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古镇色彩解析

蔡宇超,唐依依

2020-07-27 16:51:24

已关注

一、引言

色彩作为艺术研究领域核心要素,其与地理学产生过跨学科理论交织。色彩地理学创始人、法国著名色彩学家让·菲利浦·郎科罗(J.P.Lenclos)教授指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建筑色彩会因其在地球上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大相径庭。这种色彩地理关系表现直观,例如巴黎城市米黄色调,罗马老城的橙黄与橙红色系,地中海城镇蓝白色系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色彩地理学认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建筑色彩被所在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共同决定,其研究涉及三层次:宏观层,运用区域地理学原理将研究对象归类到各级区域,观察地理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分析同一空间层次中的不同对象以及同类对象在不同空间层次中的色彩差异。中观层,针对特征明显的民居聚落或街区,分析此地所特有色彩形象要素即“景观色彩特质。微观层,通过涵盖选址、调查、测色、取证、转译、编谱、总结等环节在内的色彩调查研究方法[2],提取色彩谱系。在当前城色彩发展多元化背景下,朱家角古镇为传统历史风貌地区色彩保护与发展研究提供独特样本。朱家角古镇与其他同类城镇呈现出怎样的色彩差异?其景观色彩特质是什么?色彩谱系有哪些特征?色彩形象如何保护与发展

二、朱家角古镇色彩分析与研究

(一)宏观层面:古镇区域色彩特点

首先上海境内其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对比来看,朱家角镇生态色彩与城镇色彩融合度较高。朱家角镇位于上海远郊,地理区位使古镇较少受城市蔓延侵扰,有利于传统生态水乡色彩基底的完整留存。另外,朱家角镇域占据淀山湖主要生态岸线,高绿量、低密度的区域特质使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相互穿插交融,色彩上也反映出较高的生态色彩与城镇色彩融合度。其,与青浦区其他各建制镇对比来看,朱家角镇多种功能区域色彩整合性较强。朱家角镇集中建设程度高居民点建设集约,空间紧凑发展特点明显。这种紧凑明显反映在朱家角镇区建设现状中,城镇功能的集聚复合带来城镇色彩混合甚至混杂情况。目前,朱家角镇新增建设需求强烈,未来集聚建设发展态势明显,色彩混合度将进一步提升。最后环淀山湖地区其他乡镇对比来看,朱家角镇现代商业与传统水乡色彩结合更为紧密。环淀山湖三镇均是水乡旅游发达地区,但相比之下朱家角镇旅游开发早且发展迅速,具有明显优势。古镇旅游区内商业业态高密度聚集,现代商业与传统水乡色彩结合愈来愈紧密,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不合理甚至混乱现象。

(二)中观层面:古镇街巷色彩特质

其一,从自然维度来看,文章选择平遥、鼓浪屿与朱家角作比较分析。温度而言,平遥、朱家角、鼓浪屿依次升高,其墙面色调明度明显提高。降水而言,平遥夏秋多雨,鼓浪屿春夏多雨,朱家角则四季雨水均衡,其屋顶更为轻盈,色彩更显淡雅明丽。从日照看,平遥门窗比以利日照;鼓浪屿门窗比例居中,既减少暴晒也保障通风;朱家角门窗比例低,降低夏季太阳辐射。相比之下朱家角古镇更显“素雅南方,天明水丽的色彩特质。其二,从人工维度来看,一方面,西井街等九条古街均绵延于淀浦河与人字河两侧,共同构成古镇色彩要素紧密联系的空间基础另一方面,古镇河流两岸植被保留完好,即使是极狭窄的临河街道都有乔木绿植。建筑与河流、水体与植被在小尺度区域中不断形成和演变,从而整体上呈现河街共生、水绿交融的色彩特点。其三,从建筑维度来看,朱家角镇古建筑主要有木结构、深灰瓦、红漆门、红漆窗、青灰石、灰红石、青灰砖和白粉墙八种基本色彩材质[4]朱家角镇新建筑则在屋顶、墙面、构件色彩上基本与历史建筑协调。高密度的古民居与新建筑相互结合,共同形成粉墙黛瓦,青砖红构的色彩意象。

(三)微观层面:古镇建筑色彩谱系

本次色彩谱系研究范围主要涉及《朱家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06)》中划定的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是朱家角古镇的历史遗存精华,与色彩地理学研究要求一致。笔者选择水彩艺术馆、课植园、圆津禅院、手工艺馆人文艺术馆童天和药号大清邮局城隍庙八处代表性建筑展开色彩分析。色彩谱系分析主要分为四步,第一步对现状建筑主要立面进行照片拍摄和图像采集;第二步运用数码软件对照片进行100~200像素不等的马赛克化滤镜处理;第三步对建筑主调色和点缀色进行提取;第四步按照建筑立面色彩的实际构成比例绘制单个建筑色谱图1基于以上分析,朱家角古镇色彩谱系呈现如下特征,其一,整体以青白灰等稳定的中性色调居多同时存在恬淡适宜的冷暖对比。其二,古镇建筑明度对比明显,但因墙体与屋顶的明度过渡体系调和,整体仍显自然雅致。其三,低饱和度色系构成古镇主体色彩感知,少量中饱和度色系用于突出特殊建筑。


三、朱家角古镇色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施插花布局,色彩功能失调

从色彩功能视角来看,其一,传统民居与新兴功能穿插重叠造成色彩视觉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混乱,从而导致古镇导览系统与色彩系统无法有效匹配。以放生桥头、北大街入口处为例,其空间狭窄有限,但却集中了旅游观光、现代商业与水上交通等多种功能,古建色彩淹没在众多广告店招、旅游宣传、临街商业等现代元素中,游客难以在眼花缭乱的视觉信息中找到有用的导向信息。例如,虽标识牌上写明此处为北大街,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已然难以体会到明清第一街的古镇风貌色彩气息,出现方向迷失的困惑。其二,古镇保护与设施建设多重交织,古镇色彩分区特征十分模糊。古镇旅游区内许多地区存在保护与发展矛盾,各功能区块界限犬牙交错,较易形成插花式的空间混合布局形式,使得连续性的街巷色彩界面中会出现缺失或跳跃,一旦处理不好便会在功能使用与色彩观感上产生诸多不便与矛盾。

(二)内外关系薄弱,色彩过渡生硬

从色彩关系视角来看,一方面,古镇保护区内部河街空间与外部现代街道色彩联系十分薄弱。古镇保护区内河街联系紧密的空间特质在传统空间与现代空间衔接处并未得到体现甚至完全消失,小微尺度的古镇空间直接转向为了中大尺度的现代城镇空间,使得古镇色彩孤岛现象日趋明显。另一方面,管理导向与游览导向深层矛盾带来古镇保护区内外色彩过渡衔接问题。以祥凝浜路为例,其北侧即为古镇旅游区,南侧是新角里商业区。虽两个功能区空间距离仅一街之隔,但道路两侧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风貌特征。在管理导向下旅游区与非旅游区的界限越清晰越便于管理,但在保护导向下进行审视,过于清晰的色彩边界也使得古镇区与外围地区失去了色彩风貌良性统一的机会。

(三)商业程度过高,色彩传统丢失

色彩合理视角来看,伴随着古镇民居商业化开发进程不断加快,古街与古民居承担了大量而且分散的小型商业游憩功能,其涵盖诸如茶楼、饭馆、工艺品店、酒吧等多样化的业态,加之多以私人运营为主,其广告店招与城市家具的设置选型花样百出,设计标准与色彩要求也并非一致,高低标准参差不齐。虽然商业化是古镇保护与开发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但建筑点缀色彩失控问题不被重视势必会带来马太效应,造成古镇色彩风貌的走样与迷失。总之,在古镇旅游功能勃兴背景下,古镇功能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居住,多样化的功能带来多类型的色彩元素,各类元素缺乏统一设计,并呈现散乱特征,逐渐消解了整体性的古镇色彩轮廓,带来色彩视觉污染,使得古镇传统民居色彩体系逐渐碎片化。

(四)欠缺规划指引,色彩愿景模糊

从色彩可持续发展视角来看,伴随着轨道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古镇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朱家角古镇商住文旅项目开发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各个项目因其功能特色的差异性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色彩体系以及风貌考量。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项目的开发已经出现了新动向,例如尚都里中的蓝色墙面、景苑水庄东侧新开发项目的红色屋顶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言,墙面和屋顶色彩的选择与传统民居色彩相异无可厚非,但在色彩规划管理中这样的行为应当被鼓励抑或是被有条件地进行限制,都是值得从古镇色彩指引框架搭建的高度去展开思考。就目前色彩发展现状来看,似乎最佳的选择就是向传统民居色彩靠拢,以达到保护与发展共赢的目标。事实上,古镇本身并非一成不变,其也会在不断的功能与空间更新中产生各种新的色彩要素。因此,如何为朱家角古镇未来色彩发展提出合理可行的色彩愿景成为关键。

四、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色彩系统

首先需要开展详细的朱家角古镇聚落与街区色彩谱系的研究工作通过收集自然及人工色彩素材例如照片、图稿、建筑材料、土壤等,系统梳理古镇色彩特质,找到朱家角古镇色彩的遗传密码,建立古镇色彩保护的素材库。在此基础上,遵循合理、可行、清晰的分类原则,对朱家角古镇现状保护区进行色彩分区,并通过规划手段系统构建小镇色彩体系,从而系统提升古镇整体的色彩识别功能。需要强调的是色彩分区应当具有层次性色彩大区的管理具有一定弹性和梯度性,以保障色彩风貌的整体性和特色性为主,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化,并且针对不同的分区要提供不同的色彩保护手段,以增强适应性;色彩小区则应当有更加明确的色彩管理导则,建议能够细化到建筑层面,尤其是针对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需要采取严格的色彩保护和控制措施

(二)强调色彩协调

对于尚待建设的区域,需要借助规划设计手段,加强古镇色彩规划与朱家角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在与古镇保护区相关的建设用地地块开发控制导则中,一方面要从开发角度提出地块未来建设的建议主导色系与点缀色系,避免实际建设出现偏差;另一方面要从控制角度提出延续古镇保护区内外河街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定性措施要求,对部分重点地区还要对色彩的明度、彩度、饱和度以及色彩面积比例进行控制。对于已建成地区,应当注重协调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成立由政府、开商、公众共同参与的色彩管理小组通过参与城镇更新项目的决策与建设、管控街道商业店招与广告等色彩要素以及制定色彩保护管理日常规章制度活动,统一协调古镇内部及边缘过渡地带的色彩管理工作,增强色彩保护核心区与建设控制地带的风貌协调性。

(三)注重色彩保护

对传统色彩的保护需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需要保护传统色彩原真特质,这种特质需要细致的色彩谱系提取工作为基础;其次需要保护传统色彩的完整体系,即古镇色彩的保护并非是仅仅对历史建筑展开保护,而是针对古镇保护区聚落和街区进行完整性的保护,并在保护过程中强调对重要街道、河流两侧以及重点建筑群体进行色彩原真尺度与比例关系的保护,构建点、线、面共同构成的网络化保护体系;最后需要给予古民居色彩有机更新的合理机会。朱家角古镇是活态古镇,其色彩特质具有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内生动力,色彩保护需要为未来发展留有空间和余地,避免由于过于刚性的管理手段和要求约束古镇色彩的合理发展,甚至形成古镇色彩合理演变的障碍。

(四)清晰色彩主线

宋建明教授指出,色彩地理学是在保护色彩原生态和指引未来色彩发展两个维度之间寻求平衡点。当下国内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传统色彩逐渐消亡,新建筑开发和新材料运用不断更新城市色彩谱系。这要求色彩地理学理论框架不仅关注传统色彩特质,而且按照色彩研究五层次的要求提出尊重历史、提升现状、面向未来的色彩愿景,还要通过规划管理手段实现色彩保护与发展的和谐共荣。因此,对于朱家角古镇未来色彩发展愿景而言,首要的任务是突出明确古镇色彩发展的主导方向而不是明确主色调,这要求一方面要注意明确色彩保护的刚性要求即在实际建设中绝不可突破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明确色彩发展的弹性条件即在什么条件下哪些色彩发展是被鼓励或者是可以适度突破的。

五、结语

本文基于色彩地理学分析朱家角古镇景观色彩特质,并从城市视觉形象维度出发对古镇色彩视觉形象传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指出当前国内古镇色彩保护工作中应当着力寻找色彩风貌保护和色彩风貌发展的黄金结合点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选取面,加强对朱家角古民居色谱研究深度,同时进一步从定量角度分析自然与人文因素对朱家角古民居色彩的影响,为古镇色彩保护与更新提供创新思路。

课题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6BSH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YJA840007)联合资助。

参考文献

[1]王艳辉张新艳袁书琪.色彩地理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热带地理,2010,30(03):333-337.

[2]宋建明.色彩设计在法国[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3]宋建明胡沂佳.“”——城市色彩研究专家宋建明教授访谈[J].建筑与文化,2009(08):10-13.

[4]王璐.上海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现状与分析——以外滩、淮海中路、朱家角三个地段为例[J].艺术探索,2007(01):77-78+146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