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第二届的艺术在浮梁,如何引领新型Village Walk?

顾博

2023-10-17 10:22:00

关注

从City Walk到Village Walk,大地艺术节成为一种有效的催化剂。然而,诸多借用“大地艺术节”之名的项目,却难逃“首届魔咒”。直到2022年跨界出圈、大博眼球的“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成功举办,让很多跟进者看到了范本与希望,刚刚开幕的第二届“艺术在浮梁”则给予了更为正面的回应。



01

为何会有“魔咒”?


由浮梁县政府主办、浮梁投控集团与瀚和文化(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团队)联合承办的第二届“艺术在浮梁2023”,于9月28日开幕。本届共邀请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64位/组艺术家呈现65个艺术项目,在原有寒溪村的基础上,拓展了浯溪口坝址公园为展览场地。


图片

寒溪村

图片

浯溪口


在这片被视为景德镇的千岛湖的水域中,中外艺术家带来自己的百余件动物作品,让公园变身成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水坝艺术动物园”。以浯溪口坝址公园为起点,半个小时的车程抵达寒溪村,两届艺术在浮梁的作品在大地上交错陈列。


图片

利马舍夫斯基· 伊戈尔· 维罗洛维奇 白俄罗斯

《团团的人类观察》

图片

Cracking Art 意大利

《再生》

图片

郭达麟 中国香港

《河里的河狸》

图片

冈山富男 日本

《马戏团》


上一届的作品保拉·皮维20米长的《梯》依旧倚靠着艺术浮梁会客厅,与之遥相对望的是刘建华的《渠道-之形》,作品依托于20世纪70年代建造,但现已废弃的引水渠而创作,引水渠记录着村落的开拓史。这种看似不经意的安排,营造着“潮流”与“传统”共生的期待。


图片 图片

保拉· 皮维 意大利 美国

《梯》

图片 图片

刘建华 中国

《渠道–之形》


两件作品中间是埃丝特·斯托克在第二届艺术在浮梁创作的《神秘的朋友》,三件雕塑矗立在茶田中,随时欢迎Village Walk的旅人。人们在村庄中游走,与村民的生产与生活交织,形成实景的沉浸式体验。


图片

埃丝特· 斯托克 意大利 奥地利

《神秘的朋友》

图片

大卫· 歌诗坦 以色列

《对饮》


相对于城市,乡村是一个更适合于沉浸式行走的场域。艺术是讲述当地故事最有力的工具、手段和途径,但是对于大地艺术节来说,展示艺术并不是唯一目的。


当“大地艺术节”一词成为热点后,这一模式也陷入了误区与魔咒。对地域型艺术节逻辑和运用方式研究不足的地方决策者、不具备专业实务经验的承办机构、未做长效运营和观览体验的长效设计、是否具有坚定的乡村发展立场,都成为模仿型大地艺术节成败的关键掣肘,因此也频发“首届魔咒”。


图片

刘毅 中国

《鹿鹤同春》

图片

梁铨/刘晓都 中国

《故岭》

图片

马岩松 中国

《趣境》


大地艺术节并不是简单地将作品摆在大地上,模式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专业的运作是决定性因素。能否与地方发展的需求和节奏有效契合,学术与商业的融合水平、生活与社会的连接能力,成为验判大地艺术节有效性的一道门槛。艺术在浮梁能够走到第二届,无疑给了太多人以信心。


图片 图片

开幕式现场


艺术在浮梁带来的最重要的价值,首先就是让很多人知道了浮梁。在景德镇市所辖的4个区县中,浮梁第一次冲上热搜。对于现在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乡村艺术活动来说,传播度和美誉度,自然是最重要的一项KPI。


艺术在浮梁主创团队瀚和文化表示,经由艺术的表达、叙述和魅力,创造吸引力,让更多人走进乡村,为乡村带去活力,带去资源、机会,帮助乡村产生走向新财富,这才是艺术节的最终目标。


图片

2020年谷文达考察合影

艺术在浮梁2021

图片

2020年12月刘建华在浮梁前期考察

图片

2021年邬建安《五百笔@浮梁》作品收集


从艺术创作本身、乡村的游览体验设计、与乡村原有生产生活的融洽相处中可以看到,深入的本地文化研究、高品质有诚意的艺术创作、长期细致在地协同与运营、广泛丰富的城乡资源链接,这些扎实的行动,都是破除“魔咒”最有效的举措。


02

为了大地的艺术节


在开幕后的一次闲聊中,艺术家TANGO问《艺术栗子》,第一届艺术在浮梁为什么这么成功?TANGO连续两届参加艺术节,此次他给泉有米酒酒馆的两位干杯友人,画了醉酒后的脑回路,同时在浯溪口坝址公园创作MR混合现实作品《沐浴山水间》。


图片

艺术家TANGO现场导览

图片

TANGO 中国

《泉有米酒酒馆》

图片

TANGO 中国 《沐浴山水间》


艺术在浮梁之所以能成为大地艺术节模式在中国的成功范例,源于长达8年的累积。瀚和文化从2016年开始,就以交流、学习、共创的方式参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各项工作,2018年瀚和文化创始人孙倩和北川富朗共同发起“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计划”。


从第一届艺术在浮梁起,瀚和文化就很清楚大地艺术节的核心是什么——大地。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活动,而是通过文化艺术振兴地域、激活日渐凋零的乡村的系统方法。在“空心村”问题日益严重,人口不断向大城市涌去的今日中国,大地艺术节便成为一剂药。


图片 图片 图片

艺术在浮梁2023

2023.9.28-11.26


大地艺术节首先解决的是如何让人回到乡村的问题。有了人,才有了机会,才有了未来。这片土地,最终因为人的存在而重新生机勃勃。


明确了主体性后,也有了方法和路径。艺术节因乡土大地而存在,也要服务于乡土大地,所展现的艺术也必然来自这片土地。有着多年策展经验的瀚和文化,在打通学术质量与商业需求,以及地域属性这件事上,有着自己的“打法”——既要有学术性、社会性,又要有生产力。


图片 图片

沈烈毅 中国

《离地三尺》

图片

陈志光 中国

《战》


出生并工作于上海的艺术家施勇第一次进入寒溪村,便决定选用史子园一栋已废弃的青砖房,作为环境与声音媒介装置介入的在地现场,激活这个作为记忆的空间场所。打动这位久居城市的艺术家的不是建筑,而是屋子主人的传奇故事以及村子里的能人轶事。


图片

艺术家施勇现场导览

图片

施勇 中国

《村边有栋青砖房》

图片

《村边有栋青砖房》现场


这样的在地创作,是大地艺术节与地域结合的一种常态。艺术家邀请村民一起创作,也是其中有趣的一环。日本艺术家真壁陆二来到浮梁驻地创作,先后两届完成了两件与村民参与共创的作品。


图片

真壁陆二工作坊

图片

真壁陆二和村民交流

图片

真壁陆二 日本

《Colors — 天空依然相连》


就像每个村子都会出现一位能人,每个村子面临的问题也都是独一无二的。迄今为止,瀚和文化团队从江西浮梁到广东南海,即便是操刀过多个大地艺术项目,同样在摸着石头过河。就像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新问题也在不断涌现。


03

矛盾与和解


中国的艺术乡建之路,走得漫长又崎岖。从十几年前学者主导型的艺术乡建,到现如今学术与商业的新路径,有了明确目标的艺术节似乎把事情变得简单了。大地艺术节不是阶段性的展览,而是与村庄共生、共创。


王忠升作品《萤火虫公园》放置在一片风景旖旎的草地上,在本土咖啡馆板凳咖啡买一杯咖啡,就可以在作品的陪伴下享受乡村的惬意。板凳咖啡附近的一条马路上,开着一家卖茶叶的铺子。看铺子的是一位老人,家里的壮劳力去外地务工,一种典型的“空心村”的日常。


图片 图片

王忠升 中国

《萤火虫公园》


起初村民们,包括一些乡镇干部也不理解大地艺术节到底意味着什么。从冷眼旁观到积极参与,经历了一次次从怀疑到拥抱的和解过程。尽管文化的错位、观念的落差始终存在,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


积累两届,进入第三个年头的艺术在浮梁,不仅参与到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设立了面向所有人的乡村会客厅,同时通过租赁的方式改造村里闲置的老旧房屋,赋予了新的使用功能,让沉寂的村落一下子活跃起来。


图片

2021年春季艺术在浮梁志愿者合影

志愿者来自寒溪村和周边的马家村、仓下村、臧湾乡、午项村、鹅湖镇、寿溪村、古铜桥村、安和村、施家村等

图片

2021年秋季艺术在浮梁志愿者合影


大地艺术节举办期间引入咖啡、文创等快闪店,不仅服务了游客,也启发了村民,让大家看到了在村子里把生意做起来的希望,小卖部、围炉茶摊、土菜馆、茶叶作坊、工艺品店、土产铺子纷纷开了起来。招募村民担任讲解员,他们以主人公身份迎接各地游客,笑容和亲和力成为寒溪村一道新风景线。


从文化和观念上的转变,以及产业升级上的持续发酵,大地艺术节团队正在用他们称之为“艺术创生”的工作方式,改变着这里。


图片

大地艺术节的自创咖啡品牌板凳咖啡

图片

李璇 中国

《漂浮植物园》


有了内容,同时需要人来。除了媒体宣传,瀚和文化积极与旅行社对接,打通中间渠道,让更多人看到浮梁,有兴趣来到浮梁。在第一届的努力下,寒溪村一跃成为浮梁县乃至景德镇市,吸引全国艺术旅行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之选。


这其中涉及的人和事,绝不仅仅是浮梁县、村民、艺术家、商家、游客这么简单,甚至还包括交通接驳以及服务质量和配套,都是需要逐一解决的问题。在他们的努力下,共识在浮梁慢慢形成,县、乡、村、民正在积极协同起来。


图片

浮梁古城

图片

新平瓷宫

图片

严台村茶乡晨韵


用城市的思维解决乡村问题,始终有张捅不破的窗户纸,这也成为很多乡村艺术活动面临的难题。浮梁县的解决办法是,设计一套“乡村特派员”机制,孙倩正是001号特派员。大地艺术节对瀚和团队而言,是长期的事业而非阶段性项目,因此潜心扎根乡土是必须的选项。


形成第一时间的快速响应以及情感沟通,这是至关重要的。目前10名在地团队成员中有8位来自本村,帮助本地年轻人成长,也成为在地建设的一环。他们不仅成为城乡文化对接的传递者、翻译者,也终将成为本地的建设者和守护者。


图片

2021年布展掠影

图片

炎夏的考察身影


这样的经验在“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2”中,也得到发挥。南海大地艺术节的火爆,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也打响了大地艺术节模式在中国乡村振兴上的影响力。


与一些艺术乡建项目着眼于单一村庄的方式不同,大地艺术节更关注于以县域(区)为范畴的广阔地域,“全域性”与“在地性、可持续发展”成为地域型艺术节的三大基本逻辑。从既存在显著问题又可以挖掘发展潜力的村落开始,逐步放大拓展,这也是中国大地艺术节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之处。


图片 图片

玛丽亚· 维尔卡拉 芬兰

《上善若水》


第一届艺术在浮梁取得成功后,第二届启动时,浮梁县把“艺术在浮梁”和“浮梁草莓音乐节”作为主打,整合在“浮梁旅游节”之下,利用2023年秋天的旅游旺季,成功让浮梁从景德镇强大的光环中脱颖而出,不但反向引流了来景德镇的游客,还建立了与江浙沪文化旅游消费人群的直接联系。


图片 图片

2023浮梁草莓音乐节


恰如孙倩所言,在一个地方,需要一个长期叙事。与艺术在浮梁同期举办的草莓音乐节,可以在一天之内汇聚数万人在体育场,这种大型文娱活动的集聚效应不言而喻,但地域型艺术节注定是一个细水长流的事,让与乡土文化紧密结合的艺术作品将成为本地长久的文化新财富。


第一届艺术在浮梁中创作的马岩松的《大地之灯》,立于寒溪村制高点的茶田小丘之上,半透的白色薄膜像天空掉下的云朵,晚上则幻化成一盏旖旎的“灯”,仿佛是这一片土地寄托乡愁的灯塔。拥有千年茶瓷文化的浮梁,也因此有了具有时代感召力的新的文化符号。


图片

马岩松 中国

《大地之灯》


大地艺术节让乡村因艺术而多彩,却远远不止于艺术。有了带有学术质量和充分发挥社会协作的成熟运作模式之后,大地艺术节在中国的发展变得更加清晰了。


文章来源:艺术栗子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