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画了500多张自画像,作为送给独处者的精神陪伴

艺术与设计

2023-05-02 10:51:00

关注

在徐海东的最新个展中,每件作品都没有名字,这恰是这位“半职业”艺术家与当下艺术圈的和而不同。在徐海东的履历中,有两种身份——艺术家和舞美设计师。这也注定了他与很多职业艺术家不同,他在两种艺术语境下可以相互交织,并互相产生深层次影响。



01

一次奇妙的观展体验


徐海东,一个不活跃也不热衷于艺术圈的艺术家,虽然展览频次并不多,但作品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始终保持着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并逐渐确立了自己更为明确的创作方向和风格。做艺术家这件事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与自己对照,为自己的情绪提供出口,这也让他的创作能够在纷繁的当下显得不疾不徐、沉稳质朴。


图片

艺术家徐海东



展览“等 自己 until you found”(4.29-5.30),是徐海东2023年首个个展,也是LCE画廊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开幕展。策展人田川给出的展览题目中的“自己”,指的既是艺术家,更是芸芸众生中的我们。


在近三年汹涌的新画廊入场潮中,于2023年成立的LCE画廊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有两个特征:藏家创办、空间小而美。恰如LCE的名字所示,画廊由三位女性创始人名字的首字母组合而成,其中一位最早是从2000年开始介入收藏,她们的职业背景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目标。


图片 图片

LCE画廊外景


创始人之一的艾伦娜表示,希望LCE画廊以国内外当代青年艺术家为主线,成为一个当代艺术的挖掘者及传播者,帮助公众了解艺术,让艺术更贴近公众的生活状态。


在这样一个颇具女性气质的空间内,画廊使用少见的白色木地板,体现出女性的柔软和纯粹。选择徐海东作为LCE画廊开幕首展艺术家,这一切并非偶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幕现场


三位画廊主对艺术家之前的艺术活动颇有了解,不论是从专业水准、作品表现或是对艺术的热忱态度来衡量,徐海东都是LCE画廊青睐的艺术家。与LCE画廊的契合程度不仅体现了画廊主的独到眼光,也标志着画廊对风格追求和审美标准的掌控。


在这个不到200㎡的空间中,策展人田川将空间重新切割并形成多个层次的展线,让这位以情绪为依托来创作的艺术家,可以淋淋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进入空间,首先看到的是一幅近两米的儿童肖像,即便使用了大面积黑色的木炭材料,也被艺术家绘制得特别“干净”。纯真、困惑、圣洁的脸上,却带有一丝悲伤。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布面油彩 170×190cm 2020


展厅内十余幅作品,像是被散落在墙面上一样,有一种动态的行径感,看似破碎,又像是在汇聚合力。空间地板的白色,与作品的白色相得益彰,让这一瞬间安静柔软下来,仿佛能听到时间及等待的声音。


第二展厅的黑墙及入口墙面的“红色穹顶”作品,就像一道界碑,划出了一个新的,且充满理性的天地。在展厅中央由宽变窄,由低到高的通道,引导观者进入一个由虚到实的感官体验。通道尽头那一扇“蓝色的窗”,通道外围的“纸上风景”,以及再一次出现的“儿童肖像”,似乎像是一道沉淀的人生轨迹,也让人感到众多的未知。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最后,展览动线停留在了一幅艺术家绘制的自己老去的自画像上。“老去”,看似是一个夯实有力的终极答案,然而又没有答案……


纵使在艺术圈和设计圈行走多年,内敛的徐海东却总显得沉默寡言。他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都注入到绘画之中,这也为策展工作增加了难度——既要熟悉艺术家的创作,更要了解艺术家。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田川作为凤凰卫视主持人,近年来以策展人身份参与并策划了多个艺术项目和活动。她的职业敏感和审美素养,让她可以更深入感受到艺术家个体表达的独特性。


面对一个以情绪为主导,从而去绘画的艺术家,首先需要了解艺术家本人,才能更便于发现艺术家的特殊之处。了解艺术家不是看他做了什么,而是要了解他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最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呈现在作品中。



02

人生岔路口的塞翁失马


天赋,这似乎是成为艺术家的前提条件。但是,天赋也需要后天勤奋的锤炼,才能真正成为一位艺术家。有一种艺术家视艺术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海东就属于这一类。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布面油彩 24×18cm 2015


尽管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徐海东最终还是选择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这并非是因为不爱画画,而是作为曾经的叛逆少年,对于自己的一次放纵。即便如此,他的手头功夫一直没有断过,毕业后不久便参加了画廊举办的展览。


在艺术市场的早期发展阶段,养活很多艺术家的并非是创作,而是其他副业。徐海东的幸运或许在于,年少的那次放纵,让他获得了创作上宝贵的自由。


图片

徐海东舞台美术设计-《恋爱吧!契柯夫》


图片

徐海东舞台场景设计-《故事里的中国》III


作为一个业内颇有名气的舞美设计师,这个身份让徐海东心无旁骛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画画。以至于遇到未达到预期的画,他会直接把画毁掉,也不会去复制自己卖得很好的画。他觉得每张画都对应着一种情绪,情绪受到外在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后,便不需要再现了。


舞美设计师这份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徐海东的创作。在他看来,很多西方画家都无法撇开与戏剧的联系。“绘画和戏剧都是情绪的表达,共同递进。戏剧可以在当下给你一个结局,绘画则是在未来给你一个评价。”


图片

布面油彩 40×80cm 2021


图片

木板丙烯 30×60cm 2021


在徐海东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与戏剧的和而不同。戏剧的蒙太奇手法、空间的叙事性、定格的瞬间,被艺术家巧妙地布置在画面之上。不同的是,舞美设计中经常用到的五颜六色,却在画面中褪去华丽的外衣,成为一片质朴的白色。


白色是一种危险的颜色,看似简单却极难驾驭,徐海东却独独偏爱白色。他先画好一个画面,用白色覆盖之后再重现描绘画面的碎片。这仿佛一个记忆重组的过程,那些真实存在的记忆,在一次次涂抹中,留下只言片语,这就是艺术家捕捉到的日常中的非日常性,也是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法。


不分题材和形态,人物、动物、植物、路上的风景、读到的作品……只要是触动艺术家的,都可以进入到画面之中。


图片

布面油彩 80×80cm 2020


图片

纸本水彩 18×24cm 2022


白色、粉色、紫色,这些频繁出现在徐海东画面中的色彩系统,被他处理得很薄,就像一层“面纱”覆盖着画面,清透又不失厚重。在多年对点、线、面的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如何让创作能够留在历史的洪流中?唯有艺术家通过内省,找到只属于自己的特质。


作为以感受为驱动力的艺术家,徐海东的特质在于敏感和柔软。即便是大面积使用红色,依然不愿让过于激烈的情绪抢占画面,这恰是艺术家的柔软。面对情绪,艺术家的出口就是绘画,他将那些强烈的记忆经过艺术转化后,定格为历史中的一瞬间。


图片

布面油彩 80×120cm 2019


图片

纸本油彩 57×77cm 2021


经历了这种转化后,徐海东看待世界的方法似乎也发生了转变,开始变得云淡风轻。在此次“等 自己 until you found”个展中,他有意去掉了作品的名字,甚至连无题、日期等常规用法都不愿意写上。艺术家的无意义,便在观众眼中形成了有意义,专注于画面本身,就是绘画本身的意义。



03

独处者的精神陪伴


以自画像作为展览的结尾,有着特殊含义。


徐海东画过500多幅自画像,他开玩笑说因为都是在夜里画,只能对着自己画,绘画成了他的精神陪伴。画自画像这一方式自古有之,有时是为了练笔,有时为了内省,徐海东更多是为了纾解彼时的情绪。


图片

布面丙烯、木炭 193×150cm 2022


图片

木板水彩、钢笔、油画棒 30×20cm 2016


在至今可以看到的一些自画像中,忧郁、平静、中二……似乎有些奇怪的“他”出现在画面中,他甚至还将自己置入古典绘画的经典图示中,来一次“穿越”。“等 自己 until you found”个展中那幅“年老”的他,优雅且平和,眼神中依然充满着对世界的好奇。


在创作的过程中,徐海东一直保持着对绘画的好奇,这也是他绘画的初心。从古典绘画到现代主义,这样的实践最终与他的人生交汇,以情绪为动力,以画笔为工具,最终在画布上留下记忆碎片与绘画的痕迹。


图片

布面油彩 40×50cm 2019


图片

布面丙烯 150×193cm 2022


在徐海东看来,情绪没有好坏,情绪只是情绪。早期作品中展现的孤独、忧伤和无奈,随着岁月逐渐发生变化。2011年女儿的出生,成为徐海东情绪上的转折点,将他从关注社会议题拉回关注自身,开始趋于内观。


“他就是一个用燃烧自己生命的方式去绘画的艺术家,对待所画的每一笔都是很谨慎。”田川如此评价徐海东。对细节的关注和把控,谨慎地画每一笔,下笔却干净利落。这也体现了艺术家的另一面,尽管多思且多虑,但一旦决定了就义无反顾,就像他对待艺术一样。


图片

布面丙烯、油彩 200×320cm 2023


徐海东觉得绘画和喝水一样,都是几千年来生物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我的绘画一方面是画自己,另一方面在我看来是一种信仰。现在大多数人都是独处的,我希望我的画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以提供精神上的陪伴。”徐海东说。


艾伦娜认为,当下像徐海东这样执著于绘画本质的艺术家很宝贵:“他通过画作表现出他眼中的世界、他经历的人生,以及这个时代让他产生的思考,这让绘画非常有感染力。”


图片

布面油彩 170×140cm 2015


能够不被商业所裹挟,忠于自己对绘画的初心,这对于徐海东来说是幸运的。他用缓慢且柔和的语调对《艺术栗子》说,他希望自己一直是一个纯粹的“生物”,富有情感,更贴近自然,这样画出来的才有意思。人去画留,才是自然之道,才是他心中的目标。


关于这次展览的主题“等 自己 until you found”,田川认为谈论“自己”不拘泥在你我,她希望能探讨更有社会广泛价值和大众共情的话题。由此自然而然地从一个个体画展,生长成一个触碰大家觉知的场景。


来源:艺术栗子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离散、漂流与再生:伦敦华人艺术社群新叙事

    Asymmetry Library 摄影:Christine Constantine“这里有整个伦敦
    特写 0评论 2024-04-07

    看与被看:视线交织中的当代文化景观

    2024年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参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4-07

    朱新建:绘画激发你身上很美的冲动

    朱新建,江苏南京人,由于对文人画的革新,成为文人画的反叛者;被誉为新文人画艺术家代表。他的画备受争议
    朱新建 0评论 2024-04-07

    邬建安和他的神秘怪谈

    中国神话传说,是当代艺术家邬建安艺术创作重要的灵感来源与素材。他说他读《山海经》,越来越觉得那里面讲
    中国审美100人 0评论 2024-04-07

    英国艺术家、植物学家和园艺家

    Cedric Morris塞德里克·莫里斯英国, (1889-1982)— ArtYou
    玖月画社 0评论 2024-04-06

    法比安·特雷伯(Fabian Treibe):清醒的梦境

    我对现实的表现不感兴趣,至少对纯粹的复制不感兴趣,我的图像不需要正确的视角,这无关紧要。相反,它更清
    Galle 0评论 2024-04-06

    何多苓:我的画任由观众解读,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距离何多苓那件被写入美术史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完成,已经过去了四十二年,很多人知道何多苓都是因为这
    刘军 0评论 2024-04-03

    万物皆可波普,罗伊·利希滕斯坦诞辰百年大展

    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流行的、短暂的、可消耗的、低成本、大量
    漫雨 0评论 2024-04-03

    古道具坂田:“垃圾”,作为一种美学宣言

    “古道具坂田:你我的选择”展览部分作品,照片由三嶋一路拍摄“古道具坂田”是已故的日本古道具店经营者、
    翁家若 0评论 2024-04-01

    乔治·巴塞利兹:2011-2015年雕塑作品

    雕塑是一种奇迹般的存在。它被堆砌出来,加以装饰,不是作为思想的标志,而是在形状限制范围内被任意制作出
    NATIONAL ARTS 0评论 2024-04-01

    最美的春天,住在梵高的画里

    1889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私人收藏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梵高的一生,短暂而潦倒。在生命里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4-04-01

    杨沛霖个展宁波白美术馆举行:漫游“无意之境”

    “无意之境”杨沛霖个展现场沿着鄞州公园的绿荫步道,穿过仲春时节的轻风,人们惬意地进入自然之境,亦能漫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31

    安妮·莫里斯:伤痛让我比我更爱我

    2012年,因为一次流产的经历,艺术家安妮·莫里斯(Annie Morris)将“堆叠”(Stack
    BAZAAR ART 0评论 2024-03-30

    青蛇:停留在表面的“女性中心”讨论

    自然和女性都再次沦为一种背景墙式的展示,被抽象化、扁平化,无法对其复杂性进行更全面更深层的讨论。Yu
    石雨桐 0评论 2024-03-29

    喻红:作为生命直觉的女性凝视

    《ARTnews》中文版2024年3月刊以“女性被看见”为封面专题,特邀国际著名艺术家喻红拍摄独家封
    shun 0评论 2024-03-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