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艺术对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与解构

艺术与设计

2018-01-19 16:25:13

摘 要: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的血脉,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记忆,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当代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地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必须要将民族文化中那些璀璨的瑰宝进行传承,并融入当代艺术创作中。只有这样,中国当代艺术才能逐步摆脱西方意识形态和表现形式的禁锢,并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文章以我国当代艺术为研究对象,以民间美术为切入点,首先简要分析了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以及对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价值,进而重点阐述了民间美术赋予当代艺术的独特视觉感受和文化底蕴,同时当代艺术又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扬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当代艺术;民间美术;传承;解构

检 索:www.m.donnamail.com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7)09-0132-03


长期以来,艺术理论家、批评家、文化学者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方向的争论喋喋不休,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中国的当代艺术在世界艺术舞台上要想摆脱西方意识形态的禁锢,就必须要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必然需要传承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艺坛的价值与意义。作为民族文化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它所承载的意义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重要的是广大民众的精神追求。中国当代艺术对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与解构影响着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同时也对艺术家造诣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将对中国当代艺术对民间美术的传承关系展开详细分析与探讨。

一、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蕴藏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本民族而言,它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其创造者是中华民族的大众群体。农民、牧民、手工艺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需要创作出多种视觉形象。这些视觉形象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幸福的祈祷。可以说民间美术是以满足自身和社会生活需要为目的而创造的艺术形式。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自发性和实用性的特征。随着历史的变迁,民间美术中大量的传统元素得到了保护与传承。剪纸、刺绣、泥塑、印染、脸谱等艺术形式在继承传统民间美术图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在新时代的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间美术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代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想要摆脱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侵蚀就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领悟其精神内涵。

二、民间美术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价值体现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其文化身份的确立首先要依托于艺术创新理念所依赖的整体文化环境,以及后续发展过程当中的文化方向。中国民间美术创作群体及受众范围非常广泛,有着深厚的生活积淀和人文底蕴,从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到现代社会的时尚文化,民间美术都可以说是一部民族历史的活化石。其作用于当代艺术创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间美术是民族地域特征最为鲜明的文化形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借鉴和运用民间美术元素,一方面能够凸显民族地域特征,使中国当代艺术跨越西方文化边界,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也能达到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目的。
其次,传统民间美术元素的运用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民间美术不仅能够为其提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同时也促进了当代艺术创作的多元化发展,使当代艺术创作更具文化价值。
最后,在当代艺术创作过程中,把归纳、提炼出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运用到创作中,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使艺术作品充分体现出我国几千年来所积淀的民族文化精神。

三、当代艺术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解构分析

(一)当代艺术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解构的思路分析

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产生、发展扎根于社会生活之中。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精神,需要运用传统民间美术的符号、语言以及在新时代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方法上创作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开始逐步参与到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文化交流也开始得到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西方文化思潮、艺术形式蜂拥而至,这使得中国艺术家陷入到一种迷茫的状态。模仿、借鉴甚至直接挪用西方当代艺术形式的现象屡见不鲜。中国的当代艺术走进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怪圈,难以自拔。这种现象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西方当代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西方文化背景之下,并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其间充满了各种流派、各种观念的争论与斗争,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当代艺术盲目学习西方当代艺术的流派、观念、艺术形式只能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属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当代艺术家需要重新审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并逐步回归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探索。与此同时,在许多当代艺术创作中,民间美术的元素、符号被积极运用,使得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逐步摆脱了西方意识形态的禁锢。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历史语境所强调的是一种多元文化并存与发展的局面。
因此,积极利用传统民间美术的优秀文化元素并加以传承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实例解析当代艺术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解构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著名艺术家吕胜中先生就对中国民间美术,特别是陕北剪纸的形态语言与精神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创作。他的代表作品《生命——瞬间与永恒》《彳亍》《剪纸招魂》(1987)都充分运用了民间美术符号。在作品《生命——瞬间与永恒》中,象征着生命的民间艺术形象和符号充斥其间,艺术家运用这些形象和符号营造了一个如同神话般的世界。作品的主题是歌颂生命。艺术家将这些民间艺术图像进行解构再重构,表达出了对生命的渴望。吕胜中先生以民间艺术中固有的生命符号来表达现实的感受,既是对传统民间美术瑰宝的传承,又是对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尝试。
我国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先生1989年创作了雕塑作品《仇娃参军》。该作品在1991年“七·一全国美展”中获得了金奖。在《仇娃参军》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运用民间泥塑的表现手法,并汲取了秦俑的造型特点,对人物做了相当夸张的处理。作品借鉴民间歌谣的艺术样式充分表达了仇娃参军这一悲壮的爱国故事: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儿媳失去了丈夫,悲痛中的儿媳推着断腿的公公,送着自己的娃娃去参军。公公坐在车上,吹起了动人的唢呐,唢呐声仿佛声声入耳,引导受众感受到一种崇高而又悲壮的情感氛围。艺术家借鉴了民间泥塑的表现手法,将中华民族不卑不亢、深明大义的传统美德融入其中。受众在欣赏《仇娃参军》这件雕塑作品的过程当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仇娃参军》这件作品在彰显爱国情怀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强烈的乡土气息,使整个雕塑作品生发出一种独特的民族审美情感。
2005年所启动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当中,胡伟所创作的作品《陈独秀与<新青年>》(2009年)也运用了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可以说,在这幅作品中充分体现出了民间美术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价值与意义。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创作,多以笔墨的形式语言作为最直接的表现载体。在整个绘画过程中,都强调着笔墨的独立性和纯粹性。而胡伟在对作品进行创作时则突出关注了民间美术中“贴箔”这一创作手法,并通过对该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其整个作品在凸显艺术个性的同时,更具有强烈的视觉颠覆性。我们在作品当中不难发现,整个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风格有着巨大的差异。胡伟所刻画的人物在“箔”的覆盖、烘托之下若隐若现,看似虚空与漂浮,实际上却增加了整个画面的历史沧桑感。这种特殊的视觉效果无疑增加了受众在作品赏析过程当中的情感体验。结合《新青年》的历史背景来看,这种综合民间美术的表现方式,无疑更富情感号召力。

结语

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以符合时代审美趋向的新观念,重新审视民间美术的时空结构、符号元素及精神内核,寻找到与其相契合的交叉点,并作为创新求异的突破口,使中国当代艺术逐步摆脱西方意识形态和表现形式的禁锢,在世界艺术领域中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将民间美术的外在形态与内在诉求整合为新的艺术符号,并融入当代艺术创作中,不仅是对民间美术形态、形式上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承接。民间美术朴实无华的意象美同步于华夏文明的发展史,是通过时间积淀下的永恒记忆。当代艺术的使命便是用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来唤醒这种记忆,那就是中国的艺术精神。总而言之,中国当代艺术对民间文化的传承与解构是目前乃至今后都应坚持的发展之路。■

(雷显峰 天津师范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中国当代艺术的民族文化形态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C760043

参考文献:

[1] 方子春.关于区域终身学习体系中民间文化传承模式的研究——以天津为例[J].成人教育,2012,32(10):34-36.

[2] 黄永林.论民间文化资源与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2):76-80.

[3] 杨巧.秦地传统资源的利用及其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3):47-50.

[4] 努斯热提·图尔迪.略论《哈密木卡姆》的传承及面临的问题[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3):107-111.

[5] 刘琴.浅谈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几点看法[J].山东纺织经济,2013(4):67-69.

[6] 卢瑾钰,唐天勇.钦州民间文化及其传承的调查与思考——以坭兴陶、采茶戏、绞脸、猪脚粉为例[J].传承(学术理论版),2012(8):62-63.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