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变革的永恒追求

玛丽娜·艾伦斯卡娅

2023-10-26 12:50:00

已关注

从最早首饰的出现开始,当代设计师对材料和可穿戴性的探索,首饰一直承载着超越其物理形式的意义层次。纵观历史,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配饰,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形式、身份象征和个人的故事述。首饰的意义核心在当下的设计语境中具有了多面性性质

首饰本质的核心是其符号学的非物质性以及它作为佩戴者与世界之间的中介的作用。首饰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实物的分量,还在于它所阐释的情感、记忆和故事。随着首饰将其存在扩展到以闪闪发光的像素和光粒子为代表的网络空间的数字领域,其象征意义和变革性的力量依然存在。首饰过去和将来都会是佩戴者的内心情感和个体身份与外部世界的感知和互动之间的桥梁。超越了文化界限且跨越了数千年,人类已经通过丰富的经验欣然接受了运用装饰品佩戴来提升自我。在全世界的人类冲动中,蕴含着变革性物质的迷人魅力,这些物质拥有重塑身份和感知的力量。

在前哥伦布时期的神秘世界中可以找到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这些神秘的闪闪发光的金色面部装饰物,其附着在隔膜上遮挡着嘴巴的较小元素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是佩戴者呼声的来源——从文化上来说,智慧和力量的源泉被认为是人体的一部分。通过遮住嘴巴,这些物体试图创造出一种超自然效果:他们的追求超越了物质现实的领域,触及于无形和超自然中,唤起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至高力量。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白宁人在舞蹈仪式中使用由树皮和树叶制成的大型“防火面具”。这些面具被戴在舞者的头上,它们象征着祖先的精神和神秘的力量。面具需要一丝不苟的进行制作,熟练的工匠需要使用来自周围环境的天然材料。由树皮和树叶层层制作的面具,错综复杂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覆盖舞者整个头部的三维结构。材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反映了白宁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维系。

约鲁巴串珠皇冠,也被称为“阿德达斯”,是尼日利亚和白宁约鲁巴人艺术和文化象征主义的杰出作品。这些精致的皇冠以精湛的技艺和精确度制作而成,展示了约鲁巴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帝王的传统。它们只由皇室成员佩戴,包括国王、酋长和其他有头衔身份的人种。作为权力和权威的象征,王冠是为特殊场合所保留的,例如加冕典礼、节日和重要仪式。王冠上的每个元素和设计都具有特定的含义,其代表了佩戴者及其血统的属性。例如,特定的珠子可能象征着勇气、智慧、繁荣、生育能力或可免受恶灵的侵害。王冠象征着他们的神圣权威和精神领导,是统治者与约鲁巴万神殿联系的视觉展现。

在同龄人眼中,那些佩戴具有特殊性首饰的人具有一种非凡的身份。在他们地区的文化背景下,不仅仅是个体,而是人类世界与神秘世界之间的桥梁。这种变革性的配饰赋予了佩戴者独特的状态,赋予着他们精神意义以及与祖先精神和神之间交流的能力。佩戴者被尊为古代的智慧,他们的存在激发了同龄人的崇敬和敬畏。

然而,经历转变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于社区的感知,也是佩戴者本人所经历的自我感知的深刻转变。当它们佩戴变革性物体时,其内部会发生改变,模糊了人类自我和它们所代表的精神实体之间的界限。被装饰的人进入一种极限状态,超越了他们的普通身份,并与统治他们世界的看不见的力量建立了宇宙联系。在他们的装饰下,他们瞥见了一种超越世俗的,一种与神话和神秘交织在一起的视角,使他们能够感知自己在宇宙网中的定位。

与世界的互动通过佩戴装饰的状态下而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被装饰的个体通过他们所体现的变革性身份的镜头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他们寻求与灵魂、动物和天体的交流使得自然世界变得具有象征意义。

首饰作为装饰变革性的物品超越了时间,表达了人类想要超越世俗并与的宇宙力量相连接的期许。在装饰行为中,人类发现了自我转变的艺术。令人意外的是,也或许并不意外,这些和类似的(历史性的)具有变革性的物体在形状和推测功能上都与今天的数字增强现实VR)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我们探索人类的持久冲动去改变外表时,我们可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长期以来一直觉得需要改变自己,他们的动机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

在网络空间的数字领域,首饰找到了其扩展的存在。即使在这种虚拟景观中,其持久的象征意义和变革力量仍然是坚定不移的。首饰的数字化表现超越了物理媒介,并继承了附着在珠宝上的象征意义。首饰将在这种新的背景下继续遨游在佩戴者的私密世界和广阔的、相互关联的世界之间穿梭,而互联网目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字领域成为了一个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体验、共享和适应珠宝,扩大艺术表达的视野以及珠宝与其佩戴者之间的关系的平台。传统工艺与数字工具和技术的融合引发了数字时尚、珠宝和装饰品的革命,包括增强现实体验、虚拟化妆和外观改变。这种现实和虚拟领域的融合为艺术家和设计师开辟了新的领域,突破了他们的工艺边界,使他们能够在制作与实践中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数字时尚领域中,传统的时装秀已经演变成虚拟的奇观。当今设计师在沉浸式的数字环境中展示他们的系列作品,并将现实生活中的模型与计算机生成的元素无缝集成,创作出视觉上令人惊叹的演讲。数字纺织品设计也正在蓬勃发展,允许设计师能够尝试复杂的图案和纹理,这些图案和纹理曾经很难使用传统方法去实现。此外,3D建模软件彻底改变了服装设计和样机制作,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具可持续的和高效的时尚创作方法。

在不断发展的时尚和科技领域中,一个有远见的数字时尚品牌The Fabricant通过他们开创性的工作重塑了这个行业的结构。安布尔·杰·斯鲁滕(Amber Jae Slooten)The Fabricant的创意总监,他将创造力与技术相结合,打造出全新的服装表达领域。The Fabricant把“永远数字化,从不物理”作为标语,将时装设计、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和虚拟现实无缝融合,重新定义了服装的概念。他们的创作是为超越物理世界的范围而进行量身定制,不是具象有形的服装,而是空灵的、由计算机生成的视觉效果。这种数字化方法不仅消除了传统生产过程带来的局限性,而且还为消费主义的可持续创造和意识开辟了新的潜力。该平台倡导着不受传统时尚生产对环境所造成的负担,通过拥抱数字时尚带来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同样地,在数字珠宝首饰和装饰领域中,AR引入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体验虚拟滤镜和增强现实装饰品提供的转变。社交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实时的可尝试不同外观的服务。这些滤镜使用了AR技术,以应用叠加在图像或视频上的虚拟增强来精确描绘用户的面部特征。

伊内斯·阿尔法(Inès Alpha)和哈里特·戴维(Harriet Davey)等创作的作品带来了令人惊叹的艺术实践。其超越了只是噱头的或装饰的行为,而是提出了美的标准、网络安全和有信心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重要问题。

来自英国的3D艺术家和AR创作者哈里特·戴维大胆且具有冒险性地在创造性别流体化身,他设想了一个超越性别二元限制的世界。通过免费的在线资源改进自学技能,戴维组装并扭曲了数字人类形态,重新构想角色创作,有意识地探索着虚拟领域解剖学的无限潜力。这些数字空间允许性别酷儿个体通过化身来探索自己的身份,为远离现实生活中的敌意提供避风港。深入研究3D艺术时,戴维发现了自己的性别身份,并将其转化为创造性的表达和个体研究。

另一位数字艺术家巴黎的伊内斯·阿尔法试图让个人能够自信地向世界展示他们真实的自我,并接受他们独特的线上身份。他是探索AR滤镜技术及其相关边界的先驱之一。伊内斯·阿尔法规划着一个艺术愿景的重要使命:去挑战传统的美容规范,为化妆注入乐趣和自由感。他制作的3D化妆系列作品展现了他对化妆品未来的愿景——公开邀请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穿着美丽的衣服,不会制定标准或去掩盖瑕疵。3D软件的领域及其无限的可能性解放了美的概念,赋予了它新的审美自由。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阿尔法设想了一个用纳米技术或专用隐形眼镜与他3D化妆品相互融合的未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大力度地去推动美的界限。这个不断开展的未来充满了无数的机会,阿尔法急切地等待着这个大胆的新领域的实现的那一天。我们可以期待在数字和混合创意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加速发展带来更加身临其境和富有想象力的体验。这个过程不仅将增强人体自身也会扩展其体验性,而且还将使艺术家能够探索和挑战物理世界中可能不存在的制作过程,材料特性,表面和组合的概念。

还有一些可以开始提供此类体验的数字工具来模拟现实世界的雕刻技术,如成型、雕刻等,使艺术家能够在虚拟现实中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精准度来完善创作。艺术家可以更轻松地创作复杂且扭曲的雕塑,在数字空间中尝试各种形式和尺存来转换它们的物理雕塑。纽约雕塑家米莎·卡恩(Misha Kahn)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已经用VR创作了几年,并且在融合数字和现实领域方面达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精湛技艺。他的作品——无论是绘画、家具,还是复杂的珠宝作品——都有着流畅和奇幻的美学,只能通过虚拟现实中的尺度、纹理和材料来实现。

VR的一个显著之处在于它能够将艺术家带到精神幻想的领域,在那里,纹理和颜色以超越物理世界的方式出现在现实世界里。借助触手可及的虚拟材料,艺术家可以毫不费力地制作具梦幻般超凡脱俗的效果,展现出传统手段难以复制的想象力领域。随着对光的掌握,发光的效果在虚拟画布上翩翩起舞,艺术家们释放出超自然和发光表面的力量,为观察者展现迷人的魅力。

数字饰品的魅力超越了静态的创作。动态投影和灯光效果为艺术品增添了互动维度,为其注入了运动和生活感。光线和图像的这种相互作用升华了沉浸式体验,吸引观众更深入地进入到艺术家的世界中。

比如“外太空的第三莲花王子”这件来自民间传说并由技术生成的虚拟挂毯,由塔林的中国首饰艺术家、自称“网络匠”的戴毓辰Hansel Tai)创作。这部作品描述了一个被称为第三莲花王子的神秘神灵——一位拥有莲花的身体为寻求新的身份开始了不懈的追求。T戴打造了一个神圣的空间,在这里,另类诠释蓬勃发展,深入研究身份的多方面领域、性和能量。第三莲花王子的本质是通过神话武器般的万花筒而产生、可视化和具体化。这些装饰品悬浮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之间,弥合了古代传说和未来主义想象之间的鸿沟。

在这些变革性实践和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观察到人类通过饰品进行改造和自我提升的需求是亘古不变的。它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利用工匠可用的工具、材料和技术,但它从未俘获。戴上变革性物体的趋势和以前一样强大,无论是无价值的面具还是增强现实滤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佩戴者与数字珠宝首饰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不断前进的。数字珠宝首饰不仅反映了佩戴者的身份,还成为与志同道合的人可建立联系的一种手段方式,生成虚拟社区或创造性表达空间。

总之,探索珠宝艺术中虚拟和现实的交集实现一个迷人的混合领域。珠宝经久不衰的象征意义及其超越数字领域的能力代表了艺术与技术的强大融合。随着我们进一步踏入这个未知的领域,就会发现珠宝艺术中的创造力、联通性和自我表达的可能性是无穷无限的。(编辑:九月)

作者玛丽娜·艾伦斯卡娅系荷兰先锋设计杂志Current Obsession的创始人、慕尼黑珠宝钟表展览会策划总监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

0条评论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4-04-03

    两种生成性:从谢赫六法到人工智能六法

    如何阐释当代人工智能的生成性逻辑,是2023年以来最为关注的社会议题。学界现有阐释主要将人工智能的历
    韩涛,何理达 0评论 2024-04-02

    曹汛: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

    林徽音先生设计《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封面考详Lin Huiyin’s Cover Design of&
    曹汛 0评论 2024-04-01

    林徽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

    今天是林徽因教授六十八周年忌辰,《建筑史学刊》公众号特别刊发原载于《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徽因 0评论 2024-04-01

    王凯飙:中国描金工艺与日本莳绘的比较研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文物中有大量黑地金髹纹样的漆器,有传统描金器物,也有清宫仿制的仿洋漆,如黑漆描金
    王凯飙 0评论 2024-03-28

    让幸福可见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
    陈正达 黄倩 0评论 2024-03-20

    金浪:消除烦闷的审美方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上街游行摘 要 迄今对中国现代美育运动的考察,多注重思想层面,却较少关注其与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周施廷:丢勒的几何学——德意志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开始

    丢勒 《圆规直尺测量法》中的“测量装置图” 1525 木刻版画&
    文艺研究编辑部 0评论 2024-03-18

    “设计文化”视域下的“文化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的辨析与探索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为了探索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立场的当代造物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理
    张明、贾路思 0评论 2024-03-18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危机

    德国观念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说“人人都是设计师”。他们想
    周博 0评论 2024-03-17

    “在生命中绽放——朱乐耕环境陶艺特展”研讨会纪要

    2024年1月21日,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与SAC东南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
    艺术中国 0评论 2024-03-06

    韩子勇: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华文化对“中国
    韩子勇 0评论 2024-03-01

    作为字体排印的程序——《整体性字体排印》

    1946年,马克斯·比尔[Max Bill, 1908–1994]在《瑞士图文传播》[Schweiz
    卡尔·格斯特纳 0评论 2024-02-07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嬗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产茶和饮茶历史。《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
    吴余青 、陈培瑶 0评论 2024-02-01

    祝帅|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词既指学
    祝帅 0评论 2024-01-29

    艺术与设计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