、情感和想象等感性维度,沉浸式、互动性、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审美感受在消费过程中得到重视。而在沉浸式体验的形成过程中,智媒体又能够充分调动人感性维度的部分内容,在消费过程中又增加多感官共同参与的附加体验,为当代消费领域构建出一种可以激发当代人知觉体验的审美空间。


一、智媒时代下的体验型消费模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媒体的出现从多个维度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由单纯地对商品的消费欲望,转变为对商品所处空间的消费意识。商业空间对互动式、沉浸式消费的关注使得商业空间自身逐渐成为被消费、被关注的“商品”。在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合著的《体验经济》中指出,商业空间本身已成为“商品”。体验经济下的设计核心已从物质体验转向人的情感体验,针对不同的目标客群,商铺设计出能够引起好的情感体验的空间才会赢得市场。体验经济指出人们消费的对象不仅仅是针对商品本身,更多的是针对商品所提供的服务或象征意义,从而反映出人类的消费行为和心理正在进入一种更高级的形式。创造具有主题化、情景化和公众参与度的空间消费是打造沉浸式商业空间的重要策略。通过营造与日常不同的空间主题和引人入胜的叙事场景,触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参与度,从而获得消费者对沉浸式商业空间文化的认同和情感共鸣。因此,“空间消费”对商业空间的人性化与多元化、开放性与互动性具有更高的需求。而智媒体则是通过整合多种媒体形式、数据、技术等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体验。因此,体验经济可以支撑智媒体应用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者需求的驱动。体验经济的核心是消费者对消费体验的需求和追求,而智媒体则是通过整合多种媒体形式、数据、技术等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体验。因此,消费者对于更好的消费体验的追求,可以推动智媒体应用的发展。


2.个性化服务的实现。体验经济强调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而智媒体则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实现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匹配和满足。


3.情感共鸣和参与感的提升。体验经济注重消费者情感体验的共鸣和参与感的提升,而智媒体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互动化、更具沉浸感的消费体验,从而提高其情感共鸣和参与感。


4.提高品牌价值和客户满意度。通过智媒体的应用,企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丰富化的消费体验,从而提高其品牌价值和客户满意度,促进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和二次购买率。


综上研究,理论的迭代升级促进了传统商业模式的转变,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指导,即以消费者在商业空间中的体验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实体商业空间需要进行空间结构的升级。在构建沉浸式商业空间时,需要考虑信息传递模式是否符合顾客的心理需求,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提高互动空间的体验性。智媒体具有灵活性和多元性,使其本身的空间与现实空间相交融合成为新的混合空间。


二、智媒时代下传统商业空间向沉浸式商业空间转变必然趋势


(一)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导致消费模式的转变


由数字经济支撑形成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有力地推动着消费市场升级。随着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正不断拓展社会消费新领域,线上消费的趋势发展迅猛,对线下消费的传统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线下消费已经处在不变则亡的状态。随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逐渐升级,商业空间整体向沉浸式的特点转变。实体商业空间是承载人们进行各类消费行为和活动的载体,线下实体商品及消费空间所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是线上消费所无法替代的。


随着消费方式的改变,消费者对商业空间环境的要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顾客的服务体验和空间感受的满意程度是商业项目受欢迎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方面的满意度会对顾客的忠诚度和购买次数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商业空间的收入产生影响。当前消费者购物的主要动机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购买商品,而是追求通过消费所获得的心理享受和感官愉悦。因此,传统商业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商业特色化发展和消费者多元化消费的需求。将商业融入多元化的体验消费模式中,成为传统商业空间重新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二)智媒时代下沉浸式商业空间新商业模式的需求


在体验经济中,商品仅仅是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产生消费行为的载体。随着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商品本身以及消费过程中所带来的沉浸感及体验感,正是这种无法接触到的“体验”,才是实体经济无法被替代的根本原因。


1.智媒时代下空间展示的科技性


在智媒时代,沉浸式商业空间的展示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店铺和中岛柜台的堆叠式陈列方式,而是向更加科技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多样的智媒体技术,如声光电互动、全息影像、VR、AR、MR和XR等,为沉浸式商业空间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和可能性。目前,沉浸式商业空间趋向于艺术化和主题化的发展,从单纯满足购物需求的商业展示向多元化的商业空间发展。其中,多元化的商业空间又包括静态空间展示和动态空间展示,动态空间展示又分为注重通过展示表演行为模糊网络活动边界的场景式,消费者亲自动手体验和感受产品的操作式,以及利用互动艺术使消费者参与其中的交互式等。智媒体对科技有着很强的依赖性,随着科技的升级,智媒体带给人们的体验也在不断升级,将商品与沉浸式商业空间与智媒体相结合,实现将“艺术+科技+商业”的多元化模式提供给消费者。


武汉K11购物艺术中心以“自然与未来”为主题,打造了一个名为“Urban Farm(都市农庄)”的互动装置,其设计灵感源于一个类似时空胶囊的装置。户外的灯光装置则以纸飞机为灵感,营造出“追光寻梦”的体验(图1)。该装置通过三种不同的灯光模式,提供了“可互动,可呼吸”的感官体验。通过集合太空舱、霓虹灯管、水珠和波浪线等元素的BOTANIC KEY(生态点),消费者可以感受到一个新纪元的神奇体验,从而体现连接自然和未来的概念。“Urban Farm”并不是一种盈利的互动装置,而是让人们通过室内生态互动体验种植区还原了具有独特趣味的自然生活,从形、声、闻、味、触升级全新生活感受,以此来体现武汉K11所倡导的节能减排与环保生活理念。通过如“Urban Farm”此类非营利的互动装置赋予了商业空间新的想象和维度,不仅能够体现商业空间的主题与理念,且有着成为“网红打卡地”的潜质,迎合消费者的好奇心,吸引客流,促进消费行为的发生。


2.智媒时代下信息传递的多元性


现代的沉浸式商业空间越来越多,不再是简单的空间改造和升级,而是通过运用数字化、人机互动、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传统商业空间中打造一个融合艺术、科技和商业的体验空间。通过将智媒体技术融入空间和商品中,实现与顾客的双向互动,让消费者在空间中感知、体验和接收信息,创造出具有真实感的体验空间。例如,VOGUE·BVLGARI“宝石·宝格丽珠宝时装展览空间(2,设计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艺术装置打造商业空间,打破了原有的空间和装饰限制,模糊了真实和虚拟之间的边界,增强了观众在这种虚实交融的空间中的体验感。裸眼3D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让展示空间呈现出科技感十足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也融入了文化艺术元素。成都太古里街头这块3D大屏很多人都不陌生,自2020年10月开始运用这项高新技术控制这块3D巨幕与另一方超高清“双屏联动”,吸引了大量人群前来打卡围观(图3)LED大屏+裸眼3D技术,给人一种极其逼真、高沉浸度的视觉感官体验,使众多品牌及产业拥有了更丰富的广告投放需求和形式。


三、智媒时代下沉浸式商业空间设计创新模式


(一)创造空间互动:从信息单向接收到智能多向交互


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是信息传递的两种形式。单向传递是指缺乏反馈和互动机制的信息传递,信息源发出信息,通过传递途径到达接收者,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在单向传递中,只有简单的“发送”和“接收”两个环节。在现实生活中,纯粹的单向传递并不常见,因为人们的信息传递活动通常都是双向和互动的。在传统商业空间中,消费者与空间之间的信息传递也属于双向性和互动性较弱的形式,缺乏反馈和互动机制。而智媒体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能够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及较强的互动性。通过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增强了信息传递的趣味性和艺术活动的内容。这种结合能够使沉浸式商业空间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关系,使消费者可以通过身体移动、直接接触等方式与商品进行互动,并利用智媒体的强烈视觉冲击力来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京东之家通州万达店在入口处设有人脸识别仪,顾客不仅可以通过刷脸注册会员,还可以为消费者定制如“夜猫子”等个性化标签;在收银台消费者还可以使用智能体感仪为自己匹配个性化产品(图4)。在具体技术实现上,将动态人像识别系统结合前端部署智能抓拍摄像头、智能抓拍POS机、自动采集机器人、AI智能显示屏等设备,实现商场对消费者的“人脸+人体”数据、互动体验数据的获取。对于消费者来说,云端实时处理的海量数据即时呈现在眼前,能够提升他们的个性化消费体验。同时,云端也完成了与现有商业空间运营系统的数据对接,最终将精准的购物服务与丰富的增值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此外,商业空间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大量商品的特征、人员的数字痕迹、信息和基础数据等进行学习与分析,实现管理模式的更新。


在银泰的家居概念店“HomeTimes家时代”,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屏幕切换样板间产生瞬间的沉浸体验感(图5)。在传统消费模式中,消费者通常只能通过静态的产品或图片来进行产品浏览,这种单向的、静态的展示方式往往不足以让消费者准确地了解产品尺寸以及是否适合摆放在家中。而“Home Times家时代”则应用增强现实技术,将产品以3D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从多个角度展示产品的细节信息,使消费者可以与产品互动并直观地观察产品在家中摆放的效果,从而更加清楚地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因此,在产品展示中应用增强现实技术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商品信息,而且还可以更好地迎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


(二)丰富多元空间:从空间直接接触到场境动态变换


目前,我们与空间接触的方式主要是直接在场,但随着智媒体的兴起,通过这些新媒介接触空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解放的速度》一书中,维利里奥提到,我们以往感受空间的方式是以身体所处的区域为基准的,越接近身体感受越强。时间感也是如此,它是建立在某种“本地化”感受的基础上,我们所处空间的形态变化往往是对时间流逝最直观的感受。我们感到“远”,只是因为它在现实中与我们的距离远。然而,现今对于空间的感知将不仅限于物理距离,而是用于视觉、听觉等感官。因此,在新的媒介环境中,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和思考“远”和“近”的关系。智媒体可以通过创造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和感官体验,将静态的空间转化为动态的空间。通过设备和灯光系统的控制,沉浸式商业空间内部的设计可以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同时,互联网技术甚至VR、AR、MR等技术也可以利用消费者的感官进入虚实交错的场景,营造出多元化的感知体验,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旧金山的“New Nature”数字生物乐园现场由三面LED屏组成沉浸式环幕投影,不断播放着由艺术家Marpi创作的新式水下植物,利用互动投影和Kinect多人动态捕捉体感技术,观众的动作被捕捉并与屏幕中的画面互动,此外,展览中心还展示着由LED屏幕组成的“数字之树”,地面铺设的交互地毯,则会随着观众的步伐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展览通过总计13块互动屏幕,向观众展示着各种水下植物的形态,观众可以与这些“植物”进行互动,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实现与屏幕的互动。这些结合了视觉、听觉和交互的艺术装置,能够为商业空间设计提供新的创意(图6)。ALIENWARE外星人×摩登天空新品发布会中的多媒体通道作品《临界》,以点线面的冲撞、叠加、减缺等变化,将创作的过程加以寓意和表现,这些神奇的转变不断地迷惑和吸引人们的感官,打破了生理与心理的界限,从而增强人们对未知的新体验。(图7)


(三)催生空间消费从商品的消费到空间的消费


“空间消费”除了常规的消费方式外,还包括了橱窗购物“window shopping”的概念。关于“空间消费”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它是关于空间的实践研究,涵盖了客观世界中人们在空间中的消费行为和活动,以及在主观世界中对空间的感受和想象,还包括隐喻空间、现实空间、话语空间和内在空间之间相关的叙述和体验。空间消费可以分为偏物质性的空间消费和偏非物质性的空间消费。物质性空间消费更偏向于占有、体验和感受空间,而非物质性空间消费则更偏向于空间赋予的价值和内涵。


通过智媒体的介入,可以更好地将物质性空间消费和沉浸式商业空间相结合,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人们在空间消费中可以感受到商品的特性,并通过与商品的互动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到人与物的互动行为。耐克(Nike)在南京东路001店和淮海中路体验店,同时呈现“Pegasus 38领悟你的快”互动体验,消费者可在店铺通过沉浸式跑步体验,挑战自己的配速,同时也可以选择和朋友一起同场竞技。


而通过智媒体来呈现一些作品、品牌或者空间的内涵及思想,是智媒体将非物质性空间消费与沉浸式商业空间相结合的另一大重点。耐克上海001打造了一个沉浸式体验店,让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感受品牌蕴含的创新文化。在店内设计了一个House of Innovation穹顶互动气象站,在这里顾客将变成好奇的探险者,穿行在虚拟的自然空间中体验极端天气的变换。在穹顶之外,本地的天气数据也会配合真实的动态视觉实时反馈在屏幕上,让用户可以沉浸在不同的天气环境中,感受耐克新科技的力量。当用户靠近场景中的Climate Chamber(气候箱)时,场景中的天气实时改变,对应的产品灵感与相关信息弹出。像游戏体验一般将浏览过的产品收集起来,增加互动的乐趣。在体验结束时,用户可以下载身体扫描创建的循环动画作为可分享的内容(图8)


、结语


在智媒时代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且传递多维度的信息,沉浸式商业空间需要进行多维度的设计。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不仅关注自身的外貌,更关注消费的方方面面。未来的沉浸式商业空间应该更贴近年轻人的心理,与传统商业空间相比,它更加需要获得年轻人的认可。在设计沉浸式商业空间时,应该更贴近新思想、新潮流。消费者会更多地在线下消费过程中寻求体验感和乐趣,因此为了提高沉浸式商业空间的受众满意度,需要打造一个多维度的商业空间,从思想内涵的深度、艺术元素的丰富性、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等方面入手,营造沉浸式体验,实施营销策略,刺激消费。

参考文献

[1]白雪竹.互动艺术创新思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陈玲.新媒体艺术史纲:走向整合的旅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曹增节.网络美学[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4]杜仕勇.受众视听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5]张海琳.消费社会视角下新媒体技术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01):60-62.

[6]王之纲,石田,朱笑尘.基于工业遗址场所精神的新媒体空间设计——以首钢工业遗址“科幻世”科技艺术概念展为例[J].装饰,2021(09):88-91.

[7]王晓慧,解丽君.设计情感视角下的空间消费——以商业空间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7(11):73-75.

[8]朱志艳.基于新媒体艺术的商业空间互联式设计[J].艺术品鉴,2020(11):197-198.

[9]王辰.动态人像识别系统在商业综合体中的应用[J].现代信息科技,2020,4(15):92-94+97.

[10]程学旗,靳小龙,王元卓,.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14,25(09):1889-1908.

[11]马平.基于空间情节的新媒体艺术介入历史街区设计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21.

[12]陈兆倩.城市历史街区的“空间消费”研究——以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03):201-202.

[13]张巍.探索戏剧舞台的“IP时代”[J].中国戏剧,2021(01):89-90.

[14]张巍.舞随世运 守正创新——天津原创舞剧发展刍议[J].戏剧文学,2022(08):101-104.

[15]邓天白.智媒城市:身体与空间的境域再连接[J].探索与争鸣,2022(10):147-155+180.

[16]杨丽娜.数字技术赋能沈阳文化产业开启智媒时代品牌建设新征程[C]//第十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790-792.

[17]陈诗涵.智媒语境下语言文化传播的场域及空间传达探析[J].文化产业,2022(26):166-168.

[18]高宪春.主体·核心·渠道·表征·规则——论智媒技术对信息传播的影响[J].编辑之友,2022(05):54-59.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