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吴余青 、陈培瑶

2024-02-01 11:16:00

已关注

图片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神农氏是最早发现茶叶药用价值的,食用方式是连叶带茎咀嚼吞咽。茶叶从最初的药用发展为日常饮用,又从普通食品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和载体之一,茶道之中蕴含了古老的中华文化之哲学精髓。随着茶叶的不断推广以及商业的发达,对茶叶贮藏和运输的需求促使了茶叶包装的诞生。中国古代茶叶包装自诞生以来,就不仅仅具备简单的包裹和贮藏功能,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承载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民间淳朴生活的审美观;不同时期的茶叶包装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消费倾向、审美理念以及社会文化需求。


战国时期的茶叶包装: 丝麻织品为主


有史料记载的茶叶包装从战国时期开始。战国时期,茶叶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从商业角度出发,为了贮藏和长途贩卖,人们开始将茶叶晒干或晾干来储藏,茶叶包装也随之而产生。男耕女织是战国时期社会的经济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使桑麻植物大规模种植,染织工艺技术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相应的民间手工艺作坊与各诸侯官营作坊大量出现。因而丝麻织品成为当时包装茶叶的主要材料,这类包装材料轻便,运输便利,但防潮性能欠佳。迄今未见战国时期茶叶包装设计的相关文字和图形记载。估计其包装并无专门设计,而是以织物纹样为主,除了几何纹,还出现了鸟兽、龙凤纹样。


西汉时期的茶叶包装: 陶罐贮藏

图片

> 汉代画像砖(©Urga, Wikimedia Commons)


西汉时期,茶叶得以普遍种植,产量提高。从当时的画像砖中可以看出,饮茶在文人及贵族中比较流行。西汉时期的陶瓷工艺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创新和提高,陶器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使用,逐渐开始取代之前的漆器,日用器皿以灰陶为主。官窑和民间窑并兴,每座窑都铭文戮记,或添加吉祥语作为字铭。当时的茶为团饼茶,其存放的容器主要是当时流行的陶罐,陶罐肩部或刻有“茶”字,陶罐透气性好可以吸收茶叶中的杂味,还可以防潮、遮光。

图片

> 汉晋时期存放茶叶的陶罐(©Gary Todd,Wikimedia Commons)


花样繁多的唐宋茶叶包装

图片

>《宫乐图》中描绘的唐代宫廷饮茶场景(©故宫博物院)


唐朝始于公元618年,前后120年,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上升,自然科学技术进步,这也是茶叶生产以及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期。茶叶开始在民众中普及,唐代文人以互送新茶作为一种交往方式,一般用白纸或者白绢多重包装,在纸上写相关的诗句,用囊袋包装的方式,也十分普遍。


宋代饮茶比唐代更为普及。宋代还有“斗茶”“分茶”等饮茶艺术。从赵佶的《文会图》中可以看到北宋时期文人雅士中盛行品茶雅集。民间饮茶也十分普遍,民间茶楼、饭馆的饮茶方式也丰富多彩,邻居搬家得“献茶”,来客了要“敬茶”,订婚得“下茶”,结婚还得“定茶”,同房了更是要“合茶”。

图片

> 北宋文人品茶聚会的场景(©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人把唐人的煮茶法改为点茶法,并对茶的色香味有了研究,当时茶叶形态有两种,一种是团饼茶,一种是散茶。对团饼茶最简易的包装是用箬叶包裹,外再缠以棉麻丝带,这种方法也传到了日本。随着宋代漆器制作工艺大大提高,漆器的普遍使用,以漆为材料制作的茶奁和茶箧在宋代也很流行。宋代的印刷技术颇为成熟,因而使纸制包装得以广泛使用。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上,受宋代理学思想“言理而不言情”,以及儒家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主张设计要实用和审美统一,使得当时的茶叶包装设计简洁明快,造型追求稳重大方,线条流畅,浑然天成。艺术风格严谨含蓄、言简意赅、淡泊而隽永,充分满足了当时宋人的理性审美需求。宋代比之唐代,茶叶包装更为精致,花样繁多,同时宫廷用茶包装上的装饰纹样严整规范,等级分明,充分体现使用者身份。

图片

> 宋代汝窑茶奁(©故宫博物院)


唐宋时期的手工艺分为官营和私营,在技术和艺术以及规模上都远远超过前代,茶叶包装也同样分为宫廷和民间。宫廷茶叶包装多选用上等的包装材质,不计成本的精益求精,造型多样。许多装饰纹样设计严格遵循统治阶级的等级区分,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审美情趣。民间茶叶包装则注重实用,制作成本比较低廉,外形简单,纹样朴实,但同样具有吉祥的意义。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吉祥纹样得到广泛的使用,吉祥纹样起于商周,发展在唐宋,吉祥图案的特点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茶叶包装使用的吉祥图案也不例外。如法门寺出土的唐朝的茶叶包装盒,造型圆润饱满,规整而富有变化,华丽精致,植物与飞鸟,多取吉祥之意。同时生活中的题材也多用其中,如人物、动物、花卉、瓜果等,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广告与商标。
多元文化审美的元代茶叶包装

图片

> 元青花花纹茶叶罐(©故宫博物院)


元代是由中国蒙古族贵族建立的一个多民族的封建时期,因为这一历史原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当时的帝王贵族对手工技术相当重视,官府的作坊在各个地区都有设置,召集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手工艺人来作坊制作工艺品。由于多民族文化和多种审美的融合,以及不同手工艺技术的结合,元代的包装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差异性和工艺的精巧性。

图片

> 元代青花瓷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元杂剧《刘行首》有唱词“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叶是当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由于统治阶级长期过着游牧生活,追求豪华享受,和蒙古族随时迁徙、游动的生活习惯而成的游牧文化,影响了茶叶包装的风格。包装呈现出浑厚、坚实、高大、厚实、抗摔、便携、具有耐久性。统治阶级的喜好也影响着当时包装的色彩。来自草原统治者们偏爱蓝色、青色、白色,使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的包装装饰色彩十分流行。其次,在装饰纹样上,形象大多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以及云纹,其中还有游牧民族特有的动物纹饰,如马、鹰等,反映了蒙古游牧民族的审美意识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崇尚以及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
精工细作、丰富多彩的明清时期茶叶包装

图片

> 清代剔红山茶小圆盒(©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清是封建社会的末期,高度专制的政治统治对艺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们开始喜欢繁琐华贵的包装。上层统治阶级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促进了包装行业的发展,官营艺术品制作机构和繁荣的民间艺术品作坊并存。明朝政府通过徭役制度,大量征集各地的工匠;明中后期,徭役制改为了“出银代班”制度;清顺治二年改为“计工给值”的雇募制。制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手工匠人的束缚,提高了手工匠们的主动性与创造能力,制作工艺也随之得到提高,使茶叶包装呈现出多样化、大众化、专业化的趋势。清代官办作坊,尤其是清朝内务府造办处,在制作时以取悦帝王为目的,不计成本,精工细作,手工艺技术包括:錾刻、镶嵌、雕刻、彩绘、烧造和编织等,宫廷茶叶包装运用了多种材料与制作工艺,由宫廷艺术家设计造型与纹饰,做工精细,结构多样,实用方便。追求内容、形式与文化内涵在茶叶包装上完美统一。

图片

> 清代青花竹叶茶叶罐(©故宫博物院)


“凡纸质用褚树一名谷树皮与桑稼、彼蓉膜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钱纸、包裹纸包装纸。”这是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记载,说明当时的造纸生产技术、加工工艺有了较大的提高,原料种类也丰富起来;同时纸张的印刷工艺、蜡制技术、纸张印刷、防潮功能日渐提高,逐渐替代了锦、绢等。明代的纸分为两类,一类是竹纸,另一类是皮纸。发展到清代,纸张的加工技术又有了创新,增加了施粉、染色、研光、加蜡、描金、洒金银以及加矾胶等工艺,使纸张表面肌理更丰富、更光滑、更坚韧,还能做到防水、防虫,着色性能强,纸张可以更多地使用在外包装以及内包装结构中。明代的活字雕版、单色以及彩色套印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印刷在茶叶包装的色彩,生产厂家开始在自家商品上印上商号、宣传语、图案,以扩大商品的知名度,提高商品的附加值。这一阶段,文人士大夫开始参与设计茶叶包装,工匠与文人士大夫合作,提高了工匠的文化素养,将明代的茶叶包装设计推向了高峰。


明代的饮茶方式从唐代的煮茶、宋代的点茶演化为散茶。散装茶叶成为一种流行,也改变了茶叶包装的形态,散装茶容易受潮,于是对茶的包装密封性要求有所提高。茶罐有大小,用瓷、紫砂作为材料,最大限度保持茶叶的原味。即是明代利用紫砂材料制作的茶叶壶,造型朴拙大气,密封性上佳。

图片

> 清代五彩龙凤纹茶叶盖罐(©台北故宫博物院)


到了清代,喝茶的方式与明代无差别,装茶叶的容器也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茶叶罐的设计更为花样繁多。材料在瓷、紫砂的基础上又添加了陶、锡、铁、银、玻璃等材料,密封性更好。在明代青花瓷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单色釉、粉彩、古彩以及斗彩等,茶罐外还有黄陵布包装,既有防潮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民间茶叶中值得一提的是云南地区的普洱茶,采用当地盛产的箬竹叶来包装,这种包装材料易获得,又能防潮,从宋代开始沿袭至今。

图片

> 清代青花福寿纹茶叶罐(©台北故宫博物院)


结语


从简单的织物包装到陶罐包装,到花样繁多的包装,以及多元化审美影响的包装,再到精工细作、丰富多彩的包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期间人们的审美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转变,科技进步,制作工艺的完善,匠人与文人的合作都影响着茶叶包装与设计。从战国到明清时期,茶叶包装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变化,在每一个时期都充分满足了各个阶层人们 的审美要求。

图片

>《茶具图赞》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具有“同化力”,并追求与自然合一。即使在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人对设计的要求也同样顺应以人为本,吸收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多元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茶叶的包装更是要求展示茶叶品质的同时也要展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嫁接其中。纵观古代茶叶包装的发展演变,不难发现每一个时代的茶叶包装,都将那一时代人们对哲学思想的诠释、审美情趣、文化特色、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书画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每一时代的新科技和新材料运用,都融入在茶叶包装中,使茶叶包装既符合茶叶储存和运输的需要,又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将功能美与形式美 完美结合,这是现代茶叶包装设计需要借鉴的典范。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潘鲁生|设计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设计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潘鲁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
    潘鲁生 0评论 2024-01-26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