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瓦格纳时,还可以谈论什么?

小卯

2020-11-16 17:16:02

已关注


两年前,《爱乐》曾刊载《瓦格纳文本研读——以〈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例》一文(2018年第2期),对瓦格纳剧作、尤其是《指环》相关的阅读书目进行详细梳理。


而今,一本专门论及《指环》、兼具学术价值和欣赏趣味的图书面世了。



在简体中文世界,这即便不是首次,也是罕见而极有分量的。


该书作者并非泛泛之辈,亦非专精的音乐学者,而是以作家、哲学家的身份驰名当世的罗杰· 斯克鲁顿。


罗杰·斯克鲁顿


音乐原不是他的首要课题,在艺术、建筑、美学等领域,他早已留下许多畅销作品,如“牛津通识”的皇皇大系之中,《美学》一册即由他执笔。


但他对瓦格纳的挚爱,仍能从他等身的著作中跃然而出:

继2003年《〈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性和神圣感》之后,又于2017年写成了这本《真理之戒: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智慧》。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斯克鲁顿长期穿梭于学界和大众之间,自然懂得如何深入浅出,为公众讲好故事。


不过平心而论,在《真理之戒》中,他似乎无意施展这项绝技——这绝不是一本好读的书,即便尚不至于晦涩。


斯克鲁顿要为瓦格纳正名,这份心思从一开始便毫无遮蔽隐藏,也带着一种不稀得任何妥协的骄傲姿态。


理查德 ·瓦格纳


尽管(至少眼下)瓦格纳隶属于正史认可的伟大作曲家行列,且斯克鲁顿的保守主义立场尽人皆知,但若考虑到瓦格纳受到的非议与置疑之盛,斯克鲁顿不可谓不大胆。


是什么在为他“壮胆”?


开篇未几,斯克鲁顿便径直指向了瓦格纳最受诟病的反犹主义,将这项罪责剥离在了瓦格纳创作的核心意图之外。


暂且不论这样的辩护是否充分,至少有一点是发人深省的:


当我们谈论瓦格纳时,我们尚有许多重要问题可以、也应该去谈论。


斯克鲁顿的视点,相当必然地首先落在了哲学的脉络上。



在“历史与文化”章节中,他回溯了德国自启蒙运动以来的思想进程,从赫尔德、康德、黑格尔、费希特到叔本华的哲学家,以及歌德和席勒、荷尔德林、C.D. 弗里德里希、格林兄弟等文学艺术巨擘,推演和勾勒出19世纪上半叶的时代状况,也就是瓦格纳其人生长的具体土壤。


而对北欧、日耳曼传说的源流变化进行的细致而扼要的耙梳,尤其还有神话学上的剖白,对于理解《指环》其剧更是至为珍贵,且长期为一般听众所欠缺。


题外话:笔者始终认为,越是知悉《尼伯龙人之歌》《埃达》《萨迦》等《指环》的原初素材,越是会既折服于人类在前历史时期粗犷而奔驰的想象力,又折服于瓦格纳腾挪转移、为己所用的天才。


北欧众神


在分析《指环》这样一部庞然巨制时,《真理之戒》遵循了一种清晰而松弛的内在逻辑。


“剧情”、“音乐赏析”、“剧情理解”三章后,其余数个章节互相承接,却又相对独立,可以作为专题来自由选读或通读。


这种形态,想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成书背景的影响:


最初写作是缘于作者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三场讲座。当然,这无损于该书的体系性。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阅读这本书,读者需要准备的只有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以及时时可供聆听的《指环》音乐(尽管作者对音乐作了足够详尽的文字描述,但若脱离直接的聆听经验来“读”音乐,实在不算明智);读毕所收获的,可能是新的灵思,亦可能是新的困惑。


无论如何,一个古典乐迷的书橱,理应欢迎这样一本力透纸背的佳作。

合上书页之前,在黑底描金的环衬上,火圈中的布伦希尔德和无所畏惧的齐格弗里德仿佛在说:


《指环》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只有勇者才能得其胜境。


本文原载于三联《爱乐》杂志2020年第11期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