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艺术方式保护下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

沐晓熔

2020-12-04 16:54:01

已关注

以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为样本,通过影像介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为当代社会仍可游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细枝末节中,提供一种可能性。艺术家不断地采用新的创作方式,推陈出新,持续展示着大美云南的独特魅力。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峨山彝族刺绣》

在当今全球文化多元发展互渗融通的格局下,国家抑或民族文化中区域差异所体现出的“在地性”特征,是地区文化和传统得以发扬和可持续的内在动力。互联网的发展增强了不同社会群体间更为活跃的交流,并带动和激发跨越不同文化场域的合作和创造活动。诸多的文化越界行为与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内在偏重传承和延续的特性产生了双向置换的关系。在挖掘文化在地性和打造文化IP的同时,也对局部区域内的传统文化起到反刍的作用。如何与时俱进将文化遗产和当代社会产业资源构建起产学一体化的新型关系成为目前的重要命题。

影像艺术作为保存和捕捉民族文化社会属性的媒介之一,使拍摄者与民族文化间形成高效自主的交互关系。因而从介入于云南各个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民间工艺非遗保护工作中开始,针对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民间工艺进行纹样造型的采集与整理,分析一些工艺的特有属性,结合设计方式,置入图形提炼的民族元素,再设计完成海报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商业推广用途。在云南众多的商业设计领域,依然采用富有民族特色元素的设计进行推广, 如:云南本土的潘祥记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包装设计采用云南现代重彩画派的傣族少女服饰纹样,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的VI 形象设计都采用了孔雀元素进行设计推广。云南艺术学院针对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非遗,开展了诸多教学展演,设计学院每年会针对云南某个地区,深度挖掘其民族特色, 通过产品设计、视觉传达、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进行教学,先后推出了“创意巍山”“创意鹤庆”“创意香格里拉”等10余届的毕业展览活动,特别是在产品设计方面,每年都会引入“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教学系列活动,分别设置了染织、陶艺、金属、木雕、玉雕工作室等;美术学院根据少数民族美术特性,在美术学(师范类)专业中,设置了《民间美术》《少数民族工艺基础》《毕业论文》等课程,紧密结合云南民族民间工艺进行课程内容专项授课。同时,云南艺术学院于2019年设置了民族艺术研究院,综合研究有关美术、设计、音乐、舞蹈方面与少数民族非遗传承有关的内容。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傣族剪纸工艺》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美术学专业,也分别设置了剪纸、扎染、金属、陶艺、木雕等工作室;云南师范大学刚获批的产品设计专业,也在深度挖掘云南民族元素于课程教学中;云南地州的一些高校:大理大学、红河学院、德宏师专、保山学院、普洱学院等也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非遗资源运用于教学和科研中,从非遗保护角度出发,起到了一定的保护、认知与推广作用。在云南高等院校美术设计类非遗保护中,都以民族工艺的活态设计与元素提取为主,其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但是缺乏了一定民族地域的原生态的本根性,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是众多少数民族在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中,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具有手艺与物件的融合之美, 非遗保护不再是单纯的纹样提取与造型运用,应该是民族工艺蕴含的审美意识与保护意识的提升,基于以上思考,在研究以影像艺术介入非遗保护当中,当代影像艺术因与传统的纪实或记录影像有所区别,进行的艺术形式保护。在云南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中宣传推广的民族民间工艺,采用了以平面化的艺术摄影方式记录与创作其民族民间工艺的远古之美,真实展示其在非遗传承人、民间工艺人手中自然流淌的本根性,延展民族民间工艺中蕴含的神秘、远古、真实之美。在相关的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等作为理论支撑下,深度研究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机制和工艺保护方式及工艺之美。在2015年10月申报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项目被确定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 年度资助的青年摄影项目,2017年被评审为滚动资助项目。在2016至2017年间,已经针对云南地域的建水、芒市、陇川、龙陵、保山、德宏、丽江、大理、玉溪、峨山、通海及昆明周边的地区进行了艺术采风及创作。对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白族、纳西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工艺进行了摄影艺术创作,采用了微光摄影的艺术语言诠释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工艺保护、传承与远古的工艺之美。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傣族制银工艺》

摄影作为一门光与影的造型艺术,以独特的艺术质感存在。众多的少数民族在云南共融衍生,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云南众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消失殆尽,目前,云南很多“非遗”项目也正在启动与开展,目的在于及时保护与传承现有的人文精神与地理景观。

在多样形式的保护层面上,采用人文地理的摄影艺术方式,直观且赋予艺术表现力,拍摄题材是云南本土的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流程及整体性形成的人文景观。云南的民族民间工艺种类纷繁复杂,按照属性大致分为了金属工艺、木竹工艺、染织工艺、玉石工艺、陶艺工艺五类,针对其属性特点,在摄影艺术创作主题思想上,立足云南本土少数民族所形成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表现,通过大量的人文地理摄影作品进行展示云南本土的民族民间文化,微光拍摄的艺术手法,表现其工艺的神秘质感。影像方式详细记录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实践环节,从而彰显赋予民族民间工艺古朴的影像质感,弥补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在保护过程中,缺失的影像艺术保护方式。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大理白族扎染工艺》

整个艺术创作以长期深入到云南各个少数民族边疆聚居地区为主,选择有代表性且个性突出的少数民族民间工艺进行影像的艺术创作。具体的创作构思路为:立足云南少数民族人文地理极其丰厚的优势,兼用影像技术,主体对云南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研究基础之上,进行探索性的摄影方式研究并保护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从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众多的分类开始着手,进行详细研究,分别就金属工艺、木竹工艺、染织工艺等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与跟拍,形成大量的基于纪实性、艺术性一体的人文地理影像作品,艺术创作环节采用微光方式,其技术层面上来看, 也就是欠曝光的拍摄模式进行艺术创作,突出主体的高光部分,让整个工艺制作现场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同时可以回避周围与表现主体无关的物像,在拍摄民族民间手艺人的双手与工艺品相接触瞬间所营造的场景中, 可以看出民间工艺品就是人与物之间产生的互动产物,具有生命的温度,所呈现给观者的民族民间工艺应该是带着远古气息的物像, 有着历史的沧桑和手工艺人坚守的强韧。微光的拍摄方式可以完整地展现其以上特性。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景颇族织锦工艺》

在云南的民族民间金属工艺专题的人文地理拍摄主题选择上,选取云南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斑铜与乌铜走银工艺作为影像主题,实际拍摄斑铜与乌铜走银传人的生活环境与工艺创作流程。在云南的民族民间陶艺工艺专题拍摄层面上,选取了富有云南地域特色的建水紫陶工艺、玉溪华宁陶、尼西黑陶、丽江土陶等作为典型代表进行专题拍摄研究。建水紫陶采用五色陶土作为原料,分别经过制泥、填泥、磨光八道工序才能完成。玉溪华宁陶成色雅致,陶绿、白酱和绿白被称为“素三彩”。香格里拉县的尼西黑陶被喻为“原始制陶方式活化石”,其主要工艺经过采泥、碎泥、合泥、堆烧等主要环节,即可形成熠熠发光的黑陶制品。

大理的瓦猫,又称“镇脊虎”,似猫似虎的造型,是融宗教文化,建筑装饰和民间艺术为一体的民间陶艺代表。在云南的民族民间织绣工艺专题拍摄研究层面上,选择大理扎染和傣族织锦进行拍摄,大理扎染又称“绞缬”、“扎缬”。采用纯白布或麻棉混纺白布, 工艺分为:扎缝、浸染、漂洗、整检等工序。棉线扎缝过的图案为白色,其余均为蓝色。傣族织锦主要用于挎包、简裙、披肩、被单以及“赕佛”——佛幡。大理剑川木雕、石雕、银饰;红河州个旧锡工艺;剑川木雕工艺流程有备料、画稿、雕胚、修光、细饰、打磨,工艺流程中展现了刀工之美。制银工艺流程为錾刻、雕花、包镶、掐丝、锻焊。陇川的户撒刀由下料、制胚、打样、修磨、饰叶、淬火、创光、做柄、制带、组装等工序完成。此外, 还包括了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纳西族、傣族的手工造纸等。目前,就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人文地理摄影方式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进行保护的摄影家非常稀少,并没有系统地形成摄影艺术创作系列作品,实属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保护层面上的空白。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纳西族勒巴鼓制作》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系列作品的艺术特色在于选择艺术创作的表现题材与艺术创作方式的特殊性上。摄影是一门有别于绘画艺术的光影造型艺术,人文地理的摄影方式其主要特点就在于可以真实的还原与展示所要表现的主题本真,形成赋予浓郁人文主义风格的影像艺术作品。运用光影造型进行叙事,当光影散落于物像上,光影斑驳中充满了人与物的和谐关系,工艺之美的线条就被勾勒出来,在虚实间呈现出一种古典优雅之美。对于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这一题材,并不是单纯地再现或完整地记录这些手工艺的制作过程,而是抽取了具有感动瞬间的画面,以片段式的呈现,挖掘手作之美、工艺之美,艺术创作的立足点就在于此。对大量观者来说,只有产生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感动, 才会引起深刻的反应。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剑川白族木雕工艺》

在玉溪市江川和通海县中部的一个村庄,村里还有十来户人家在做铜锅。当时是2017年7月份中旬的某个傍晚,夕阳西下,刚好有一位老艺人在自家的石棉瓦房子里敲打铜锅。阳光散落于他的脸厐,眼镜片上的灰尘在光照下特别清晰,老艺人不言不语,只是安静地敲打;苍黄色的夕阳,镜片上落满了灰尘, 专注的老人,如此温暖动人。在那一刻,你感觉不到时间与敲打金属的声音,眼前只有老艺人和他的铜锅。那种静谧之美,浑然天成,自然生发。只是把眼前的景象呈现出来。本真的光影叙事,完整呈现感人的场景。采用人文地理摄影方式,针对云南的少数民族民间工艺进行艺术创作,形成大量赋予影像感染力的摄影艺术作品,是其最大的艺术特色。其方式与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唯一性,很多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存在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濒临灭绝,目前,只有摄影的艺术创作方式可以真实还原其艺术形态的内涵。国内通过摄影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并真实记录其少数民族艺术形式的摄影家非常稀少。大都以纪实摄影、新闻摄影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例如:拍摄西部麦客的侯登科; 拍摄火车上的中国人的王福春;拍摄希望工程题材的谢海龙;拍摄佛教题材的张望等,其作品都是通过纪实影像流露出人性关怀的本真。在云南省内,众多的摄影艺术家关注的题材一般为:风光摄影、纪实摄影、商业摄影,就笔者关注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摄影表现方式是少之又少,故针对的主题明确,即为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与其形成的独特自然人文景观。

以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为样本,通过影像介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给予当代社会仍然可以游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细枝末节当中提供一种可能性,引起关注同时起到对文化遗产思考和保护的作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一直是延展至今的重大研究课题,众多的艺术家不断地采用多种的手法与新的创作方式,推陈出新,持续展示着大美云南的独特魅力。


文章来源:《艺术与设计》10月刊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