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肖像画是人物画的一个分支,通常为委托定制,描绘对象多为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物。在我国,虽然在南北朝时期的寺庙殿堂中早就有悬挂刺绣佛像的做法,但真正开启肖像刺绣之先河的是1874 年出生于江苏吴县的沈寿。1911 年,沈寿创作的《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获意大利万国博览会优等奖,并被授予“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之卓越奖凭”,这使苏绣在国际上声名鹊起。此后,在一代代苏绣艺术家的探索下,苏绣人物肖像作品逐渐成为我国国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拿破仑鼻烟盒 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17 世纪末之前,我国传统的肖像画通常用于举行祭奠仪式和典礼的场所。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这时期的肖像画不专注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而注重“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用。从清代大量帝后肖像来看,肖像画多为程式化表达,以彰显帝王威严。自康熙时期起到雍正、乾隆时期,帝王肖像逐步摆脱前期的程式化效果,向娱乐化、虚拟化、想象化的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物的个性和心理状态。自此,肖像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被瞻仰转向树典范,由追求功能性转向追求艺术性。
沈寿 《美国女优倍克像》 南京博物院藏
1904年,沈寿受清政府农工商部的委派,与丈夫余觉一同赴日本考察。她参观过日本刺绣与西洋绘画后,受西方铅画、油画逼真效果的启发,基于自身的苏绣经验与实践所得,最终创造出了仿真绣技法。《美国女优倍克像》便是沈寿用仿真绣技法创作的一幅仿真人物绣像。仿真绣的技艺特色主要体现在配色、求光、肖神、妙用几个要素上,使苏绣突破了传统的局限,推动了刺绣技艺的创新发展,解决了传统中国绘画难以表现的明暗、光线、颜色变化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技艺创新,刺绣肖像题材得以迅速发展。
沈寿 《刺绣花鸟图》 上海博物馆藏
17 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宫廷备受青睐的一种肖像盒被当作外交礼品传入中国。比如,曾风行于法国的描绘袖珍画的一个肖像盒,在1667 至 1670 年被当作国礼,由葡萄牙使团的马努埃尔·德·萨丹哈(Manoel de Saldanha)赠送给康熙皇帝。此肖像盒内描绘的是阿方索国王(King Affonso),其上还镶嵌了宝石。欧洲写实性君王肖像传入中国,为清代肖像画的发展提供了参照。
吉尔伯特夫妇收藏的肖像鼻烟盒 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在清代末年,苏绣人物肖像作品作为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形式,也开始作为我国的国礼被赠送给国外领导人,实现了艺术文化的双向交流。
在文化双向交流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受到中国刺绣文化的影响。例如,17 世纪末,在苏绣人物肖像及其他工艺品传入欧洲的同时,中国绷圈刺绣工艺也流传到法国。在路易十四的推动下,刺绣装饰品风行法国宫廷,法国的刺绣从业者数量骤增。至 18 世纪,中国刺绣中的撞色、匀色、金银绣、盘金绣等工艺因可使绣品呈现出华丽而富有变化的光效而被西方刺绣工匠广泛应用。在西方史学界,甚至有人认为这些刺绣技艺的广泛运用是推动“洛可可”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刺绣对英国贵族女性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如 1950 年出版的《十八世纪中国出口的艺术品》一书中提到,英国贵妇们在社交场合常常戴着中国双面绣的围巾、穿着中国刺绣服装,更有甚者还会将自己设计的图样委托东印度公司送到中国来加工。这里提到的双面绣显然为苏绣的特色。
吉尔伯特夫妇收藏的肖像鼻烟盒 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1906 年,沈寿运用仿真绣创作了《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该作品在 1911 年意大利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之后,被清政府赠送给了意大利政府。意大利皇后爱丽娜见后非常欣喜,盛赞该作品“针工精巧”,特致函清政府并回赠礼品——一枚“最高级圣母利宝星”勋章。1912年,皇后爱丽娜通过意大利驻华公使再次转达了对沈寿的谢意,同时赠予沈寿贴有皇家徽号的嵌钻石金表一块。可见,苏绣人物肖像题材作品从艺术领域拓展到了外交领域,在文化价值之外又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价值。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苏绣人物肖像作品建构着我国国家形象,传递着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以及外交礼仪与姿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加深了外国人对我国的良好印象。沈寿创新刺绣技法和作品的尝试给予后继者很大启示。此后,又有多位苏绣大师创作的人物肖像作品被当作国家外交礼品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沈寿 《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
近现代名家杨守玉发明了“乱针绣”,可以说是“以新意,运新法”,从“排比其线,密接其针”的刺绣传统中跳脱出来。同沈寿一样,杨守玉也将西洋画之画理与传统刺绣融合,运用长短不一的针法,以交错重叠、分层加色的新方法将线条交叉重叠成形,使绣品面目一新。乱针绣以线条来表现丰富的色调和明暗层次,使作品呈现出清晰的立体感,是东西方艺术结合的成果。
路易十五国王肖像盒 私人收藏
这一技法将苏绣人物肖像推向了艺术高峰。现藏于美国罗斯福纪念馆的苏绣作品《罗斯福总统像》正是私立江苏正则艺术专科学校迁移至重庆时,由刺绣科的杨守玉女士创作的乱针绣作品。这幅作品 1945 年被当地政府赠送给美国政府,而后杨守玉与这幅作品的介绍信息被译成多国语言在国际杂志上被专题报道,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与国际关注。
任嘒闲 《列宁接见农民代表》
1954 年成立的苏州刺绣研究所是苏绣的重要研发生产机构。从 1950 至 1987 年,该机构有近百幅绣品被赠送给了外国元首,法国蓬皮杜总统、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朝鲜金日成主席、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都曾收到过技艺精湛的苏绣艺术品。1985 年,苏州刺绣研究所的工艺大师周爱珍、张玉英、任嘒闲等设计并绣制了人物肖像双面三异绣《查尔斯·戴安娜》。该绣品一面绣的是身着笔挺呢服的查尔斯王子,另一面绣的是身穿霓裳云衣的戴安娜王妃。正反两面的人物形象皆碧眼含笑、面容亲切。双面三异绣是在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基础上的再创造。绣成后,绣品正反两面图案的外轮廓完全对应,但轮廓内部图案相异,针法与色彩也不同,观者在一幅绣品上即能欣赏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刺绣艺术形象。双面三异绣的绣制需要两人协作,体现了苏绣的高超技艺。
姚建萍 《英国女王》
在当代苏绣大师中,有多位名家接受过制作国礼的委托——绣制外国元首肖像。其中,姚建萍就曾两度为英国女王绣制肖像。在 2012 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 60 周年庆典之际,姚建萍创作的苏绣作品《英国女王》被白金汉宫正式收藏。2015 年,其创作的《岁月如歌》表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夫妇相伴的美好画面,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2014 年,其所绣《培尼拉和里韦拉》作为国礼被赠予墨西哥总统。该作品用细腻精湛的刺绣技艺表现了和美亲切的总统夫妇。为了表达感谢,墨西哥总统亲自给姚建萍写了感谢信。
姚建萍 《仕女蹴鞠图》 瑞士奥林匹克博物馆藏
2017 年,姚建萍的苏绣作品《仕女蹴鞠图》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奥委会,现已永久陈列在国际奥委会总部奥林匹克博物馆。这幅作品采用了经典的双面绣手法,用苏绣中最经典的平针绣完成,针法古朴细腻,画面典雅脱俗,彰显了时代风貌和民族文化特点。此外,苏绣大师王丽华为法国总统希拉克制作的刺绣肖像作品也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希拉克本人。希拉克看到此幅精美的绣像之后,为之惊叹,并邀请王丽华再为他的朋友绣制一幅肖像。人物肖像刺绣是王丽华擅长的领域,其作品可生动展示人物的神韵。
任慧娴 《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
苏绣人物肖像作品被当作国礼馈赠,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被社会化,不断被解读,从而传播了其隐性的文化内容,充分发挥了文化影响的功能,同时增进了国与国之间的文明互鉴互信。苏绣人物肖像作品不断传入国外的同时,也传播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了其他国家对我国国家形象和文化艺术的认知。如今,虽然新的科学技术、艺术形式层出不穷,但苏绣人物肖像至今还在苏绣题材中稳占一席之地。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