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协同导向下的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研究 ——以福州市省直机关湖前住宅区为例

陈旭,郭立帅,程斌,吴日明

2023-11-07 13:08:00

已关注

摘要: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是以满足老旧小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目前,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工程大多以设施改造为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居民改善生活环境和品质的现实需求。文章以福州市省直机关湖前住宅区为例,引入多目标协同理念,从环境、设施、交通三个维度提出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改造目标,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多目标协同的改造方案。


关键词:多目标协同;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大量的住宅小区得到建设。但由于当时建设标准较低,导致当前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普遍存在环境质量不佳、设施欠缺和老化、道路系统不畅等问题。老旧小区的空间品质已不符合现代居民对美好人居生活的需求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1年12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明确要求“聚焦难题攻坚,发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发展工程作用”。这表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前沿工作阵地,已经成为国家城镇建设的重要任务。


与其他一些省市相比,福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起步较早。自2012年起,福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来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截至2015年,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福州市五区共完成669个老旧小区的整治工作,涉及16.9万住户。2015年,福州市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意见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流程,同时扩大纳入综合整治工作的老旧小区年限、整治内容,并建立多方筹措归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


近年来,关于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研究主要分为设计改造和治理改造两个方面。其中,设计改造主要包括老旧小区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改造涉及小区的景观改造、公共设施改造、交通系统改造等,注重通过微更新的方式建设或重构适老化和适幼化的公共空间。而治理改造主要是通过嵌入和嵌合等方式,来实现老旧小区主体互嵌,激发老旧小区居民参与治理,营造完整社区概念,并最终建立老旧小区改造的长效管理机制。总体而言,当下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研究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全面,但是设计改造目标较为单一,考虑多维度目标的综合改造研究较少。而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注重某些方面而忽略整体性将无法营造良好的小区空间品质。基于此,论文以福州市省直机关湖前住宅区为例,以多维度改造目标协同为导向,从整体上考察老旧小区在环境、道路、服务设施等公共空间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综合性研究,以期实现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内外兼修”,全面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满意度、归属感和幸福感,为老旧小区居民实现良好的公共空间共享提供可行建议。


一、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多维度目标与协同机制


老旧小区是具有综合属性的居住空间,对其进行公共空间改造研究,不能只关注于局部内容,而应从整体出发,协同环境改造、设施改造和交通系统改造等多种目标,基于整体的观念,把握各目标之间的关系。针对各改造目标,需要对其改造特点及功能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其与主要目标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而提出针对目标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老旧小区公共空间优化。


(一)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多目标构成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有效改善小区居住环境,为老旧小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公共活动空间,营造良好的小区氛围,并为文明城市建设和良好城市形象塑造提供助力。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具体目标主要涉及环境改造、公共设施改造和交通系统改造等方面。


环境改造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基础工作。老旧公共空间的环境改造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共空间建筑环境改造,二是公共空间绿化环境改造。公共空间建筑环境主要包括楼道内的走廊、小区进出口以及建筑外立面。公共空间绿化环境指的是老旧小区内的绿化类型,包括“点”状景观树、“线”状住宅旁沿着建筑或道路呈现为线状的绿地,“面”状的公共绿地、屋顶绿地等。同时,绿化系统还要考虑其功能性问题,充分发挥植物自身潜在的生态效益。


老旧小区公共基础设施改造的内容较多,包括消防设施、公共照明设施、排水设施、休闲娱乐设施和运动健身设施等。老旧小区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应为居民日常生活、锻炼和娱乐等活动提供便利,同时公共设施的设计布局在充分满足老旧小区居民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要充分体现设施分布的安全性和公平性,并尽可能提升其使用效率。在对其进行研究时,要全面考虑其类型、数量、区位、保存完好度等问题。


交通系统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类型的系统,前者是指人行道、车行道这些住宅道路的空间系统,后者是停车场地的空间系统。道路系统构成小区的基本框架,是小区的骨骼,其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小区居民的出行安全和小区环境的宜居程度。在改造时,既要充分考虑能否满足当下多元化的交通出行要求,还要尽可能减少汽车流线对人行流线的影响。


二)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多目标协同机制


多目标协同要求各目标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各目标之间相互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使得个个受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协同机制的构建可以有效保障老旧小区空间改造多目标的实现。美化老旧小区的环境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基础性目标,为进一步实现基础设施改造和交通系统改造目标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基础设施改造和交通系统改造又为环境改造提供场所空间。三个层次的目标互相协同、共同促进,为便捷舒适、美观安全、健康和谐的居住空间的打造奠定了基础。如果割裂其中联系,以单一目标指导老旧小区改造,都将影响综合改造效果。


福州市典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情况——省直机关湖前住宅区的例子


省直机关湖前住宅区位于福州市核心城区鼓楼区内。小区始建于1998年,同时期福州市主城区有较多数量的相似的小区开展建设。根据福州市的相关文件,早于2000年建设的小区归类为老旧小区,省直机关湖前住宅区是具有典型性的福州主城区老旧小区。小区共包含53栋住宅,共有3700多户,绿化面积为28%。小区距离各省直机关单位距离近,主体住户为省直机关单位职员住户、周边退休教师和附近上班人员,居民整体素质较高。小区整体入住率98%,出租率为15%,其中20岁以下人口占30%,20—30岁人口占20%,30—50岁人口占20%,50岁以上人口占30%。小区带有2个中心花园、1个老年活动中心和1个儿童游乐场。小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超市、菜市场、公园、学校、地铁站、公交车站等均有配备。


(一)建筑环境老化,绿化空间缺失


省直机关湖前住宅区的外部公共空间建筑环境存在的问题有:小区进出口开敞空间较为破旧(图1)、建筑外立面也老化破损(图2),这对居民出入安全及小区综合环境美化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缺少有效管理和监督,小区内的绿化景观经长期使用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公共活动空间的绿化保存率较低,部分绿化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绿化景观保存完好度相对欠缺、绿化景观效果较差(图3)。其次,由于当时建造和设计思维的局限性,小区内的绿化形式单一,绿化空间使用效率较低或使用方式不合理,在建筑周边种植的冠状树木,仅起到装饰作用,小区的公共绿地被居民当作临时停车场地使用。(图4)


(二)公共设施老化和欠缺


省直机关湖前住宅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存在老化和欠缺的问题,如体育锻炼器材与儿童娱乐设施老化、安防设施缺失、公共照明设施分布不均等(图5)。同时,小区地下管网没有进行雨污分流,雨污管网杂乱,排水不畅,小区内部缺乏管理,垃圾随意堆放、架空层乱堆乱放、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频繁出现(图6)。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小区内公共设施系统的利用效率,影响居民使用体验,并存在公共资源浪费的情况。


(三)交通系统“动”态不畅,“静”态不足


省直机关湖前住宅区在建设早期未设置人车分流,在居民小汽车使用量增加的情况下,现有停车位数量严重不足,停车占用道路或绿地等现象频繁出现(图7),上下班期间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图8)。与此同时,小区内部道路常年使用,道路破损严重,且道路较窄,给小区内居民生活带来严重不便,并且产生安全隐患。


多目标协同导向下的省直机关湖前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策略


一)打造安全、适用的环境空间


省直机关湖前住宅区的公共空间改造目标中的环境改造目标主要包括建筑环境修复和绿化环境优化两个目标层面。


1. 1.首先对小区出入口的建筑进行修复,优化小区进出口流线和进出口安防系统(图9)。其次通过运用挤塑聚苯板材料来给建筑外立面加上保温层来改善建筑外立面老化破损状况,挤塑聚苯板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保温材料。针对福州多阴雨天气,可以有效防水,同时福州夏季温度较高,而这种材料导热性也较差,可以有效地起到保温作用,同时其强度和抗压性能也较高,可以充分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和对安全的需求。


2.对“点”“线”“面”构成的绿化空间进行重新塑造。绿化空间的改造策略是在满足绿地率要求的基础上打造绿地类型齐全且植物种类丰富的绿化空间。具体表现为:“点”状冠状景观树与停车场地相结合,形成树荫停车场(图10)“线”状绿化带改为生态草沟和道路边渗水绿地,利用藤本植物与灌木结构装饰美化小区围墙(图11)“面”状主要利用草本植物将在机动车停车场地铺设停车植草砖、建立雨水花园和屋顶花园(图11)。充分利用绿化环境公共空间,同时还需结合植物景观的具体种类、相互影响度以及其气候性、经济性和可养护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丰富绿化系统内容,并为绿化环境系统后期的稳定性提供可能。


明确设施安置节点,健全设施服务功能


对省直机关湖前住宅区的公共空间改造目标中的设施改造目标,要在保留小区原有公共设施的基础上,对设施所处空间系统进行优化,并针对当下小区内缺乏的安保设施、充电设施、生活与娱乐设施选择恰当的节点,进行合理添加。


1.保留永久性建筑,例如幼儿园、老年服务中心、卫生间等;针对社区人口密度及现实情况分别增设5个电动车充电桩区域,方便居民日常出行;在主出入口及主干道交叉处安设5个电子广告牌,方便居民了解日常生活通知及紧急情况公告;在小区中心安置1个社区图书馆,为居民的日常文娱活动及学习需求提供场所空间;在小区西南角及东北角两处设置物业服务中心;在小区入口处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点。


2.标准化改造小区内的五人足球场和网球场(图12)。针对休闲运动场地目前的闲置状况,合理增加乒乓球、篮球等运动设施,并在场地一侧处增设健身娱乐设施,为居民日常运动、健身及娱乐提供公共场所空间与设施(图13)。合理利用现有人行道路和闲置绿地空间,增设部分健身设施。(图14)


3.将小区内合流制的排水系统改为分流制系统。雨水经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达到相应国家或地方标准后再排到河道里,有效防止河道被污染。


4.在小区内部关键节点处增设照明设施和安防设施。设计要求在照明设施的选择上,要满足价格低、质量高、便利及长效运行等优势,同时要能与小区景观相呼应,从而增加空间系统的层次感,烘托环境氛围。在小区内增加小区安防监控设施,可以实现对小区公共区域、人员出入、车辆出入的监管,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小区内部住户的家庭安全。


(三优化道路系统,合理增设停车位


针对省直机关湖前住宅区公共空间中的交通改造,需要从修整道路、重新梳理交通流线、改善和增加车位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在对小区设施改造目标中的排水系统进行改善的过程中,协同进行小区道路的修整,保证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效避免改造工作的“重复性”。


2.重新梳理人行流线和车行流线。小区内主要车行路线依托景观轴线,辐射到小区各楼栋间,人行流线环绕小区楼栋间与景观流线,尽量减少人车交集,提升整个小区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3.重新规划设计停车位,主要包括非机动车停车位和机动车停车位。对原有停车位进行系统升级,并合理改善部分环境空间中的绿化空间,通过将绿化空间与交通系统中的停车空间建造相结合,有效改善停车位数量不足的问题(15、图16)。同时物业还需要对违规停车现象加大监管力度,为小区内部营造良好的停车环境。


四)多目标协同,改造效果长效呈现


通过对省直机关湖前住宅区公共空间改造目标体系进行梳理,发现环境、设施及交通系统方面的改造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如:绿化空间对设施空间布局和交通系统中停车位的具体实现具有影响;设施目标中的排水设施系统对道路设施和环境目标中的绿化种类的影响;交通目标中停车空间对于设施目标中的充电设施布局和环境目标中的绿化分布及种类的影响。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各子目标相互衬托,共同促进公共空间的整体优化。在改造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各目标之间的联动性,各改造子目标的实现所呈现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相互协调、内生稳定、内外兼修的具有较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的逐渐形成。


结语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中一项长久而重要的内容,是国家“十四五”时期实现城市空间存量更新提升的重要举措,而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又是老旧小区改造的主要内容,是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在多目标协同的导向下对老旧小区公共空间进行设计研究与改造,充分调研省直机关湖前住宅区内的公共空间系统现状,分析公共空间改造的总目标内部各子目标存在的问题,促进各目标设计的协同进行,提出综合设计方案和解决办法。通过系统的多目标协同改造,能够有效杜绝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表里不一”的现象更有力地保障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内外兼修”。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J01788外来人口流动空间对区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及规划治理研究——以福州市为例;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GJ-ZD-20-04)“信息技术条件下城乡规划专业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1708117)“土地产权视角的小城镇空间发展动力机制及规划策略研究——基于苏浙闽小城镇案例”。

参考文献

[1]崔林,尤可可.支撑、协同与善治——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技术要素的功能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1(04):26-31.

[2]张佳丽,徐昌波,朱东剑,等.城市更新政策工具挖掘与量化评价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2,29(07):30-36.

[3]李春青,金恩霖,房文凡.视觉长廊——基于视错觉理论的北京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设计[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01):149.

[4]魏方,王宇卓,陈鲁,等.中国城市老旧社区非正式绿地改造及其公众感知研究[J].景观设计学,2020,8(06):30-45.

[5]于立,王琪.社区适老性及医养设施建设问题与规划设计对策思考:以厦门为案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10):26-31.

[6]姚栋,秦志宇,郝明宇,等.老旧小区改造中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绩效优化设计——以上海市南丹邻里汇为例[J].住宅科技,2022,42(03):17-23.

[7]张彦庆,沈莹,李苗壮,等.街区融合下的老旧小区静态交通空间特征评价——以西安为例[J/OL].(2022-7-19[2022-12-08]工业建筑:1-11.

[8]於昊,刘超平,杨明.南京市老城区老旧小区停车发展政策与策略[J].城市交通,2016,14(04):19-25.

[9]谢璇,赵旭波,骆建云.服务设计思维下老旧社区适老化空间微改造规划策略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2,37(05):67-73.

[10]应佐萍,桑轶菲,陈丽娜.旧居住区适老化改造实证研究——以浙江省舟山市蓬莱住区为例[J].建筑经济,2021,42(01):97-100.

[11]王子骏,杨琳.儿童友好的老旧小区改造设计研究——以北京天宁寺北里社区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2(09):69-71.

[12]杨雨萌.儿童友好视角下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游戏价值优化策略——以马鞍山市南山矿家属区平南小区为例[J].中外建筑,2021(08):116-120.

[13]曹海林,张艳.嵌入式治理:老旧小区环境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04):92-100.

[14]戴祥玉,卜凡帅.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的嵌入式治理[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5):130-140.

[15]戴祥玉,唐文浩.嵌合式治理:行政主导下老旧小区“微更新”的实践探索[J].学习与实践,2021(09):91-101.

[16]何欣蔚吕飞魏晓芳.基于多目标协同的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策略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1,36(02):102-111.

[17]王金鹏,周泉,任秀文,等.珠江口及邻近海域缺氧区成因及综合治理建议[J].环境保护,2022,50(17):68-71.

[18]李春青,孔杰,李莹,等.基于系统论思想的北京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小区西区为例[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22,38(05):47-56.

[19]安从工,石贺伟.基于城市有机更新理论下老旧社区改造规划策略——以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2(09):75-77.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