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严肃游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策略研究

方卫,李佳

2023-11-01 13:26:00

已关注

严肃游戏因其特有的娱乐性和教育性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和数字化传承也成为严肃游戏应用的研究热点。文章以MDA框架和心流理论为理论指导,提出相应设计策略,确定游戏目的,根据目标用户设计谜题、视觉等游戏内容,并通过反馈、迭代设计出更好的非遗类严肃游戏,加速用户进入心流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为非遗类严肃游戏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严肃游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流理论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主要载体。所以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目的并非只是历史性保存,更重要的是要增强

文化活力和生命力,在当下文化生态中发掘其文化价值,丰富其表现形式,进行活态传承与创新。在数字化时代下,随着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相关技术的发展,非遗保护也逐渐多元化,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电子游戏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产物也逐渐成为非遗数字化的手段之一,因为这种游戏方式集娱乐和教育为一体,许多学者也更喜欢将其称为严肃游戏(Serious Games)或功能游戏。


二、非遗及严肃游戏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合称文化遗产。非遗代表着优秀、悠久的传统文化,活着的历史,为我们展现着当时的生活与文化。近年来,非遗的数字化有着许多理想的成果,

从最初的采集与储存,到数字化复原和可视化,再到现在的非遗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非遗的数字化也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拥有了更加多元的表现形式。


严肃游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Clark Abt在1970年提出,即不仅仅以娱乐为目的,而是带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的游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Sawyer对游戏化学习教育理论的推进,严肃游戏在军事模拟上的良好表现,使其的应用扩展到教育、培训、医疗、商业等领域。而在2005年M.Zyda重新定义了严肃游戏,这与最初的定义相差无几,只是将游戏的种类定为电子游戏。拥有视频游戏行业的技术加持下的严肃游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特别是“数字原住民”。随后,很多学者对严肃游戏的定义进行了补充和说明。


如今严肃游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且种类繁多,在同一领域下也有着目的不同的游戏,所以学者们也开始为严肃游戏进行分类。从游戏的主要目的角度,Stewart认为严肃游戏可分为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获取以及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三类。如2014年Mortara对文化遗产类严肃游戏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文化体验、历史重建、遗产激活三类。Djaouti等人提出的G/P/S分类模型为严肃游戏提供了更全面的分类,并将游戏的目的、玩法、范围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在严肃游戏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案例,虽然目的、玩法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文化学习、文化体验、技艺学习、场景体验等。


在国内像腾讯、网易等游戏厂商已经在功能游戏的领域中进行尝试,并制作出像《榫卯》《皇帝的一天》《折扇》《尼山萨满》等优秀的功能游戏。这些游戏都获得了国内玩家的高度赞扬,但《皇帝的一天》和《尼山萨满》的关注度和游玩时长都更高一些。《榫卯》和《折扇》等传统手工艺游戏无论是建模的精细程度上还是制作步骤上都有着更高的水准,实现了让大众去容纳、认识传统手工艺的目的。而《皇帝的一天》《尼山萨满》让玩家代入进游戏亲自去体验那些故事,更加具有沉浸感,玩家的关注度自然会提高。所以在非遗严肃游戏设计时要针对不同的目的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提高游戏的质量、参与度和传播性。


三、MDA以及心流理论


非遗类严肃游戏作为一种非遗传承与学习的方式,不仅要将非遗应用于严肃游戏,还要帮助学习者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增强其专注度与参与度。而非遗类严肃游戏作为电子游戏的一种同样适用于游戏学中MDA框架以及心流理论。2004年Marc提出了MDA框架,即机制、动态、美学1)。机制:游戏的核心玩法;动态:玩家在机制下的“实时行为”;美感:游戏带来的情感体验。非遗所涉及的学科广泛,包括传统工艺、民间传说、音乐、书法、民俗等等,在非遗严肃游戏设计时也常会出现以文化遗产为背景,非遗为主要内容,而这种多元化的协作设计成为一种热点,需要设计师与学科专业人员、非遗传承人共同合作完成。MDA作为一种设计框架可以提高开发组的交流效率和制作效率。设计师和开发者可以直接影响游戏的机制,而玩家则感受到的是游戏的美感,这需要经历中间所产生的实时行为才能进行判断。例如在《尼山萨满》中,玩家最直接的感受是画面有可以点击的圆圈,当玩家点击后收到反馈游戏继续进行,反之则受到惩罚。这时玩家就会去不断地点击来推进游戏(2)。设计师通过修改机制的方式让玩家持续游玩,沉浸其中。


玩家在游玩的过程中达到了一种极其专注状态的时候,一般会称其进入了心流状态。心流理论作为米哈里所提出的心理学概念,他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完全专注某项活动中的兴奋状态。心流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都有与之对应的模型,分别是三通道模型、四通道模型及八通道模型。八通道模型通过不同的难度与技能水平的高低区分出八种心理状态(3)。当两者都处在高处时,才有可能产生心流体验。而心流体验是一种非常短暂且主观的状态,所以在游戏中往往会使玩家在心流状态和非心流状态中进行转换,一方面防止玩家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而感到疲惫,一方面使玩家期待游戏后续更加精彩的体验。玩家因此沉浸在游戏中,这也是游戏如此迷人的原因之一。


非遗类严肃游戏的最终目的是非遗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不仅仅是良好的体验,而一些学者经过研究评估,在能产生心流体验的严肃游戏中,学习知识的效率提高明显,学习效果也显著提升。因此能否产生心流体验也成为非遗类严肃游戏的游戏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非遗类严肃游戏的设计策略


非遗类严肃游戏的设计服务于最终目的,且针对目的不同,相同的非遗会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与机制,因此在设计游戏时首先要确定游戏的功能目的。接着针对不同非遗的特点设计游戏的核心机制,根据目标受众确定游戏的视觉、谜题的难易度等方面,最后根据目标受众的反馈信息对游戏进行迭代(4)。游戏作为设计师与玩家之间沟通的桥梁,让玩家得到良好学习体验,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工具与载体,只有玩家的认同与专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一)确定非遗类严肃游戏的目的


非遗种类多样,包含传统文化、传统技艺、音乐、舞蹈、民俗等方面,非遗类严肃游戏的核心目的是对非遗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而从目的出发进行严肃游戏的设计,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设计的方向和核心机制。根据非遗种类的分类,将非遗类严肃游戏的目的分为传统技艺与知识的获取、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传播、文化意识和传承场域的培养。一个非遗类严肃游戏往往以一个目的为主导同时辅以其他目的。当以传统技艺与知识的获取为主时,游戏中对传统技艺、舞蹈、戏曲等以程序性学习为主时,将重点放在工艺、流程及相关知识方面,如《折扇》中将选材、制作工艺、成品及相关知识作为游戏的主要内容,受到许多赞扬,并让一部分人对传统技艺产生兴趣。以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传播为主时,游戏设计以体验、沉浸为主,人物、场景、文物、民俗等对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都可以提高游戏的体验。游戏的核心机制变得多元,如《尼山萨满》《皇帝的一天》等。《尼山萨满》的核心机制是通过合适的点击消除音符的节奏类,《皇帝的一天》的核心机制是通过点击触发事件的模拟经营类。不同的核心机制都很好地达到了目的。最后以文化意识和传承场域的培养为目的时,当前两个目的很好地达成时,自然而然就会逐渐地改变人们的意识,去了解、学习、保护、传承非遗,并一步步将非遗带入人们的生活中。


确定游戏的视觉和谜题


游戏中谜题的难度高,失败惩罚高会让一部分因此感到沮丧的用户脱离心流状态而感到挫败,对游戏逐渐失去兴趣。相对的游戏谜题的难度低,用户可以轻松地通过,一开始具有成就感,但长时间持续下去时,用户会感到无聊而对游戏失去兴趣。每个人受到的教育、生活经历不同,面对相同谜题的体验也不同。用户在游戏中学习并不断获得合适的挑战,才能获得不断完成挑战的成就感。儿童因其心智发育不完全,对事物接受度高,任何一种谜题的完成都是一种挑战。拼图、解谜等谜题也能很好地帮助儿童进入心流状态,而对于青少年和成人则需要更具深度、更复杂、更具挑战的谜题才能更快地进入心流状态。因此在游戏设计时需要根据目标受众设计合适的谜题挑战。


游戏视觉是游戏最直观的感受,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喜好的用户,游戏视觉也是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面向儿童的严肃游戏大多以卡通风格为主,画面简洁清晰。而面向青少年、成人时游戏视觉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变。当对非遗元素进行提取时,面向儿童可以对其进行卡通化,简约化处理,面向青少年、成人时保持写实、风格化更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三)游戏与目标受众的相互反馈


非遗类严肃游戏的设计趋向多元化的协作完成,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参与,设计师与专业人员、非遗传承人经过深入的研究后制作游戏。游戏的教育性的目的达成了,但目标受众可能对于非遗领域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可能使目标受众无法跟上游戏进度或一直受挫而选择放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双方的沟通与数据的收集更加的简便,游戏可以得到不断的迭代和完善。在游戏制作的后期和完成后可以根据MDA框架对游戏进行验证并指导游戏后续的设计。使用MDA框架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验证游戏能否达成设计的目的。2.增强游戏的沉浸感与流畅度,加速进入心流状态。3.提高设计师的内部沟通效率和游戏制作效率与质量。在游戏内部设置反馈的图标与问卷,设置专门的网站与社交媒体账号等提供专门的讨论区和反馈区。一个游戏无法满足所有玩家,因此设计师对用户的反馈不能完全接受,设计师在设计问卷时应从游戏核心体验和能否达成目的出发进行设计,并在收集、分析数据后从专业的角度对游戏进行迭代,提高游戏的质量。


(四)心流理论与游戏设计


非遗类严肃游戏提供的数字学习体验本质上与一般学习相似都需要高专注力以提高学习效率。严肃游戏本身所具有的即时反馈、重复试错、沉浸感强等特性与构成心流的要素相匹配。在游戏设计时通过以下几点加速进入心流状态。


1.设定明确的目标。非遗类严肃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学习和传承非遗,在游戏中为用户提供明确的目标,引导用户学习游戏机制、提升能力,并加强用户的专注度。


2.即时反馈。电子游戏因其媒介具有即时反馈的特点,在游戏设计时确保用户的每次行动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无论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都可以使用户更容易保持专注。


3.不断的挑战和合适的谜题。用户进入心流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为用户提供持续且合适的谜题可以保持用户对游戏的兴趣,并在不断的挑战中持续心流状态。


4.沉浸的体验。游戏中精美的画面、交互体验、故事都是为了营造沉浸式的体验,让用户将注意力放在游戏中。设计时不仅考虑游戏的功能目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增强沉浸感。


5.自发进行。用户在游戏中能主动地完成目标,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注意力得到集中,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有助于进入心流状态。


五、结语


近年来,非遗的数字化已经扩展到严肃游戏领域,非遗类严肃游戏的设计也逐渐成为多元化的综合性设计,从文化的展示逐渐深入到学习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游戏玩法也从简单的展示与交互,逐渐趋向更专业、更复杂、更人性化。游戏也不单单是设计师向用户的单向输出,用户与设计师通过游戏进行交流,以期更高质量的游戏能够帮助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学习。从用户出发了解如何能使用户更加沉浸、专注于游戏学习的独特体验中,使心流理论很好地融合到游戏设计中去。非遗类严肃游戏在未来既能提升非遗数字化学习体验,也能成为非遗的数字化传承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子涵.面向文化遗产学习的严肃游戏——基于参与机制的讨论[J].装饰,2022(05):94-97.

[2]刘彪,顾邦军,郑琳,万华明.文化遗产类功能游戏设计与文化传播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22):47-53.

[3]汤金羽,朱学芳.数字非遗传承中严肃游戏项目开发与应用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0):35-45.

[4]杨媛媛,季铁,张朵朵.文化遗产在严肃游戏中的设计与应用[J].包装工程,2020,41(04):312-317.

[5]杨媛媛,季铁,张朵朵.传统文化在儿童教育游戏中的设计与应用——以《逻辑花瑶》设计实践为例[J].装饰,2018(12):78-81.

[6]喻国明,林焕新,钱绯璠,李仪.从网络游戏到功能游戏:正向社会价值的开启[J].青年记者,2018(15):25-27.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