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为本,创意加值——台湾陶瓷文化创意产品考察认知

艺术与设计

2018-01-23 17:25:51

摘 要:陶瓷材料因为其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以及人们长久以来的陶、瓷情结,让陶瓷首先在情感上就赋予了这一材料人情味和文化特质,如何利用这一材料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有意义的命题。基于当下“创意经济”的发展趋势,笔者着眼于当下文创产品的发展热点,前往台湾实地考察,了解台湾陶瓷文创产品发展的脉络,研究他们是如何将文创产品与生活融为一体,在设计与运营模式上有哪些思路与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台湾;陶瓷;文化创意产品;创意

检 索:www.m.donnamail.com

中图分类号:G124;J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7)09-0150-03


一、台湾工艺与“文创”的关系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手工工艺品生产一直是台湾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直到80年代末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其他工业快速发展,而工艺产业化对于人力成本的要求较高而逐渐遭遇发展的瓶颈。传统工艺技艺与文化的快速流失让肩负全台手工艺发展的台湾手工艺研究所积极寻找对策,在1995年成功举办了“文化·产业”研讨会与社区总体营造交流展,为传统工艺重新受到重视带来了契机。地方产业结合文化产业的理念从此受到了肯定,各种具有地方历史传承的工艺技艺重新纳入振兴计划。在2002年政府将工艺产业列入文化创意产业之中,以此确立了工艺在社会发展的文化传承、创新设计与提升生活品质等诸多功能方面的重要地位。
随着工艺与设计美学深刻地介入当代生活,人们对于生活美学的理解力和感知力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台湾传统工艺为适应这种变化,在1956年成立了台湾手工艺研究中心;在1973年将南投县工艺研习所改制为台湾省手工艺研究所,这两个政府支持的机构一直在从事工艺与现在的生活方式及环境的互动与研究工作,开创了更多台湾工艺的可能性,相继承办了民族工艺奖、传统工艺奖以及国家工艺奖等大型的赛事,维护了台湾兼容并蓄的文化景观并将传统创新作为文化政策发展的重点。我们可以从台湾工艺文创产品上看到文化符号的融合、变化、发展。台湾工艺研究中心的蔡湘主任就这样描述工艺:“是生活的智慧,情感的交流,是社会文化的微型缩影”。
相较于台湾,我们对于“文创”的理解起步稍晚,但一直在寻求创新创业的发展方式,传统工艺为适应当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直也在向台湾学习如何以多种再设计的方式重回大众视野。在2008年,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工艺美术行业纳入了国家的文化产业,从此工艺美术实现了从传统“手工业”向现代“文化产业”的华丽转身。在2011年初,我国也把“推动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很多城市纷纷制订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并把它作为城市未来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正日益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三产业的支柱。

二、台湾陶瓷“文创”的发展

作为台湾传统工艺的重要分支,早在距今约6500-20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制造陶器,经过时代的变迁各地窑口不断,包括苗栗与中部地区的柴烧窑、南投与彰化的生活陶、云嘉的交趾陶、莺歌的彩瓷与日用瓷等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总结台湾陶瓷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期:1. 明清时期,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文献上开始出现烧瓦的记载,至嘉庆道光年间制陶技术随闽、粤移民来到台湾,制陶业普遍开始满足人们日常所需。2. 日治时期,清朝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后,扶持日本企业在苗栗、南投、背投建立窑厂,从事陶瓷工艺的制作者多达数万人,每年为台湾带来大量的外汇。3. 光复时期,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退居台湾,为辅导台湾人民就业,增加国民所得,积极提倡陶瓷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内销和出口的重要支柱。4. 近代,80年代后由于其他工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环境的巨变,产业陶瓷艺术需要较多的人力成本,再加上其他地区的竞争,导致大量产业外移,传统技艺与文化流失严重。
台湾手工艺研究所面对这一危机,在1991年与日本千叶大学宫崎清研究室合作,引进地方振新、地域活性化的理念,在1995年举办的“文化·产业”研讨会与社区总体营造中日交流展成为了陶瓷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契机,传统工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与产业的价值逐渐得到彰显且不断受到肯定。由2004年开始台湾各地陆续发起创意市集,成为工艺创作者聚集的空间,为陶瓷工艺创作者将自我创作延展到“文创”商品、包装、陈列并进行整体营销提供了平台。文化、设计与产业结合的模式为经济不景气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台湾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保护传统工艺与“文创”产品、旅游、经济的联合为台湾赢得了国际性的良好口碑。

三、台湾陶瓷“文创”的启发性思考

(一)容器美学与文化的融合

陶瓷材料因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国人长久以来的陶、瓷情结,让陶瓷首先在材料上就赋予了人情味和文化特质,如何利用这一材料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是有意义的命题。台湾人对于陶瓷器皿的喜爱可以从他们丰富的文创产品中看出来,既可作为饮食的器物又可在它的形质上赋予设计者的美学思想是为陶瓷文创产品的首选。同时也受日治时期设计美学的影响,茶道、花道、日本料理以及年轻人对韩国饮食文化的推崇,都需要大量的容器来完成。
中国人有喝茶的传统,加之茶道讲究人与器物之间的关系,当代人的喝茶方式是希望从典雅、古朴、充满趣味的器具中体味悠然闲趣的美感及生活态度。台湾属于热带与亚热带气候交界之处,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丰富,对草木和花卉的热爱随处可见,小到庭院里的细心修剪,大到台湾大学校园里各类稀有的物种和对植物学科的研究都在体现着对地球的关爱,由此也衍生出了许多别致的花器。日本料理、韩国料理可谓深入台湾人的饮食文化,一人一份的饮食餐具;不同样式的餐具来搭配不同的菜色;可收纳的餐具设计有效的节省堆占的空间。多元的文化背景加上陶瓷器型的多变,图案、色彩的丰富给了“文创”设计师很大的设计空间。

(二)有文化即有“文创”

台湾自推出文化创意产业以来,一直是以文化作为创意开发的首要条件,例如笔者走访的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美术馆、西门红楼、松山文创园等文创产品聚集的地方,都是有其深厚的背景渊源来开发文创产品,台湾故宫博物院自不必说,有数万件传世品供设计师通过平面、产品、数字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文化的创意。西门红楼,是1908年建造的红砖洋楼,二楼不定期上演戏曲、舞台剧、舞蹈、音乐会等多种文艺活动,一楼则是经营台湾特色商品为主,由来已久,由最开始的市民为了生计拿自家的手工艺品到楼外摆摊贩卖,生意好的有特色的才可以进驻到红楼里合法经营,到2007年在台北文化局的支持下转型成为文创孵梦基地,经历了多年的历练,形成了文创产品孵化的基地和创意设计师施展的舞台。
台湾的“文创”文化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已经根植于大众的日常生活,有文化的地方就必然有“文创产品”是笔者对此次考察最深的体会。包括大学、美术馆、书店、咖啡店都开发了自己专属人文特色的的文化创意礼品、纪念品。非常有名的台湾诚品书店、台北美术馆、莺歌陶瓷博物馆、我所到访的各所大学都有专柜在展示和售卖自己的“文创”纪念品,甚至是台湾的高铁站都设置有自动售卖机,销售以高铁文化为背景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中陶瓷类占据了很重的比例,而且都非常重视对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基本都谢绝拍照。由此笔者认为,台湾的“文创”文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背景下的自觉,并非是为了“文创”而“文创”,而是在政府文化部门和手工艺研究所等机构出于保护文化、扩大就业、提高人民收入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

(三)陶瓷“文创”产业发展的驱动

政府推动工艺产业政策及奖补机制。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潮流后受到各方重视,从1992年开始施行“文化艺术奖助条例”,将文化艺术奖励与补助正式赋予法律保障。在2002年首次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国家发展重点计划,2009年行政院颁布了“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从“工艺文化园区整建计划”“地方工艺文化发展计划”“生活工艺推广计划”三个方面推广,在发展新世纪台湾工艺产业的同时,台湾陶瓷工艺借此创意时代的东风不断呈现新的设计形态。
陶瓷“文创”设计人才的培养。台湾对于“文创”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专门设立了文化建设机构,文艺季、传统技艺的保存与改进方案等皆为政府加强文化教育的措施之一,凡笔者到过的几所大学都开设了关于文创产业相关的必修课与选修课。以台湾艺术大学工艺设计学系为例,著名学者林荣泰院长最早在此将工艺专业转型文化创意产业立项进行研究,并积极推进工艺、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课程设置上,在开设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之外,特别成立了产品组以研发陶瓷相关的文创产品,并辅助以政府经费支持,鼓励学生拟定项目自主投入文创产品开发创业。

四、结语

陶瓷以各种艺术形式融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常用的饮食餐具、生活器皿,雕塑摆件、现代陶艺等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互相发生着由于陶瓷材料而产生的各种化学反应。陶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这一研究课题正是在“创意经济”的时代背景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世博会、文博会等以城市为个体的城市文化的推广;传统手工艺的地方特点以及人文特色成为旅游产品的主要研发方向的趋势下而产生的。
本次台湾陶瓷“文创”考察之行,感触最深的不仅是对台湾陶瓷产品创意的欣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在发展创意经济的同时,在保护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倡导“绿工艺”,包含对工艺发展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捍卫行动,已经开始了一种文化反省与生态预防的思考,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宋晓 北京理工大学 珠海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2016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项目类别: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项目编号:2016WQNCX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创新强校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 林秀娟.印象 台湾百年工艺文化特展[M].台湾: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2011:30.

[2] 张明慧.工艺产业受补助创业案例探讨——以木.金.陶三家工艺文创公司为例[D].台湾:国立台湾艺术大学,2014:21.

[3] 许奋.转型时代下关于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思考[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01):91.

[4]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上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20.

[5] 谢东山.台湾现代陶艺发展史[M].台湾:台湾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2011:13.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