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lemon爆雷了。
近期,一家名为「Stand.earth」的非营利环保组织表示,他们已经向加拿大竞争局提出请求,要求对lululemonAthletica Inc.进行调查。
这份声明称,lululemon在环境影响方面误导消费者,一直使用「Be Planet」口号作为其2020年发布的「影响议程」的一部分,但其报告显示,自那时以来,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一倍,总排放量从2020年的约83万吨增至近170万吨。
这并非首个零售品牌被质疑「洗绿」,之前特斯拉、SHEIN、H&M、悦诗风吟等品牌也曾陷入这一风波。那么,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可持续时尚到底是真正的价值创造,还是一种消费主义的再包装?
可持续时尚,只是空头衔?
仅从lululemon这次「洗绿」事件来看,可持续时尚距离真正落地仍存在一定差距。
据Stand.earth指出,除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外,lululemon的许多产品也并非采用可持续材料制作,其产品多数由化石燃料制成的聚酯和尼龙制成,这类材料难以有效回收,不能生物降解,并在海洋和水道中会释放微塑料。
如:lululemon短裤的标签中描述包括产品主体由95%尼龙和5%弹性纤维制成,口袋衬里由100%再生聚酯纤维制成。这一情况也在lululemon的2022年影响报告中得到验证,该报告显示,其产品中使用的材料67%是聚酯或尼龙。
因此,Stand.earth要求lululemon撤销关于「Be Planet」的营销声明,并为提供误导性消息而公开道歉和支付补偿。
关于这一指控,lululemon也在其他媒体上进行公开回应称,其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气候目标,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而且该目标已获得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认证。
但据彭博社最近的一篇报道强调,lululemon的一些成员(包括前lululemon大使),他们因对该公司在气候变化方面的记录感到失望而与该公司保持距离或断绝关系。
例如:居住在温哥华的瑜伽教练和活动家Danielle Hoogenboom此前就曾参与了Stand.earth的活动,呼吁lululemon在2030年之前过渡到100%可再生能源。而且这一抗议活动,也获得了超过7000名瑜伽教师和学生支持。
关于Stand.earth的投诉,据公开资料显示,加拿大竞争局发言人Marianne Blondin也作出了回应,她表示:目前尚无不当行为的结论,并由于法律规定该局有义务保密工作,无法提供与此事相关的更多细节。
此前,lululemon也陷入过欺骗性营销影响。公开资料显示,在2007年,监管机构裁定lululemon违反了《纺织品标签法》,后续品牌撤销了有关注入海藻的服装系列有益于健康的未经证实的说法。
整体而言,这件事并不能一时半会得到解决,或许需要数年时间。当然,如若Stand.earth的投诉继续推进,lululemon也将受到加拿大竞争局的调查。
如何做才不是消费主义的再包装?
一直以来,时尚产业是仅次于石油的全球第二大污染产业,可持续问题十分严峻。根据联合国可持续时尚联盟的数据显示,服装生产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8%。其中,纺织品消费对欧盟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排名第四,尤其体现在对水和土地等资源的使用之中。
因此,在碳排放的核查,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与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也早在2009年共同发布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明确了碳排放的三个范围:范围1和范围2,与企业直接或者间接的活动有关;范围3,覆盖上下游各项活动。
我们也看到,许多时尚品牌也将这三个范围纳入企业管理范围。如:耐克目标到2025年,将范围1和2的排放量降低超过65%,到2030年将范围3减少30%;阿迪达斯承诺到2025年,实现气候中和(CO2e)(范围1和2),到2030年,以2017年为基准,将整个价值链(范围1、2、3)的绝对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减少30%,到2050年,在整个价值链中实现气候中和(CO2e)。
对比来看,lululemon在其2022年影响力报告中仅实现了范围1+范围2的碳减排,而范围3的排放不仅占比高,且仍处于上涨态势。这也就更加验证了lululemon涉嫌「洗绿」。
不过,这个情况也是时尚行业的共性问题。全球时尚产业的供应链复杂,大部分企业是合作上下游供应商的形式,只有极少数的个别品牌拥有自主建设的上下游工厂,这意味着关于范围3的监管和核算存在一定难度。
但是,这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解决方案。目前,中国已经有许多服装供应链企业已经实现减少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如:申洲国际,在染整过程中,采用低浴比染缸、连续式印花水洗工艺、RO中水回用系统、地下水管改为架空明管等,废水回用率达50%以上,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其宁波工厂2020年完全实现天然气代替煤炭,并积极利用光伏,太阳能,2023年,集团总的光伏发电量达5000万度。
然而,据lululemon此前财报显示,仅有9%的产品生产地是中国,剩余91%的产品由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生产,这些国家的企业目前在可持续领域的探索仍处于相对初期阶段。这一点,或许也是lululemon难以实现控制范围3减排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国际组织也不断加强洗绿监管。2024年1月17日,欧盟通过了一项名为《Empowering consumers for the green transition》(赋能消费者以实现绿色转型)的法案,该法案将禁止「洗绿」和具有误导性的产品信息声明,除非是有权威机构的证明。
虽然该法案在两年后生效,但也说明了欧盟从法律上真正拒绝「洗绿」和「碳中和」标签,以此杜绝企业通过无凭无据的“绿色”声明而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虽然lululemon目前还未能摆脱「洗绿」嫌疑,但可以预见的是,品牌未来如若只把可持续作为营销手段,没有从实际行动实现减碳,不仅将遭受舆论的压力,也将承担更多包括不仅限于法律方面的责任。
文章来源:CEO品牌观察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