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瓷碗的创新设计实践

艺术与设计

2018-01-23 16:33:29

摘 要:玲珑瓷碗的创新设计一方面延续了传统玲珑瓷碗工艺特点以及其审美特征,另一方面满足当下的功用和消费需求,以简洁的器型设计结合传统玲珑瓷装饰工艺,以现代图形创意设计诠释传统吉祥文化的良好寓意,采用人机研究、用户分析、计算机三维建模、3D打印、玲珑吹砂工艺①等现代设计方法和工具,设计出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的玲珑瓷碗,并实现了标准化量产。

关键词:玲珑瓷;陶瓷设计;3D打印

检 索:www.m.donnamail.com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7)09-0147-03


一、玲珑瓷的起源

玲珑瓷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特点是白里泛青,精莹剔透,但透而不露,精巧细致,简约秀美。早在隋代洪州窑已有生产,绵延上千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创新,相继出现“五彩玲珑”“青花玲珑”等新品种,今日仍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玲珑工艺主要包括坯体的镂雕工艺和玲珑釉的配制和填涂工艺。
镂雕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运用非常广泛,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用竹片、骨片对原始陶器的装饰。青铜和铁器时代镂雕工具得到很大的改良,提高了镂雕的精度和效率。宋代名窑如林,从传世的宋瓷来看其雕刻图案细腻精美,线条变化丰富,足见当时的坯体雕刻工艺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雕刻工具也趋完善。玲珑釉的出现或许带有偶然性,在中国传统陶瓷釉料以釉石和釉灰为原料配制而成,釉料中含钙氧化物(CaO)含量较高,可达8%以上,宋代青瓷的CaO更高达10%~15%②,这种釉透明度高,流动性大,不难想象在镂雕的坯体上施这种釉难免流入镂刻的空洞中,形成我们所谓的玲珑眼,窑工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现象,为了保证这种玲珑眼的稳定性,他们适度降低了釉料中釉灰的含量而配制出碱釉,也就是玲珑釉的原型,依据坯体、面釉的烧成温度和审美需要在此基础上做配方的微调以改变玲珑釉的流动性和色泽,进而产生丰富多彩的玲珑产品。
传统玲珑瓷的生产流程包括:制坯、镂雕、填眼、施釉和烧成。其中镂雕和填眼是玲珑瓷的特殊工艺,玲珑眼的镂雕图案既考虑装饰性和吉祥寓意还要满足镂雕、填涂和烧制的工艺要求,图案题材与其他陶瓷类似,包括自然纹样、几何图形、吉祥图案、文字等,玲珑眼的形状多取米粒状,其主要原因是米粒形由两条相接的弧线构成便于手工镂刻,也有条状、圆形、异形等各种形态(图1)。玲珑眼的大小一般宽不大于3mm,高不大于6mm,玲珑眼的间隔大于2mm。

二、玲珑瓷的审美特征

(一)光影之美

玲珑瓷最主要的审美特征就是晶莹剔透。瓷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加上玲珑眼,使瓷器呈现出更加通透明亮之感,特别是在灯光作用下,产品轻盈精巧,光影迷离,层次丰富,是玲珑瓷最为人称道的特色。元代前期景德镇湖田窑址出土过采用玲珑装饰的青白瓷炉残器,炉上的玲珑眼比20世纪70年代烧造的玲珑还更剔透③。当然玲珑之通透并非如玻璃一般,其透而不露,晶莹而含蓄,在当代出现不少新的玲珑工艺,有的玲珑眼透如玻璃,一览无余,在茶杯上运用可有利于观察汤色,但在其他器皿上,就显得空洞无神,失去了原有的韵味。甚至还出现了以贴花模仿玲珑眼的“假玲珑”更不足道也。

(二)图形之美

传统陶瓷要求装饰图案既要美观又要具有良好的寓意。玲珑的装饰设计也大都如此,但在图形镂雕时,就得多费些工夫了,将连续纹样分割为特定形状的眼洞,或运用眼洞组合成特定的图形。早期的玲珑图案从剪纸艺术中汲取了不少灵感,但较剪纸玲珑的眼洞要求更小,也就造成其设计难度更高。抽象几何图形的应用,使玲珑眼洞的布局有呈现出现代构成的意味,密集图形、发散图形、正负图形等等。随着玲珑釉的配制和烧成工艺的进步,出现眼洞的面积较大的大玲珑等,为玲珑的图形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质地之美

玲珑瓷一般施以青白釉或高白釉,清代乾隆以后将青花彩绘与玲珑工艺的结合出现青花玲珑产品,总体上玲珑瓷简洁素雅。这对于瓷质与釉料的白度和纯度和坯体的成型工艺也有极高要求。

三、设计创意

(一)造型设计

碗是最常见的也是历史最悠久陶瓷器皿之一,其器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程式化”,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盛放食物的需要和端拿的便利。陶瓷造型设计的目的,很重要一条,便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对人的关怀,而不是给人们出难题。陶瓷造型功能上的改进,如果是合理的话这种新形式不会使人误解,反而会以自身明确的结构形式,展示它的功能效用,造型形式与功能效用形成新的和谐关系④137。在碗的造型设计上我们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1:1塑料模型,进行人机分析和用户体验,确定了碗的基本尺寸口径110mm,高度65mm,圈足60mm。坯体的厚度是造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数据,玲珑瓷为了给人剔透之感,坯体一般较薄,但玲珑碗过薄,日常使用时容易烫手也易于破损,更现实的是造成坯体的变形率升高增加生产的风险。然而过厚,则不易体现玲珑瓷的审美特征,工艺上也容易因填料难度加大而造成“流泪”的瑕疵。“流泪”是指玲珑釉烧成后不能完全覆盖坯体的孔洞而形成的瑕疵。造成“流泪”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烧制温度过高造成玲珑釉流动性变大;其二是坯体过厚玲珑釉填涂不足;其三是玲珑眼过大。经过对工厂生产工艺的实地考察和反复烧制试验,确定了2.5mm~3mm的厚度区间,在保证碗的功用安全和生产工艺的同时最大限度兼顾了审美趣味。
在造型的审美趣味和功能的统一上,做了很多尝试。造型之一为了使碗的器型具有时尚简约的时代气息,我们采用直口斜腹立足。碗口、碗身和碗足三个体块之间形成体量对比,直线条的使用和各部分体量的有机结合形成方正挺拔的外形。但缺点是不好摞叠,直口的烧制变形率也会比翻口的高。造型二将直线条柔化了,使得造型更流畅、唯美。这一处理一方面降低烧制变形率,另一方面柔和圆润的造型比较容易受到家庭主妇——碗的最主要的消费人群的喜爱。造型三碗身下部采用凸面设计,一方面凸面厚度比碗壁的平均厚度大,起到一定的防烫作用,另一方面厚度的变化会带来碗身光影明暗的变化,增加设计美感,但缺点是玲珑孔较多,“流泪”的风险增大;碗周均有分布玲珑孔,造成生产中难以使用吹砂工艺(图2)进行机械化生产,手工镂空带来成本的增加。在陶瓷产品的设计实践中经常面临在功能和形式的权衡和妥协。这种折中的设计理念来源于陶瓷工艺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二)玲珑图形设计

1. 单形设计,所有的玲珑图形由玲珑眼组合而成,玲珑眼本身具有独立的造型,我们称之为单形。单形是构成玲珑图案的基本单元,米粒形就是最经典的单形,除此以外还有圆形、线形等几何形,也有一些自然形态,但受制于玲珑眼的大小限制,单形仍以接近几何形为主。单形中有些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如《五谷丰登》玲珑碗(图3)的设计概念首先体现在单形创意设计,将大米、高粱、黄豆、玉米、芝麻等五谷的造型抽象成形态各异的玲珑眼。也有些单形是无意义的,只有通过组合形成有意义的复形。


2. 复形设计,单形的组合便是复形,绝大部分玲珑图案的设计都是复形。复形包括装饰图形和特定图形,装饰图形遵循审美法则,通过疏密、聚散来形成审美秩序。《满天繁星》玲珑碗的设计便是通过疏密有致的玲珑眼和块面交接处形成的线构成点线面三元素,形成抽象美感。特定图形是指具有特定含义的图形,如吉祥图案、文字等。《盲文碗》(图4)的图案设计创意来自盲文中的福字,盲文中的凹点设计为玲珑孔,凸点印于坯体上,形成视觉上有明暗,触觉上有凹凸。充分体现瓷器材质的温润触感。


3. 光影设计,光和影是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人之所以能够通过视觉看到陶瓷器型的造型样式,他的形状起伏、体量大小、表面质地、线角转折、色彩变化等等,都是由器皿的造型因素决定的。没有光线的照射,肉眼看不到造型的存在,更无从认识造型的形式。所以,研究陶瓷造型的基本规律,必须把光的作用考虑在内,适应光对造型的影响。④155空间结构和光相互作用形成光影,光影反过来又强化了空间结构,这种手法在建筑设计中最常见。玲珑瓷轻薄通透,特别在灯光作用下光影效果特别精彩。光影应该是玲珑瓷最大的工艺特点,也是其美所在。如何在玲珑瓷的工艺基础上,将坯体造型、玲珑图形和其他装饰工艺结合起来,营造更丰富的光影效果。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跳出“碗”的观察定式,将碗作为一个空间来思考。碗包括器壁、器容和器足三个部分,器壁一般为半球体,碗内部构成一个主要的空间,器壁本身的厚薄及镂刻构成一个微空间,合理利用这些有限的空间可形成别具一格的形态意味。

四、设计流程

项目历时2个月,经过概念设计、造型设计、装饰设计、工艺调研、模型检验、方案修正等环节。运用了三维效果图制作、CAD工程图制作、3D打印等计算机辅助技术和工具和人机学、用户研究和情境模拟等设计方法。其中3D打印为人机研究和用户分析及情境模拟提供了极大便利。(图5)

五、设计方案描述

(一)《福寿双全》玲珑碗(图6)
设计说明:作品造型采用直口斜腹立足,碗口、碗身和碗足三个体块之间形成体量对比,直线条的使用和各部分体量的有机结合形成方正挺拔的外形,具有时尚简约的时代气息。图形以“福寿双全”这一传统吉祥寓意为概念,将玲珑的工艺特点与现代字体设计手法相结合,使图形兼具现代设计美感和传统文化意蕴。在白瓷的基础上,衍生出碗足描金和碗足青花箍线两个品种,金色的点缀使得作品有更高的品质感。青花箍线是青花玲珑的现代运用。碗足的点睛之笔,既丰富了碗的视觉效果,又不削弱主体图形的中心地位。


(二)五谷丰登碗(图7)

设计说明:

作品造型在《福寿双全》玲珑碗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直线条柔化,使得造型更流畅,唯美。这一处理一方面降低烧制变形率,另一方面柔和圆润的造型比较容易受到家庭主妇——碗的最主要的消费人群的喜爱。


玲珑图形以“五谷丰登”为概念,将大米、高粱、黄豆、玉米、芝麻等五谷的造型抽象成形态各异的玲珑眼,组合为团花造型。五谷与碗存在密切联系,使得形式与功用达到内在的统一。

(三)《盲文碗》(图8)

设计说明:

陶瓷材质温润光洁,上乘的陶瓷产品往往在视觉上和触觉上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视觉效果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盲文碗》的设计概念一方面体现对残障人士的关爱,将祝福送给那些无法用眼睛享受美的残疾人,是现代人性化设计理念与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以依赖触摸去解读的盲文图形来暗示产品品质。造型上保持方正挺括的特点,图案设计创意来自盲文中的福字,盲文中的凹点设计为玲珑孔,凸点印于坯体上,形成视觉上有明暗,触觉上有凹凸,充分体现玲珑碗通透的美感和瓷器材质的温润触感。

结语

本项目的实践告诉我们,设计创新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哗众取宠。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对传统的深入学习,领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意蕴,更需扎实实践,把握时代潮向,消费文化,找到古今交汇的切入点。面对玲珑瓷这一经典的传统工艺,我们抓住其审美特征,形态特点和工艺规范,以认同感较高的吉祥文化为题材,造型追求简洁大方,图形设计富有现代设计美感。这其中大量运用了现代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以及3D打印等设计工具,综合了人机学和用户研究等手段做到形式与功用的统一。■(桂明,黄生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注释:

① 吹砂工艺是现代玲珑瓷生产中常用的机械化镂刻工艺。将坯体素烧后,以塑胶片镂刻出需要的玲珑图形,放置在坯体适当位置,启动吹砂机,极细的金刚砂在强气流作用下穿过塑胶片在坯体上吹出玲珑图形。
② 郑鹏.景德镇瓷艺纵观[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77.

③ 刘新园,白焜.景德镇湖田窑考察纪要[J].文物,1980(11).

④ 杨永善.说陶论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1.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