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保护与传承刍议

钱昀,董荪

2020-08-10 18:07:40

已关注

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芜湖铁画,兼备国画神韵和雕塑美感,技艺独特、历史辉煌,堪称“铁打丹青、中华一绝”。时至今日铁画技艺面临困境,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迫在眉睫。基于此,文章从铁画保护和传承、当下与长远相结合进行探究,提出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引导、行业主导、校际联动、校企合作的保护措施与传承范式,以期突破困境、再创铁画艺术辉煌。(1芜湖铁画《迎客松》)


一、芜湖铁画之保护举措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生产性保护。主要针对一些原本具有生产属性的“非遗”(如传统民间手工艺等)想方设法使之继续生产经营活动,壮大行业规模。二是开发性保护。即针对“非遗”的价值属性,挖掘其商品资源、教育资源及其他资源,使之为当下社会所利用。三是静态保护。即认定技艺传承人、保存文献资料等。

芜湖铁画源于民间手工艺并具有商业属性。既不能简单使用静态保护方式,又不能过度走商品开发、生产性保护之路。目前,在政府、高校及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芜湖铁画保护工作业已拉开序幕,也取得了一定实效。例如,依托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铁画传承基地,先后获批国家艺术基金“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芜湖铁画艺术作品”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等。但相较于芜湖铁画的昔日辉煌,尚显势单力薄。本文在对芜湖铁画现状调查和困境分析基础上,提出以下具体举措。

建立虚拟博物馆,为保护芜湖铁画立标造势

所谓芜湖铁画虚拟博物馆,主要依靠数字媒体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借助互联网思维和虚拟设计方法建立。其意义在于:首先,解决经费有限不能全面抢救、保护与传承铁画“非遗”难题。建立实体博物馆收集铁画文献存放展览,手段单一、耗资巨大。部分国家级、省级铁画工艺美术大师虽建有私人展馆,但毕竟限于少数。芜湖铁画虚拟博物馆所需资金投入较小,不占用实体资源,构建相对可行。其次,在虚拟博物馆框架下,对铁画艺术品创建数字图样模型,并结合视频资料设计虚拟展示交互系统。随时随地支持在线访问与研究,一方面满足人们对铁画艺术的欣赏需求,另一方面提升铁画“非遗”的网络传播及影响力。最后,芜湖铁画数字档案和铁画式样数据库,既可为铁画实物的制作提供重要依据,又可为芜湖铁画“非遗”传承人培育提供必要的“互联网+”教育方式,一举多得。

二)整合传承人工作坊、文化馆、图书馆三位一体的文献档案,为保护芜湖铁画定根固本

从目前情况看,利用传承人工作坊、文化馆、图书馆现有条件,尽可能保存芜湖铁画创作中使用的实物资料和展示铁画技艺的相关文献,这是比较理想的办法之一。文化馆、图书馆是政府公益性机构,承担着群艺活动和地方文化保护的职责,且场所、人员相对稳定。对传承人工作坊(大师工作室)来说,赋予其铁画创作技艺与文献资料保管责任,可以增强传承人认同感,调动其积极性。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国字号工艺美术大师和部分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均设立了相对固定并达一定规模的工作坊或工作室,用于铁画创作和传承示范。在传承人和公益机构共同努力下,当可筑起芜湖铁画“非遗”定根固本的首道防线。

三)完善铁画行会组织、建立公约,为保护芜湖铁画奠基立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储氏”“飞龙”“文典”“艺蕾”“尚美”“徽艺坊”等多家公司跻身铁画行业。截至目前,铁画工艺公司达20多家,从业人员达200余人。杨光辉、储金霞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张家康等8人获得“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另有3人获得“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作为安徽境内土生土长的芜湖铁画随同其他“非遗”一样,大都淹没于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浪潮中。2003年芜湖工艺美术厂宣告破产,铁画艺人纷纷下岗,铁画行业陷入混乱。面对铁画行业困境,芜湖市出台了《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笔者认为芜湖铁画是民间自发生成的文化与商业活动,在当前语境下完善行会组织,进行行会内部约束、行业自律较为迫切。因此建议:首先整合现有铁画协会组织(主要有芜湖铁画研究会、芜湖铁画艺术研究会及芜湖铁画协会等组织)成立省级行会,由“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画家和企业人员等参加。下设各个小组分别负责铁画创作运营等具体工作。其次建立行规公约,对于铁画创作规格、技法传统、图案式样、人员分工及传承人培育等事项进行约定,形成统一的行业质量标准并出台规范性文本,供从业人员学习借鉴。最后引导铁画行业有序竞争,杜绝一味迎合市场需求、降低成本、生产粗制滥造铁画产品等恶性竞争。同时整合行业外部资源,为铁画技艺保护与发展构建内部屏障。

四)启动专题纪录片工程,为保护芜湖铁画留影存像

铁画创作工艺复杂、时间跨度较长,多数人只能欣赏到铁画完工后的作品,对铁画创作过程及工艺技法停留于一知半解。专题纪录片影音结合能呈现出直观、形象的“芜湖铁画”全貌。拍摄铁画主题(包括传承人、创作过程等)纪录片亦是一种保护方式。近年来,笔者考察了铁画创作活动以及传承人口述资料收集整理,皆因时间、场地等诸多因素限制,仅收集了片段影像资料。因此启动“芜湖铁画”专题纪录工程及传承人口述史采集显得尤为迫切,科学、可信的影音文献能够弥补铁画保护与学术研究的不足。在铁画“非遗”文献纪录工程建设中不仅需要当地广电、文化、宣传等主流媒体参与,成立“芜湖铁画”专题摄制组;也要发动自媒体加入,如抖音、微信等客户平台,发布铁画实时信息吸引网民关注,强化芜湖铁画互联网认知度,有助于传播推广芜湖铁画“非遗”技艺。

二、芜湖铁画之传承范式

探索铁画现代价值,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综合铁画技艺和地方实际,在提高铁画艺术审美认知度中,着力尝试传承范式。(图2)


一)让铁画艺术成为地方节庆活动的文化资源

芜湖铁画作为民俗活动和商业文化亮丽名片,可为当地节庆活动提供丰厚的文化资源。具体策略是:首先介入节庆主题及内容创作。芜湖铁画“非遗”要成为地域节庆活动策划的创意源泉与内容特色。其次提供节庆表现方式与艺术素材。芜湖铁画融凝新安画派、徽州三雕及徽派剪纸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芜湖铁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能为节庆活动提供艺术借鉴,以此策划节庆活动,能够突出和丰富地域文化特色。三是营造节日喜庆氛围不可或缺的装饰。芜湖铁画(又名“铁花”)因其“以铁为墨、锻铁为画”的技艺个性,并借鉴中国画创作理念和“直教六法归洪炉”审美法则,系高雅与实用兼备的艺术产品,能为节庆活动锦上添“花”。

二)让铁画艺术走进中小学和大学课堂

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在全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推动优秀传统手工艺进学校。铁画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一绝,借助“传承人”培育新生代“传习人”对铁画艺术的兴趣,让芜湖铁画艺术走进中小学课堂和大学课堂,这符合教育部“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精神。首先将芜湖铁画技艺融入中小学课程进行教学;例如铁画图案、式样等可直接成为地方学校美术课程教学资源;铁画艺术创作方法可为相关高校美术专业及职业技能培养提供借鉴。其次可以丰富学校的人才培养形式;除课堂教学外,可采取以铁画为主题的兴趣小组、短期培训和课外实践等多元培养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最后借鉴铁画师徒式作坊教学方法(铁画“非遗”技艺传授以师傅口传身授、学徒苦练为传统),可以聘请一些具有深厚铁画创作经验、技艺扎实的传承人、老师傅进课堂教授技艺课程。

三)发挥铁画“非遗”在城市文明、乡村文化建设中作用

2017年芜湖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在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完善包括打造“城市颜值”、提升“文化内涵”、彰显“区域特色”等措施在内的各项建设工作。芜湖铁画作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文明创建,义不容辞。不仅要借鉴铁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风格,提升城市颜值,还要弘扬“创新、专注、传承”的铁画精神,为城市文明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地域传统文化的支撑。“非遗”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资源,是构建区域特色文化的关键基石。在城市文明创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依托芜湖铁画等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城市文明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也有利于芜湖铁画植根于民间、传承和创新于新时代。

三、结语

从当下看,构建芜湖铁画虚拟博物馆,发挥地方文化馆、图书馆及工作坊的职能作用,完善铁画行会组织和建立公约以及启动影像文献纪录工程,这是芜湖铁画得以保护的迫切需要和有益举措。从长远看,将芜湖铁画艺术融入地方节庆活动,走进中小学、大学课堂,发挥芜湖铁画在城市文明、乡村文化建设中作用,这是芜湖铁画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与有效范式。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常态下芜湖铁画传承创新研究”(AHSKY2016D85)。

参考文献

[1]钱昀.非物质文化视角下的无为民间灯会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05).

[2]王荣才,钱昀.文化自信视域下芜湖铁画“文人工匠”培养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38(07):22-26.

[3]钱昀.新常态下芜湖铁画品牌构建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06).

[4]钱昀,董荪.陡岗板龙灯仪式过程与本土精神研究[J].装饰,2015(11).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