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尚到AI:艺术创作者角色的身份转变

大作社

2023-08-06 15:44:00

已关注

19世纪的创作者观念围绕着浪漫主义视角,将艺术家描绘为独立的天才。在这种模式下,每一笔画、每一段音符和每一个文字都是一个独特创造思维的产物,承载着创作者的个人独特印记。

然而,随着20世纪的到来,艺术创作的景观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如马塞尔·杜尚、约翰·凯奇和威廉·S·巴勒斯等艺术家开创了新的创作方法,如随机主义、拼贴技术和“随机性”,从而重新塑造了创作者的角色。

如今,AI技术看起来将会带来与之前艺术革命旗鼓相当的颠覆。

正如上一次革命中的艺术家们面对着当时社会和精神层面的动荡,现在的艺术家们必须迎接这一挑战,直面新的冲击。AI将迫使艺术家(以及我们所有人)审视什么是“创作者”,最终或许也会追问什么是“人类”。


颠覆艺术景观

概念艺术的先驱马塞尔·杜尚通过他的作品《泉》(1917),一件签名为“R. Mutt”的小便池,彻底改变了艺术景观。

图片 马赛尔·杜尚的《喷泉》

他主张艺术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工艺技巧,而可以源自选择和呈现的行为。作曲家约翰·凯奇进一步推进了这场艺术革命。他的作品《4分33秒》(1952)中,演奏者保持四分钟零33秒的沉默,是对音乐定义本身的有力质疑。凯奇的这件作品并不仅仅是任意的沉默,它是艺术,因为凯奇本人作为一个人类对其进行了构架,将聆听行为转化为创造过程。

紧随其后,威廉·S·巴勒斯通过他的拼贴技术颠覆了传统叙事,强调故事叙述的非线性进展,并展示了创作者的角色可以延伸到重新组合现有材料。

图片

切割技术的一个例子。

大卫·鲍伊在他的一些歌曲中也着名使用了这种技术,特别是他在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中。《钻石狗》和《年轻美国人》这样的专辑中的歌曲使用了拼贴技术来创造独特、意想不到且常常神秘的歌词。鲍伊会把他的写作或其他文本剪切并重新排列,然后将得到的碎片作为他创作歌曲的起点。这使他能够摆脱线性思维和传统的歌曲写作陈词滥调,探索更抽象和不可预测的表达形式。

这些早期的颠覆为当今的艺术与机器学习交叉奠定了基础。它们质疑了传统的创作者概念。现在,技术再次对此提出挑战。

此外,这一次,连观众的角色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现代艺术

来自Pueblo West的数字艺术家Jason M. Allen成为首批因AI生成艺术而获奖的创作者之一。他的角色是将文本提示输入到AI工具中,然后根据AI从数百万个之前处理过的图像中的训练,将其转换成超逼真的图形。

在这个过程中,艾伦的创造力发挥了作用,他需要制定正确的提示来指导AI,有效地引导或策划AI的输出。

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成为了一种共同驾驶员,引导AI的能力以产生所期望的输出。这个新的过程引发了关于艺术创作的创作者和真实性的问题。它强调了技术如何重新定义传统的艺术创作过程,让艺术家更像是复杂AI系统的策划者。

图片

Jason Allen将AI生成的艺术品带入科罗拉多州博览会

像劳里·安德森(Laurie Anderson)这样的现代艺术家已经开始利用机器学习创造新作品。安德森的作品《Scroll》(2021)是宗教文本和她独特的语言风格通过AI生成的融合作品。

在这两个例子中,艺术家的作用类似于策展人。写作、绘画或作曲的手动劳动被一个发现、筛选和完善指令系统的迭代过程所取代。

这些艺术家正在开创艺术家角色的转变。他们不再是独立的创作者,而是引导、塑造和指导机器学习系统的创造输出。这种转变无疑会带来挑战,但它也揭示了新的艺术能力和机遇的世界。

图片


Chalkroom(2017)的大型VR装置有八个独特的房间,黑板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在这个交替的现实中,观众通过创作者劳里·安德森的声音的引导下穿过一片感官景观。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期艺术与技术的相互作用将深化。拥抱这个不断演变的景观的艺术家将为机器学习的发展贡献他们独特的视角,并塑造我们与其的集体关系。

这一次,革命也将延伸到观众的角色。被动的观众将成为艺术创作和再创作的参与者。赋予艺术家力量的AI系统同样也能赋予观众力量。

观众可以利用AI工具生成艺术,即使他们没有传统的艺术技能。AI使艺术创作过程民主化,让任何有技术接触的人都能参与其中。

这可能会显著扩展艺术世界,因为更多的人可以成为创作者,贡献他们自己的视角和想法。一个例子是由约翰·安德科弗勒(John Underkoffler)为AMPAS、Getty和其他博物馆开发的项目“Tamper”(2019)。这个项目允许博物馆游客从博物馆的收藏中建立拼贴作品。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创意景观中,我们必须为新一代准备好未来,培养他们与AI系统共同驾驶的能力。随着我们深入进入机器学习的时代,艺术家必须重新夺回创意思维和创新的前沿位置。

重塑艺术家在创意思维和创新中的领导地位,也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开放的跨学科交流平台。艺术家、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将为创意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和机会。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必须鼓励并支持艺术家不断学习和适应技术的发展,以确保他们能够在创意思维和创新中保持领先地位,以及在与AI系统共同创作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成功。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探索和塑造未来的艺术世界。

文章来源:大作社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LOEWE罗意威基金会工艺奖2024

    评选入围名单的专家小组享誉盛誉的罗意威基金会工艺奖公布了2024年的30名决赛入围者名单,展示了一件
    Ruogu Design 0评论 2024-04-05

    最终结果

    2024年4月20日至30日,在英国伦敦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新馆将举办“汉字演变”主题展,联合国中文日海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3

    对话、信件、糖类?分享三个小众冷门博物馆!

    小众冷门博物馆虽然博物馆传统上收藏着厚重的历史文物,但探索更小众、古怪和轻松的文物也有其魅力。这些博
    匠山 0评论 2024-04-03

    废弃渔网的“华丽转身”

    尼龙做的渔网,一直是渔民们的捕鱼利器。但是这种渔网通常的寿命却不长,一般只有3-6个月,寿命到期的渔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3

    探寻新质生产力路径——“文化X科技”交流座谈会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召开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本刊记者 冀靖轩)为探讨如何通过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以及文化的传承、创新赋能,推动新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3

    那些孤独至死的艺术家

    孤独,对每个人来说可能是生命的一部分。对于孤独,你会有什么见解?享受?惧怕?亦或者是厌恶?艺术家往往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3

    最“美”法院,又“美”了一次

    2023年11月8日,四川巴中法院发布了一套专属的法治文化品牌“映山红”,在网络赢得一片好评,被誉为
    品牌小美 0评论 2024-04-03

    故宫最“凡尔赛”的展览,今日开幕!

    2024年是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
    故宫博物院 0评论 2024-04-02

    陈汉民设计文献展,这些经典标志,原来都是他设计的……

    视觉设计:图壤设计自2017年开始,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推出“向设计致敬”系列学术项目,作为我馆“当代
    最设计 0评论 2024-04-02

    秦佑国:梁思成、林徽因与国徽设计

    今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为配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即将于8月开幕的“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
    秦佑国 0评论 2024-04-01

    看与被看,清华再推当代艺术展

    开幕式现场春光无限,万物生机。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谌河、刘曼文
    高森 0评论 2024-04-01

    全国高校美育机构负责人首届联席会议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

    2024年3月31日,全国高校美育机构负责人首届联席会议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首届全国
    中央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1

    理查德·塞拉,极简主义大师去世

    极简主义大师 理查德·塞拉 Richard Serra1939-2024作品《East-West/W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4-03-31

    在香港巴塞尔,重新连接世界

    一连串实实在在的数据和纪录,或许是2024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带给人们最为直接的冲击,而它们也恰如其
    W* 0评论 2024-03-31

    香港巴塞尔回归,经济大背景是否影响人气质量和销售?

    豪瑟沃斯在香港巴塞尔上的展位,可见马克·布拉德福德、妮可·艾森曼和威廉·德·库宁的作品。图片:Pho
    artnet中国 0评论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