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扇仕女:关于周昉风格的想象

读画杂志

2023-10-08 10:25:00

已关注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相传,班婕妤失宠于汉成帝,托辞于纨扇,作怨诗以自伤。从此,“秋风纨扇”这一意象便在艺术作品中不断出现,团扇也逐渐和“美人”形象绑定在一起。绘画中的许多女性形象都会手执团扇,故宫博物院藏《挥扇仕女图》便是其中一件珍品。横屏读画,效果更佳图片

(唐)周昉(传):《挥扇仕女图》卷,绢本设色,33.7cm×204.8cm,故宫博物院藏


《挥扇仕女图》描绘的是夏末秋初,宫廷妇女消闲休憩的场景。全卷背景留白,画中有妃嫔、女官、侍女、小鬟共十三人。卷首以一位慵懒贵妇伴挥扇女官开场,奠定了全作优游闲逸的基调;第二段中,持物与解琴囊的两组仕女错落站立;画面中心,女官持镜,另一妃子正以手拥髻;紧接着是一段三人围绣的场景,华丽地毯铺展于脚下;卷尾,有两位红裙仕女对语,倚桐女子不仅与背对执扇女子形成互动,也与卷首挥扇女官形成闭环构图。画面简洁清晰,衬托得主体人物明艳华贵,虚实有度。


此卷引首有乾隆题签“唐人纨扇仕女图,内府珍藏”,及“猗兰清画”四字。亦见明代韩世能、清人梁清标、乾隆等31方鉴藏印。不过,这幅画是如何从题签所示的“纨扇仕女图”,变成“挥扇仕女图”的呢?金维诺先生曾解释道,“纨扇仕女图”之名由乾隆所取,《清河书画舫》(1616)等更早先的记载中,提及此画都以“挥扇仕女卷”、“挥扇图”相称,虽题名不同,但比照著录与“纨扇仕女图”可确认,二者实际是同一张画。


《挥扇仕女图》通常被视为唐代画家周昉的真迹,这是各家著录文字影响下的结果。若重新检视这幅《挥扇仕女图》与画史著录的关系,我们会发现,现存的这幅《挥扇仕女图》并不能与历史著录中记述的画面内容完满对应。或许,我们可以猜测,现今留存的这件作品未必周昉所作,而更有可能是一件“周昉风格”的仕女画。


画史中的《挥扇仕女图》我们来看看乾隆以前,画史中关于《挥扇仕女图》的著录:南宋周密在《云烟过眼录》中,记录张受益藏品时,有“周昉《挥扇图》,高宗题,妙”一条,这是此卷可追溯的最早著录;录庄蓼塘条时也提到“周昉《挥扇仕女图》,高宗题上,张受益、文璧与士文同观于张松谷家”;明詹景凤在《东图玄览》亦载“周昉《挥扇图》,颐丰体肥。敬堂有周昉《仕女图》一卷,亦真”。明代汪砢玉《珊瑚网画录》则对这幅作品做了更为细致的文字记载。汪氏在书中著录了一件名为“唐周昉仕女图”的作品,并以精详的文字描摹了每位人物的衣冠发式、仪态举止。金维诺先生认为,汪氏的文字可与我们所见这幅《挥扇仕女图》完美对应,因此断定此卷就是周昉的真迹。


循着画史文迹,重新观看经典作品,着实能为读画增添别样的兴味。《珊瑚网》中的著录与这幅作品是否真的完全对应?汪氏对此图卷到底作何评价?他又如何谛视一幅流传已久的佳作?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在图像与文字的间隙中游走一番。


《挥扇仕女图》的两种打开方式


《珊瑚网》唐周昉仕女图,泥金字标题,款云“臣周昉进”。卷为宋秘府所藏。前立一女官,紫袍束带,翠靴尖利如鞋弓,两手横扇。柄扇坐者,应是妃嫔行,戴碧玉莲冠,蝉纱映皙肌,俨海棠初放,按纨若有所思。找茬女官脚部为衣裙所掩,未见如鞋弓般翠靴。图片《珊瑚网》一侍女侧髻若羊角,手捧澡瓶,素裳赤襦绿舄,作岐头样。一侍女圆髻若盂钵,花衫绿裙紫舄,如前女式,持帨于左。找茬手捧澡瓶的仕女鞋子颜色并没有呈现明显的绿色。左侧仕女捧盥,并未执帨,执帨的反而是右侧捧瓶侍女。图片《珊瑚网》一侍女拖髻若悬壶,白袄紫裈红舄,亦如前女式,抱琴俟抽。抽者为垂鬟女子,淡红袍,朱束粉红帮,更纤蹻也,其抽琴囊甚力。图片《珊瑚网》一姬以手拥髻,体殊媻跚,衣锦却立。一裹唐巾,后垂二带,红袍系裎,上下花补子,握镜向姬。图片《珊瑚网》一姬髻顶覆如意,插半月小梳凡三,持小团扇,倚绣床,支颐生倦态。一姬髻分心披,后如幅巾,着花半臂,拈针引线向绣棚。一作堕马髻,紫花帨围腰,对前姬刺绣。图片《珊瑚网》一堆髻向额,俨宓妃妆,绿水红裆,背坐挥小纨。一高髻大于面,文绮殷襴,着绿丝屩,和身靠桐树。凡十三人,惟二女官及两小鬟身小,余俱肥大,腰腹无异怀娠,而肩则坦削,具秾丽状,如画史所载,吾禾项子京即以所载跋后焉。又项氏有《虢国夫人行游图》,为周昉笔,素地,尽已烂去,惟人马独存,仅八骑也,容体较前图殊清俊。找茬此处倚桐仕女鞋子也不见曾敷绿色痕迹,而石青、石绿和朱砂一样是矿物颜料,性质稳定,一般不易褪色、变色。图片金维诺先生认为:“文中所描述的人物、情态、衣饰、色彩都与现存《纨扇仕女图》一样”。对照文本后再审度图像,我们不难发现,金先生的结论还有待商榷。


诚然,让汪砢玉倾注心思细写的,多是仕女们的服发、动作,这些描写愈是细腻,图与文之间的差异愈显见。不过,图文存异也不妨碍我们揣摩这一显一隐的两幅作品,毕竟,汪砢玉对诸位女性的神韵与姿态有着相当精准的捕捉:那位肌肤如海棠初放的贵妇手摇扇子“若有所思”;攲于绣桌一端的持扇女子则手托下巴生出倦态;解琴囊的小鬟全神倾注,借身体抵撑琴端。这些难以言传的细节倒与图中所绘十分契合。


琐杂的著录还留下了诸多疑团:周密和詹景凤似乎与汪砢玉记录的并非同一件作品,那么周氏与詹氏所见就是现存的《挥扇仕女图》吗?若是,为何画中不见宋高宗的题签?若不是,又该如何解释现存图卷上的韩世能印章?汪砢玉见到的一定是周昉真迹吗?这些疑问一时无法解开。不过,无论传世本,还是关于《挥扇仕女图》的著录,都将观者引向了一个比考据更重要的问题,也许是并不新鲜的问题——何为周昉风格。


对“周昉风格”的猜测


唐以前,以女性为题材的人物画主要承担着教化作用,《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唐代开明的社会风气与政治政策则使女性题材作品逐渐从教化功能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自此,画家开始关注更为日常的生活场景,作画更注重视觉效果,强调其审美价值。仕女画的教化与规训意味便逐渐随之淡去。表现宫廷闺阁富贵之像的仕女画蓬勃发展,“丰肥腴丽,色彩浓艳”成为了唐代仕女画最突出的标签。


唐代仕女画名家辈出,使周昉为人称道,并区别于另一位杰出仕女画家张萱的,是他可以超越人物形貌,刻画出转瞬即逝的神思的能力。和《挥扇仕女图》一样,画史上留有关于周昉的种种传说,但他的身世信息却并不清晰。《历代名画记》中提及周昉,称他学画“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颇极风姿。全法衣冠,不近闾里。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北宋《广川画跋》中,称周昉作画“不特取其丽也,正以使形者犹可意色得之,更觉神明颇异,后世不附加也”。也就是说,周昉作仕女,表现女性外形容貌的美态的功夫不在话下,而使其绘画恒久熠熠的,是他能移人神气,得其笑言之姿的禀赋。横屏读画,效果更佳图片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卷,绢本设色,46.4cm×182cm,辽宁省博物馆藏

那么,哪件作品才是周昉风格的标准件呢?
目前被归为周昉名下的作品,除《挥扇仕女图》外,还有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簪花仕女图》(以下简称《簪花》)。藏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调琴啜茗图》也曾被认为是周昉所作,后被定为北宋摹本。横屏读画,效果更佳图片

(唐)周昉(传):《调琴啜茗图》卷,绢本设色,28cm×75.3cm,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然而,对比图像可见,“周昉真迹”和“周昉风格”的作品之间,无论仕女的妆容服发,还是绘画的技法、风格,都有不小差异。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周昉风格”乃至唐代审美趣味的认识,始终处于一个浮动的空间中。总体而观,《簪花》对人物的刻画类似定格“摆拍”,突出了宫妃的雍容娇矜,更具装饰感;而《挥扇仕女图》中懒散闲适的人物,让画面更生活化、世俗化,观者仿佛一不小心闯入了宫闺生活。如此看来,《簪花》在写实的精确度及技法难度方面高于《挥扇仕女图》,但就情态的生动表达而言,《挥扇仕女图》则更符合人们对“周昉风格”的想象。图片

图片《挥扇仕女图》卷之八字眉妆(上)与《簪花仕女图》卷之峨眉妆(下)对比


▷  唐朝疆内胡汉杂居,文化交融,另类的胡妆也很快被唐人接纳,因此唐代女性人物的妆造异彩纷呈,白居易《时世妆》有言:“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八字眉盛行于天宝年间,《挥扇仕女图》中有多位女子着此眉。和上扬的峨眉相比,八字眉更增添人物的慵懒、幽怨之态。有学者认为这表现出了“安史之乱”后唐宫仕女们颓废的精神状态。


图片图片《挥扇仕女图》卷局部(上)与《簪花仕女图》卷局部(下)人物和衣饰用线对比▷ 与《簪花》中人物和衣饰用统一墨色的游丝描表现不同,《挥扇仕女图》中人物的面部、手部等裸露肌肤运用墨色较浅的游丝描刻画,而衣饰则用墨色更深的细劲有棱角的琴弦描刻画。尽管唐代已经形成了几套较为完整的妆容风格,但《挥扇仕女图》中,除了着重刻画人物眉形和发型外,并没有表现面部斜红和唇部色彩,整体妆容淡雅,可见作者未强调妆容本身,而是偏重传达人物的肢体语言、情绪特征。
图片《挥扇仕女图》之围绣女官▷  反观人物的衣饰,虽然因为磨损,纹样的笔触已经漫漶,但仍让人惊叹于它的繁复绚丽。尤其是围绣部分,地毯织物和女官服饰丰富多样,又和谐统一,使画面同时兼顾了装饰美感。

图片《挥扇仕女图》中着红裙、绿帔子的仕女


▷  在色彩运用上,画面采用大块面单纯色彩的平涂增强装饰感。“血色罗裙翻酒污”,唐代女性服饰以红色、黄色、紫色、绿色最常见,其中红色最为流行,在绘画运用中也可以用来突出重点人物。作者又善用石色,而画中女子着石青、石绿帔子,珠宝等物品上也有小面积石色出现,作为补色,在突出红色的鲜明的同时也增添了沉着气质。另外,如班婕妤《怨诗》描述,团扇扇面由薄丝绢糊成,一般为素白色,少见亮色,而此卷中的团扇虽然形制各异,但都用石绿、红色表现扇面,使“扇”这一主题更加突出。


另有一幅周昉流派的作品《调婴图》,若对比抽囊解琴这一姿态,可见《调婴图》女子形态较为僵硬,《挥扇仕女图》中的人物动作更生动自然,亦表现出了琴的重量感。图片(唐)周昉(传)《调婴图》卷之抽囊解琴,绢本设色,29.5cmx142.9 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挥扇仕女图》卷之抽琴囊


由此看来,无论这卷《挥扇仕女图》是否属于周昉真迹、是否可以追溯到唐代,都为我们探究“周昉风格”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而这种在著录信息未必完全对应的情况下,仍将作品归于某位名家的情况,则体现了那一代美术史家强烈希望给予杰作一个归属、为其找到历史地位的愿望。毕竟,真伪问题未必是读画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读画过程中与画中的人物、虫鸟、山水产生心灵的连接与激荡或许才更珍贵。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