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龙年特展,赏中国“龙”精神
龙,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蕴含着勇敢、智慧、开拓的美好寓意,代表着吉祥、尊贵。通过主题展览生动阐释生肖文化,是历次“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的“重头戏”。诸多博物馆挖掘馆藏资源,策划龙年主题特展,集中展示一大批“龙”元素文物,多视角、多维度介绍龙的起源、形象、内涵,熔铸在“龙的传人”血脉中的文化自信在这里共鸣共振。
观众欣赏红山文化玉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红山文化玉龙C位亮相;首都博物馆历经一年多改陈升级,在大年初一焕新重张,以“岁华纪胜——老北京民俗展”传递老北京的经典年味、岁时节俗和旧时风物;颐和园博物馆的“祥龙贺岁”特展,甄选云龙、团龙、蟠龙、穿花龙、海水龙、九龙等多种龙纹图案文物,让观众一饱眼福;天津博物馆上新“龙行龘龘——天津博物馆藏龙文物特展”,从红山文化玉猪龙到清代鎏金龙纹双联铜瓶,美不胜收;辽宁省博物馆推出“飞龙在天——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展”,包含近200件(组)馆藏龙元素文物;浙江自然博物院“龙程万里——2024辰年生肖贺岁展”展示龙形在文物上的变迁;孔子博物馆“六合同春——孔府过大年文物展”,既讲述历代龙纹的变化和运用,也展现“天下第一家”地位的特殊性,以及庆祝春节时礼俗交融的特色;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双展贺岁,新春文化系列展——龙舞中华、年年有鱼——馆藏文物中的“鱼”文化展联袂上新;四川博物院“龙行中华——2024年春节贺岁特展”,汇集三星堆青铜祭坛龙饰件、蟠龙盖兽面纹铜罍、龙纹金带饰、高浮雕青龙石刻等重量级藏品。中国文物报社联合60余家文博机构举办“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化联展”,精选490幅祥龙题材文物艺术品影像,赴多地展出。“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化联展”展览海报
此外,沈阳博物馆“白山黑水 乡土乡情——东北民俗文化记忆国画展”、吉林省博物院与天津博物馆联合推出“安和常乐——中国吉祥文物专题展”、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义薄云天——关公主题精品文物展”等特展充满乡土特色和年俗记忆,南京博物院“九十年春华秋实——南京博物院的珍藏”展、浙江省博物馆“蔚为大观——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特展(第二期)”等大展包罗万象、件件珍品,同样不容错过。除夕到元宵,主题活动不打烊
“过了腊八就是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新年的热度从腊八持续到元宵节。为满足春节期间观众的参观需求,大部分博物馆春节假期(2月10日至17日)期间正常开放,并延后闭馆时间。各地文物部门、文博单位提前筹划,联动协作,综合调动各类文化资源,在保留春节传统活动项目的同时,别出心裁策划各类新意满满、心意十足的贺岁活动。
折纸龙、戴龙帽、剪窗花、写春联、绘福扇……各类经典年俗活动在春节假期的博物馆里轮番开放,传播浓浓年味。
“寻龙之旅”是这个春节的“爆款”,许多博物馆都推出了此项活动,观众根据龙年寻宝地图,在全馆文物中寻找到特定龙元素文物并拍照打卡,即有机会获赠特别奖品。广受欢迎的集章活动热度不减,山西博物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哈尔滨市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世博会博物馆等数十家单位均推出了融合馆藏特色的龙年主题印章。
吴文化博物馆彩龙印章及新年限定贴纸
根据中国传统天干地支,甲辰对应的五行属木,代表色彩是青色,宁波博物院在参观入口打造了一条长达30.5米的巨型青龙,鳞片点缀渐变的中国红,整体充满江南宋韵气质的青绿意境极具宁波特色。观众们由此入馆,有着新年过龙门的吉祥意头。同时,还在“颐和”银龄课堂特别策划金箔画日历体验活动,邀请老年观众来博物馆过大年。宁波博物院入口处青龙装置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联合推出“龙腾盛世·博动金城”——甲辰龙年博物馆三馆联动庆新春主题活动,观众可以提前预约,参与古装走秀、文化市集、“乐动敦煌”大型剧情舞蹈演出、飞花令比赛等文化活动。趣味春节礼,文化惠民不停步
精彩纷呈的展览和活动之外,各地博物馆“送送送”的“豪横”手笔让线上线下热度居高不下。
“福”字和春联是春节的符号,蕴含着传统书法的精妙美感,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新春之际,为观众送上笔墨韵香的手写春联、福字是许多博物馆的“老传统”。大年初一是甲辰年首个开馆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连续多年组织书画家们开展的写福送福活动准时开始,书画家们现场挥毫,为来馆观众书福送福。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先农坛太岁殿,观众可以亲手印制福字,把博物馆的新春祝福带回家。鄂伦春自治旗民族博物馆邀请书法家为五十余名环卫工人们写春联、福字,送上暖融融的祝福。
中国国家博物馆送“福”活动
春节期间,属相为龙的观众成了博物馆“宠儿”。上海博物馆每日放送50份生肖礼,属相为龙的观众凭有效身份证件即可领取;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对属相为龙的观众实行免票入馆参观,持西安、咸阳身份证游客可享惠民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12岁属龙的小朋友准备了试管拼图、锦鲤挂件、龙年纪念邮票等新春礼物。腾云驾雾的龙纹、巧夺天工的云龙饰件、红红火火的大龙邮票、寓意吉祥的葫芦瓶……琳琅满目的龙元素文物、吉庆文物,被各大博物馆设计为红包封面、贺岁壁纸、贺岁短视频等,一经推出就“攻陷”了年轻人的社交媒体,部分精美、有趣的限量红包封面甚至成为大家“定点蹲守”的爆款。故宫博物院推出“春节微信头像框”,以多款院藏吉祥文物与古建筑元素为灵感,为大家送上开年好“彩”头。上海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精心挑选馆藏文物的龙形象,设计“其乐龙龙上班记”“瓷龙”趣味表情包。
博物馆红包封面
江西省博物馆“瓷龙”表情包
文创上新忙,数字技术领新潮节日的巨大游览量带动了文创消费,博物馆内的文创市集前顾客络绎不绝。独具特色、祝福满满的博物馆新年文创也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走亲访友的年礼首选。为了接住“泼天富贵”,满足观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春节成了博物馆文创上新的“旺季”。
北京市在春节假期集中策划推出“一轴两馆多点”系列文创活动,旨在利用博物馆打造可逛、好玩、时尚、有趣的新春文化消费场景,综合博物馆文创市集、文创促销以及文创进庙会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推出祥龙纳福、独占鳌头、“鳌状壮”IP等独具龙年特色的文创新系列,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体验,广受好评。
鳌状壮盲盒摆件
故宫博物院文创“宫里过大年”系列、敦煌文创“万象敦煌守护礼盒”,让观众忍不住“为美貌买单”。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全新IP“蝠逗儿”首次与观众见面,其创作灵感来源于恭王府古建园林内星罗棋布的蝙蝠元素,憨态可掬的形象让众多市民游客驻足合影。洛阳博物馆推出了巧克力和慕斯蛋糕版本的甜品版“考古盲盒”。许多博物馆开发了馆内展览的配套文创,融合新春元素,如天津博物馆的“粤彩斑斓”系列文创、海南省博物馆“苏轼主题文物展”系列文创,挖掘在展文物蕴含的传统吉祥文化,设计制作食品、文具、生活用品等,也颇受欢迎。小观众与“蝠逗儿”合影
天津博物馆的“粤彩斑斓”系列文创
数字化信息采集、三维建模、多媒体展示和区块链等技术为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仅为“博物馆里过大年”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大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云观展”体验。这个春节,故宫博物院在官方网站推出“祥龙贺岁”展览,包括“龙腾春望”数字多宝阁、“辰龙献瑞”数字文物库、“龙在苍穹”故宫名画记,图文并茂全面展现故宫珍藏龙主题文物和故宫建筑中的龙元素。借助“中国古代可移动文物知识图谱”技术,展览还关联了6000余件与“龙”有关的藏品,部分文物公布了全新多角度的文物影像。
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祥龙贺岁”专题
天津博物馆引入AR眼镜智慧导览,观众戴着AR眼镜来到讲解点位时,眼镜前端的摄像头会自动识别相关展品并开启讲解,由镜片中的画面显示文物详细信息,由镜腿上的骨传导耳机发声讲解,全程无需观众额外操作,真正做到沉浸式观展。陕西历史博物馆发布“从生肖读懂中国——风云际会”甲辰贺岁数字展览,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梳理龙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发展脉络,多角度展现“中国龙”的文化精神内核。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在一楼大厅的“魔墙”(文物数字化展示墙)中新增30件带有龙元素的3D文物模型。上海博物馆上线了“清乾隆 景德镇窑青花瓷”“元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两项数字资产。文化遗产的传承在数字空间里不断拓展、延伸。相比以往,今年的“博物馆里过大年”规模更大、形式更多、覆盖更全面,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结合更具新意。春节出游的热度还在持续升温,相信会有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欣赏文物、参与活动,在博物馆里体会文化年味,找寻“龙”的精气神,感受新时代文物事业蓬勃发展的成果。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