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通史》:点彩派电影史记

陆嘉宁

2020-08-12 22:51:11

已关注


捧读《电影通史》,沉甸甸的重量并不会令读者望而生畏,相信很多人都会爱不释卷,百看入迷。

这是让谙熟影史的学人和对影史一无所知的路人都眼前一亮的大部头——看似矛盾,却正是本书的特色所在——有深入,有浅出,对每一位读者都那么友好而充满热情。

不妨把本书的结构、笔法比作美术史上的“点彩派”。

点彩画法作为印象主义的延伸和承继,不用线描勾勒轮廓,而是用极细微的斑斓色点,模拟出天光云影、湖光山色、无穷变化。

面对点彩派的画作,贴近看,只能看到一个个原色小点,并不连贯,然而一旦拉开距离远观,就能惊讶地看到美妙风光全景,比线条勾勒的常规画法别有一番趣味和灵动印象。

可以说这本《电影通史》亦是同工——重点不在于知识的全面,也不追求绝对严整的体系,却足以让读者对电影史产生强烈的直观印象,落笔之处浓墨重彩,一斑可窥豹。

本书作为全彩印版本,充分发挥了中国画报出版社的特色和专长,印刷极其精美清晰,赏心悦目,大量珍贵的剧照、海报、影人工作照……既能够吸引没看过电影原作的读者,使之直观感受到不同时代的电影风格、影业氛围,也便于对影史如数家珍的专业学者按图索骥,重温脑海中的美妙印象。

电影媒介的出现让人类更深度地进入了“读图时代”,而本书则怀着让读者读图知史的心思,如同写给影史的恰切情书,只恨不是《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书——若是图中幕幕影史经典能活动起来该有多好。

本书英文原名是Cinema:The Whole Story,直译过来应该是“电影:全部故事”,中文书名“通史”简明扼要,若是用中国古典说法,也不妨理解为“电影本事”。

故事一词耐人寻味,能感受到英国编纂者的立意,要把这电影媒介从诞生之初到成长至今的生平故事娓娓道来,与学院风格电影史的面面俱到相区分,好比为人作传,不是档案,而是传奇;不是日复一日的日记或言行记录,而是择每个生命阶段的特色事件加以放大,是一种提喻。

本版次译自2019年英国出版的最新版本,涉及的影史年表从1900年前后的电影先驱时代开始,以最近期的超级英雄大片作结,最新的案例有2017年的《神奇女侠》《每分钟120击》等,论新知涉猎,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头影史中最接近现在时态的一部。

影史说到底是由著名的影人与影片织就的,本书既然是“点彩派”,自是将“以点观面”的特色发扬到底。

全书分为6章,将影史划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基本按照若干关键词+相应影史名作的体例——每个关键词、每部代表影片都相当于“点彩派”的色点,并不要求点与点之间必须在同一逻辑层面上或有着必然的连续性,而是直截了当将每一个时代最关键的现象摆在读者面前。

比如同样是关于1930—1940年代初这一有声电影诞生并在全球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国电影学巨擘大卫·波德维尔广为流传的《世界电影史》将之纳入“有声电影的发展(1926—1945)”部分,用“有声电影的兴起”“好莱坞制片厂制度”“其他制片厂制度”等数章来介绍,“好莱坞制片厂制度”又细分为“电影工业的新结构”“大导演们”“电影类型的创新和变化”等几个小节,在小节中才具体分别谈歌舞片、神经喜剧片、恐怖片等详细内容,总之以多级标题的形式来涵盖方方面面。

美国另一位电影专业畅销书作者路易斯·贾内梯的《闪回:电影简史》也比较类似,对同时期影史的论述分为好莱坞片厂制度、1930年代的美国电影、1930年代的欧洲电影三部分,每部分会提及类型、国别特色、重要导演等等。

相比之下,《电影通史》的风格显得那么轻松随意,读之竟然有种观看电影频道专题节目的感觉。

面对同一段影史,本书在一张精心设计的1930—1940年代图谱之后(图谱上标注了代表影片所处位置,一目了然),不需要学术写作式的过渡,直接跳到关键词“哥特恐怖片”,搭配《科学怪人》《畸形人》加以说明,“帮派电影+《小凯撒》《国民公敌》”“银幕上的社会+《大饭店》《天堂陷阱》《公民凯恩》”“银幕女神+《上海快车》《瑞典女王》”……

这种形式一直滚动着,貌似跳跃,但集合了很多专业人士的智慧,对于每个关键词和相关代表影片的介绍分析都十分精辟,关键场景、镜头做图文并茂的讲解;每个“关键词”都搭配一份年度重要事件的表格,串联起特定现象的前因后果;在每部代表影片的标题下还有对导演生平的详细说明,自觉呼应着“作者论”理念对电影研究与电影文化的深度影响。

除了对历史的精彩回顾,本书的另一个突出亮点则是对新千年之后电影现状的敏锐观察。

在1990年至今的部分,写作者从国别电影新动态、新技术发展、新兴动漫产业、电影工业新增长点等很多角度发掘出一系列关键词,“合家欢大片”“后911美国故事片”“超级英雄电影”……乍一看似乎分散,但仔细阅读又会惊叹于其涵盖之广,对新世纪以来的电影话题无所不包。

这也是全书的特点:对于影史变迁的每条路径都有所采撷,且兼顾世界各国各地域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症候,展现了极为宏大的视野和影史万象,其广度并不因注重细部而有所轻减。

这种“点彩”体例,对于熟悉影史的专业学人而言,放眼皆会心,自然会本能脑补影史全貌,在紧张密集的学术劳动之余得以放松,重新找回初入电影学术门槛时的迷影情怀;而对于普通读者,则正好将影史鲜活地拓印在他们的印象中,他们会记住彩页上那些生动的画面,那些刹那成永恒的瞬间,那些风华绝代的面容……

本文首发于《北京日报》2020年8月4日第14版《深读周刊·阅读》,作者陆嘉宁系电影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

陆嘉宁 中国画报出版社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