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角下杭州丝绸华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黄格红

2020-07-16 14:09:37

已关注

一、引言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华服饰文化渊源深厚,早在一万多年前开始纺纱织布,五千年多年前生产出华美轻巧的丝绸,自此悠久的华夏服饰文化开启了瑰丽篇章。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之间的沟通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链接,丝绸作为中国华服文化的载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丝绸华服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国服,既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情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近年来再次被提升到新高度,这为丝绸华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弘扬丝绸华服文化创新发展的意义

丝绸华服的创新发展在文化层面上是体现中国传统技艺之精妙绝伦,蕴含中国人文情怀之博大精深,符合中国山水环境之空灵缥缈,塑造中国民众礼仪之庄重严谨,培养中国艺术审美的雅致气韵,是东方文化、东方美感、东方格调、东方渊源与服饰创意设计的完美融合,彰显出文化大国的卓越气质和人文实力。随着中国经济、文体方面的不断发展,国人的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也迅速提升,这也从历年来的青花瓷礼服风尚、2014年APEC北京峰会21国的国家领导人及夫人穿着“新中装”集体亮相、社会唐装汉服普及风尚等方面得到体现。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等国际重大会议与赛事在杭州召开,华服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文化推广和国际形象的塑造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杭州丝绸华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杭州——中国丝绸之府与女装之都,地处风雅钱塘,秀丽的江南景致、悠久的岁月积淀、深厚的人文底蕴、绝伦的传统技艺让丝绸华服散发着温婉灵动、淡泊致远、细腻悠扬的情怀。早在四千七百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杭州先民就开始养蚕织绢;杭州丝品在汉代通过陆“丝绸之路”远销欧洲地中海地区;唐代上贡丝品有纹纱、绯绫、白编绫;两宋期间的宋罗、萧山纱、唐绢、销金缎等通过日益繁盛的“海上丝绸之路”绕过南洋抵达阿拉伯海岸。明清时期的杭州皆有设局织造宫廷御用丝织品,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民国时期的首届西湖博览会就专门设立丝绸馆,上世纪30年代盛行的中西合璧旗袍花样不断翻新。

历经时代变迁与发展,杭州丝绸华服业界人士积极响应党中央“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伟大号召,配合国家“十三五”中“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做大产业规模,明确发展重点,完善发展政策”的规划,以寻找华夏根、颂扬民族魂为己任,积极酝酿与勃发、积淀与弘扬我国优秀服饰文化的内在力量。提升浙江丝绸华服产业与杭州“丝绸之府”的文化内涵,实践《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接轨杭州市政府实施“一号工程”,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平台,大力实施“工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项目”,以崭新的面貌来创新发展丝绸华服产业,孵化中国服装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一)丝绸华服的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

现今,杭州拥有一大批知名的丝绸服装企业,如凯喜雅、达利、万事利、江宁、喜得宝、丝绸之路、金富春、烟霞绸艺、天下丝绸、都锦生、利民、福兴、葳芸、竹筠等专业从事生产与销售丝绸与华服的企业品牌。他们传承中国传统服饰中单滚、双嵌、盘扣、贴绣、镂空等精致手工艺,吸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技艺,突破以往华服用料的传统,设计出复古兼具时尚的高级丝绸华服,有效地推广丝绸华服文化。

1.杭罗手工织造技艺的传承

作为国内唯一使用传统工艺生产“杭罗”的厂家——杭州福兴丝绸厂,以“杭罗”纺织工艺(H1226横罗)位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与江苏的云锦、苏缎,并称为中国的“东南三宝”。杭罗最关键的技术是选丝、提综和水织。选丝必须用纯桑蚕丝织造,且丝的粗细一定要均匀。杭罗提综也叫绞综,是由经纬纱绞合出来的纱孔,纱孔形成的图案既好看又透气。这种纱孔是用线在纱槽上打好样,再装上去绞出来的。经过这种特有的“水织”技术后,蚕丝更加稠密、光滑、均匀,面料细腻粘滑,透气性更好。

“杭罗”纺织工艺传承人邵官兴在厂内保留目前全国仅存的八台木制传统织机,继续生产手工杭罗产品。近年来他打造的一千平方米“杭罗文化园”,吸引省内各地的学子前来实践、学习杭罗文化,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点;在2016年6月底,杭罗技艺在杭州江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展出。此外,他还与河南汴绣传承人张建淑,共同达成南宋与北宋的文化传承碰撞——在代表南宋文化的杭罗上绣出带有北宋韵味的汴绣,通过文化与创意的融合来穿越千年的丝绸之路,让杭罗的价值超乎想象。除了供给北京“瑞蚨祥”、苏州“乾泰祥”等知名老字号,杭州本土丝绸华服企业、台湾、法国、韩国等商家以及不少大牌婚纱品牌都下订单选购杭罗,又为2016年G20峰会赶制杭罗衬衫。

2.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的传承

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其责任保护单位杭州利民中式服装厂设计生产的旗袍在领、襟、袖、饰边和花扣之间进行繁简各异的变化,形成了“大襟、立领(又称中国领)、一字扣、撞色、镶、嵌、滚、宕、盘、钉、勾、绣”等具有鲜明中华民族服饰风格的独特技艺。其传人把世代相传的绝活技艺汇编成《东方旗袍》系列丛书, 介绍了数百款旗袍和上百种盘扣的制作方法,在国内外再次引领中国旗袍风潮。

“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传人包其文所在的利民中式服装厂曾为邓小平夫人卓琳、陈云及其夫人于若木、陈香梅、姚明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名人定做过中式服装。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制作颁奖礼服的“青花瓷”和“粉彩瓶”系列;为博鳌亚洲论坛制作“博鳌中华衫”;亮相2014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女装展,列入“浙江名品进名店”工程。设计制作的“手绘西湖十景”系列真丝素绉缎旗袍参展2016年“匠·无界”浙江省非遗传统工艺品及衍生品优秀创意设计展会,同时积极开展O2O“个性化私人高级定制”的业务,使之重返当代人的时尚生活。

3.李加林艺术织锦旗袍的创新

“杭锦”与“苏州宋锦”“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是我国传统丝绸文化中的一块艺术瑰宝,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珍品。五代时期,杭州出现官营丝织手工业;南宋时,杭州成为中国丝织业的中心,官营锦院和民营丝织作坊都具规模;明清两代杭州织锦业以工巧闻名全国;民国时期的杭州都锦生丝织独分为织锦缎、古香缎和都锦生织锦三大类,人像、风景类题材是“杭锦”擅长的特色。

新杭锦传人——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李加林教授,在秉承传统织锦工艺之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数码仿真技术和图像处理等高新技术之美,创造性地发明了“仿真彩色丝织新技术”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技术利用有限的色丝在经纬交织时所产生的色相空间混合效果,达到丰富织物色彩的目的,从而使在织锦上实现仿真彩色的构想成为现实。科技和艺术,就是经线和纬线,表达着精致、完美的艺术观点,造就织锦行业内的许多第一。近年来,李加林教授突破杭锦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局限,将艺术织锦技术制成丝绸面料,根据客户体型进行三维量体,再把数据输入电脑调整花型进行织造,确保衣片关键部分花型在接缝处达到“对花”的独具风格的高科技织锦工艺,富有浓郁的东方民族特色,属于全球首创织锦对花艺术旗袍。

4.杭绣技艺与华服融合出“南宫秀”

“杭绣”始于吴越,盛于南宋,宋高宗时期的临安城内就云集300多名技艺出众的绣工和画师,专为皇家、内苑绘绣各种服饰,被称之“宫廷绣”。官宦士大夫阶层的官服刺绣、贵妇的服饰刺绣,家用被面、装饰屏风、壁挂等则由“民间绣”完成。明代张应文的《清秘藏》卷上“论宋绣刻丝”记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夺目……”。由于当时刺绣行业只收男工不收女工、只传媳妇不传女儿的规矩,又称之为“男工绣”,形成杭绣“柔中带刚,结合工笔”的艺术特色。其针法有二三十种绣法,后来杭绣多用于戏剧服装上的绣制,文革时期大量技术人员改行转业,杭绣技艺濒临失传。

2013年12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杭绣”传人赵亦军先生刺绣艺术展在灵隐寺法堂开展,现场表演精湛的杭绣艺术,弘扬中国传统工艺文化。2015年6月,赵亦军与从事戏剧服装设计20余年的王胜红联袂携手,打造跨界新中装“南宫秀”,演绎杭绣与华服之间的奢华与灵秀。“南宫秀”华服紧跟时尚潮流趋势,在男装、旗袍等系列新中式特色华服中大胆融入戏剧服装元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图案进行时尚设计,从不同的审美视角诠释了新中装的文化风格和时尚品位。赵亦军先生先后在多个杭州本地大学校园开设杭绣讲座,在武林街道开出“杭绣工作室”,努力宣传这门老手艺。2016年6月底,由浙江理工大学为主的十几位大学生组团向赵亦军先生拜师学艺,旨在将“宫廷杭绣”技艺代代相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提升丝绸华服的文化内涵

有言道“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千百年的技艺传承让丝绸成为浙江杭州最亮丽的名片,也成为历史经典产业和中国丝绸的中流砥柱。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女装展览会”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举办16届,是中国乃至世界丝绸行业的一项重要盛事。第16届、17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挖掘杭州“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优势,开创B2B(Business to Business)、B2M(Business to Media)及B2C(Business to Customer)的全模式,并开办到“一带一路”沿线及金砖国家(波兰、土耳其、南非、约旦、巴西、哈萨克斯坦、埃及、迪拜、印度等九国),打造成全球系列“十展联动”,推进中国丝绸服装企业拓展国外市场,带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第17届会展上,尤其值得关注“我的技术,你来使用”“我的面料,你来设计”“我的设计,你来下单”三大主题”,以智能缝前、智能化缝中、自动化缝后等工业4.0技术设备,展示丝绸女装企业在智慧制造、智慧营销、时尚趋势、人文建设等多方面的成果,向全世界宣告丝绸文化的延续性和丝绸产品的与时俱进。

如浙江丝绸龙头企业万事利集团在2013—2015年期间,投资8位数巨额资金打造国内系列民营丝绸文化博物馆——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杭州织造展览馆、万事利下沙丝绸工业博物馆。其中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陈列面积1400多平方米。收藏明、清、民国时期文物及现代藏品2000余件。自对外开放以来,社会反响良好,受到群众好评,参观人数已达2.8万人次,常年接待中小学生团体和旅游团体的参观体验。

2016年6月,集团旗下的国际丝绸汇与丝绸文化博物馆被正式列入G20峰会“韵味杭州”参观体验点,唤起人们对丝绸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保护,推动丝绸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收购法国百年丝绸企业MARC ROZIER,首开民族品牌法国制造;并在法国巴黎筹建“丝绸文化产品传播中心”;运用“真丝绸微胶囊香料印花”技术进行丝绸、茶叶和瓷器的融合,以文化创意与高科技并结合移动互联技术,打造杭州G20和2022年亚运会的文化产品。万事利集团把中国传统丝绸工艺与西方先进理念融合贯通的一系列文化推广和经营举措,开启了丝绸华服从“产品制造—文化创造品牌塑造”的全球化征程。

(三)互联网+丝绸华服设计与创新营销模式

华服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文化积淀,让丝绸华服在保留传统技艺和经典元素外,与时俱进焕发全新光彩,是业界人士不懈努力的方向。随着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以葳芸旗袍品牌为代表的丝绸华服企业,以文化为载体,聚合华服上下游产业链,在致力于打造和传承中国丝绸华服文化精髓的同时,率先将高功能设备、低成本传感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行组合。2015年进行工业4.0个性化旗袍定制系统研制,2017年推出“品牌女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整体解决方案”,被列为杭州市第二批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其公司构建了全国首条全物联网化、个性化定制旗袍生产线,拥有终端门店智能量体系统和数据终端以及小单快反系统,先进的智能制版排版系统,通过大数据匹配精准确定服装版型,进口高科技自动激光裁床,物联网传输吊挂系统。使定制进程如物流信息般可视化,提高了定制精度和速度。葳芸旗袍的未来是以提升服务、加强体验、做精产品来增加在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力,满足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智能服务+智能制造+智能物流”,大幅度提高现有丝绸华服产业的效率,将供给性需求转为需求性供给,引领杭州乃至中国华服产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使其进入大规模个性定制阶段。

四、结语

锦绣蔓绘中国梦,帛丝隽逸风雅颂。丝绸华服文化以文化符号的形式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象征,通过传承与创新发展,不断运用优秀的传统技艺,展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围绕浙江杭州从国际丝绸加工制作中心向创意时尚智造中心的转变,提升个性化定制服装的文化内涵与设计品质,不断完善高级定制管理体系,借助移动互联网新业态,建设华服文化创意园,打造丝绸华服工业智造4.0创新模式,引领着中国华服时尚昂首阔步于世界舞台,向世人昭示着中华服饰文化的风采。

基金来源2016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一带一路”视角下丝绸华服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发展研究——以杭州为例课题编号16NDJC076YB;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教育现代化2030”视域下高职华服智造技术人才培育创新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17YJC880041

注释

①(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下)·卷五十六·定公十年·尽十五年[M].十三经注疏标点本(07).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87.

②(明)张应文.清秘藏·卷上·论宋绣刻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8.

③费孝通.创建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中期会议上的主旨发言[J].思想战线,2001(06):16.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