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址的企业展示空间设计研究——以巨化展厅设计为例

郭蔓菲

2020-07-27 16:55:46

已关注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化工企业亟需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废旧厂房的出现。一律将其拆除不仅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在这反复拆建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消耗与浪费。保留旧建筑并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也逐渐认识到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背景,本课题选取巨化集团电石厂遗址区内的废旧厂房为研究对象,试图将已废弃的电石冷却棚改造为巨化集团的企业展厅,以满足对外宣传、树立行业标杆,对内团结、教育员工的作用。

一、“原址”的概念界定

(一)企业背景

巨化集团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是一家代表性国有大型化工企业,建厂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三高企业转型升级为以氟化工为主导的综合性化工企业。巨化企业展厅位于电石厂遗址区内。电石厂遗址区作为巨化发展壮大的基础园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停产后的园区将被完整保留下来,未来将成为集历史展示、文化研究、商务推广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整体具有博物馆的功能属性。而这次课题中需要设计的,就是博物馆当中最重要的空间——以电石冷却棚为基础空间的企业展厅。

(二)“原址”概念

工业建筑的特点使得它多被改造为办公、展览展示空间,或是与艺术有关的创意空间。本文中对原址的解释范围限定在将工业遗存改造为展览展示空间。通常,建筑在改造前后的使用主体是不同的,新注入的功能与原建筑本身很少产生联系,并且相较于建筑,新功能处在一个主导地位,因为建筑的改造要以满足新功能为主要目标。而基于原址的展示空间以建筑展示为目的,不仅使建筑满足单纯的功能需要,展示形式、展览路线的设计都要围绕如何更好的表现建筑来规划;以往,参观者总是围绕着展品进行观赏,放置于展台或是展柜上的物品容易带给观者一定的距离感,使观者心里顿生敬畏。而观者的视线受展品的控制,也往往是平视或俯视。在基于原址的展示当中,参观者置身于展品之内,处于被展品包围的状态,这样自内向外的观赏方式本就是种体验性的展示手段。此次课题当中的原址指衢州巨化集团电石厂遗址区内的电石冷却棚。

二、基于“原址”的巨化企业展厅设计

(一)前期分析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对企业以及原址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了展示的内容与手段。

首先,通过对巨化企业相关内容的详细了解与分析后,确定了以历史与产品两大方面为主的展示内容,因为纵向的空间叙事与横向的品类介绍可以充分地展示巨化企业的全貌。巨化目前最主要的三条产业链即氟化工、氯碱化工和石油化工,产品共有十二大门类。化工产品的名称多样且陌生难懂,同样从产品的分类方式也很难看出产品的功能用途。而其实这些产品都与人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相较于欧美发展成熟的化工企业,巨化的产品宣传思路和理念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即产品使用功能与产品介绍之间的差距还有待弥补。

其次,因为原址即是展示内容的一部分,所以需要对原址(电石冷却棚)本身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而了解电石冷却棚就要从了解电石开始。电石作为基础化工原料,大量生产于20世纪60年代,也是在同时,巨化建造了首批厂房进行电石生产,当时的电石主要用于化肥的制造。

依照传统的电炉熔炼法,巨化电石厂区的建筑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煤棚、石灰石棚、石灰窑、高炉、冷却棚、仓库,最终将成品电石经最北端的铁路运出。电石冷却的作业是单层平铺式的,需要有足够大的空间来晾晒足够多的电石,所以冷却棚具有东西长106米,南北宽26米,高16米的建筑体量。电石冷却是个释放能量的过程,使得整个空间具有明显的温度变化,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垂直方向,自地面至屋顶逐渐降低。这一功能的需要表现在建筑结构上便是天窗与百叶窗的设置。由于南方潮湿多雨,又因电石遇水发生化学反应,有必要设置遮雨挡板以确保安全生产。可见巨化冷却棚的百叶窗和天窗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因此得出,电石生产原理与流程影响厂区布局以及原址的建筑形态,这就要求对原址进行最大化的保留与展示,保留的不仅是建筑本身,还有原有的作业状态。

(二)方案设计

1.历史展示——叙事空间的线性展示与开放性展示

线性展示首先体现在不同时期的递进关系上。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没有创业时期的艰苦奋斗就没有大发展时期的重重佳绩,没有重组与危机时期面临的内忧外患就不会有凤凰涅槃的现代巨化。为了让历史的讲述更连贯,就要求遵循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历史阶段的前后对比方能体现巨化与时俱进的企业精神。

与企业发展脉络相对应,线性历史展示以六个串联的空间形式呈现,遵循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保持总体的上升趋势,每个区域根据特定时期的历史特点形成各自的空间语言。通过不同历史阶段的先后对比,传达出企业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例如,在“重组与危机”时期,内忧外患导致巨化生产停滞不前,急需调整生产政策并进行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为了营造此时期紧张的空间氛围,这段展示空间设计成L型,将区域弯折来调整进出展区的角度,同时也改变了外部自然光摄入的角度。此展区将不设窗洞,只有走到展区尽头的转折处,才会豁然开朗。试图通过空间语言表现巨化在“重组与危机时期”的发展状况,在经历挫折与不断探寻之后方发现柳暗花明的出路。

线性还体现在展览内容的分轴展示。历史展示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与事物,事件的呈现往往需要借助平面媒介,例如文字与图像。相较于平面化的展示,事物更具有阅读优势。遂将事件与事物进行分轴展示,设置不同的空间轴线,使得展示思路更加明晰与连贯。

开放性是相对于产品展示来说。因为建筑本身也是展示内容的一部分,它是特定时代特定功能下的产物。电石厂区又是巨化的发家之地,和历史展示有着密切的联系,内容上具有交叉部分。对原址的恰当展示,可以将游客带入到电石的生产情景当中,带入到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当中。而产品本身和建筑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相对于产品展示而言,历史的展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设计过程中根据展示内容、展示氛围的不同,分别开敞一面或多面,将“原址”情境与历史展示恰当地融合,创造出体验性的展示空间。

在历史展示的六个阶段当中,只有第一阶段的展示区域与原址相连。而电石厂区是在巨化办厂初期建造的,属第一历史阶段的产物,遂将创建阶段的历史展示外延至原址。使参观者可以自由穿梭于原址地面与创建阶段展示区。这里所指的原址地面并非实际的建筑地面,而是架设其上的新地面。架高是尊重遗迹的表现,是强调原址的手段。它供游客行走于电石生产遗迹之间,并承担着相应的信息提示功能。(图1)


2.产品展示——社会使用角度的间接展示与体验性展示

首先,作为企业营销手段之一的产品展示,亦不能只是对产品进行简单直白的介绍,而随着体验经济时代到来,新经济模式下的展示思路同样需要进行改革,否则只能被市场浪潮所淹没。所谓体验经济,它开辟并扩大了不同于以往传统经济体系的价值空间,通过体验式情境的塑造来获取消费者的注意力与认同感。当代随着技术水平的逐渐趋同,普通产品之间的差距已难以拉大。而产品体验则往往是多重的并难以复制的,同时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当下,也是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的。在此引导下的产品展示,应以产品为媒介,以人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为依托,创造体验性的展示环境与氛围。

巨化集团的产品具有类型广泛和“难以理解”等特点,但却影响生活各个方面,小到居家过日子,大到国防甚至是宇宙探索都离不开化学产品。而之所以难以理解或是让人感到疏远陌生,是因为化学产品并非作为最终的使用品直接进入到社会生活中,而是还要经过多次的再生产再加工以及包装美化等环节才能出售。人们购买的是造型考究、使用功能明确的产品。而它们与作为生产原料的化学产品从化工厂制作出来时的面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通过相关的资料搜集与查找,将巨化产品与它所涉及的生活领域之间做了对应的联系。从而将产品展示方式——直接的产品介绍,转变为从产品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角度去介绍。例如巨化生产的氯甲烷是生产甲基氯甲烷的主要原料,而后者又是硅油的原料,而硅油常见于化妆品、汽车上光油、药品药膏当中。试想如果只是提及氯甲烷,谁又会将它与人们的肌肤护理联系上呢?(图2)


总结巨化产品的特点即“看不见却充斥在生活各个角落”,以此为出发点,将产品展示定位为围绕“衣、食、住、行、用”展开的发现之旅。设计中将以熟悉的生活情境为依托,结合多媒体装置形象地介绍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将化学品的用途具体化、趣味化地呈现出来,让人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普及化学知识与推广巨化产品的双重效果。

其次,在空间改造时,将原址中产品展示空间设定为方形,且当中不设隔墙。意在创造一个巨大的开敞空间,并将“衣、食、住、行、用”这五类内容分墙面或地面展示,形成参观者被展示环境全面包围的效果,暗示化学产品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衣、食、住、行、用”五个范畴具有各自特点,选取能够充分表达其意向的形态,根据空间位置进行统一规划。“衣”选取柔软的布面意向,将其设置在天花,形成柔软波浪的“天云”视觉语言。使用GRG材料进行加工,具体展示内容以视频投影投射的展示方式在弯曲表面上呈现。“食”的展示主要在南侧墙,墙面并不以实体的造型展示,而是直接采用视频投影投射以及LED氛围照明进行展示,营造“虚拟的地平线空间”效果,墙面背景投影出“盘子矩阵”,在不同的盘子中展示不同产品,呼应“食”的主题。“行”的展示以模拟城市道路的方式呈现,内容以视频影像的形式通过类似信号灯的装置进行动态演示,使观者在行走过程中感受产品在“行”中的应用。“用”的展示墙面与“食”相对,同样以“虚拟地平线”投影投射的方式展示,墙面背景投影选取博古架的影像,意在说明产品丰富的门类。“住”在“行”所创造的道路系统上,升起渐变体块,模拟城市意象,观者穿梭期间,仿佛置身城市当中,在部分与观者较近的体块设置Ipad互动装置进行产品内容展示。

最终,形成完整的原址空间产品展示效果。天花的GRG“天云”造型亦可看作城市的天空,与地面的道路、城市、墙面的“虚拟地平线”一同组成城市的展示意向。叠加丰富的展示形式与手段,让观者在观展过程中进行全空间、沉浸式体验,表达无所不在的展示意向。(3)


三、小结

基于原址的企业展厅设计是建立在企业品牌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到的“原址”概念,区别于普遍意义上的旧建筑,不仅是具有空间限定功能的建筑实体,同时也是展示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原址的企业展厅设计,改变了观者与展品间的互动关系,以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与作业场景为依托,营造出具有良好体验效果的沉浸式展厅,强化了行业特质与品牌形象,为类似以废弃厂房为基础的企业展厅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程京生.企业博物馆成为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N].中国文物报,2010-02-03.

[2]熊谟远.电石生产及其深加工产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12.

[3]罗福午.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4]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毕崇毅,.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12:9-10.

[5]甘飞.体验时代的展示设计 颠覆性的展示因素分析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17-18.

[6]西蒙·库伦·菲尔德,西奥多·格雷.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M].周远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