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城)镇产业与景观空间融合设计研究 ——以常州市为例

汪瑞霞,王晨风,王春昱

2020-07-30 17:59:51

已关注

一、前言

特色小(城)镇一字之差,内涵、建设目标和发展模式都不一样,特色小城镇“是以行政建制镇为基础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以政府为主导,是集合特色现代镇区和特色现代乡村的整体区域发展,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现代居住社区四大架构,但是,当前即使是重点特色镇也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发源于浙江的“特色小镇”以市场为主体、产城融合的综合开发模式,成为创新推进乡镇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引擎,国家明确了特色小镇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一定社区功能”几个维度的指标,是一个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范围内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当然,特色小镇不能替代乡镇经济社会全域性和全面性的支撑体系和整体发展,因此本文以包含两者概念的“特色小(城)镇”为研究载体,聚焦“产业”与“景观”这两大乡镇特色发展要素,本文综合运用设计学、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理论,并以常州市为例,通过对八个重点特色镇人居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实现特色小(城)镇产业与景观空间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策略。

、常州市重点特色镇建设现状

人居环境是一个系统,包括人、建筑、社会、自然和基础网络等要素。目前苏南各乡镇产业总体水平较高,发展特色各异,但参差不齐,很难做到乡镇之间的平衡,也成为当前镇政府主导、承担与重点扶持的基础工作。本文对雪堰、郑陆、薛埠、社渚、儒林、南渡、孟河、湟里这八个常州市重点特色镇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产业运行总体平稳

常州乡镇的一产主要分为特色花卉林果产业、生态精品粮食产业、特色水产养殖产业、特色牲畜养殖业。二产中的特色产业分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特色乡村工业、特色装备制造业,以及一些特色新兴产业。常州乡镇三产中的特色产业分为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产业与休闲观光农业。根据《2017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18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比上年增长0.1%,达293.8亿元。总体上,全市综合实力呈稳中有进的态势。

(二)重点镇产业发展各有侧重

常州山地资源丰富,绿化覆盖率高,农村电商兴起,2017年销售额突破28亿元。8个重点特色镇的产业特色和做法却不尽相同。江苏省新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与孟河镇实行“园镇合一”发展体制;郑陆有二花脸猪、翠冠梨,二花脸猪成功申报地理标识;雪堰有水蜜桃、太湖三白,被授予“中国银鱼之乡”称号;儒林有长荡湖大闸蟹、野生甲鱼;邹区镇“诺亚一号”通过农业部水产新品种审定,成为全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新品种之一;薛埠镇“鑫品”牌金坛雀舌茶获得中国名茶金骆驼奖。总体上,利用在地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成为各镇特色形成的主要思路。

(三)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改善

常州全市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铺开,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达100%,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覆盖率达50%,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全面启动。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五年年均增幅达9.1%。常州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投入,溧高高速、常宜高速开工建设,233国道金坛段、360省道溧阳段等工程有序推进,长虹西路快速化改造基本完成。村镇路网建设加速,镇村公交开通率100%;水利建设方面,全市各村镇共计完成水利项目4619.6万立方米。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3.1%,林木覆盖率达26.2%。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全年完成防治项目716项、水环境整治项目664项,各乡镇公共服务的能力得到提升,医疗卫生、居民医保、养老保险、低保、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农民幸福感与获得感增强。

(四)文化形式百花齐放

常州乡村地区民风民俗特色浓郁,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5个,其中超过一半的项目主要以乡村地区为承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古村落11个,古镇7个,老街7个。在调查的八个重点特色镇中,丰富的历史遗址遗迹和非遗传承不仅为特色发展提供了优势和可能,更为公共生活提供了文化环境和养分。

、常州市乡镇特色产业发展与空间营造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村镇建筑风貌亟待改善

总体上看,当前常州农村民居的风貌多元杂乱,村庄鲜明的地域性风貌特征不够鲜明,相应的基础设施发展还不够完备,乡镇土地的利用率还待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和提升空间较大。村庄内一些还够不上历史文物的房屋老建筑多年失修,濒临消亡,有的古建年久失修,村民也不知道怎么去保护,新旧建筑难以协调,有的乡镇原有的小桥流水人家面貌全非,水乡无水,文脉断裂,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

(二)常州乡镇特色品牌缺乏系统形象

各镇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整体系统的管理和协调,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态势。农业规模体量小、加工技术薄弱、产品单打独斗、品牌缺乏效益等问题突出,降低了发展速度,也削减了村镇经济发展整体竞争力,小到产品包装,大到文化景观营建,需要各镇整体谋划,错位发展,共同塑造优势互补的特色产品和品牌。

(三)产业融合度有待深入

调研的特色镇中,新北区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但是乡村普遍存在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低融合度、低附加值、浅层次、短链条是其明显表现。原因一是农业存在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销售契约的不完备,产生了风险转嫁、违背合同等实际问题;二是农业科研人才分布不均,互联网技术人员匮乏,合作方式单一松散;三是缺乏强大的扶持和支撑体系,互联网和物联网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还很薄弱。

特色小(城)镇产业与景观空间融合设计策略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具有“物质”和“精神”属性,空间实践是“物质性的空间生产”、空间的表征是“概念性的空间生产”、表征性空间是“人们生活和居住空间”“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批判逻辑沿袭自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批判理论,重点考察了日常生活空间的意识形态功能和符号意义”,对中国当下城镇空间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特色小(城)镇可以定位为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多元功能一体化发展的大空间,一个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也具有审美、休闲等多元价值,产业与景观的融合是村镇的特色要素,可以通过科学和艺术的深度融合,从保护、规划、创意设计、修复、改造和管理等方面,加强产业景观与生活、精神景观多元空间的融合。

重新塑造传统文化的生态价值

1.善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

新乡镇人居环境是一个系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去更新;同时它又是一门艺术,在创造的过程中闪耀着人的智慧,人生活其中,处处散发着动人的激情和情感。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山深人不觉”的生活空间模式,就是“世外桃源”模式的意境写照,构筑了以文人士大夫生活方式为特点的中国人居文化的理想状态,中国古代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和谐的体系”,是“尊敬生命的神圣”“生生之德”是中国儒家文化、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新乡村图景审美的价值追求,对于传统文化中生态价值的研究和集成无疑将成为乡镇空间建构的有益视角,特色乡镇建设提倡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其实是“生生融合”的当代呈现,是方法与本体的统一。

2.回归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

场所不只是空间形态,更是文本、文脉和社会建构,乡村本土资源具有唯一性特点,“吃本地的”成为找寻乡愁的精神寄托,有机食品也成为现代人群的消费趋势。保持乡村的原真性,让生活其中的人慢下来,是在引导一种生活方式,“慢”哲学倡导平静、认真和生活品质,慢是人与工作、文化、社会和环境建立一种真实的联系,地方特色、传统工艺、历史关联和场所感是形成区域独特性的关键,所有的这一切必须充分尊重和关注当代生活,将如何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整体关系作为新村镇建设亟待研究的核心问题,要从植物的生育、生长和人的生产、生存等基本要素出发,将生态平衡、审美体验、道德修养、生命关怀等终极追求融入其中,在人、文化与自然等系统要素间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高效优化“生生融合的活力空间

1.建立特色镇特色农业品牌的产业联盟

建议由政府牵头,搭建产业联盟,鼓励重点特色镇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进来,引进产业营销、设计、加工类人才和企业,形成更长的产业链条,促进乡镇一二三产的融合,请进来、走出去,推进国内外合作交流,组织联盟成员参加农产品展览会,举办产业技术交流论坛;在机场、高铁、高速服务区和重要商场建设旗舰体验店,在社区设置专卖店;通过天猫、京东、苏宁等进行网络渠道建设,将系列化的有机产品通过互联网与世界链接;同时加快品牌向产品生产地深度延展,实现产住游多功能综合发展。

2.塑造具有乡村地域文脉与产业特色的乡村景观

不同产业类型下的景观发展策略不同:宏观层面,根据地域文脉、产业结构特色和村镇发展定位,科学规划村庄景观格局,确定村镇整体风貌特色定位并制定传播策略,对道路景观、公共服务中心进行系统提升;微观层面,突出乡村特色景观吸引力,包括农业景观、文化景观、休闲观光体验景观等,应该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有的放矢,因材施艺,讲好常州故事。如挖掘郑陆的季子文化、黄天荡古战场、社渚的傩舞等传统文化,用现代化的工艺和手段去再创作,形成更多可玩可看可吃可用的当代产品,找回人们集体记忆中的乡愁。

)充分发挥资源能量的聚合效应

1.建立人才+乡村模式

乡村振兴需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需要深刻贯彻国家战略思想且具备一定知识积累的在地村民,首先要让广大农民参与到国家计划中来,确保农业文化遗产的长久传承和持续发展,在各个岗位上去引导村民,培育村民自身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吸引社会资本、品牌运营机构参与,建立专家咨询平台,形成乡镇振兴共同体,切实关注整体系统的权益,致力于营建“一个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现有序价值的、多赢的社会公益生态圈。”鼓励让社会公益人群成为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库和支援力量,形成乡建合力。

2.完善创艺+乡村模式

乡村文化是衔接城市与乡风文明的桥梁和纽带,采取“文化+科技”“农业+文创”“农业+旅游+康养”等创新模式,将乡德、乡景、乡情、乡音、乡土等融进百姓的生活。创意设计成为乡村资源产品化、艺术化的重要引擎,通过艺术设计,对不同乡村的农产品品牌精准定位,形成系统品牌,应用AR、VR甚至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加强科学和艺术的深度融合,设计并制作出适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传统特色景观、公共艺术和旅游品,激活传统村庄,传达“乡村不土”的理念。搭建更多的展示交易平台,鼓励乡村结合自身特色举办主题性节庆和集市,集中展示、宣传和推介营造具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差异化产品,拓展新领域,积极盘活农村存量资源,形成富有吸引力的文创产业。

3.创新互联网+乡村模式

互环网时代让城市与乡村互生共荣,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乡村政务、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公共交通、互联网+社区营造等任何一个系统都在助推中国乡村现代化。作为三产,关键是打开消费市场、打好品牌,有了一产的原料、二产的资源,三产的服务,强化政府在三产融合中的导向作用,做好现代物流与现代电子商务行业,巧用微信、支付宝及各种旅游APP等平台,线上线下呼应,媒体造势,整体塑造常州“常州风味”乡镇特色品牌,内容涵盖可游、可居、可阅、可带等一套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构建五感体验的农业文化生态系统,引导农业田园综合体建设,使之成为市民交流思想和居民农业休憩的目的地。

、结语

新时代特色小(城)镇产业与景观空间融合发展是建立在乡村振兴目标下的“活力空间”,能促进农民增收、乡村经济发展,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景观提升和产业同步发展。当前各地的乡镇建设还存在种种问题,外部强加的资本空间生产理论很难与村民的生活空间营造逻辑一致,特色小(城)镇建设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其规划设计不但要规划保护物质空间的环境本色,尊重生活在其中的人和乡土文化价值,还要采用多元模式,政府监督协调,企业担当管理,原居民积极参与,社会乡贤响应,村镇产业、文化、社会、城乡环境与能动者之间是互助共生、跨界融合,更要倡导用特色文化延续文脉,用特色产业激活经济发展,倡导“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新型生活方式和综合功能,最终达到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共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17BH173“特色小镇”建设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注释:

林峰.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的“一字之差”[J].中国房地产201832):66-68.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33/T2089-2017.特色小镇评定标准(浙江省地方标准)[S].2017-12-29.

常州市统计局.2017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2018-03-05)http://tjj.changzhou.gov.cn/html/tjj/2018/OPOEMFCL_0305/15261.html.

陈文丽洪宽善.“空间的生产”理论为基础的古镇都市再生模式构建的研究——以乌镇为例[J].设计201704):96-99.

孙全胜.城市空间生产批判的三重理论形态及意义[J].重庆社会科学201811):77-91.

刘沛林.古村落——独特的人居文化空间,人文地理[J] .1998(3):35.

方东美.生生之德[M].北京:中华书局,2013.214-232.

米城,张梦月.精准扶贫,稀捍在行动[J].装饰,2018(4):044-047.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