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旺非遗之火 赋能乡村振兴

张丽媛

2023-08-31 14:55:00

关注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文化繁荣成为时代的重要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随着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重视本地的非遗传承,用非遗带动乡村振兴。

在国内旅游市场需求跟踪调查中,有70%的游客表示有意参观非遗项目。近年来,已有10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应运而生,根据地域、民族等特点,在核心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中,扩大非遗艺术衍生产品生产,提高传承人的地位和收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图片

传承历史价值,深挖文化内涵

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非遗的种类多样,涉及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音乐,民间文学,民俗等多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一方面要把非遗的文化元素融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打造具有民族人文风情的乡村环境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村落。同时,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节日,传统艺术和技艺,打造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图片

浙江省淳安县丰乐古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保存了大量的非遗资源,影响最广泛的非遗项目是丰乐苏绣,丰乐古村被誉为“中国苏绣第一村”。作为较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当地通过苏绣DIY,在苏绣大师指导下,游客自己制作苏绣产品,此外还有丰乐鼓书,丰乐剪纸等非遗项目的体验,使游客数量和收入有稳步增长。

产业化模式 提升经济价值

应该看到,非遗文化的经济价值开发还没有形成产业链,大多是松散的个人开发状态,缺少商业化开发的思维模式,同时大量非遗文化还面临着断绝传承的危险。冀派内画非遗传承人王自勇认为,原因在于部分非遗文化传承人生存状态不理想,而对非遗传承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缺乏产品宣传,缺乏品牌保护,让非遗文化传播受到一定限制,很容易被大量山寨仿制替代,真正的非遗产品却难以得到消费者的了解和认同。

图片

要转化非遗的经济价值,就需要打造产业链,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传播的环节中,以企业模式走进非遗文化,让非遗变成产品,加大非遗产品的宣传力度,构建非遗品牌,做好品牌保护工作。只有这样,好的非遗产品才能真正走向消费者。贵州毕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告诉记者,利用农业+文化,旅游+文化等产业链,也能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并提供致富渠道。针对多数非遗传承人只有技术,没有资金对产品进行开发,还需要政府给予非遗传承人更多的支持帮助,解决开发困境。

目前,我国已设立覆盖398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非遗工坊1100多家,形成了特色文化产业扶贫模式,通过转化非遗经济价值助力产业振兴。贵州毕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曾是深度贫困村,通过开展特色苗绣资源文化产业扶贫探索成功脱贫,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2450元增加到2021年的19304元,实现大幅提升。

图片

冀派内画传承人王自勇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大胆尝试产业化,通过建设内画博物馆,加强研发创新产品,倡导艺术品实用化;同时建设工厂,解决生产原料难题。推出一系列圣诞礼品畅销海外,还与全国各地旅游景点合作,加入当地旅游元素,将内画制成各类文创产品。冀派内画还与婚庆,肖像,茶礼,其他非遗产品相融合,通过非遗产业化方式,将内画包装成礼品,同时又是宣传品,冀派内画发展迅速,从业人员达四万多人。

图片

非遗的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非遗的社会功能被新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方式取代,生存空间受到一定程度挤压,具有“非遗”意义的传统社区正逐渐消失。因此,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利用现代手段保护和传承,创新非遗传播方式。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对非遗的影像,文字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传统文化进行动态记录;利用微博,抖音,快手直播等媒介,将非遗故事,历史,意义形象化展示并传播;拓展非遗新媒体传播形式,针对不同人群从不同场景、不同情境中获取个性化内容的需要,制作与非遗相关的内容进行推送;夯实非遗传播的互鉴路径,开展以非遗为主题的对国外交流传播的活动,打造“国内+国际”的传播新媒体矩阵,数字化传播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游客,让中外民众都能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冀派内画传承人王自勇认为,非遗要从娃娃抓起,还可以通过与大专院校的课题合作,探索“非遗+文物保护”“非遗进社区”“非遗+课堂”等多种创新模式,通过一系列互动体验,让非遗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图片

拓展非遗展示展演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习俗、审美、价值观、生活方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中日益式微,亟须在新的环境中寻找新的认同。借助现代科技技术,通过沉浸式体验、交互式参与、娱乐化休闲消费方式,构建“虚拟+现实”的非遗场景,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吸引更多人产生更具深度的文化参与与文化认同。冀派内画传承人王自勇认为,传统文化与科技相结合进行创新,是非遗发展的必由之路。非遗的传承发展,既要对非遗传承人及其生活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也要在以非遗为核心文化的现代社群中构建起以集体记忆为内核的文化体系,唤起文化记忆,实现新的文化认同与传承。

图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有着广阔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将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更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旺盛活力。

(图片来源受访者)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当丝绸纹样动起来……

    丝绸纹样灿若星辰一笔一画里有生息繁衍的起伏有四季轮回的印记也记载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历史翻开一卷卷
    看展览 0评论 2024-04-03

    非遗数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0评论 2024-04-03

    山西全面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触碰电子屏上的琴弦,投影墙上的数字壁画便“动”了起来——画面中,古代乐工们正
    何勇,刘鑫焱,郑洋洋 0评论 2024-04-03

    非遗精品:台江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是中国服饰的活化石,在世界五彩缤纷的苗族服饰中,贵州黔东南台江县的苗族服饰算是丰富多彩、绚丽
    苗族青年网 0评论 2024-04-03

    张爱廷:岁月雕琢匠心

    “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因材施雕琢,人巧夺天工。”这是著名书画印石专家潘洁兹对青田石与青田石雕由衷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0评论 2024-03-28

    传统工艺品里的色彩内涵,你了解吗?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无论是远古时期的仰韶彩陶、龙山黑陶,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还是秦
    周钧 0评论 2024-03-28

    惊艳世界!中国古建筑构件有多美?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源远流长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几千年来,建筑杰作不断涌现优美柔和的轮廓、变化多
    方志江苏 0评论 2024-03-28

    彝绣的新章

    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 阿西巫之莫阿妈很忙。除了日常的劳作,还需接受各方的访问。阿妈(阿西巫之莫)是一名
    晚唐 0评论 2024-03-26

    时间里的绣娘

    连日阴云,笼罩黔东南州。赭色的吊脚楼伫立在灰扑扑的天幕之下。我们与苗绣省级传承人杨科礼相约于午后碰面
    GLASS Official 0评论 2024-03-26

    在漆器厂,一不小心拍到了“课本封面”

    当漆器遇上课本封面,是课本照进现实,还是工艺融入课本?一件漆器 一个相机,东方美学的高级感轻松展现,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4-03-23

    绒花: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北京工美艺术研究院 0评论 2024-03-20

    夏布 一“梭”烟雨,平淡如风

    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至元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植物苎麻纺织技艺
    瑞丽伊人风尚 0评论 2024-03-18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
    非遗人之家 0评论 2024-03-17

    因茶而兴的紫砂壶

    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改荆邑为阳羡县。中国宜兴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陶
    观复博物馆 0评论 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