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但为时不晚:12位扰动当代艺术史的女性艺术家的年度个展

艺术新闻

2024-03-10 16:35:00

已关注
图片

朱迪·芝加哥,《晚宴》(The Diner Party),1974-1979年,布鲁克林美术馆展览现场


“你的事业可能在80岁的时候才有起色。”

1992年,游击队女孩(Guerrilla Girls)在抗议古根海姆美术馆新馆开幕展览中女性艺术家的缺乏时,在著名的抗议海报“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的优势”中使用了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的这句话。1982年,纽约MoMA为布尔乔亚策划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型美术馆展览,此时布尔乔亚已经71岁——乐观来说,比她的预期早了九年。

而作为第一波女性主义艺术的重要先驱,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直至2021年才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举办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回顾展。此时的芝加哥82岁,距离其创作标志性的《晚宴》已过去42年。

图片

路易丝·布尔乔亚,《母亲》(Maman),1999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是白昼侵入黑夜还是黑夜侵入白昼?”展览现场,2023-2024年


现代女性艺术家的名字在本世纪的活跃总是显得姗姗来迟,今年,路易斯·布尔乔亚将在全球四所机构迎来自己的个展,朱迪·芝加哥亦将在伦敦蛇形美术馆举办个展——与此同时,蛇形美术馆将今年的开年展览献给了另一名活跃于女性主义前沿的艺术家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在蛇形美术馆的前言中,她们被描述为“持续为制定政治议程做出努力的跨世代者”。

同样作为擅于运用语言及文字作为工具的艺术家,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今年的特定场域创作将于纽约古根海姆呈现,重新演绎其1989年在该馆创作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L.E.D.文字作品。“滥用权力不足为奇”、“金钱创造品位”——1982年,来自其“真言”系列的标语闪烁在纽约时代广场上方,以其令人不安的信息将颠覆性的社会参与推向新的高度。

持续质询权利的滥用、社会不平等问题,上述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并未将自身实践局限于特定运动,或艺术上的任何一个领域(同时,也如芝加哥一般“愿意为此承担代价”——“仿佛一旦成为了激进女性主义者,就不可能再融入其他任何群体了”),正如作为更晚近一代的艺术创作者,以“长袜子皮皮”为自己命名的皮皮洛蒂·瑞斯特(Pipilotti Rist)否认自己具有明确的女权主义主张,但其将情色、轻佻与侵略及狂热相结合的创作,以制造出女性赋权的挑衅幻想。

图片

“芭芭拉·克鲁格:“想着。我是指。我是指你。”展览现场,蛇形美术馆,2024年,摄影:George Darrell


一个世纪前,当希尔玛·阿夫·克林特 (Hilma af Klint) 开始创作在彼时被视为激进的抽象画作时,由于坚信世界尚未准备好理解她的作品,阿夫·克林特规定她的作品在她去世后的二十年内不得展出。生于1935年的女性艺术家葆拉·雷戈(Paula Rego)在70年的艺术生涯中从未停止关注女性遭受的压迫与暴力,并以其在作品中展现的社会评论而为人所熟知和喜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她所得到的评价能和她的作品一样与时俱进。当她在60年代崭露头角时,甚至到了她广受赞誉的80和90年代,艺术经销商、评论家、策展人——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只会从她的作品看到他们能看懂的东西,而那些讨论不了的问题,就干脆置之不理。”

一众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女性艺术家被视为“激进”与恒久的努力共同改变了艺术世界今日对女性艺术家的态度,她们所期望的时代到来了吗?还有多久到来?

从路易斯·布尔乔亚、朱迪·芝加哥、芭芭拉·克鲁格、珍妮·霍尔泽,以及小野洋子、琼·乔纳斯(Joan Jonas)、乌苏拉·比尔曼(Ursula Biemann),至生于60至70年代的新一代女性艺术家实践——皮皮洛蒂·瑞斯特、尹秀珍、莎拉·施(Sarah Sze)、塞西莉·布朗(Cecily Brown)、朱莉·梅赫雷图(Julie Mehretu)……《艺术新闻》精选即将在今年举办的12位女性艺术家在全球不同地方的个展,回望她们曾经挑战的历史与正在扰动的当下的行动与实践。

图片

路易丝·布尔乔亚

Louise Bourgeois

个展“是白昼侵入黑夜还是黑夜侵入白昼?”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悉尼,澳大利亚

2023年11月25日至2024年4月28日

艺术家同名个展

康普顿弗尼美术馆|沃里克郡,英国

7月6日至10月6日

个展“记住我”

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罗马,意大利

6月25日至9月22日

艺术家同名个展

森美术馆|东京,日本

9月25日至2025年1月19日

尽管离世已14年,全球艺术界仍在不断追溯和探寻美籍法裔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1911-2010)的艺术遗产与精神。布尔乔亚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现代艺术家之一,在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中,布尔乔亚通过雕塑、装置、油画等媒介,探索并诠释情感与心理状态,创作了大量兼具高度心理性与形式性的作品。父亲的背叛与抛弃、对布尔乔亚性别的不满,以及隐忍而早逝的母亲——童年创伤对布尔乔亚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她创作出《毁灭父亲》(The Destruction of the Father, 1974)以及以《母亲》(Maman, 1999)为代表的巨型蜘蛛雕塑。直到198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才为71岁的布尔乔亚举办其人生第一个大型美术馆个展,此前她虽然在纽约的多个画廊举行过小型展览,却没有引起彼时艺术界或市场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布尔乔亚逐渐进入当代艺术的主流视线,并成为女性主义者心目中偶像式的人物。

2024年,世界范围内将举行四场路易丝·布尔乔亚个展。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的“是白昼侵入黑夜还是黑夜侵入白昼?” (Has the Day Invaded the Night or Has the Night Invaded the Day?)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女性艺术家展览之一,在“白昼”与“夜晚”两个展览空间内,呈现120余件布尔乔亚的雕塑、绘画、纺织和装置作品,揭示其创作的力度与影响力;对比强烈的展览空间同时也探索了布尔乔亚艺术实践中不容忽视的“心理分析的形式”。六月,罗马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Galleria Borghese)的展览“记住我”(Ricordati di me)将呈现布尔乔亚“细胞”(Cells)系列作品。七月,英国康普顿弗尼美术馆(Compton Verney)将与英国线当代艺术收藏“ARTIST ROOMS”合作,呈现布尔乔亚一系列版画、素描、油画、雕塑和装置作品。而东京的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将在九月呈现布尔乔亚27年来在日本的第一次大型美术馆展览,呈现艺术家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作品,包括绘画、版画、素描、雕塑、装置与写作。

图片

路易丝·布尔乔亚,《细胞XXVI》,2003年


图片

芭芭拉·克鲁格

Barbara Kruger

个展“想着。我是指。我是指你。”

蛇形美术馆|伦敦,英国

2月1日至3月17日

个展“不予置评”

奥胡斯艺术博物馆|奥胡斯,丹麦

11月30日至2025年4月21日

美国艺术家芭芭拉·克鲁格(b. 1945)因其极具冲击力的图像和文本作品而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由于早期杂志平面设计师的职业经历,克鲁格的艺术实践从广告及大众媒体的技术和美学中提取灵感,从而发展出了其标志性的视觉语言。作为流行文化的批判性观察者、女性主义者及观念艺术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克鲁格的艺术作品不断探索着权力、性别、阶级、消费主义和资本的复杂机制。


2024年,克鲁格的两场大型个展“想着。我是指。我是指你。”(Thinking ofYou. I MeanMe. I Mean You.)与“不予置评” (No Comment)由伦敦蛇形美术馆(Serpentine Galleries)与丹麦奥胡斯艺术博物馆(ARoS Aarhus Kunstmuseum)合作举办,以2021年至2023年芝加哥艺术博物馆(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为其举办的回顾展为蓝本。蛇形美术馆的展览是克鲁格20余年来首次伦敦个展,而奥胡斯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则是其迄今为止在丹麦举行的最全面的回顾展。两场展览将展出克鲁格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代表作品,如《你的身体是战场》(Your body is a battleground, 1989)和《我买故我在》(I shop therefore I am, 1987),也将展出其创作于2020年的沉浸式三通道视频装置《无题(不予置评)》[Untitled (No Comment)]。


2022年,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1973年“罗伊诉韦德案”的判决,引发了美国堕胎权支持者的抗议活动,克鲁格的《你的身体是战场》因此事件再次受到关注。克鲁格近年的系列回顾展仿佛证明了20世纪女权主义浪潮的遗产与精神在当下仍极具价值。

图片

“芭芭拉·克鲁格:“想着。我是指。我是指你。”展览现场,蛇形美术馆,2024年,摄影:George Darrell


图片

皮皮洛蒂·瑞斯特

Pipilotti Rist

个展“你的脑给我,我的脑给你”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多哈,卡塔尔

2022年3月21日至2024年4月30日

瑞士艺术家皮皮洛蒂·瑞斯特(b. 1962)被认为是继白南准之后极具影响力的影像及观念艺术家之一。她的创作通过反直觉而多变的视角、暧昧又充满冲突的图像、迷幻而流动的音乐,调动起观众的多重感官,用影像进行了多重转换,构建了自我与他者、人体与自然、外部环境和心理景观这三个主题之间的对话与连结。她的艺术创作便随着技术进步和对新可能性的探索而发展,皮皮洛蒂说,“我在创作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工具都早已植入于我们的身体结构之中;人类就像可以行走的植物,而我们的身体则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也可以如摄像机般记录下一切。”

大型特定场域作品《你的脑给我,我的脑给你》(Your Brain to Me, My Brain to You, 2022)是皮皮洛蒂在中东呈现的首个装置,从2022年3月起呈现于卡塔尔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Qatar),展至4月30日。装置《你的脑给我,我的脑给你》由12000个LED灯泡组成“像素”,由电缆串联在整个展厅中。树脂包裹的灯泡代表神经元,不断发射并相互交流,它们与音景和视频装置编排在一起,展现了卡塔尔的抽象景观。该装置作品指向了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和心灵力量,邀请观众通过激发内省、敬畏的多感官体验,踏上自我发现之旅。

图片

“皮皮洛蒂·瑞斯特:你的脑给我,我的脑给你”展览现场,卡塔尔国家博物馆,2022-2024年,摄影:Ali Al Anssari


图片

莎拉·施

Sarah Sze

艺术家同名个展

纳西尔雕塑中心|达拉斯,美国

2月3日至8月18日

个展“节拍器”

奥胡斯艺术博物馆|奥胡斯,丹麦

5月18日至10月20日

“艺术如同计时员,赋予物质以呼吸。艺术是人类跨越几个世纪传递的信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艺术家莎拉·施(b. 1969)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雕塑风格,挑战了雕塑的静态本质,并探索了图像与物体如何为我们所生活的快速变化的世界赋予意义。她的艺术实践涵盖雕塑、绘画、素描、录像和装置,关注事物的不稳定本质,以及熵和时间问题。她标志性的多媒体装置从物理和数字世界中收集物品与图像,组装成复杂的装置作品,在微观观察和宏观视角之间转换尺度。2023年5月,莎拉·施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呈现了大型个展“时移”(Timelapse)。

2024年,莎拉·施的两场个展将分别在达拉斯纳西尔雕塑中心(Nasher Sculpture Center)和丹麦奥胡斯艺术博物馆呈现。纳西尔雕塑中心的艺术家同名个展中,艺术家邀请观众沉浸在其《情歌》(Love Song, 2024)、《慢舞》(Slow Dance, 2024)等一系列新作品中,思考萦绕在人们周遭的信息流如何重新构建经验,以及记忆对塑造感知的作用。奥胡斯艺术博物馆个展“节拍器”(Metronome)将呈现其创作于2023年的展览同名特定场域装置,该装置的形态是一个由视频界面和薄不锈钢管构成的动态球体,探讨智能手机时代里,生活的流速与变动性,质疑当前图像饱和的社会现实。

图片

莎拉·施,《节拍器》,英国佩卡姆黑麦站候车室,2023年, 摄影:Thierry Bal


图片

小野洋子

Yoko Ono

个展“心灵之乐”

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英国

2月15日至9月1日

美籍日裔艺术家小野洋子(b.1933)是早期观念艺术和参与性艺术、电影和表演的开拓者,也是著名的音乐家和世界和平的倡导者。作为战后艺术家、 “激浪派”的参与者(尽管她自己并不承认),小野洋子积极回应和参与反战运动及嬉皮士运动,她的艺术生涯与社会运动及思潮紧密相关。自20世纪50年代起,小野洋子在美国、日本和英国发展自己的艺术实践,思想性是她艺术的核心,常以诗意、幽默、深刻和激进的方式来表达。

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当前展览“心灵之乐”(Music of the Mind)是小野洋子在英国最大规模的展览,展示了小野洋子70余年艺术生涯中开创性、影响性艺术实践的重要时刻,包括她在伦敦的岁月,在伦敦,她遇到了未来的丈夫及长期合作者约翰·列侬(John Lennon)。展览呈现了小野洋子200余件艺术作品和档案,包括其代表性的《切片》(Cut Piece, 1964),以及曾被禁止展出的《电影4号(bottoms)》[Film No.4 (Bottoms), 1966-1967]。

图片

小野洋子,《半个房间》(Half-A-Room),1967年,摄影:Clay Perry


图片

琼·乔纳斯

Joan Jonas

个展“晚安,早安”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美国

3月17日至7月6日

美国艺术家琼·乔纳斯(b. 1936)是表演与影像艺术的先驱,她的早期实验性作品受到文学、能剧和歌舞伎以及艺术史的影响,探究了距离、镜子、相机、风等特定元素如何改变人们的感知。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乔纳斯将对她产生影响的不同形式(从默片到魔术)和新技术(如便携式摄像机和监视器)相互结合,探索身体与记录影像之间的纠缠关系。她的录像表演作品问提出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问题,如我们如何透过摄像机的镜头看待自我与他人?数字影像开启、赋予、或强加给了我们什么新身份——尤其是女性?在视频时代,我们如何看待、思考和行动?

乔纳斯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的个展“晚安,早安”(Good Night Good Morning)将全面回顾琼·乔纳斯的艺术生涯,从其探索表演与技术的作品,到近期关于生态和景观的装置艺术,将展示素描、照片、笔记本、口述历史、电影放映、表演以及艺术家的部分装置作品。乔纳斯继续通过身临其境的多媒体装置创作她最急迫的作品,探讨气候变化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尽管我对历史感兴趣,”她说,“但我的作品总是发生在当下。”在此次MoMA回顾展之前,德国慕尼黑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也曾于2022年为其举办回顾展。

图片

琼·乔纳斯,《双月犬》(Double Lunar Dogs),录像(彩色,有声),24分钟,影像静帧,1984年


图片

朱莉·梅赫雷图

Julie Mehretu

个展“集体”

威尼斯格拉西宫|威尼斯,意大利

3月17日至2025年1月6日

美籍埃塞俄比亚裔艺术家朱莉·梅赫雷图(b. 1970)出生于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为逃离政治动荡,她与父母在1977年离开了埃塞俄比亚来到美国。梅赫雷图在其二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一直致力于对绘画的深入探索,尤以创作大型抽象画而知名。她从艺术史和人类文明史中抽取意象、创造出新的形式,从巴比伦石碑到建筑草图,从欧洲历史绘画到非洲解放运动的遗址,探讨移民、资本主义、气候变化等议题。《纽约时报》在2021年将其称为“少数已进入正典的当代黑人女性画家”。

三月,梅赫雷图迄今为止在欧洲举办的最大规模个展“集体”(Ensemble)将在威尼斯格拉西宫(Palazzo Grassi)展出,汇集了艺术家在25年间创作的50余件绘画和版画作品,包括皮诺收藏(Pinault Collection)中的17件。梅赫雷图的抽象绘画是多层次的,她常重复叠加符号、建筑平面图及抽象的色块和线条,“试图创造一种隐喻性的、历史结构性的构造视图”,这种多重性也指向其所关注的历史事件和集体记忆。展览“集体”也将展出奈里·巴格拉米安(Nairy Baghramian,)、塔西塔·迪恩(Tacita Dean,)、大卫·哈蒙斯(David Hammons)等艺术家朋友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与梅赫雷图的创作及其看待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共鸣。

图片

朱莉·梅赫雷图,《黑城》(Black City),2007年,皮诺收藏


图片

乌苏拉·比尔曼

Ursula Biemann

个展“声学海洋”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当代艺术博物馆|墨西哥城,墨西哥

4月20日至10月13日

瑞士艺术家、作家乌苏拉·比尔曼(b. 1955)的艺术实践以研究为导向,通过对偏远地区的田野考察,调查研究森林、石油与水的政治生态,探索人口、资源和信息加速流动下的全球关系。她以影像散文为其创作媒介,并持续进行写作,于2021年出版了关于其生态视频作品与写作事件的在线专著《成为地球》(Becoming Earth)。比尔曼说,“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时代,重新思考我们与地球关系的认识论根源,并采取一种命题式的艺术方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o Universitario Arte Contemporáneo)的展览“声学海洋”(Acoustic Ocean)将呈现展览同名影像装置作品。该作品探讨了严寒的北大西洋海洋生物的声音生态。海洋生物之间的声音交流频率常常超过人类的听觉范围,这导致了之前人们错误的假设,即大多数水下生物不会交流或思考。近年来,海洋生物学家和声学工程师在他们的研究中改进并越来越多地部署了水听器(hydrophone),从而扩展了对这个隐藏的维度的认识,诞生了许多解读海洋动物“歌曲”和其他海底信号的研究,《声学海洋》便是对此领域的探索。

图片

乌苏拉·比尔曼,《声学海洋》,18分钟,影像静帧,2018年


图片

珍妮·霍尔泽

Jenny Holzer

个展“亮线”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美国

5月17日至9月29日

美国概念和装置艺术家珍妮·霍尔泽(b. 1950)以其在公共空间中对文本的独特实践而闻名,她是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女权主义艺术家,是纽约艺术家团体“集体项目”(Collaborative Projects,简称Colab)的成员,并参与了由Colab组织的“时代广场展”(The Times Square Show)。霍尔泽的创作媒介包括电子显示屏、石刻、绘画、广告牌和印刷制品,关注个人与集体对权力、暴力与脆弱性,质问和解构西方文化父权制、消费主义、战争与政治制度。1990年,霍尔泽代表美国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并获金狮奖。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展览“亮线”(Light Line)将再构思呈现珍妮·霍尔泽1989年在该博物馆展出的标志性装置作品《无题(选自〈真言〉〈煽动性文章〉〈活着系列〉〈生存系列〉〈岩石之下〉〈悼词〉和〈孩童文本〉)》[Untitled (Selections from Truisms, Inflammatory Essays, The Living Series, The Survival Series, Under a Rock, Laments, and Child Text)]。这件作品将沿着古根海姆的螺旋坡道攀至顶点,从早期创作的文本,到最近以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这些语词将以滚动的形式显示在电子屏上,展示霍尔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创作轨迹。

图片

珍妮·霍尔泽,《无题(选自〈真言〉〈煽动性文章〉〈活着系列〉〈生存系列〉〈岩石之下〉〈悼词〉和〈孩童文本〉)》,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展览现场,1989-1990年,摄影:David Heald


图片

朱迪·芝加哥

Judy Chicago

个展“启示”

蛇形美术馆|伦敦,英国

5月22日至9月1日

女性艺术先驱、美国艺术家朱迪·芝加哥(b.1939)自20世纪60年末代起,便以女性视角的大胆实践,挑战由男性主导的艺术世界格局。她的创作媒介跨越绘画、雕塑、装置艺术和表演,讨论环境灾难、男性气质、出生与死亡等议题。1970年,芝加哥在弗雷斯诺州立学院(Fresno State College)开设了美国首个女性主义艺术课程,强调女性集体合作的方式,催生女性艺术创作意识的觉醒。1974年至1979年,芝加哥与众多志愿者合作创作了其标志性作品《晚宴》,纪念从古至今的39位女性,以“结束女性被历史遗忘的无限循环”。

2024年5月,伦敦蛇形美术馆将举办朱迪·芝加哥个展“启示”(Revelations),这是艺术家首次在伦敦主要艺术机构举办个展。2023年,纽约新美术馆(New Museum)曾举办其个展“她的历史”(Herstory),该展览是对艺术家六十年艺术生涯的全面回顾,展览中“女性之城”单元展示了80余位女性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和档案,与芝加哥的艺术作品进行对话。

图片

朱迪·芝加哥,《生育计划》(Birth Project),局部,1982年


图片

塞西莉·布朗

Cecily Brown

个展“主题与变奏”

达拉斯艺术博物馆|达拉斯,美国

10月6日至2025年2月9日

英国画家塞西莉·布朗(b. 1969)的绘画中流动性表现力、生动色彩和复杂叙事,在抽象与具象之间不断转换。她的作品设计西方艺术史上一系列宏大与古老的主题,将人体的形态嵌入对欲望、生命、死亡、疯狂等主题中。她的绘画创作从西方绘画大师如委罗内塞(Paolo Veronese)、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德加(Edgar Degas),以及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和琼·米切尔(Joan Mitchell)等现代艺术家中汲取参照,突破了叙事的束缚。20世纪90年代从伦敦移居纽约之后,布朗与其他艺术家一同,在绘画形式受到评论界质疑时,为绘画艺术重新注入了活力与意义,在她看来,“绘画是一种炼金术。”

2023年,塞西莉·布朗在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举办了个展“死亡与女仆”(Death and the Maid),是首位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在世女性画家。

塞西莉·布朗在达拉斯艺术博物馆(Dallas Museum of Art)的个展“主题与变奏”(Themes and Variations)展出了其女性房间、花园、沉船、狩猎等主题的绘画与草图,探索了艺术史和流行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性别隐喻。本次展览展示了布朗对女性在当前的社会政治气候下,被描绘成诱惑者、被征服者和被审查的身体的质疑。布朗的作品挑战了单一阐释的历史标准,邀请观众近距离观看,并寻找自己的答案。

图片

塞西莉·布朗,《龙虾、牡蛎、樱桃和珍珠》(Lobsters, Oysters, Cherries and Pearls),2020年


图片

尹秀珍

个展(名称待定)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

11月至2025年2月

尹秀珍(b. 1963)是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她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一直围绕着具体的个体经验展开,将私人的生命传记编织进历史的集体叙事之中,作品涉及装置、行为、陶瓷、影像、绘画雕塑等众多领域。自上世纪90年代起,她以活跃的姿态参与了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多个重要节点性展览及事件,并在全球享有知名度,她以敏锐而诗意化的创作直觉捕捉了急速发展的社会中主流叙事背后的迷失与不安,并以一系列运用日常材料创作的雕塑装置将微妙的个体感受及往往被忽视的个体意志予以视觉化呈现。2014年,费顿出版社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系列丛书为尹秀珍出版专著,是继草间弥生之后第二位入选的亚洲女性艺术家。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于2024年底举办艺术家尹秀珍的个展。尹秀珍是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的领军人物,始终活跃在艺术创作的现场并持续推出个展。自2020年起,尽管受到疫情的阻隔,尹秀珍仍然陆续推出个展“未知”(成都知美术馆,2020年)、“补天”(香港CHAT六厂纺织艺术文化馆,2021年),“我与博伊斯·尹秀珍:制动”(上海昊美术馆,2021年)、“无处不在”(佩斯画廊纽约空间,2021年)、“涟漪应力”( 上海玻璃博物馆,2023年),并参与数个群展。

图片

尹秀珍,《大喇叭》,2021-2023年,上海玻璃博物馆展览现场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LOEWE罗意威基金会工艺奖2024

    评选入围名单的专家小组享誉盛誉的罗意威基金会工艺奖公布了2024年的30名决赛入围者名单,展示了一件
    Ruogu Design 0评论 2024-04-05

    最终结果

    2024年4月20日至30日,在英国伦敦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新馆将举办“汉字演变”主题展,联合国中文日海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3

    对话、信件、糖类?分享三个小众冷门博物馆!

    小众冷门博物馆虽然博物馆传统上收藏着厚重的历史文物,但探索更小众、古怪和轻松的文物也有其魅力。这些博
    匠山 0评论 2024-04-03

    废弃渔网的“华丽转身”

    尼龙做的渔网,一直是渔民们的捕鱼利器。但是这种渔网通常的寿命却不长,一般只有3-6个月,寿命到期的渔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3

    探寻新质生产力路径——“文化X科技”交流座谈会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召开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本刊记者 冀靖轩)为探讨如何通过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以及文化的传承、创新赋能,推动新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3

    那些孤独至死的艺术家

    孤独,对每个人来说可能是生命的一部分。对于孤独,你会有什么见解?享受?惧怕?亦或者是厌恶?艺术家往往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3

    最“美”法院,又“美”了一次

    2023年11月8日,四川巴中法院发布了一套专属的法治文化品牌“映山红”,在网络赢得一片好评,被誉为
    品牌小美 0评论 2024-04-03

    故宫最“凡尔赛”的展览,今日开幕!

    2024年是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
    故宫博物院 0评论 2024-04-02

    陈汉民设计文献展,这些经典标志,原来都是他设计的……

    视觉设计:图壤设计自2017年开始,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推出“向设计致敬”系列学术项目,作为我馆“当代
    最设计 0评论 2024-04-02

    秦佑国:梁思成、林徽因与国徽设计

    今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为配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即将于8月开幕的“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
    秦佑国 0评论 2024-04-01

    看与被看,清华再推当代艺术展

    开幕式现场春光无限,万物生机。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谌河、刘曼文
    高森 0评论 2024-04-01

    全国高校美育机构负责人首届联席会议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

    2024年3月31日,全国高校美育机构负责人首届联席会议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首届全国
    中央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1

    理查德·塞拉,极简主义大师去世

    极简主义大师 理查德·塞拉 Richard Serra1939-2024作品《East-West/W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4-03-31

    在香港巴塞尔,重新连接世界

    一连串实实在在的数据和纪录,或许是2024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带给人们最为直接的冲击,而它们也恰如其
    W* 0评论 2024-03-31

    香港巴塞尔回归,经济大背景是否影响人气质量和销售?

    豪瑟沃斯在香港巴塞尔上的展位,可见马克·布拉德福德、妮可·艾森曼和威廉·德·库宁的作品。图片:Pho
    artnet中国 0评论 2024-03-30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