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兴《昆仑赤子》油画240cm×200cm 2022年
精神取向与情感认同
作为社会主义美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军事题材美术以其特有的崇高品质和价值追求,成为新时代弘扬主旋律的先锋力量。军事艺术的美学核心是崇高之美,“崇高之美来源于三个层次,即对信仰的坚守,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当,与战斗集体共存亡的自我牺牲精神” 。军事题材美术深刻地揭示了置身时代“现场”的人民性和民族性,是直面战争与和平的价值观的充分展示。“牺牲”和“奉献”集中体现了军事题材美术的美学特殊性,英雄主义审美情怀与品格的多维、多向、多面地丰富表达,构成了军事题材美术的主体精神取向。情感认同是内化于心的“发酵”与“升华”过程,情感能够驱动想象的翅膀,激发创作欲望。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感情,王蒙认为创作就是一种燃烧,真诚是打开艺术之锁的第一把钥匙,情感的认同与投入构成了艺术创作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军事题材美术精神得以彰显和抒写的必要保障。
精神高度和情感深度决定了军事题材美术的艺术质量和文化价值。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史的油画《出击之前》《狼牙山五壮士》、国画《八女投江》、版画《人桥》、雕塑《艰苦岁月》等军事美术佳作,均在视觉上形成了内容、形式、情感的有机统一,从而拥有了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对于新时代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来说,崇高之美与英雄主义审美追求的内涵和外延是极其丰富和多元的,它不仅给“宏大叙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样为“微观表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如《南海!南海!》以一名剑拔弩张的士兵肖像,形象地诠释了“撼山易,撼解放军难”的胜战精神和磅礴力量。作者在写实的基础上,采用了亦人亦景的处理方式,将这尊超常的士兵头像刻画得既有“山”的刚毅又有“海”的壮阔,传递出“能打仗、打胜仗”的昂扬气魄和战斗品格。《四渡赤水出奇兵》采用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诗意画面,聚焦长征途中普通的红军官兵,他们以火把为旗帜,在充满象征意味的情境中,展现了艰难困苦征程中的希望与胜利之光,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辈的深情礼赞和崇高敬意。作品《一切为了生命》将视角探入疫情笼罩下的抢救病房,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生动细腻地塑造了我军医务工作者甘于奉献的感人形象,宁静温馨的画面与专注紧张的气氛,构成了与生命赛跑的大爱画卷。这些作品在塑造英雄品格、构筑精神谱系方面,自觉融入了当下异彩纷呈的现实语境,并通过审美开掘提升了军事题材美术精神呈现的艺术品位和情感浓度。
叶楠《岁月·征程》油画140cm×80cm 2021年
张恺桐《洪流》中国画150cm×200cm 2022年
但是,精神缺钙和情感乏力仍然是当下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必须关注的现象和值得深思的问题。思想境界和价值追求与创作态度息息相通,既要有用明德引领风尚的责任意识,又要有用心用情用力的热忱情怀,才能从生活的潜流中感受到时代的波澜壮阔,准确把握精神主调。而当下的不少军事题材美术在阐发精神主旨时,显得态度暧昧,定位模糊,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容量与时代要求相差甚远。尤其是一些带有“定件”或“任务”性质的作品,往往在思想准备与技术准备均不成熟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阵,最终导致作品成为宣传的图解或事件的插图。此类模式化、程式化、直“译”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无外乎是缺乏精神提炼的能力和情感注入的通道。军旅油画家陈坚曾谈到纯军事美术、准军事美术、伪军事美术的概念界定问题,一些徒有军事“外表”和“标签”的画作入选全国全军美展的现象亦有出现,这类没有真实的军营体验和家国情怀的作品,大多是没有精神依托的无病呻吟之作。一般来说,一件作品通常由观念、情感及表现方式等元素构成。那些留存在人们记忆深处的红色经典佳作之所以令人难忘,除了岁月的沉淀与印痕外,情感厚度占据了主要的比重。在这些作品诞生的年代和环境中,虽然审美标准和表达语汇相对单一,观念选择的自主空间有限,材料简陋技术落后,但是真诚的信仰和真挚的情感,使作品的艺术表达能够突破局限并抵达精神的高地。在观念开放、表达自由、技术进步的当下,有些同类题材的画作却难以给人驻足一瞥的吸引,答案是不言自明的。鉴于此,从事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家在背负时代职责、价值导向之时,在实践中要具备超越技能层面而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自省意识。要提倡坚守正确的精神取向,饱含情感地自觉汇入时代的洪流,唯有此,军事题材美术的探索创新才会有的放矢、稳步前行。
吴大鹏《致永恒的青春》油画155cm×180cm 2019年
文化内涵与时代新变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开启了新征程。随着人民军队使命任务的新发展,涌现了许多新的题材资源和视觉样式,使军事题材美术创作面临更高、更新的时代要求。如何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改革强军的历史进程,探索提供一种与当代军事变革和发展相匹配的崭新观看方式,触摸紧扣强军兴军的时代脉搏;如何在开放包容、多样共进的格局下,在视觉感受与精神感染两个方面强化军事题材美术的表现深度和力度,为观众和官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认同,通过形象塑造为主调的语言特征,凸显军事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是军事题材美术顺应时代新变的必要之举。
新时代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呈现了一批具有浓郁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艺术家们敏锐地感知了人民军队在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现代化等发展中所产生的外在变化和内在意蕴,体现出对现实的关切和体验。如《东风第一枝》《南海明珠》等展现我军履行新时代任务使命的作品,更加契合现实命题,引发观众和官兵的心灵共鸣。《中国空间》《辽宁号航母》等反映科技强军题材的作品,通过描绘新形态、新装备所产生的视觉震撼和惊喜,拓展了军事美术的审美空间和创作领域。《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众志成城》等作品则表现了在国家和人民危难之际,人民子弟兵为祖国安宁、人民幸福冲锋在前的奉献牺牲精神。《砺剑亚丁湾》《援非医疗队》等作品通过中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形象再现,树立了我军“爱和平、重合作、负责任”的大国风范。《锋时代·预备》《军列95138》等作品紧扣士兵淳朴感人的风貌,真实反映了部队生活的本质。《71770部队特种兵大队新兵张小勇、姜浩、王二柱等》用纪实性的语言方式对普通士兵的训练状态和精神气质进行了深入刻画,在写实和表现之间,捕捉到那股只有军营才能生成的浑然天成的阳刚美。在这幅作品中,作者采用肖像写生的手法定格了一身尘土、满身汗味的士兵形象,运用“近距离”视角挖掘“张小勇”们的内心世界,以即时性和现场感营造训练场的气氛和环境,在日常化的描写与“非典型”化的形象塑造中,不露痕迹地张扬着青春气息和顽强的铁血精神。这些作品从多个侧面和角度反映出当代军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旺盛的战斗意志,是新时代人民军队形象与风采的生动写照。
张蕊《穿越VS超越》中国画236cm×196cm 2022年
谢淼《我们就是这么飒》中国画240cm×270cm 2022年
然而,新时代军事题材美术创作要葆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审美特征,题材内容上的呼应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将新时代军事变革和发展所具备的主题优势转化为艺术优势,找到与之相吻合的审美表达,通过提供独特的视觉语言和精神元素,揭示深层的文化内涵,更应该是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着力探寻的方向。“观念更新”既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创作观念的“当代性”与主题“现代化”的无缝对接,不等同于“内容与形式”或“造型加笔墨”之类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新的审美阐释在语言和精神层面构成相互契合的整体。现在“跟风”、“移植”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军事美术的创作中,看似新的“壳”,却与内容和主旨貌合神离。一方面,通过承传和延续军事美术的优良传统,造就了军事美术创作特殊的艺术面貌和特定的创作群体;另一方面,如何与时俱进地进行转换与更新,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当下历史题材的“热”与现实题材的“冷”,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顺应时代新变的难度。固化思维和惯性做法,给创作带来了陈陈相因的困境,主题先行的“概念化”,以及随之而产生的由“假话”到“假画”,由“套话”到“套画”的怪圈,有悖于艺术创作规律且容易滑向庸俗浅显的泥沼。坚持对军事美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基点与当代军事图像相结合,注入当代观念和诠释,激发新的视觉体验和传达,才是军事题材美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下,从事军事美术创作的艺术家对新时代军事变革的实际状况缺乏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军营官兵思想情感和生活境遇缺少感同身受的体验,“隔膜”与“代沟”所产生的差异,使一部分新时代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往往止于浅层描述、表象罗列而缺乏深层次的人文关怀。能够“破局”的方法,只有深入当代军事美术土壤,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强化深耕细作的定力,增强发现问题捕获灵感的智慧。反映时代的新变,既要在题材开掘上做文章,更要从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既有时代“现场感”又有深刻思想性的优秀作品。
肖伯红《那一抹红永不褪色》中国画192cm×187cm 2022年
董扬 李丹頔《筑》雕塑100cm×50cm×55cm
艺术语言与探索创新
随着军民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的整体提升,新时代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从大众化向精品化推进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这也是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必然要求。艺术语言的准确与高水平是衡量精品化的重要标志。艺术语言作为艺术家的情感“形式”或“符号”,带有自身的生命信息,同时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致力于艺术语言的探索创新,在军事题材美术的叙事与表现方面,一要努力把握时代特征与艺术个性之间的关系,二要正确面对集体观照与艺术家个体意识之间的关系。要把坚守和创造、继承与创新上升到学术诉求和语言自觉的层面来认识,艺术性是连接思想性和观赏性之间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宏大题材的“命题作文”,还是日常题材的“自出机杼”,必须从精神属性与语言本体的向度来探索创新,才能凸显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
新时代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在探索创新意识和艺术语言建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一,保持现实主义当代表达的文化自信,在探索与现实语境相并行的创作路径中,显得更加主动和深入。如《中国鲲行动》《王者的T台》等作品,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态度,从日常的训练场景和士兵形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战场气息和铁血精神。第二,注重艺术语言的个性化表达及各类艺术种类的均衡推进,使军旅美术的呈现面貌更加丰富。如《与风并肩》《潜艇舱》《鲁艺日记》等作品,独具品质的个性与风貌,显现出军事题材美术的多样追求和内在张力。第三,实验艺术的多重指向性和视觉启发性,传导出军事题材美术的创新意识,并通过多重诠释和解读,丰富扩展了军事美术的叙述空间与多样可能。如《科技强军》大型装置作品,通过高科技的艺术手段,反映我军在创建世界一流军队进程中的新气象和新面貌。通过陆海空等各个兵种的综合展现,将我军的现代化发展景观凝聚成一个气象万千的动态画面,构成一个升腾和飞速发展的绚烂意象。作品采用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手段,将队列、飞机、导弹、舰艇等先进军事装备与战士列阵整合在一个有序的空间中,并在声光电的配合下,将昂扬的训练景象与庄严的阅兵场景融为一体,营造了一个具有强烈视觉震撼力的宏大场景,与科技强军的伟大成就形成内在的呼应。高科技媒材的运用,既创造了新颖别致的审美感受,又尽现并升华了主题。这些倾注心智和实力的探索与实践,在艺术语言与审美追求的深度结合方面,积累了富有希望的创作经验。
刘贵华《勇往直前》版画143cm×84cm 2022年
张小磊《扶贫行动——今年果实格外甜》中国画 209cm×182cm 2022年
由于特殊的精神承载和价值追求,使得军事题材美术在探索创新艺术语言方面显得局限束缚较多、突破难度较大。如何在注重场景建构与形象塑造的同时,展开深刻的人性探索,使追求人文精神成为当代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主调,是对其艺术语言的学术性追求和个性化表现提出的要求和挑战。比如,在现实主义的当代转型和发展的探索中,能够把握、呈现或开掘当下现实本质的作品不够丰富。热衷于宏大体量的再现,关注威武激昂状貌刻画的画作时有出现,而能够从隐秘和平凡处集束生命之光,谱写人性光辉的作品却数量不多。此外,写实语言比较单调,依赖照片的现象依然严重;表现语汇同质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反映内心现实、精神现实的作品缺乏深度;个性化语言的探索创新还比较薄弱,主题与语言缺乏紧密的对应关系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创作者面对时代新变的当代命题时,情感积累与审美体验的疏离,使语言失去了依附的精神内核,自身的价值显得无足轻重。个性化语言的建立与准确把握新时代军事美术的美学特征和审美需求休戚相关,风格化的“挪用”或“套装”,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实验艺术汇入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探索方向,从被动的“待选”到积极的“参与”,显现了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兼容并蓄的良性发展。借助新媒介等各种手段和材料来实现艺术呈现,既开阔了思路又增添了样式,但是,实验艺术与军事主题如何实现精准切入和正确解读,还要在碰撞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和提升,并努力从视觉新颖走向思想精深。
我们要肯定军事美术的成就,也要看到不足,更要克服不足、敢于创新。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新时代军事题材美术创作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坚守人民立场,执著于军事美术精神高度的向往、叩问与追寻;紧跟时代步伐,投身于军事美术文化内涵的挖掘、传导与弘扬;加强精品创作,潜心于军事美术艺术价值的探求、提升与创造,新时代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就能自觉担当倾力书写人民史诗、全方位全景式展现强军时代精神风貌的历史重任。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