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育人的陶瓷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思考

何健

2020-08-11 19:22:03

已关注

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教学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艺术人才的主要基地,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国陶瓷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实践教学不足、应试教育色彩浓重、学生创新思维水平较低等,难以培养出符合新时期需求的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基于此,陶瓷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需要从协同育人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改善实践教学现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一、目前我国陶瓷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院校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就目前的陶瓷艺术设计教学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教学方向,其一为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设计思维与动手实践融合起来,从而创作出具有特色和审美性的艺术作品;其二为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培养出可以满足行业需求的专业陶艺设计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分追求陶瓷作品制作流程的讲解和实践,课堂缺少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不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陶瓷艺术作为中华非物质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保护、继承与发展的挑战。为此,陶瓷艺术设计教学必须要承担起新的使命和责任,深思陶瓷艺术的历史性,不仅要引导学生重视陶瓷实用性,也要重视其创新设计和艺术性,树立起协同育人理念,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平台与创新机会,使学生能够创作出更加贴近生活、具有艺术气息的陶瓷设计作品。

二、基于协同育人的陶瓷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依托地域特色,营造陶艺学术氛围

学校在改革创新陶瓷技术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校当地的地域特色而行,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陶瓷工艺文化影响,让学生有充分的耳闻目睹陶瓷艺术的机会,从而形成良好的陶瓷学术氛围,在不断的熏陶下,促使学生可以将课程学习所得与自身的设计理念、传统文化、地域特色结合到一起,使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陶瓷艺术设计灵感及思路,同时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不断发展。

例如,黑龙江地区的艺术学院,可以将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陶瓷艺术品展示在学校艺术长廊中,每当学生走过或者驻足欣赏时,都能够感受到浓郁的黑龙江陶瓷文化魅力与气息,在接下来的陶艺设计课程知识学习中,不自觉将地域特色带入到设计思维中,拓展设计思路,激发创新创造灵感,使学生的设计作品可以赋予一定的地域特色,有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弘扬。

走访民间陶艺基地,丰富教学资源素材

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手艺人”和民间基地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学校教师单一讲授课程教材中的知识,很难让学生真正全面地认识这门传统艺术,不利于学生对非遗文化的深入理解。所以,学校要积极走访当地民间陶艺基地,尽可能与更多的陶瓷民间工艺大师和老艺术家加强交流合作,让学生可以有机会到民间基地中感悟前辈们的设计创作过程,达到零距离接触地域陶瓷艺术文化的目的,从而给予学生教材学习中无法获取的精神感悟与心理感悟,将民间陶瓷基地与民间陶瓷艺术家作为延伸教材的宝贵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创新设计提供更多鲜活素材。

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学生陶瓷设计实践平台

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到陶艺相关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陶艺行业需求,深入整合校企合作模式,针对目前存在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表面化的问题,切实与企业共同制定出互惠互利的合作项目,让企业可以真正参与到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成为真正的推动力,实现人才公育、人才共享的目的。

其次,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服务水平。目前很多艺术院校陶瓷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师,并没有充分的行业岗位工作经验,往往毕业后便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在课堂上很难将行业岗位真实需求、环境现状等传递给学生,只能按部就班讲解理论性和技术性的知识,影响了教学服务水平。为此,学校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通过校企合作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提供实际岗位顶岗的机会,让教师可以参与到合作企业的项目开发、战略规划等工作中,不断积累新鲜的行业经验,完善自身的实践技能与专业素养,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服务水平。

最后,将校企合作与就业创业指导联系到一起,解决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当今社会下艺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其就业情况非常严峻,这就需要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让学生可以在毕业后脱颖而出,成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学校要将校企合作与就业创业指导结合起来,与企业一起组织开展陶瓷艺术设计成果展示大赛、改造校园和学校陶瓷工作室项目、拓展大学生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条件与环境,并且在校企合作下免费给学生的创业提供相关设备设施,使学生不必面临难以承受的创业经济压力,企业为学生开放陶瓷销售的路径和渠道,学生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具有创意的陶瓷艺术品和设计方案,这种方式下,企业在大学生创业宣传力度下,能够树立起更多的企业形象与口碑,对企业、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全赢的局面。

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古今完美衔接

陶瓷艺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工艺水平和艺术造诣上,也充分体现在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历史价值上。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科学技术的普及,逐渐淡化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越来越多人对现代艺术形式感兴趣,对陶瓷艺术了解不足,这也是各个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设陶瓷艺术设计课程的原因所在,促进陶瓷艺术的传承弘扬既是这门课程教学的使命责任,也是协同育人中渗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为此,学校要在陶瓷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改革中,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宣传作为要点,采用多种协同育人方法,让社会各界可以参与到课程中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应用中,不仅从专业能力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更要从思想认识以及意识形态上,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民族使命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陶瓷设计,不只是一个职业和谋生技能,也是继承和更好地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文化馆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参与到文化馆组织的陶瓷艺术活动中,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学校教学之间的完美衔接,让学生在文化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中,感悟陶瓷设计魅力,认识到陶瓷设计能够创造美、传承历史,也能够寄托情感展望未来。学校还可以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交流联系,共同组织举办当地的陶瓷设计大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设置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参赛人员不局限于学校陶瓷专业学生,而是面向所有社会大众,营造多元化的竞争氛围,让学生在竞争中意识到自己在陶瓷艺术设计方面的不足,从其他参赛选手身上吸取经验,拓展自己的学习思路和途径。

三、

总之,新形势背景下,高校陶瓷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充分利用协同育人工作,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创新实践机会和创业机会,保障我国陶瓷艺术的传承弘扬,将创新、现代与传统陶瓷文化结合到一起,可以让陶瓷艺术的发展具备源源不断的新意和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京成,王璐娴.“项目导入”模式下应用型高校的陶瓷艺术设计教学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91.

[2]吴爱珍.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陶艺教学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11):250-251.

[3]王艺贤,丁佳青.基于职业技能教育下的陶瓷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明日风尚,2018(13):12-13.

[4]李卓.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J].艺海,2019(01):120-121.

[5]许怀喜.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当代陶艺教学浅析[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8,52(05):9-11.

[6]田光硕.浅谈陶艺在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8(19):195.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